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汉语中的“大渐”是什么意思?

古代汉语中的“大渐”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792 更新时间:2023/12/8 14:04:59

“大渐”一词,在古汉语中极为常见。

史·吕端传》记载了一则故事,宋太宗于公元995年立赵恒为太子,并提拔吕端为宰相,希望他将来能辅佐太子。

吕端初为宰相,有人说他糊涂,太宗回答:“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997年2月,太宗病危,内侍继恩谋立已废的楚王德崇,吕端发现太子不在太宗病榻边,心中生疑,急书“大渐”二字让亲信送给太子,太子见字,疾速入宫侍奉。

不久,太宗驾崩,吕端用计锁王继恩于书阁之中,力谏皇后同意,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那么,这里吕端给赵恒书送的“大渐”二字是什么意思呢?

“大渐”一词源自《书·顾命》:“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

张湛注:“渐,剧也。”原来,“大渐”,是病危的意思,吕端提醒赵恒太宗病危,让他赶快回宫侍奉。

“大渐”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

标签: 大渐古代汉语

更多文章

  • “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都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屈原

    屈原,名平,战国时的楚国人,出身于贵族家庭。在他所生活的六十二年间,正是楚国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屈原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也是个大诗人。曾任楚国左徒,大概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地位很高。最初,楚怀王很信任屈原,国家的内政外交,都让屈原参与。屈原的同

  • “三星高照”中的“三星”是哪三星?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星高照,三星,福神,禄神,寿神

    “三星高照”中的“三星”指的是天宫中的福、禄、寿三星,也称福、禄、寿三神。福、禄、寿三星起源于古代中国人对星辰的自然崇拜。古人以为,浩瀚的星空,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众神虽远在天边,却是万物的主宰,统治着人们。在众神之中,有三位星官对人们最为重要,他们分

  • 如何理解《道德经》第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道德经,老子

    《道德经》第十七章通行本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译文:最好的统治者,百姓并不知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百姓亲近而赞誉他;再次的统治者,百姓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百姓才不相信

  • 如何理解《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道德经,老子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通行本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以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译文: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镇静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事保持厚重,就像行军打仗离不开辎重。虽有美食胜景,奢华享受,却能安然处之,不为所动。为什么大国的君

  • 如何理解《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道德经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通行本原文: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译文:奉行了大道,天下人就会争相投奔而来。人们争相投奔大道,就不会相互伤害,天下将会安稳太平。面对音乐与美食的诱惑,人们会停步不前。“道&rdquo

  • 如何理解《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道德经,老子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通行本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译文:最大的成就若有所缺,而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大的充盈好像空虚,而它的作用无穷无尽。极致的笔直好像弯曲,最好的灵巧好像笨拙,最厉害的善辩好像木讷。躁动能抵御寒冷,守静

  • 如何理解《论语》第四篇第18章:“敬而不违,劳而不怨”观念对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论语

    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提意见时要委婉,如果意见没有被采纳,依然要对父母毕恭毕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担忧而不去怨恨。”逐句解释: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事:从事,侍奉。几(jī):轻微,婉转。侍奉

  • 理解《论语》第四篇第13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论语

    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译文:孔子说:“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吗?这有什么困难吗?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又怎么能实行礼制呢?”逐句解释: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礼让:礼节和谦让,指礼法。何有:何难之有的意思。能以礼让

  • 成语爨桂炊玉是什么意思?读音是什么?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爨桂炊玉

    【成语】爨桂炊玉【拼音】cuàn guì chuī yù【注音】ㄘㄨㄢˋ ㄍㄨㄟˋ ㄔㄨㄟ ㄩˋ【释义】爨:炊。柴禾难得如桂木,米价贵得如珠玉。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出处】宋 司马光《答刘蒙书》:“月俸不及数万,爨桂炊玉,晦朔不相续。&rdq

  • 成语勿忘在莒是什么意思?背后的成语故事是什么?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勿忘在莒

    【成语名字】: 勿忘在莒【成语拼音】: wù wàng zài jǔ【成语注音】: ㄨˋ ㄨㄤˋ ㄗㄞˋ ㄐㄨˇ【成语释义】: 莒:莒国;指不要忘记在莒国逃亡之时的情景,比喻不忘前事,不忘本、不忘初衷,不忘家乡,不忘峥嵘岁月。【成语出处】: 战国&mid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