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渐”一词,在古汉语中极为常见。
《宋史·吕端传》记载了一则故事,宋太宗于公元995年立赵恒为太子,并提拔吕端为宰相,希望他将来能辅佐太子。
吕端初为宰相,有人说他糊涂,太宗回答:“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997年2月,太宗病危,内侍王继恩谋立已废的楚王德崇,吕端发现太子不在太宗病榻边,心中生疑,急书“大渐”二字让亲信送给太子,太子见字,疾速入宫侍奉。
不久,太宗驾崩,吕端用计锁王继恩于书阁之中,力谏李皇后同意,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那么,这里吕端给赵恒书送的“大渐”二字是什么意思呢?
“大渐”一词源自《书·顾命》:“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
张湛注:“渐,剧也。”原来,“大渐”,是病危的意思,吕端提醒赵恒太宗病危,让他赶快回宫侍奉。
“大渐”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