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派发贺年礼物随感

派发贺年礼物随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76 更新时间:2024/1/21 20:07:29

春节来临之际,梅州市梅江区家乡政府非关心香港的乡亲,送来大批贺年物资。位于旺角的客家会馆代为派发。连续三天门庭若市,今天(年廿九)终于圆满结束。

笔者惊喜地发现,在港九新界谋生求发展的梅县梅江区乡亲有很多。许多家庭的孩子在香港土生土长,成为“港味十足”的港青,比他们的父母辈更加朝气蓬勃,也有更宽阔的视野专业技能。

过年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见到非常多的乡亲们。香港虽然不大,但是为了生活各自奔忙,平时并不常见面。

藉着过年过节的契机,乡亲们济济一堂,问寒问暖,临别时道一声珍重,暖流在大家的心田涌动。这个世界显得美好,正是因为有你们在狮子山下相伴相随,在风雨中砥砺前行。

香港是高度商业化的社会,红尘滚滚,追名逐利。

但香港又是地球上同乡会及宗族社团最密集的地方。人们在平时为了谋生营营役役,闲下来的时候却往往“爱心爆棚”,各种义工和志愿者团体多如雨后春笋。这几天在客家会馆派发贺年食品的乡亲,包括萧志模、池广森、国扬、萧霭堂、陈繁荣、锺樟泰、志华等人,都是起早摸黑,忙里忙外的义工。

别忘了,年关逼近,这几天所有家庭都专心致志筹备过大年。家家户户要里里外外大扫除,还要忙着炙酒、买年货、做年糕、煎油果、炸肉丸、卤鸡鸭,趁花墟等。年二十八、二十九还要贴春联,贴门神。义工们在一家老少都忙得团团转之时,自己却在外为公益出力,显得更加令人感动。

有一次,一位从大陆来的朋友很认真地问笔者,人称团长的这位,是不是以前在部队当过团长?笔者答曰,香港有很多很多的团长,但他们是义工团的团长。

这些年来,家乡的政府都有按照香港同乡会的名册派送过年食品,相信别的省市也不例外。客家人过年最传统的食品无非是腊肉腊肠、鸡鸭、枝竹、花生瓜子、年糕等等。

笔者在想,虽说“民以食为天”,但不一定总是吃吃吃。以后能否“搞搞新意思”,有些创新?譬如除了食品,也可以赠送一些有客家特色的小礼品。既可带动精神层面的追求,又可为家乡的创产业创造一些商机。

笔者前些年走访台湾客家聚集地如桃园、新竹、苗栗、美浓,过年的时候往往收到一些小礼品,例如印有桐花的头帕、“客家蓝”围裙、简约精美的手工饰品,还有镌刻美好祝愿字样的鹅卵石。这些小石头在客家山区的溪涧河川取之不尽,但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情怀。笔者至今仍然珍藏,每次拿出来欣赏总能勾起美好的回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元朗横州六村横州横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元朗横州六村,即杨屋村、林屋村、福庆围、东头围、中心围及西头围,横躺在香港九龙半岛,行政归屏山乡事会辖属。横州六村附近水田连绵,地肥田沃,物产丰富,昔日有鱼米之乡美誉。时移世易,都市发展由城市包围乡村,渐渐蔓延新界各卫星市镇,元朗区域自然早就入都市之列,边缘元朗墟的横州六村,虽非繁盛都城,却成为著名

  • 荔枝窝——活化的客家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香港如今时兴“保育”,活化工厂大厦、历史建筑,发掘弘扬本土文化和习俗,都属于保育范畴。香港人周末远足的热门地点荔枝窝,地处香港新界北区沙头角,背靠梧桐山,俯瞰大鹏湾,毗邻船湾及印塘州,是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自然步道”所在地。荔枝窝是客家历史的活化石,理应受到保育。这是一个拥有逾300年历史的客家村落

  • 渡口 土窑 客家农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香港行山径之便利,全球知名。笔者最近游走风景优美的西贡郊野公园,还参观了上窰客家民俗博物馆,可谓一举两得。上窰村位于新界西贡区北潭涌,巴士可达。下车之后见一白色小桥横过小溪,沿北潭涌自然教育径,可往返南风湾,远眺滘西洲、大蛇顶,近赏万宜水库。19世纪中叶(约一八三零年),来自宝安县黄草岭的黄发生客家

  • 旺角武馆的客家教头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旺角闹市,有一幢古旧建筑,里面有一个武馆,厚重的铁闸门、古朴的桌凳,挨着墙一字排开的刀枪棍棒,只在香港功夫片的镜头下能见到。这就是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中国国术总会的会馆,墙上挂满了该会各门各派的武术家头像,包括如雷贯耳的叶问师傅,关德兴师傅。现在还在开班授徒的,是笔者的好朋友李天来师傅。祖籍广

  • 避世的客家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做田野调查,与当地人搭讪,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笔者多年的感受。有次在布袋澳与一位八旬老太太问寒问暖,发现海角的另一边,有一个隐世客家村。她的婆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该山村。按照梁婆婆的指点,笔者即时沿着海岬岖路前往,来到大环头村。维基百科没有这条村的词条或史料,Google有两条相关新闻:一条巨蟒

  • 盆菜的风俗及时尚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农历新年的各种宴席,包括酒楼人气最旺的年夜饭,都取消了。订盆菜与亲朋好友在家相聚,成为不错的选择。香港除了酒楼饭馆,大家乐、美心这类快餐连锁店都外卖盆菜。盆菜是香港新界的传统食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客家乡村大致上都建有祠堂,是拜天祭祖、开会议事之地,也是聚集村民煮吃盘菜的地方。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居

  • 地名变迁话沧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乡下的许多旧时地名,譬如香山、镇平、长乐、新安、归善、程江,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些地方,即是现在的中山、平远、五华、宝安、惠阳、梅县。在香港也一样,许多地名的变迁都有故事,折射的是历史沧桑。譬如港岛和九龙的大多数地名,由英国人以英军将领、政治人物命名,或直接从大不列颠的地方名移植而来,再音译成中文

  • 林村乡溯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上星期写了一篇《许愿树的前世今生》,反应热烈,已移居英国的村民DavidLam甚至为文章提出一些订正,令笔者感动之余,如履薄冰。有读者来信问林村乡既是客家聚居地,能否阐述其源流,以支持此一说法。林村乡总共有二十六条村,要是每个村都溯源,真是“一匹布咁长”,亦可能“闷到抽筋”。笔者查阅了乡议局、乡公所

  • 许愿树的前世今生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林村许愿树,是香港市民在春节假期的打卡点,多年来人流畅旺,今年将无缘投宝牒许下新年神愿。至于善信可否在人流管制下参拜庙宇,现时暂未知安排。很多人不知道,林村并不只是一个村。全称林村乡,共有二十六个村庄组成。原住民绝大多数是从粤东、闽西迁徙而来的客家人。虽然地名「姓林」,但乡民并非以林姓为最多,而是锺

  • 客家从何处来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最近在《思考香港》发表了一篇题为「从深山奔向大江大海」的文章,简单介绍了客家人从中原南迁的源流。笔者随后收到一些海外乡亲来函追问,南迁的汉族民系有许多分支,「客家」的身份认同、称谓及相关研究何时确立?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也是众多海内外学者仍在考究的课题。笔者尝试通过所阅览过的一些资料作答,抛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