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哪些成语蕴含了古人的哲学思想?

哪些成语蕴含了古人的哲学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592 更新时间:2024/1/19 13:20:54

“沧海桑田”

成语出自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沧海桑田”本是地球地壳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意思是说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也会变成海洋。后来人们把它比喻为人世间事物变化大,或者变化快。它告诉我们,万物皆运动,我们惟有脚踏实地,摆脱“惰性”,紧跟时代步伐,保持一颗赤诚之心,在历尽沧桑之后,方能承受住岁月无情的变迁。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成语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历史证明,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无数朝淹没于百姓的起义和舆论漩涡。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一些阴暗面均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宣传社会“正能量”,发动“爱心接力”,都离不开民众正义的舆论,这个成语宣扬了一个思想核心--“以民为本”。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成语出自《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太山,即泰山。

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前面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这个成语诉说了一个道理:人要有大局观,不为眼前蝇头小利所迷惑,做人需高瞻远瞩,切忌目光短浅;做事需谨慎谦虚,以整体利益为重,切忌贪图小利,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泰极否临,既济一时、未济长存,仁者见仁、智者见知,乾龙勿用,九五之尊,朝乾夕惕,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法自然,无中生有,等等。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哲学家?

中国的哲学家,古代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墨子,近现代有泽东、艾思奇等人。能够称得上伟大哲学家的,只有毛泽东主席一人。

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典哲学精华和革命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伟大结晶,是被党和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大众化哲学。除哲学巨著《矛盾论》、《实践论》以外,他的著作、演讲和决策,均充满辩证思维哲理,具有强力的科学性、逻辑性、实践性、指导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毛泽东一代的人。才是哲学家。

处世哲学:最精华的十大智慧,看古人如何为人处世(经

一、德量共进识见更高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译文】人的道德随着气量的增长而提高,人的气量也是由于见识的增加而更宽宏。所以想使自己的道德更加完美,不能够不使自己的气量更宽宏;要使自己的气量更宽宏,不能不增加自己的见识。二、聪明不露才华不逞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老鹰站立时双目半睁半闭仿佛处于睡态,老虎行走时慵懒无力仿佛处于病态,实际这些正是它们准备取食的高明手段。所以有德行的君子做人时要做到不炫耀自己的聪明,不显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够有力量担任艰巨的任务。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

A这句古语意在表明古人之所以能够获得对事物的认识,是因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善于思考。B项强调了第一次飞跃的强制性,不正确。C项混淆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可靠程度。D项不符合题意。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服饰是一个时代特征、一个社会风气的反映。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富庶,风气开放,对于少数民族和外来文化兼收并蓄,服饰奇异缤纷、华彩昭彰。其中最为惹人注目的就是女子的服饰。唐代女子的服饰色泽华美,款式新颖,服装面料具有薄、露、轻、透的特点。襦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即上襦下裙,常配以“袖长只

  • 你认为什么服饰更能够代表中国的历史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人都在谈崛起,崛起的要素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崛起只是虚妄的。政府也在说建立文化自信。试问,自信的依据是什么?三坟五典读通了,如果不在节假日庆典上穿着代表主体民族汉族的服装,就不会自信。人靠衣裳,马靠鞍。礼仪法服,庄重之美。屈原《九章》,祭祀之中,文化继存。现在的葬礼服饰实在太混乱不堪,这方

  • 汉字中最具内涵和魅力的两个字是哪两个?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汉字由来已久,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于中国。由此可见魅力最强悍的就是中国两个字,文字游戏规则也是中国编制的。一字多音,一音多字,天地万物,阴阳生灵,姓氏地名,花草杂木,称呼规矩,法律文书,艺术武坛,传说历史,科技演说……等等都与汉字息息相关。在中国汉字无处不在,在世界谁都知道中国,就算不了解中国历

  • 为何墉字会被甲骨文,金文概括为最神圣,最经典,最富哲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请恕孤陋。“墉被甲骨文、金文概括为最神圣、最经典、最富哲理”,有这个说法吗?表示怀疑。那个建筑的造型,与上述的“三个最”,没啥直接关系吧?不过,“墉”的字形字义字音变化,确实很有意思。甲骨文中有“墉”,为见于“一期.前四.一一.一”、“三期.掇一.三九四”等十余版甲骨卜辞。徐中舒先生对此字

  • 有人说汉字是唯一具备数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文字,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我擦!哪只“慧”眼看到的?[what][what][what][晕][泣不成声]任何语言文字都能表达万事万物、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各种语言文字都具备数学思维和哲学思维,也具备其他各种逻辑思维。各种语言文字表达意思方面存在差别是肯定的,表达意义、内容是否明了、简便、永恒不变,是判定语言文字是否最优

  •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怎么理解 详细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那几个时期?各在什么地域?各自时期的代表作品都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章中国文化植根的土壤第一节中国文化的特质第二节中国古文化植根的土壤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一)第一节远古文化第二节夏商周文化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四节秦汉时期的文化统一第三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二)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多元混一第二节隋唐文化第三节宋元时期的文化第四节明清文化第四章中国神话

  • 汉字的艺术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汉字是一个服务于汉语表达的书面符号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说。汉字是中国社会的多姿多彩的投影,汉字可以反映汉族人民从心理、礼俗到生活习惯的许多情况,提供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许多线索,以至于有不少专门研究汉字的学者认为:“解释一个汉字常常就是作一部中国文化史。”所以汉字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间接地表现了古代

  • 孙子兵法放到今天的视角来看,其军事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兵书的鼻祖,《孙子兵法》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拥有崇高的声誉。比如美国前中央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就曾在他的自传《美国一兵》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的内容作为重要的军事准则。而如今,《孙子兵法》的应用早已超出军事领域,扩展到个人成长、商业竞争、国家战略等更为广泛的空间中。那么孙子兵法到底有什么智

  • 是谁引进"哲学"一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1)翻翻《说文解字注》吧,看段玉裁版的,最好看《续修四库全书》(小学部),第几卷我忘了,因为这套书学校图书馆是不让外借的,我也没相机,不然拍给你看。古代人(不详)就已经有了这“哲”字,或从三个吉字,或下面一个甲骨文的“心”字。(2)再者,根据一些实在论的观点,文字所代表之意是指向实在的,换句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