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官”“家”结合,家国一体;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官”“家”结合,家国一体;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986 更新时间:2024/4/12 6:35:27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从而反映出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上为《大易识阶》米鸿宾的主要观点,但《开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很不满意董仲舒所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观,他解释说:董提出这个观念主要是讲天的情况与人的情况的统一,实际上,作为天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很难模拟的,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植物、动物及人的本身,他们的生长衰老、他们的变化却无法逃脱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哲学该怎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的源头,一切烦恼皆由心造,珍惜才能得到佛学中国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各自的哲学研究主题。在春秋时期兴起很多哲学派别,这些派别的哲学家提出各自的哲学观点,所以也称为“百家争鸣”;汉唐时期,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中国原来就有的儒家和道教与佛教有所碰撞,但又相互融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到了

  •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一个意思吗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古今忠义多寒士,为富之徒多不仁。巧取豪夺已见惯,倚财仗势气凌云。谢邀,仓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圣人言。意思人有钱有粮而后有礼貌,仁义等。衣,食满足后才能感到什么是荣,什么是辱。至于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决对不是一码事,当然国家经济实力强了也知弱国外交之情形。“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个特别重要而

  • 思想史和哲学史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思想和哲学是有区别的思想来源于人的思维而人的思维随着人的活动而运动随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己的审美欲望等需求而想哲学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方法论简单地讲是人寻找一种更好的活法如马克思为人类寻找到的方法叫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哲学比较起来讲思想是空间的哲学是时间的思想是可运动变化的哲学是系统的渐进中探索的范

  • 中国哲学和国学的区别是什么?两者的内涵和延伸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章太炎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之学。《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一词的解释:“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宋定国教授在其《国学三部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中作了这样的阐释:“国学”是“中国学术”或“中华学术”的国内简称,是研究中国即中华民族之传统学

  • 在哲学上的天人合一,主要表现在什么文献上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要说“天人合一”,早在《周易》中就已经有了其思想,如《语丛一》曰:“《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孔孟的很多著作同样体现了“天人合一”;其他如《中庸》、《礼记》等同样如此,如《中庸》中“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如《礼记》中“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利万物者”等等.两汉时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哲学家?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哲学家,古代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墨子,近现代有毛泽东、艾思奇等人。能够称得上伟大哲学家的,只有毛泽东主席一人。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典哲学精华和革命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伟大结晶,是被党和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大众化哲学。除哲学巨著《矛盾论》、《实践论》以外,他的著作、演讲和

  • 如何看待古人与现代人思想上的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古人和现代人在思想上有很多不同,这种不同是由历史的发展决定的。远古时期不说,即使到了近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还处在农耕文明时代,除了少数地方的人们过着捕鱼、游牧生活外,人们普遍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候,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很有限,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强,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

  • 介绍几本中国古代哲学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易经、道德经、南华经、管子、说难、孤愤、春秋繁露、四书集注、正蒙儒家的先秦哲学以伦理学为重,纯哲学还是宋明理学比较多,而且我们对理学的误解也太深了,应该好好读读佛典也很值得一读,心经、四十二章经、华严经、六祖坛经杂书:菜根谭、白虎通道家的书就是道德经和庄子(南华真经)了

  • 为什么中国古代产生大思想家,老子孔子,后世怎么没有产生大思想家?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产生大思想家,其实近代也产生了大思想家,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和深远,因此毛泽东和其领导集体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古今中外,说毛泽东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一点都不为过!毛泽东就是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天下人都知道,那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通过实践检验的成为中国共产党人

  • 中国的思想,西方的哲学,到底思想高于哲学,还是哲学高于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将自然中的万物生长,万物变化,万物发展的规律,通过逻辑推理,和逻辑思维,得出的哲理,从世界观的认识,论证,论述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对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发展,做出了概括和总结。思想家他是通过深思熟虑,深刻,周到的思维,思路出哲理,哲学的活动,如何掌握,如何利用,如何管控,等等一系列的独立思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