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国荣的客家身世

张国荣的客家身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732 更新时间:2024/1/18 8:31:56

4月1日是香港演艺巨星张国荣逝世的忌日。从2003年的今日算起,他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笔者从客家同乡的角度撰文,借以凭吊。

两岸三地及海外华人社会,鲜有不知香港红星张国荣者。但很少人知道,他是客家人,父亲家乡在广东梅县,母亲亦是惠阳客家。

万千粉丝亲切称为“哥哥”的张国荣,其实曾在许多场合表明自己是客家人。1986年,他第一次担任香港小姐选美的司仪,就曾与冠军李美珊“飙”客家话,笔者听其乡音“尚算合格”。他甚至全程用客家话在演唱会献唱《月亮代表我的心》,首开巨星用客语演唱流行金曲的先河。

张国荣的“乡下”在梅州虹桥头张屋,其父张活海出生在此。梅州是著名侨乡,梅江桥畔有一个码头叫“水打伯公”。这个渡口虽极之简陋,却是万万千千客家人漂洋过海闯荡世界的起点,这当中包括张国荣的父亲张活海。自从坐船抵埗香港谋生后,父亲未曾带子女返乡省亲祭祖。

香港立法会选举有个功能组别叫“体育演艺文化出版”。以此分类,张国荣老家的梅州虹桥张屋还真是“文曲星高照”,不同时空出了不少奇才。民国时期上海滩有个作家叫张资平,被誉为现代中国“情色文学”的开山祖,就是梅州张屋人氏。他早年留学日本,与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成立创造社,其间创作的《冲积期的化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另一位很大牌的张氏族人是著名的作曲家张棣昌。他童年也是从水打伯公码头飘到南洋印尼,成年后受共产主义的影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长期为红色电影作曲,最后官拜中国文联副主席。他作曲的电影包括《甲午风云》《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赵一曼》《党的女儿》《丰收》《神秘的旅伴》《边寨烽火》《红孩子》《战火中的青春》《金光大道》《艳阳天》等电影作曲,最著名的歌曲有《解放军进行曲》《中国儿童团团歌》《人说山西好风光》《樱桃好吃口难开》,几乎都是在中国大陆红色狂飙岁月听了让人热血沸腾的歌曲。按照那个时代的标准,张国荣的歌乐应归类为“糜糜之音”了。

张国荣1956年9月12日出生在香港,原名张发宗、发忠,后改为国荣。客家人出名的吃苦耐劳,父亲张活海从梅县来到香港从事服装裁缝,打拼多年终于成为洋服裁缝大,早年在香港中环德己立街开设洋服店,售卖的款式都是当时美国好莱坞最新的时尚,颇受影剧界艺人欢迎。

张活海虽然名成利就,曾经担任香港张氏宗亲会首长,但据闻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对妻子、子女都很少关心过问。张国荣成名后曾经这样回忆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小时候不跟爸爸妈妈一起住,是不大可能的事。但这事就发生在我的身上。现在我说这些可以用过去时了,可能就没有那种辛酸,没有那种不开心了,但现在提起来心里还是好像有根刺”。据说张国荣和他人谈起父亲,竟说“我跟他不熟”。

张国荣的母亲潘玉瑶,是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立法局前议员潘宗光的姑姑。她一方面须帮手照料家里的生意,一方面为自己的婚姻不如意而心情不佳,很少有闲情顾及众多子女。张国荣曾经笑言,母亲到他家玩会客气地问,“可不可以用一下你的洗手间啊?”母子间的关系,可见一斑。

家中共有十个兄弟姐妹,张国荣排行第十,所以又被称为“十少”。由于张国荣的生日和早夭的九哥的忌日为同一日,故一直被家人认为是九哥“转世”。大姐张绿萍很有出息,比他大18岁,毕业于圣保罗中学和香港大学,1969年加入港府为AO,是当年首批政务官之一。

虽然童年缺乏父母的宠爱,但家里有个保姆叫六姐。张国荣曾经感慨万千,“六姐待我真的很好,有如亲儿子一般,照顾我、疼我”,“现在她年纪大了,我应该对她更好,我不要她太操劳,真的怕她累坏了”。为了给六姐安享晚年,张国荣为她购置了一层楼。“六姐”他一天到晚挂在嘴边的人物,情节恍如刘德华主演电影《桃姐》的现实版。

作为香港乃至全球华人演艺圈的殿堂级人物,张国荣选择了4月1日这个颇为荒诞古怪的愚人节,以不可思议的方式结束灿若光华的人生,比邓丽君、陈百强、翁美玲或陈宝莲之死更具戏剧化的震撼,其轰动效应和悬疑度,似乎只有李小龙堪比。

但愿“哥哥”张国荣的在天之灵安息。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派发贺年礼物随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春节来临之际,梅州市梅江区家乡政府非常关心香港的乡亲,送来大批贺年物资。位于旺角的客家会馆代为派发。连续三天门庭若市,今天(年廿九)终于圆满结束。笔者惊喜地发现,在港九新界谋生求发展的梅县梅江区乡亲有很多。许多家庭的孩子在香港土生土长,成为“港味十足”的港青,比他们的父母辈更加朝气蓬勃,也有更宽阔的

  • 元朗横州六村横州横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元朗横州六村,即杨屋村、林屋村、福庆围、东头围、中心围及西头围,横躺在香港九龙半岛,行政归屏山乡事会辖属。横州六村附近水田连绵,地肥田沃,物产丰富,昔日有鱼米之乡美誉。时移世易,都市发展由城市包围乡村,渐渐蔓延新界各卫星市镇,元朗区域自然早就入都市之列,边缘元朗墟的横州六村,虽非繁盛都城,却成为著名

  • 荔枝窝——活化的客家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香港如今时兴“保育”,活化工厂大厦、历史建筑,发掘弘扬本土文化和习俗,都属于保育范畴。香港人周末远足的热门地点荔枝窝,地处香港新界北区沙头角,背靠梧桐山,俯瞰大鹏湾,毗邻船湾及印塘州,是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自然步道”所在地。荔枝窝是客家历史的活化石,理应受到保育。这是一个拥有逾300年历史的客家村落

  • 渡口 土窑 客家农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香港行山径之便利,全球知名。笔者最近游走风景优美的西贡郊野公园,还参观了上窰客家民俗博物馆,可谓一举两得。上窰村位于新界西贡区北潭涌,巴士可达。下车之后见一白色小桥横过小溪,沿北潭涌自然教育径,可往返南风湾,远眺滘西洲、大蛇顶,近赏万宜水库。19世纪中叶(约一八三零年),来自宝安县黄草岭的黄发生客家

  • 旺角武馆的客家教头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旺角闹市,有一幢古旧建筑,里面有一个武馆,厚重的铁闸门、古朴的桌凳,挨着墙一字排开的刀枪棍棒,只在香港功夫片的镜头下能见到。这就是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中国国术总会的会馆,墙上挂满了该会各门各派的武术家头像,包括如雷贯耳的叶问师傅,关德兴师傅。现在还在开班授徒的,是笔者的好朋友李天来师傅。祖籍广

  • 避世的客家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做田野调查,与当地人搭讪,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笔者多年的感受。有次在布袋澳与一位八旬老太太问寒问暖,发现海角的另一边,有一个隐世客家村。她的婆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该山村。按照梁婆婆的指点,笔者即时沿着海岬岖路前往,来到大环头村。维基百科没有这条村的词条或史料,Google有两条相关新闻:一条巨蟒

  • 盆菜的风俗及时尚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农历新年的各种宴席,包括酒楼人气最旺的年夜饭,都取消了。订盆菜与亲朋好友在家相聚,成为不错的选择。香港除了酒楼饭馆,大家乐、美心这类快餐连锁店都外卖盆菜。盆菜是香港新界的传统食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客家乡村大致上都建有祠堂,是拜天祭祖、开会议事之地,也是聚集村民煮吃盘菜的地方。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居

  • 地名变迁话沧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乡下的许多旧时地名,譬如香山、镇平、长乐、新安、归善、程江,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些地方,即是现在的中山、平远、五华、宝安、惠阳、梅县。在香港也一样,许多地名的变迁都有故事,折射的是历史沧桑。譬如港岛和九龙的大多数地名,由英国人以英军将领、政治人物命名,或直接从大不列颠的地方名移植而来,再音译成中文

  • 林村乡溯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上星期写了一篇《许愿树的前世今生》,反应热烈,已移居英国的村民DavidLam甚至为文章提出一些订正,令笔者感动之余,如履薄冰。有读者来信问林村乡既是客家聚居地,能否阐述其源流,以支持此一说法。林村乡总共有二十六条村,要是每个村都溯源,真是“一匹布咁长”,亦可能“闷到抽筋”。笔者查阅了乡议局、乡公所

  • 许愿树的前世今生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林村许愿树,是香港市民在春节假期的打卡点,多年来人流畅旺,今年将无缘投宝牒许下新年神愿。至于善信可否在人流管制下参拜庙宇,现时暂未知安排。很多人不知道,林村并不只是一个村。全称林村乡,共有二十六个村庄组成。原住民绝大多数是从粤东、闽西迁徙而来的客家人。虽然地名「姓林」,但乡民并非以林姓为最多,而是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