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有哪些?

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35 更新时间:2024/4/16 18:33:42

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中国哲学史,在学术传统上经历了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实)学、近代新学和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主要的发展阶段。中国哲学,最初是从原始宗教中逐渐分化出来的。早在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2100年)就已经孕育着哲学的胚芽。原始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了解自然界,有了唯物论萌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阴阳五行的观念上。远在公元前1000余年,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人们有了现在、过去、未来的时间观念,称当今为“今”,过去的日子为“昔”,旬内之某日为“翌”(yì,明天),次旬之某日为“来”。同时为了区分土地,进行商业交通和军事征伐,人们也有了东、西、南、北、中五方的空间观念。在生产发展基础上,人们除了时空观念外,还产生了原始的阴阳五行观念。阴阳观念记载于《周易》。人们长期观察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生殖现象,于是概括出天与地、雷与风、水与火、山与泽的对立。再观察鸟兽,有牝有牡;观察草木,有雄有雌;观察人类,有男有女。所以就把阴(——)阳(——)的对立看作宇宙间普遍的根本的对立。五行观念记载于《尚书·周书·洪范》。所谓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些反映人们对衣食住行所必需的五种物质资料及其性能的认识,具有唯物论的因素。可以说,阴阳五行观念,是中国原始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胚芽。但是,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知识的贫乏,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便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如对天、地、日、月、风、雨、山、水、鸟、兽等的多种崇拜和对祖先神的崇拜,有了哲学思想的萌芽。然而,哲学作为对整个宇宙认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说,作为一种比较完整的通过文字记载的世界观,只能产生在奴隶社会。在早期的奴隶国家——毁商(约公元前1562年),有了文字典籍《尚书》。中国史学界比较一致断定:商(殷)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时代,《尚书·商书·盘庚》以后各篇和殷墟小屯发掘出来的甲骨文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史料。《诗经·商颂》说:“帝立子生商。”商代统治者自认为是上天的子孙,是代表上天来管理臣民的。周灭商时,周统治者宣称:“丕显文王,受天有(佑)大命。”(《大盂鼎》)意即文工创立了灭商事业,是受天命保佑的,周天于是上天在天上的投影。《庄子·天下篇》也指出:这时期的哲学思想是“以天为宗,以德为本”。这道出了哲学同宗教、伦理的结合。但是这时的哲学思想,只是处在萌芽状态,尚未形成哲学学派,还没有建立真正的哲学体系,因而没有什么著名的哲学家。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转变的时期。这时,哲学战线上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新阶段。所谓“百家”,就学派而言,可归纳为十多家。其中主要是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此外,还有兵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和小说家等。百家之争发端于春秋末期的显学,即儒墨之争,鼎盛于战国初期,总结于战国末期的苟子。“百家”的哲学课题,主要是围绕着礼治与法治、王道与霸道、性善与性恶、古与今、天与人、名与实以及宇宙的起源等问题。这时期的争鸣,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成熟。论争的中心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天”的本质是什么?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是“天人相分”,还是“天人合一”?这已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汉时期,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迫切要求对王权神圣不可侵犯作理论上的论证。于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和“王承天意”的神学目的论就成了官方的正统哲学。而王充的“天道自然无为”的元气自然论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形成对立。这种哲学上的对立斗争与当时经学上的今古文之争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学术史上称之为两汉经学。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地主取得了绝对统治,何晏、王弼建立了玄学(运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通过体用、本未等“纯粹哲学”命题的论辩,为门阀士族统治辩护。这种玄学与外来的佛教结合,成为南北朝、隋唐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裴{(wěi)等人对玄学作了批判。南北朝时期,一些皇帝、宰相带头信佛,佛教成为国教。范缜作《神灭论》,以形神相即、形质神用证明人死神灭,在中国哲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转时期,统治者采取儒、道、佛并用政策,强化思想统治。这时期,信奉儒家天命论的韩愈坚决反对佛教;而柳宗元刘禹锡则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思想,对天人关系之辨作了新的唯物主义的总结。宋明时期,是官僚地主阶级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统治,哲学上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合称宋明理学。它继承了传统的唯心论,改造并吸收了佛教的某些成分,形成了完备而系统的唯心主义体系。而张载、王廷相,特别是王夫之、戴震等人猛烈地抨击宋明理学,并审视、总结了各派哲学,把中国哲学推向了高峰。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龚自珍、魏源、严复、康有为、梁超、孙中山等先进人物,倡导资产阶级的“新学”、“西学”,反对封建主义的“旧学”、“中学”。所以,近代哲学思潮主要是西学思潮。西学运动是一次极有益的开放运动。它促成了中国与世界的思想文化交流,促使中国人惊醒、反思,告别并更新传统。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正像维新运动一样,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也只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阶段,中国资产阶级哲学也只是构成中国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且“国学”的精神仍然沉淀在国民心理的深层,这就形成了复古与西化之争的错综复杂局面。不过,这一阶段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哲学,已接近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中国哲学的发展进人了崭新的科学时期,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哲学,真正成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的思想武器。中国现代哲学,就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以李大钊哲学思想作为中国旧哲学的结束和新哲学开始的转折点,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李大钊是中国近代哲学承上启下的哲学家;鲁迅和胡适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毛泽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完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旗手。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总结。作为中国哲学史,本书主要从春秋战国写至近代。对现代哲学家就集中介绍其代表人物毛泽东、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求:体现以人为本和创新思想的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 求关于买衣服与爱情的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1.买衣服往往是一条街走下来一件也没买着,因为我们总是想前面应该有更适合我们的。爱情也是一样,我们迟迟不恋爱,是因为我们还怀揣着更好的憧憬。2.我们试了件衣服觉着合适,但还是先搁着继续往前逛,希望有更好的,等逛完了一条街,想回去买回开始比较中意的那件,却不想它已经被别人买了,或是我们找不到那店了。爱

  • 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在葬礼上,如果你送花圈用“祭”字,而不是用“奠”,后果不敢想象,一般在农村葬礼上,棺材上会有一个大“奠”字,城里做追悼会的时候,花圈也会有一个“奠”字,但是为何看不到“祭”字。平时我们经常说“祭奠”二字,但是它们两个字分开使用的时候,意思就会有很大的区别。孔子和如来因“奠”字,差点打起来据说孔夫子周

  • 为什么读哲学的人容易自杀?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家自杀的确实不少。比如,尼采、休谟、罗素、戈尔兹夫妻、拉吉舍夫、吉尔.德勒兹等等。法国哲学家加缪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在《西西弗神话》中,加缪提出了一个类似的说法:自杀还是不自杀,这是一个问题。另一位哲学大师,克尔凯郭尔更简

  • 什么是哲学思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思考就是对基本概念、信仰的批判性思考,例如思考“什么是真与假?”“什么叫正义?”“什么是知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某一学科、领域的“哲学思考”即是对作为这个学科理论基础的基本概念、观念的我做不了表格了,你试着看看吧代表人物哲学范畴主要观点评价泰勒斯(前7世纪)自然界万物皆由水生成1.标志着

  • 中国历史上的儒学是怎样登上思想领域的统治舞台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他的思想对华夏民族文化文明影响至今,在汉代以儒家思想统治社会有刘彻,董仲舒,王明阳等儒学之所以在中国登上思想领域的政治舞台上,这与它的传承、理论、发展密不可分。一、儒学是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儒家学派之前,华夏文化是传统的“六德、六行、六艺”。东周时

  • 推荐几本最最经典的哲学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柏拉图:《理想国》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事件理性批判》、《批判力批判》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小逻辑》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详细解释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

  • 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对服饰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

  • 哲学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满足人类提高思想认识能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的本源事物。哲学从属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认

  • 为什么古时候把失火叫做走水?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为了避火神的讳。在古代,人们认为失火是火神对人的惩罚。而古人又对名讳特别重视,尤其是唐朝以后。我国古代对死亡、恶疾、灾祸等很多时候忌讳直言。言语忌讳反映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思想倾向,也表示了对别人的尊重,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大量的代用词流传下来,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而且成为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