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纵横家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家(古代纵横家什么意思)

纵横家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家(古代纵横家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80 更新时间:2023/12/24 4:53:49

纵横家是先秦时代百家中的一个。《汉书》记载了大概一百八十多种学术流派,并将其中流传最广的称之为“九流十家”,纵横家就是九流中的一门。

纵横家的创始人是红遍网络的鬼谷子

在《史记》与《战国策》中明确记载了鬼谷子与苏秦张仪的师生关系。《风俗通义》中有说法“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这样的评论是非常高的,这只是一方面。从弟子的成就也可以看出来鬼谷先生的成就。苏秦“合纵”成功,领六国相印;张仪“连横”得势,相秦魏。

所谓名师出高徒,弟子的成就如此,师傅的功力自然不弱。

纵横家是做什么的

历史上的“纵横家”,指的是先秦时代操持“合纵连横”,靠雄辩的口才说服王侯将相,以过人的谋略游说诸国。

有人说,他们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他们的本事只有两样一是“三寸不烂之舌”,二是灵活的头脑。

他们不过是那个时代的职业经理人,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以此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左右天下的格局,将各个诸侯玩弄于股掌之中。

纵横家是一种特殊的学术理论,他们的学者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特殊的一个阶层。

鬼谷子提出了“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的说法。这种说法,被后人演绎出了五谋,即谋己、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

苏秦也是从谋身开始。苏秦先以连横之策说服秦惠王,失败之后,又以合纵之策游说赵国,连续多次的失败让苏秦思考了许多,也正是如此,才让苏秦的“纵横术”变得更圆润!

纵横家的源起

纵横的说法最开始的说法就是合纵连横,那时候七国争雄,各个国家的外交、军事、民生等等都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秦国,其国力之强盛,其他国家单对单毫无胜算,“合纵连横”针对的就是秦国与诸国之间的战争。

所谓的连横,秦国在西,秦与东方国家之一联合攻伐其他国家就是连横。

所谓的合纵,就是楚国联合东方的国家攻伐秦国。连横成就了秦帝国,合纵让楚国变得强盛。纵横捭阖就成为了纵横家的代名词!

纵横家的起源就是来自于春秋向战国时期过度的时候,是战乱时代的产物。纵横家就是春秋战国之时,活跃于诸国之间的游士阶层。

这种游士在当时也有一个固定的官职,那就是“行人之官”,他们构成了纵横家的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就是那些落魄的贵族,当时称之为“士”,他们也是纵横家的重要构成。在加上,各个大贵族家里豢养的门客以及部分私学门徒。这些人逐渐演化成诸子百家中的纵横一脉。

纵横家的兴盛

在那个战乱纷争的时代,纵横家风靡一时,当时“世人多不言国法而言纵横”。可见当时纵横家的影响时多么的广大。

尤其是战国时期,各国的争斗如火如荼,历史的车轮进入的统一的最后一道车辙。这时候,“纵横”虽然没有显学之名,却有了显学之实。以至于,纵横家的气势在当时一度超越了当世显学儒家、墨家。

纵横之说的理念一直持续到现在,无论是楚汉相争、三国争霸等等,只要是改朝换代、诸侯征伐的时候,就有纵横理念发芽生长的土壤。

纵横家对春秋战国形势的影响

苏秦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赵国为轴心国,被封为武安侯,在游说韩、魏、齐、楚的时候正是因为赵国的重用才使得苏秦的“合纵”之局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虽然最后的合纵之局被公孙衍打破,但是此合纵之约,仍然让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一步。

公孙衍也是当时的纵横家之一,曾经在秦国一呼百应,位高权重。在张仪没有到秦国之前,他就是为秦国开疆拓土的功臣。

但是,张仪在秦国一得势,公孙衍没有了用武之地,随即转投魏国。

到了魏国之后,逐渐建立起以自己为中心的新的“合纵”之局。但是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心怀鬼胎,他的合纵之局并没有取得像苏秦那样的成就。

苏秦相六国,则困秦十五年于函谷关之内;张仪相秦,则战国诸侯不敢联合进军函谷。可见,纵横家的合纵连横之策,对于当时局势的影响时多么大。

纵横家其实不是好战之人,他们支持的仅仅是必要的战争。纵横家更加注重的是通过外交手段,游说诸国,建立联盟或是破坏联盟,不战而屈人之兵。

纵横家之所以能够受到诸国的器重,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局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战争不断,国家没有统一,纵横家才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土壤。

纵横家的衰落

国家一统之后,纵横“衰微”,之后尽管也有纵横家的出现,但是再也没有可以抗衡儒道的情况出现。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纵横之学是乱世之学。

清朝有学者说“诸子为乱世学术”,只有儒家才是治世之学,而纵横家更是诸子之学的佼佼者,自然不被当世主流学说所容纳。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儒家学者的大力打压。纵横家的言论多与儒家相左。现存的《战国策》和《鬼谷子》这两种记载纵横家言论的书,更是遭到了儒家的抨击!

作为乱世之学,纵横家学者的出现并不利于统治者的统治。纵横家未来名利财富,满足一己之私无所不用其极,孟子就斥责张仪、公孙衍的纵横家行经为“妾妇之道”。

纵横家在百家之中的名声最为狼藉,在各个史家的言论中都有会看到“反复无常”的评价。

这虽然是与儒家的抨击离不开,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纵横家学说不为盛世所容。

如何看待纵横家

纵横家说到底还是一群读书人,无论是褒是贬,我们都无法磨灭纵横家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段最灿烂的时光。

人无完人,儒家的学者也不是完美的人,纵横家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真小人”的姿态。

他们的能力超绝,对于时局的把控更是堪称完美;他们顺势而为,事一国则忠一国;他们虽然不择手段,但是仍有侠义之风,更有重信守诺;他们雄才大略,更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坚强意志。

对于纵横家,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学习,不褒不贬,学其精华而摒弃其糟粕。

更多文章

  • 一丘之貉的意思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解释一丘之貉)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一丘之貉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一丘之貉:字面是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都是坏家伙,没有什么差别。貉:“躺枪啊,真是莫名其妙,什么时候我成坏家伙的代名词了?”这是从西汉开始的。。。西汉时有一个叫杨恽的政治家,他听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就开始喷:“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全都是混蛋,没什么差别的。

  •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历史上真正的水泊梁山位置)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绝伦,深受人们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水浒传》中很多故事都围绕着水泊梁山展开的,有一些朋友试图在地图上找到梁山泊,有把微山湖当成梁山泊的,也有认为东平湖是梁山泊的。这也难怪,因为在山东西部的地图上也就是这两个湖泊看起来比较大一些。实际上,这两个湖泊

  • 西夏为什么被灭国(西夏被灭国时有多严重多惨)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夏为什么被灭国

    12世纪晚期,东亚地区存在着四个成熟的政治集团:以临安为首的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控制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大部分土地;以骑射起家于白山黑水之间的金朝控制着黄河中下游以及东北平原;以银川平原为核心的西夏帝国控制着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阴山西北部、河西走廊以及青海和甘肃的部分地区;以耶律大石为首的契丹残

  • 春联的来历和起源故事(真正意义上的春联出现的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联的来历和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木板。“春联”一词的出现,是在明代初年。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春联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

  • 常州词派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常州词派名词解释

    汤渡并非建制街镇,而是宜兴市丁蜀镇的一部份。汤渡老街有一座傍河而建的清代豪宅,它叫“求志堂”,它连着一个奇人,有着传奇的色彩,也是本人度过童年和青少年的地方。翻开1979年版缩印本《词海》200页,有一个条目“周济”,下面这样写道:“(1781-1839)清词人。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

  • 历史上俄罗斯侵略过中国吗(沙俄侵占我国领土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俄罗斯侵略过中国吗

    提及清末,想必各位读者都会感到屈辱。由于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逐渐在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落后自然就要挨打。挨打之后,清政府没有真正地痛定思痛,只是希望以割地赔款来换取苟延残喘的时间。这一过程中,我国被迫割让了大片土地,其中绝大多数都被沙俄所侵占。沙俄灭亡后,这些土地又

  • 清朝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古代满清上五旗下三旗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

    清代的八旗制度,有满洲、蒙古、汉军之分,其中满洲八旗地位最高。即便是在满洲八旗中也有“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处处体现了等级制度的森严。上三旗是镶黄、正黄、正白,下五旗是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我们都知道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概念,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这一章节就来聊一

  •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谁说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

    《孙子兵法》这句话大家都听过: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形容自身形势的一种说法:“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在这种形势下,只有通过“吾将示之以不活”,以此来激发士兵的斗志,速战速决,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否则只能等死。这句话,对于现今的我们来说,依然有启发意义。当我们处于一个没有退路的

  • 齐民要术是哪个朝代的人写的(齐民要术著作的作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民要术是哪个朝代

    《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北魏时期的贾思勰,“齐民”是指平民百姓;“要术”是指谋生的方法。《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对当时及后来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1.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语出《齐民要术·耕作》。如果土地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宁可干燥,也不要等到了其湿润的时候,再去种植农作物。2.一年之

  • 司马懿这么强大后代还是灭了(司马懿子孙为什么那么废)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这么强大后代还是灭了

    在三国时期,涌现出来的各国谋士是一道风景线,他们各有个性和智慧。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不过这也和三国演义倾向于蜀汉贬低曹魏有关。事实上,曹魏之栋梁,司马懿,丝毫不逊于诸葛亮,他的才能,从他盗取了自己主子的江山就可见一斑。说起司马懿,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隐忍。高平陵之变之前,他一直装病,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