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教十大武功高手

明教十大武功高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9 更新时间:2024/3/17 20:06:07

10、五散人之首冷谦

冷谦是典型的人狠话不多,跟絮絮叨叨的周颠截然相反。

《倚天》原著写过这样一句话:“明教五散人武功以冷谦为冠,众所周知。”

杨逍跟周颠斗嘴时,故意气周颠说:“我的武功不如你周颠,但比冷先生略胜半筹。”

冷谦的武功体现在哪里?

光明顶之战时,成昆偷袭明教高手时,没有偷袭到冷谦。

因为杨逍跟韦一笑、周颠他们的内讧,冷谦没有参与。

冷谦单挑成昆,坚持了20招以上才落入下风。

成昆可是个狠人,接连打败了范遥三次!

9、锐金旗旗主庄铮

严格来说,庄铮并不是武林中人,他是行伍悍将。

庄铮就像是《水浒传》里面的霹雳火秦明,拿着一杆沉重的狼牙棒,威风凛凛。

庄铮是明教锐金旗的旗主,带着明教兄弟们阻拦峨眉、昆仑两派。

庄铮拿着狼牙棒,大战峨眉派掌门灭绝师太!

结果,他凭借招式刚猛,力道十足,砸断了灭绝的长剑!

灭绝纵横武林多年,何曾如此狼狈过?

庄铮是一条铁骨铮铮的硬汉, 应该位列三十六天罡!

8、紫衫龙王黛绮丝

明教有四位护教法王,合称“紫白金青”。

紫衫龙王虽然排在首位,但大家都清楚,那是三位老哥哥让着她。

紫衫龙王也就是后来的金花婆婆,擅长轻功和暗器。

紫衫龙王在灭绝师太面前,显得很乏力。

感觉灭绝师太只用出了三四成实力,就把黛绮丝给打跑了。

黛绮丝水里面的功夫很高,如果能把灭绝师太引到大河里,黛绮丝的胜算就大了。

但是有个问题,哪位高手会不顾身份,跳到河里跟你打?

7、青翼蝠王韦一笑

韦一笑练成号称“草上飞”的轻功,来去如风。

就连武当祖师张三丰,都对韦一笑的轻功出口称赞。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韦一笑为了立威,抱着一个峨眉派弟子跟灭绝兜圈子。

灭绝师太虽然急火攻心,但无论如何也追不上韦一笑。

万安寺里,韦一笑跟着张无忌去查看情况。

韦一笑在赵敏脸上抹了一道黑印子,而鹿杖客就站在赵敏身边,居然丝毫反应不过来。

这其实也是个BUG,照韦一笑的速度,秒了鹿杖客也不难吧?

6、金毛狮王谢逊

谢逊出场时,可谓是“神威凛凛”,犹如炼狱煞神一般。

谢逊收拾“过三拳”跟玩儿一样,还用狮吼功把在场三百多人震得失心疯。

在张翠山看来,谢逊的实力远胜此时的宋远桥。

可惜,谢逊练“七伤拳”太心急了,伤到了心脉,变得疯疯癫癫,神志不清。

在冰火岛的十年,谢逊虽然苦练武功,内功造诣更上一层楼,但眼睛瞎了,实战大幅度下滑。

5、白眉鹰王殷天正

明教人物里面,我很喜欢白眉鹰王殷天正,他是个光明磊落、豪情万丈的真汉子。

就连张三丰,都说跟殷天正“神交已久”,这是老张对殷天正武功和人品的认可!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殷天正已经自立门户,但他还是千里迢迢赶回了光明顶。

杨逍跟韦一笑、五散人内行,明教能打得只剩下殷天正。

光明顶之战,殷天正先挫败少林和华山三名高手,又跟张松溪比拼内力胜出。

随后,殷天正又打赢莫声谷,只比招式和宋远桥斗了个旗鼓相当。

重伤之余,鹰王又废了崆峒五老中的唐文亮。

厉害不厉害?

4、光明右使范遥

范遥,是个当之无愧的狠人,狼灭。

范遥敢对自己下狠手,把脸毁了,把嗓子烫了。

对自己都这么狠,对别人就可想而知了。

范遥的武功略胜殷天正,跟杨逍在伯仲之间。

范遥头一次见到张无忌时,想试试张无忌的武功。

两人先拼拳脚,大战30招;又拼剑法,大战50招。

后来范遥不想打了,跟张无忌对了一掌,比拼内力,败得自然是范遥。

但在招式上能跟张无忌打80招,可见范遥的实力之强。

3、光明左使杨逍

阳顶天在世时,有心把杨逍培养成下一代明教教主。

因此,阳顶天把“乾坤大挪移”传授给了杨逍。

光明顶上,杨逍凭借两层乾坤大挪移,单挑韦一笑和五散人,实力不俗!

此外,杨逍在原著里面还使用过桃花岛的绝技,弹指神通。

屠狮大会上,杨逍用两枚“圣火令”打出了四十四套招式。

可见,杨逍的“左右互搏”造诣不低。

见到杨逍的“左右互搏”后,范遥的反应是“心中叹服”。

2、第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

很多读者以为,阳顶天就是明教的头一代教主,其实不然。

明教在《天龙》《射雕》《神雕》是一直存在的,为何武林中看不到明教的身影?

因为黄裳把明教打得元气大伤,差点把光明顶给整得秃噜皮了。

一直到《倚天》,明教才缓过劲来,因为明教有雄才大略的阳顶天。

对明教来说,是成也阳顶天,败也阳顶天。

阳顶天虽然有枭雄气度,却没有英雄格局,儿女情长。

关键时刻阳顶天没有安排明教后事,反而给夫人写信。

1、第三十四代教主张无忌

在九阳神功的辅助下,张无忌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就把乾坤大挪移练到了第七层。

如果阳顶天知道张无忌如此开挂,是不是得气活了?

张无忌性格宽仁敦厚,从没想过下死手,只想着大家都和和气气的。

因而,“乾坤大挪移”这种和稀泥类型的武功,才成了张无忌的标志。

张无忌,是练不成降龙十八掌的。

标签: 明教张无忌阳顶天杨逍范遥殷天正

更多文章

  • 《中国通史之夏纪》——帝启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通史,夏纪,帝启

    《史记》: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hù)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

  •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八、乐毅伐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史记,田敬仲,田完,世家,乐毅伐齐

    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 译文:齐湣王三十六年,齐湣王自称东帝,秦昭王自称西帝。苏代从燕国来到齐国,在章华东门拜见齐王。 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 译文:齐王说:“很好,先生来了!秦国

  • 《中国通史之夏纪》——帝槐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帝槐,中国通史,夏纪

    《史记》: 帝予崩,子帝槐立。 《路史》: 帝槐,一曰芬,是为祖武。 立三岁,而东九夷来御。 二十有六岁,陟(zhì)。子芒如立。 《纲鉴易知录》: 纲:辛酉,夏后槐元岁。 纲:丙戌,二十有六岁,王崩,子芒践位。 《今本竹书纪年》: 帝芬,芬或曰芬发。 元年戊

  • 《中国通史之夏纪》——帝履癸(夏桀)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通史,夏纪,帝履癸,夏桀

    《史记》: 帝发崩,子帝履(lǚ)癸(guǐ)立,是为桀(jié)。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pàn)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

  • 《中国通史之商纪》——帝沃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通史,商纪,沃丁

    《史记》: 帝太甲崩,子沃丁立。 帝沃丁之时,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纲鉴易知录》: 纲:辛巳,商王沃丁元祀。 纲:戊子,八祀,阿衡伊尹薨,葬于亳。咎单训伊尹事。 纲:己酉,二十有九祀,王崩,立弟太庚。 《今本竹书纪年》: 沃丁,名绚。 元年癸巳,王即

  • 诗仙李太白的打油诗《赠汪伦》流传千古,却入选《唐诗三百首》,流传至今!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赠汪伦,诗仙,李太白,打油诗,唐诗三百首

    要说打油诗,诗仙李太白的《赠汪伦》一定是其中的王者,为什么这样一首打油诗性质的非典型诗歌也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且从古至今流传一千多年呢?难道是后世的人们昏了头? 据清代学者翟灏的《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记载,唐代一位名叫张孜的人有一首打油诗,名曰《雪诗》:"江上

  • 《史记·管蔡世家》的原文及翻译(完、曹国的兴衰)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史记,管蔡,世家,曹国

    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 译文:曹叔振铎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取得伐纣战争的胜利后,武王姜曹地分封给叔振铎。 叔振铎卒,子太伯脾立。太伯卒,子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宫伯侯立。宫伯侯卒,子孝伯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 译文:叔振铎去世后,他的儿子太伯脾继位。太伯

  • 《尚书·商书》的原文及翻译(十一、盘庚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尚书,商书,盘庚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译文:最终在盘庚的主持下,商王室将国都迁到殷地,迁都后臣民们开始建设他们新的家园,盘庚也下令营建宗庙、宫殿,然后盘庚宣告众人。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译文:盘庚说:“诸位不能懈怠,贪图享乐,我们要努力

  • 《尚书·商书》的原文及翻译(六、太甲中)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尚书,商书,太甲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译文:太甲继位的第三年,十二月初一,伊尹带着礼帽礼服到太甲的流放地桐宫将礼服礼帽献给太甲,然后伊尹将太甲迎回商都亳。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译文:伊尹上书说:“百姓没有君主,就不能互相扶持生活;君主没有百姓

  • 《尚书·商书》的原文及翻译(十四、高宗肜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尚书,商书,高宗肜日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译文:商王武丁在举行祭祀先王成汤的仪式时,有一只野鸡飞到祭祀用的大鼎的鼎耳上鸣叫。祖己借此训诫了商王武丁,并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两文。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