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那么多儿子为什么传位给刘禅(把皇位传给刘禅原因)

刘备那么多儿子为什么传位给刘禅(把皇位传给刘禅原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045 更新时间:2024/1/23 11:05:24

在刘备诸子中,刘禅是最适合的接班人。

刘备诸子

刘备一共4个儿子。

1、义子刘封。

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刘备入荆州后收其为义子。

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刘封已入宗族,即便不是亲生儿子,也拥有继承权。

所以,孟达说刘备不立刘封而以阿斗为太子,“有识之人相为寒心”,虽然或有歪曲事实,但绝非毫无依据。

2、刘禅。

刘备早年似乎也有儿子。但是,刘禅至少是幸存下来的第一个亲生儿子。

刘禅的母亲甘夫人,不是刘备正妻,是直到刘禅做了太子后才追谥为皇思夫人的。

因此,刘禅虽是亲生长子,但也不是嫡子。

3、刘永刘理

刘永、刘理,都是刘禅的庶弟。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刘禅都是无可争议的继承人。

其他人都不如刘禅合适

1、从传统继承法角度看。

刘封入了宗族,宗法上是有继承权的。

也就是说,刘备如果一定要立刘封,在宗法上是说得过去的。

然而,天下父母,谁不愿意把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留给亲生骨肉呢?

何况,刘备不是寻常的大户人家,而是以汉室宗亲自诩的,汉中王、汉帝。

没有刘家血脉,刘封自然是要出局的。

在刘备的几个亲儿子中,以传统继承法“立长不立贤,立嫡不立长”,也只能是刘禅了。

刘备没有嫡子,所以,“立嫡不立长”可以无视了,剩下的就是“立长不立贤”。

袁绍、刘表,“废长立幼”,导致家族分裂、势力败亡的例子刘备都是看在眼里的,除非刘禅完全不称职,或者其他儿子的天赋、能力远远胜过刘禅,否则,刘备是不可能不立刘禅的。

而从天赋、能力上看,刘备并没有哪个儿子胜过刘禅。

2、以能力论。

以能力论,刘封是唯一一个证明自己的。

刘封颇有勇力,在入西川、战汉中、取上庸的作战中,战功卓著,已表现出足以独当一面的军事才能。

然而,刘封的能力缺陷也是严重的。

刘封与孟达、申耽、申仪一起守上庸等东三郡。

然而,刘封“侵陵孟达”,夺人家鼓吹,导致人家投魏,而申耽、申仪也背叛了刘封。

要知道,孟达也是年轻一代的重要将领,而申耽、申仪留有亲属在成都为人质,如果刘封稍有团结众人的能力,他们也不至于投魏。

显然,刘封虽有勇力,但性格骜、行为乖张,不能团结众人,绝不是合适的接班人。

此外,刘永、刘理比刘禅年纪更小,最多不过10来岁。

除非是曹冲这样的“神童”,否则,他们不可能表现出胜任力来。

相比之下,刘禅的表现,则显示出他是最合适的接班人。

刘禅早年的表现

在时人眼中,刘禅的才能并不差。

刘禅从精通《左传》的尹默,又从诸葛亮研习《申》、《韩》、《六韬》等帝王之书,又学习射箭等武学。

诸葛亮对刘备表示,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诸葛亮不是一个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人,刘禅早年表现出的禀赋,绝不是如此不堪。

而且,刘备亲自外出征战期间,刘禅都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坐镇后方。

刘禅、诸葛亮,这个领导班子配合默契,能够保持团结、效率,这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

退一万步说:刘备去世前,以蜀汉当时的情况,关键不是选择谁来当皇帝,而是押宝诸葛亮。

兵败夷陵,蜀内部疲弱不堪,外部同时与吴魏为敌,形势严峻,只有命世大才才能带领蜀汉渡过困境。

与诸葛亮关系密切,且有过成功配合经历的刘禅,显然是唯一的选择。

而刘禅作皇帝后,其表现出的才能,也绝非不堪。

后主的帝王之才

刘禅作皇帝后,表现出的才能,也绝非拙劣。

1、维持蜀汉政权的基本稳定。

刘禅即位之初,确实是诸葛亮带着走的。

然而,诸葛亮只带了11年,后面将近30年的帝王之路是刘禅自己走的。

刘禅当皇帝时期,魏、吴都爆发了血腥的内斗,而蜀汉则基本维持了稳定。

这与刘禅的治理才能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时期,“政由诸葛,祭则寡人”,刘禅完全放权诸葛亮。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一面按照诸葛亮的意愿,以丞相府留府长史蒋琬接班,以维系平稳,另一方面,又不动声色地取消了丞相一职,以蒋琬以大司马录尚书事。同时,先以吴懿在汉中统领大军,以分蒋琬之权,吴懿去世后,又以费祎为大将军,分蒋琬之势。

蒋琬去世后,“琬卒,禅乃自摄国事”,自己操控了权力,但仍以费祎等人继续辅政,维系平稳发展。

到了刘禅后期,尽管刘禅信用黄皓,但黄皓不过是“趋走小臣”,虽作威作福,但其实都是按照刘禅的意见在办事,黄皓、诸葛瞻要换掉姜维,也被刘禅所阻止。

可以说,蜀汉虽然内部矛盾不小,但在三国之中,蜀汉是内乱最少的一个,这与刘禅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2、可圈可点的处事方法。

从刘禅亲自处理的几件事情看,刘禅也绝非庸劣之人。

在诏令蒋琬到汉中时,刘禅明确指示:须吴举动,东西犄角,以乘其机。

蒋琬企图改变北伐方向,顺沔水东下,取上庸等地,众将上表,表示不靠谱。

刘禅没有直接下诏阻止以降低蒋琬的威信,而是让费祎、姜维前去“劝之”,既照顾了蒋琬的威信,又阻止了蒋琬的错误行为。

高平陵之变后,夏侯霸逃奔蜀国。

刘禅接见夏侯霸,抚慰道:你父亲当年是遇害于行间,不是我先人直接杀害的!

随即,刘禅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氏的外甥呀!

短短几句话,字字切中夏侯霸心理要害,直奔主题又足以使夏侯霸释然、安心!

至于最后“乐不思蜀”之言,无非是寄人篱下时的活命之言,不应以之为刘禅智力低下的证明。

3、得蜀地人心。

蜀汉屡屡北伐,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然而,据统计,三国时期,蜀汉发生的有记载的农民起义次数,仅为魏、吴的1/8,是最少的。

这与刘禅是分不开的。

三国时期,曹睿、孙权、孙皓等人,都有大兴土木或大肆虐民的记录。

而刘禅却没有相关记录。

因此,刘禅在蜀地很得人心。

晋代,蜀吏出身的李密认为刘禅胜过齐桓公。(当然,这个确实吹过头了)

晋代流民之乱时,入蜀的氐人李雄搬出刘禅的侄子刘玄为安乐公。

宋代时,益州官员拆毁刘禅祠取材,蜀人不悦,多有诉讼。

这些都表明,刘禅的治理是靠谱的,得人心的。

难解之题

刘禅接到的,是一道难解之题。

蜀汉实力最弱不说,在刘备最后几年里,先丢了南郡,后又在夷陵之战大败,精锐损失殆尽。

这样的情况下,刘禅的蜀国能坚持40年之久,已经不容易了。

他执政后期,信用黄皓,但黄皓这个“趋走小臣”虽压制群臣,但一直在刘禅控制之下,既没有屠戮忠良,也没有残害百姓。

邓艾兵临城下之时,刘禅没有选择死战到底,开城投降,虽没有“天子死社稷”的悲壮,也没有起死回生的奇谋妙策,但以“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的国库,也是正常之举。

刘禅没有雄才大略,但并非低劣之徒。

至少:嘲笑刘禅的人,大多数不会比刘禅作得更好。

刘备在诸子中,选择了刘禅。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当时确实没有比刘禅更合适、靠谱的选择了。

只不过,刘备留下的这道题目太难,只有雄才大略之人才可能做好这道题。

刘禅不是雄才大略之主,没有作好这道题。

但是,刘禅也绝非低劣之徒,他的表现绝非拙劣不堪,不必过分苛责,更不要无端嘲笑。

标签: 刘禅传位皇位刘备原因儿子为什么那么

更多文章

  • 近代时期的阳明堡机场之战简介(夜袭阳明堡天助八路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阳明堡,八路军,天助,简介,机场,夜袭,时期,近代

    1937年10月上旬,抗战史上著名的忻口会战打响。日军凭借其空中优势,频繁出动飞机,轮番轰炸我国军队,致使忻口战场上的国民党官兵伤亡惨重。为了策应国民党军队作战,夺取忻口战役的主动权,八路军对日军阳明堡机场进行了一次夜间突袭。担任此次突袭任务的是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1937年9月下旬,

  • 三国演义徐晃被孟达射死(三国演义里徐晃被谁所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徐晃,孟达,射死,三国演义

    在演义中,徐晃可能是死得最窝囊的名将了。孟达造反,徐晃为前部,率军来攻。见徐晃前来,孟达大惊,急令升起吊桥。这时,不知道是时速太快了,还是刹车坏了,徐晃的马刹不住,直冲到壕边。名将毕竟是名将,刹车坏了,气势不能坏,徐晃大呼:反贼孟达,早早受降!孟达开挂,急引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颅。(直接爆头!)当夜,

  • 日本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改朝换代(日本天皇出现过朝代更替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朝代,天皇,日本,改朝换代,历史,出现,为什么,没有

    自传说中的神武天皇以后,日本的天皇一直由同一家族传承,从来没有发生过更替,号称“万世一系”。无论在东西方,改朝换代都是常见的事情,为何唯独日本天皇能“万世一系”呢?八世纪以前的日本历史,缺乏明确的文字记载。而且,出于各种原因,历代日本政府均限制相关的“遗迹”考古工作,因此,对于八世纪以前的日本历史,

  • 明朝毛文龙驻扎的皮岛在什么地方(镇守的皮岛位置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皮岛,毛文龙,驻扎,位置,地方,明朝,什么

    皮岛,本非大明土地,“荒葺无人,多蛇虎”,是一个方圆数百里,开发程度很低的荒岛。然而,明清战争中,这个小岛却成了明清双方都瞩目的焦点。皮岛,也叫椵岛,今属于朝鲜平安北岛铁山郡。明朝时,这个岛也不在大明版图内。袁崇焕后来致书朝鲜国王时就表示“皮岛本非中国地”。很长时间内,这个岛都是“荒葺无人,多蛇虎”

  • 鸿门宴中为什么项伯帮刘邦不帮项羽(项庄舞剑项伯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鸿门宴,项庄舞剑,项伯帮,刘邦,结局,为什么

    “鸿门宴"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脱险,项伯最后的结局如何呢?项伯是一个十分奇特的人物。作为项羽的叔叔,项伯在鸿门宴前“泄密”,使刘邦躲过被袭击的命运,又在鸿门宴上不惜以身护刘,力保刘邦。此后的楚汉战争中,这位“好叔父”又屡屡“坑”侄子,帮助项羽。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吃里爬外”的叔父最后结局如何呢?项

  • 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失败(赵国在邯郸保卫战的策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保卫战,邯郸,策略,长平,赵国,秦国,攻打,失败,战后

    长平之战,赵国精锐几乎损失殆尽。然而,在接下来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却坚守邯郸两年,击败了秦军,甚至恢复了太原等失地。其中,赵人的血性、外交家的谋略、战国公子的义气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长平之战,赵军主力被全歼,国中震恐。“人屠”白起一面平定上党全境,巩固胜利果实,一面请秦王增调兵马钱粮,准备一举灭赵。前2

  • 祖大寿为什么降清(祖大寿投降清朝后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祖大寿,投降,结局,清朝,为什么

    比之洪承畴、吴三桂,同为降清名将,祖大寿在降清后似乎没有那么大“风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祖大寿“销声匿迹”了。事实上,祖大寿“调转枪口”的速度比洪承畴更快,决心更大。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的“风头”不及洪承畴、吴三桂罢了。1642年五月初五,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正是举行投降仪式,对皇太极俯首称臣。

  • 司马懿建立的晋朝是怎么灭亡(为什么三国最后是司马家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家,司马懿,灭亡,建立,晋朝,最后,为什么,怎么

    三国英雄们打得热热闹闹,最后一统归于司马家。司马家,成了三国最后的赢家。然而,这个赢家却没有笑多久。280年,晋灭吴,天下一统。仅仅36年后,西晋就覆灭了,天下再次陷入混乱。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切,还得从司马家篡魏开始说起。曹魏的天下,是曹操一刀一枪,一城一城打下来的。司马懿家族,是以辅臣的身份,通

  • 成吉思汗为什么没把汗位传给拖雷(拖雷是成吉思汗第几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拖雷,成吉思汗,第几子,为什么

    成吉思汗诸子中,拖雷的军事能力是最强的。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监国了两年。然而,拖雷却并非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成吉思汗建国后,颁布了大扎撒,也就是著名的《成吉思汗法典》,以之为大蒙古国的根本大法。其中,对大蒙古国汗位继承制度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与中原地区宗法制不同,大蒙古国并没有所谓嫡

  • 韩国尹姓和中国尹姓一样吗(韩国为什么那么多姓尹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尹姓,韩国,中国,一样,为什么,那么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有中国人到达朝鲜半岛,并不断跟当地人融合,这包括文化融合、民族融合等等,才产生了现在的朝鲜半岛文化。历史上的朝鲜半岛都自称小中华,正因为如此,韩国和朝鲜的人名跟中国是一致的,基本都是单姓,如果不是一些特殊的起名习惯,但从姓名上来很难分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