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42 更新时间:2024/4/6 7:46:15

在葬礼上,如果你送花圈用“祭”字,而不是用“奠”,后果不敢想象,一般在农村葬礼上,棺材上会有一个大“奠”字,城里做追悼会的时候,花圈也会有一个“奠”字,但是为看不到“祭”字。

平时我们经说“祭奠”二字,但是它们两个字分开使用的时候,意思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孔子如来因“奠”字,差点打起来据说孔夫子周游各国时,从微山湖出发遇到如来,经过洪泽湖到了蟒蛇河畔的秦南仓,两人观看秦南仓的风景和考察民情,晚上在“仙客来”客栈住宿、喝酒、吃饭。

两人品尝了哈氏牛肉、秦南咸鸭蛋、喝蟒蛇河特曲,酒肉穿肠过之后,他们就一直称赞秦南仑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人心地善良,酒肉香,风景优美,好山好水酿好酒。

两个吃喝非常高兴,但是如来却说:“这里虽然很好,但不是久留之地,明天就准备回去”,而这时孔子喝酒已经上头了,于是用筷子蘸酒,然后在桌上写一个“奠”字。

然后站起来大声对如来说:“你看这个字,等你吃饱喝足,明天我该送你回去”,如来看到“奠”字之后,大发雷霆说:“这个“奠”字是用祭品死者致祭的,你请我喝酒,又仗自己有学问,竟敢写一个“奠”骂我。

孔子却笑着说:“如来呀!你理解错了,”但还没等孔子解释,如来就说:“不管你怎么说,这个字就是活人向死者的致祭,你就是咒我是死人”。

等如来平静下来,孔子喝一口酒,然后慢慢跟如来解释说:“奠”字是“上西天”三个字连在一起的草写,把“奠”字拆开就是“上西天”三字,佛爷是西天如来,便是你回去之路。

这时候如来才反应过来,然后红着脸猛喝一口酒,尴尬的说:“是也,是也,回去就是上西天也”。

“奠”字在葬礼的含义“奠”字上部是“酉”,而“酉”初是酒坛形,代表酒和酒坛,后来在轮廓内增加横竖笔画,表示坛壁的纹饰。

而下部的“一”表示地面,表示把酒坛放在地面上,两个结构结合起来表示将酒肉祭祀死者或者地神,把酒洒在地面上,祈求居所安定的意思。

而下面“大”字,像是人的双手,“奠”字。可以看作人许则双手,手上有酒双手奉上,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古以来“死者为大”,不管是多大的活动、仇恨都得先放下,表示尊敬神灵的意思,所以“奠”字是一个对死者的一个“敬词”。

“奠”本义是放置酒在桌上作为祭品祭祀神灵,现代是对死者进行悼念,也用“奠”字,就是来自祭祀。

“祭”字的特殊含义早期甲骨文中“祭”字,左边是一块鲜肉,肉上还有血水流出,右边是手,两相会意表示手拿着肉在祭祀。

可能考虑到这样的会议不够准确,晚期甲骨文再其下增加一个祭台“示”,而且把“肉”旁变成“口”形。

古代的人杀牲,一部分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生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祭祀,也叫牲祭。

祭奠主要表示对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年,比如每年的清明节,在人民英雄纪念墓前,都有很多人手捧鲜花,祭奠英灵。

祭祀表示旧俗在一顶节日,向神明或者祖先致祭,表示崇敬、纪念、求平安

比如广西特有节日三月三,很多人只知道唱山歌,其实这天也是扫墓的日子,和清明节差不多,这天主要祭奠家里关系比较近的去世的人,比如祖爷爷、祖奶奶。

重阳节九月九也是扫墓,这天则是同姓家族一起扫墓,主要祭奠以前村里的祖宗,拜扫以前的祖坟。

很多人非常思念自己的祖先,同时也非常渴望得到祖先的保佑,有的人求二胎、求升官发财、求平安、求健康等等。

而我们传统节日都要祭祀,先去土地庙拜,然后回到家里再拍一桌饭菜,桌上有酒,然后我们往酒杯倒肉,给祖先和神明吃饱,我们才能钱纸钱,然后放炮。

“奠”和“祭”的使用区别在葬礼的棺材上,会看到一个大大的“奠”字,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很多人非常疑惑,为什么不用“祭”字呢!

其实这两个字很好区分,葬前使用“奠”,葬后用“祭”,我们前面已经介绍“祭”字和“奠”字的本义。

1、“奠”的本质是在地上摆酒肉,为了让刚刚离开的人享用,在我们古代有鬼神说法,古人认为灵魂离开体魄,但是灵魂依然要享用食物,只要有食物,灵魂就会来附体,所以葬前用“奠”字。

而葬后用“祭”字,表示思念离开的人,主要是安抚他们的灵魂,所以不需要供酒肉之类的祭品,而祭奠也强调像生前一样侍奉逝者进食,在其右侧供奉一些酒肉。

2、祭奠和奠祭的词性也有一点区别,祭奠这个词带走褒义,能用这个词说明与逝者关系不错,而奠祭这个词比较中性,只是表述一般客观事实,不掺杂感情色彩,而且比较严肃。

3、古代汉族礼仪分为5种礼制,总称为“五礼”

分别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祭”无论是拜祭、祭祀神灵祖先等活动,还是逢年过节的年祭、清明祭祖、祭先烈、喜庆之时的拜祭宗亲先祖等等,都是祈福求吉,所以以“祭”是“吉礼”,祭祀活动都是年复一年长期进行。

而“奠”用丧事,因为是人死后设置灵堂、灵棚等,先是家人的堂奠、家奠,后是亲朋好友的吊唁、祭奠,都是一种比较背痛的仪式和祭礼,所以这是“凶礼”,只要灵柩离开家门之后,一切活动就由“奠”变成“祭”。

4、“奠”的引申含义也有放置安放的意思,同时可以延伸为“确定、建立”,比如某某楼盘、工业区开始奠基。

意思就是建立建筑物的基础,打好地基,我们古代建房子时也有奠基仪式,拿出酒来祭祀土地神,最后把酒洒在建造的地方,祈求以后的建筑牢固安全。

“奠”字也表示流程、仪式中国丧礼的形成,本质是我们古代人对“灵魂”的相信产物,在现代,如果有人死亡,大家都比较忌讳,大家都说死,都是用“去了”,或者“驾鹤西去”。

这就是我们古人相信“灵魂”最好的证明,大家都相信死去的人没有死,还陪在亲人身边,只是大家看不见而已。

所以扫墓的时候,大家看到蛇,都觉得祖先出来看了,而且一般不说蛇,都是说龙,在农村地区,如果家里或者家围墙外出现蛇,大家都不会伤害它们,而是用木棍把它们拿走,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先人回来看家了。

丧礼流程1、处理遗体

中国丧礼是非常隆重的,而且有很多细节,但简单基本已经繁简了,中国从古代开始,当有人去世之后,就有处理遗体的做法,以前叫“”,意思是人的生命终结之后,人们去他家慰问、吊唁。

人去世后,死者亲人都会把遗体放抬到正厅,然后放在临时铺好的板床上,我们古人认为,不能让长者在床上去世,灵魂会被束缚在床上,无法超度,所以当长者家人感觉老人快不行了,就会把老人抬到正厅放。

按照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当老人垂危之时,需要子女守在身边守着,直到老人去世,这就是我们经常说“送终”。

正厅是房子中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祖先、神灵都供奉在此,如果在这个位置寿终才死的其所,这就是寿终正寝

以前古代都是用枯草掩盖,但是经常等比较大,树叶被刮走,以前肉食飞禽就有吃,亲人看到非常不忍,于是就拿弓守候在老人身边,有鸟来就用弓射杀,所以“”字是一竖加一个弓字,就是亲人拿弓,而现在如果动物比较多,亲人会塔一个白色蚊帐。

2、报丧、助丧

当老人去世之后,家人一般都会痛哭半个小时左右,等情绪逐渐平静后,开始商量老人后事,通知一些亲戚朋友老人去世的消息,这就是报丧。

村里的人知道之后开始忙活起来,一般村里的人,不用每个都通知,大家都非常自觉帮忙,而且会送一些物品和钱财,这个就“助丧”。

助丧方式很多,每个地方都不同,有的送马、有的送衣服,以前南北朝时期,丧家报丧后三天,如果亲朋好友不来吊唁、助丧,那么就跟你绝交。

如果实在太远来不了,就用书信,人和书信都没有到,丧家会非常伤心,最后跟你绝交。

在中国,大家都非常看不起“生前要好,死后疏离”,因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情谊,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红事请了才来,白事不请自来”。

这不仅是对丧家的认可,也是友谊身厚表现,同时来到现场为了安慰丧家家属,所以很多在外地打工,不管多忙都请假回来。

3、“奠”活动

从老人去世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会把用祭品放在逝者面前,然后选日子,以前农村有人去世,经常停尸做法,一般3天左右,如果日子不好,还会更久,所以会出尸臭味,乌鸦闻到之后,就会来到周围。

在停尸过程中,会有亲朋好友来吊唁,简单说就是上香,大家来一般都会带东西来,以前都带鞭炮、草纸、花圈,现在基本都是花圈。

进门之后的上香仪式,要对逝者行三拜九叩大礼,亲人朋友在封殓白天上香达到高潮,最后晚上参加“丧宴”。

处理遗体的时候,亲人都会把逝者处理干干净净,亲人用淘米水洗头发,把胡须刮干净,现在有专门化妆师,但是在农村,基本都是亲人自己亲力亲为。

除了沐浴还有“饭含”,亲人把米、铜钱、钱放在逝者嘴巴,让他含着,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前民间有一种说法,逝者如果嘴巴长开,说明生前没有吃到、吃不好,所以给他嘴巴放食物或者财务,以前古代的墓葬,还经常出土一些玉蝉,这都是他亲人之前放的。

给逝者整理好面部之后,给逝者穿衣服,以前古代,如果平民百姓就比较简单,但如果是官员,死后穿19套衣服,如果穿不上,就盖在身上,用丝带捆起来,最后才能入棺。

逝者入棺有很多讲究,有的地方不允许家属哭,人们觉得逝者觉得家人不舍得他离开,逝者不忍心离开,最后不回去投胎。

而有的地方认为,亲人应该大路,当时不能把眼泪滴入棺材内,把逝者放进棺材后就用铁钉钉好,亲人跪在棺材左侧说“某某好走”。

4、出殡

最后一步就是出殡,抬棺是八个人,称为“八仙”,丧家安排好饭菜招待好他们,然后才进行下面工作。

送殡队伍都非常浩荡,出去的时候点炮和撒纸钱,这个过程中不得回头走,出殡还有很多细节,比如摔盆等等,最后把棺材埋好,逝者正式入土为安。

在这里说一下,如果村里有葬礼,你害怕就不要去,可以让家里人派其他人去。

灵棚中为什么放“奠”字花圈很多年轻人不明白,为什么葬礼要放花圈,而送花圈是从欧美传过来的习俗,我国古代丧葬仪式以塔灵堂为主,周围还有一些白布、扎一些纸人、纸马用来钱,还有打幡、撒纸钱等。

按照北欧的传说,一个人临时时带上花圈,安琪儿(天使)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而前面孔子和如来的故事中,“奠”字是上西天的意思,所以花圈就是好人升天堂,这是一种奖赏物。

而送花圈也有很多讲究,葬礼的花圈以白菊和黄菊为主,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是福寿双全老人,因年老去世是“喜丧”,可以搭配红色系、粉色康乃馨,表示对逝者生前关照。

有的花圈还有一些挽联,基本格式都是差不多。

比如上联:沉痛悼念xxx千古,或者xxx一路走好。

下联一般为:XXX敬挽或者XXX泣挽。

写到最后:总结一下,死而无葬之拜为奠,死后葬后之拜为祭,祭,人在下,奠,人在上,只有一次祭祀活动为奠,每年定期的祭。

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丧礼的很多礼仪是迷信,是不科学的东西,但在我认为,丧礼其实是更多的亲朋好友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敬意感情而形成的隆重礼仪文化,这也印证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称号。

但有一点却非常讽刺,生前老人生病,子女孙子没有一个人靠近照顾,死后却一直上求老人保佑发财升官,花几十万请风水师看地,花几十万买墓地,把坟地装修得比家里还豪华,真的非常讽刺。

如果生前老人生病时,子女孙女孙子都把老人照顾好,以后老人自然会保佑,俗话说福人遇福地,不是福人,找到好地,也发不起来,这就是积福。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读哲学的人容易自杀?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家自杀的确实不少。比如,尼采、休谟、罗素、戈尔兹夫妻、拉吉舍夫、吉尔.德勒兹等等。法国哲学家加缪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在《西西弗神话》中,加缪提出了一个类似的说法:自杀还是不自杀,这是一个问题。另一位哲学大师,克尔凯郭尔更简

  • 什么是哲学思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思考就是对基本概念、信仰的批判性思考,例如思考“什么是真与假?”“什么叫正义?”“什么是知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某一学科、领域的“哲学思考”即是对作为这个学科理论基础的基本概念、观念的我做不了表格了,你试着看看吧代表人物哲学范畴主要观点评价泰勒斯(前7世纪)自然界万物皆由水生成1.标志着

  • 中国历史上的儒学是怎样登上思想领域的统治舞台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他的思想对华夏民族文化文明影响至今,在汉代以儒家思想统治社会有刘彻,董仲舒,王明阳等儒学之所以在中国登上思想领域的政治舞台上,这与它的传承、理论、发展密不可分。一、儒学是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儒家学派之前,华夏文化是传统的“六德、六行、六艺”。东周时

  • 推荐几本最最经典的哲学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柏拉图:《理想国》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事件理性批判》、《批判力批判》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小逻辑》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详细解释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

  • 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对服饰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

  • 哲学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满足人类提高思想认识能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的本源事物。哲学从属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认

  • 为什么古时候把失火叫做走水?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为了避火神的讳。在古代,人们认为失火是火神对人的惩罚。而古人又对名讳特别重视,尤其是唐朝以后。我国古代对死亡、恶疾、灾祸等很多时候忌讳直言。言语忌讳反映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思想倾向,也表示了对别人的尊重,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大量的代用词流传下来,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而且成为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阴

  • 为什么儒家主张"无讼"?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在儒家眼中,商、讼、战等不正常的手段,是下策,都有意无意地破坏“道德”与“和谐”,因此儒家崇尚“劝”,只是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商、讼、战。一、讼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负面困惑。讼,即官讼,是用法律解决问题。法律看似公正,实际上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生硬工具,常常虽然解决了问题,却常常造成情感的永久伤害,而和谐社会主

  • 为什么宋朝多薄葬,汉朝多厚葬,各个朝代的殡葬制度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这道问答题,我的理解是三个问题,但是只有一个问号,希望我们都规范行文。一,宋朝(皇帝)为什么多“薄葬”?秦汉时期以来,由于流行厚葬,无法计数的各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宝物都陪葬于主人长眠在地下,所以盗墓之风盛行。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种行为的动机是“利”字当头,但是,具体到南宋皇陵的被盗,就不单是一个“

  • 什么是政治?什么是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一说政治,人们就会联想到政治经济学,政治是治理社会、维护统治。可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所制约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哲学,观察自然、观察形形色色的人吧,到处都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人不懂哲学,不会有深沉和高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