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哲学是有区别的思想来源于人的思维而人的思维随着人的活动而运动随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己的审美欲望等需求而想哲学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方法论简单地讲是人寻找一种更好的活法如马克思为人类寻找到的方法叫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哲学比较起来讲思想是空间的哲学是时间的思想是可运动变化的哲学是系统的渐进中探索的范畴的.
思想史,偏重于思想方面,即特点,成就,闪光点。
哲学史,偏重于体系,各方面的互相关系。
当然,两者可以有重迭的地方。
区别:思想史:思想的发展史,这经历了很多事实的验证;哲学史:哲学方面的发展过程,这当中有对的哲学,也有错的哲学,要科学辩证的看待。
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相比怎么样?
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哲学相比,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国古代哲学唯有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谈得上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其余的都只能算是罗列的思想道德伦理。比如: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儒家伦理思想,小说家思想等。主要探索的是人伦道德,是人的内心世界。而西方哲学主要探索的是自然,是宇宙。
二:中国古代哲学描述的是道,是阴阳,是太极。是笼统而抽象的盛极而衰,衰极而盛,并把这种理论推广到朝代更替,时令变迁,人的成功失败等客观事物方面。并没有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探讨,只用一个自然规律就概而统之,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却使一代代人敬畏和神往。
三:西方古代哲学重视的是柏拉图的理念说,是本体论,不管接触什么事物都要追根溯源,探索未知,也相当于老子描述的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这是东西方哲学偶合之处。如果是形而下的追问,那么就有:这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是由水构成的,是由火构成的,还是由原子组成的。我们是从那里来?又要到那里去?等等天问。正因为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理性精神,西方人在经过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后,使哲学逐步回归理性,从而重点探索可知可感的事物,(形而下的器)和人类的心灵世界。我国古圣先贤们也有类似的疑问,但这种精神并未得到传承。总是倡导形而上之道,对形而下之器却不是很重视。
又回到西方古代哲学,西方哲学在文艺复兴以后,由于望远镜的发明,牛顿力学,天文学的兴起,迫使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改变自然,征服自然的力量。这是西方哲学尤其是古希腊哲学的巨大历史功绩。
四,而我国古代的饱学之士们,除了重视伦理思想,也就是仁,义,礼,智,信外,对于外界迷茫的其它事物,往往归为天意或天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非人力所为的。即使你想去改变,那也是徒劳的。因此,总是用迷信代替科学。虽对道一心向往之,但往往点到为止,停留在道的表层,没有逐步去探索道背后的真象,这样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曾经不屑一顾的形而下,比如:中医技术,土地测算,四大发明,(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的编辑,(九章算术)等算术十经的编撰,华佗,张仲景等医学巨匠的出现等,但令人叹息的是:形式逻辑学和实验科学没有在我:国古代诞生,我们的古代先贤们就无法将这些技术发明上升为科学理论,更无法将它很好地概括和传承。致使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一直落后于西方,到了如今,为了一个小小的芯片也被人卡住脖子。这大概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只重视道而忽略器,只关注实用,功利。而轻视逻辑和思辨带来的弊端和隐患吧!
一点浅见,欢赐教。
近代科学诞生于西方不是偶然的。西方哲学追问事物的本质,即在具体事物背后寻求一般定义,如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刨根问底,重视逻辑的思辨性和严密性,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西方哲学强调“为什么”,中国古代哲学则强调“是什么”,只告诉答案,却没有证明,更像是一种政治哲学,如仁以修身,德以治国,注重实用性,即“学以致用”,而西方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开始注重实践。
万事万物变化无常,西方哲学试图以理性、以逻辑找到其终极真理,却往往都是徒劳,所以西方哲学颠覆性强;中国古代哲学也认为有所谓的“真理”,即“道”,但“道可道,非常道”,它是不能被证明,甚至是不可说的,所以传承性强,这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办法。
西方人重逻辑,更适合搞学术;中国人讲中庸,更适合搞政治。西方人是没有中间选项的,要么是要么不是,而我们中国多的是“差不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