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译文:赵国的先祖,与嬴秦是同一个先祖。传承到中衍时,中衍担任商朝大戊帝的御手。中衍的后代蜚廉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名叫恶来,侍奉殷纣王,武王伐纣是恶来被杀,他的后人便是嬴秦氏。恶来的弟弟名叫季胜,他的后代便是赵人。
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幸于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huá liú)、绿耳,献之缪王。
译文:季胜的儿子是孟增。孟增得到周成王的宠信,又被称为宅皋狼。皋狼的儿子是衡父,衡父的儿子是造父。造父受周穆王的宠信。造父为周穆王挑选宝马,是来自桃林的盗骊、骅骝、绿耳等好马一起进献给周穆王。
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译文:周穆王让造父为自己驾车,往周都以西巡游,巡游过程中还见到西王母,周穆王玩得忘记返回。徐偃王趁周王在外发动叛乱,穆王乘坐造父驾的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并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乱。平叛后周穆王把赵城分封给造父,从此造父一族以赵为氏。
自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曰公仲,周宣王时伐戎,为御。及千亩战,奄父脱宣王。奄父生叔带。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
译文:从造父往下传承六代到了奄父,奄父名公仲,周宣王时曾率军入侵戎族,奄父还是宣王的御手。等到在千亩之战时,奄父在战场上保护周宣王脱险。奄父的儿子是叔带。叔带时,周幽王荒淫无道,叔带离开周王室前往晋国,为晋文侯做事,开始在晋国创建赵氏根基。
自叔带以下,赵宗益兴,五世而至赵夙。
译文:从叔带开始,赵氏宗族逐渐兴盛,传承五代到赵夙。
赵夙,晋献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赵夙为将伐霍。霍公求奔齐。晋大旱,卜之,曰“霍太山为祟”。
译文:赵夙,在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随献公讨伐霍、魏、耿三国时,赵夙率领一支军队讨伐霍国。霍公求逃奔齐国。这一年晋国大旱,献公让人占卜,说是“霍太山的神灵在作怪”。
使赵夙召霍君于齐,复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晋复穰。晋献公赐赵夙耿。
译文:献公派赵夙前往齐国迎回霍君,让他复位,主持对霍太山的祭祀,晋国也重新获得丰收。晋献公把原本属于耿国的土地赏赐给赵夙。
夙生共孟,当鲁闵公之元年也。共孟生赵衰,字子余。
译文:赵夙的儿子叫共孟,那一年是鲁闵公元年(前661年)。共孟的儿子即赵衰,赵衰字子余。
赵衰(cuī)卜事晋献公及诸公子,莫吉;卜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重耳以骊姬之乱亡奔翟,赵衰从。翟伐廧(qiáng)咎如,得二女,翟以其少女妻重耳,长女妻赵衰而生盾。
译文:赵衰以占卜来决定去侍奉晋献公还是诸位公子,结果都不吉利;占卜侍奉公子重耳的情况时,大吉,于是赵衰就去侍奉重耳。重耳因为骊姬陷害太子的变乱逃奔翟国,赵衰追随左右。翟国讨伐廧咎如部落,俘虏了两位美女,翟君把年轻的美女赐给重耳,把年长的美女赐给赵衰,这个美女为赵衰生下赵盾。
初,重耳在晋时,赵衰妻亦生赵同、赵括、赵婴齐。赵衰从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国。重耳为晋文公,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国政。文公所以反国及霸,多赵衰计策,语在晋事中。
译文:当初,重耳在晋国还未逃亡时,赵衰的原配妻子已经为赵衰生下了儿子赵同、赵括、赵婴齐。赵衰追随重耳流亡国外,共计十九年,才返回晋国。重耳继位,即晋文公,赵衰担任原大夫,居住在原地,掌管国家朝政。晋文公能够回国并且称霸,大多是依靠赵衰的谋划,相关记载都写在《晋世家》中。
赵衰既反晋,晋之妻固要迎翟妻,而以其子盾为适(通“嫡”)嗣,晋妻三子皆下事之。晋襄公之六年,而赵衰卒,谥为成季。
译文:赵衰返回晋国后,赵衰的原配夫人坚持要他接回在翟国的妻子,并且让翟妻的儿子赵盾作为赵氏的继承人,自己所生的三个儿子地位均在赵盾之下并侍奉赵盾。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去世,谥号为成季。
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而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盾为国多难,欲立襄公弟雍。雍时在秦,使使迎之。
译文:赵盾接替赵衰掌控晋国国政两年后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赵盾以晋国内部动荡为由,想拥立襄公的成年弟弟雍。雍当时在秦国,就派使臣前去迎接公子雍。
太子母日夜啼泣,顿首谓赵盾曰:“先君何罪,释其适子而更求君?”
译文:太子的母亲日夜啼哭,叩头对赵盾说:“先君犯了什么罪过,为什么想抛弃他的嫡子而另外选立国君呢?”
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灵公既立,赵盾益专国政。
译文:赵盾担心太子母亲继续纠缠,同时害怕太子母亲的族人以及晋国权贵谋害他,最终拥立太子为国君,即晋灵公,并派兵阻拦去秦国迎接公子雍的人。灵公即位之后,赵盾依然独揽朝政。
灵公立十四年,益骄。赵盾骤谏,灵公弗听。及食熊蹯,胹不熟,杀宰人,持其尸出,赵盾见之。灵公由此惧,欲杀盾。
译文:晋灵公即位十四年,灵公越来越骄横放纵。赵盾多次劝谏,灵公都不听从。有一次吃熊掌,因为熊掌没炖熟,就把厨师杀害了,让人将尸体抬到宫外,恰巧被赵盾看到。灵公因此很害怕,想要谋杀赵盾。
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扞救盾,盾以得亡。未出境,而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成公。赵盾复返,任国政。
译文:赵盾向来仁慈爱人,曾在狩猎时把食物给了一个饿倒在桑树下的人,这个人挺身保护了他,赵盾这才得以脱逃。赵盾还没有逃出国境,赵穿弑杀灵公,拥立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国君,即晋成公。赵盾再次返回,掌管国家大权。
君子讥盾“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故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晋景公时而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盾弑其君”。晋景公时而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
译文:权贵们讽刺赵盾“身为正卿,出逃没有越过国境,返回又不讨伐奸贼”,所以太史写下“赵盾弑君”。晋景公时,赵盾去世,谥号为宣孟。赵朔继承了赵盾的所以政治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