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是吴栋时期南京的名称,是三国时期吴栋的首都,是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中心。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办公地点从京口迁至秣陵(今南京)。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在金陵城旧址石头山建城,取名石头城,作为屯兵、储粮之地,秣陵改为建业,意为“立帝大业”(另一种意思是“建功”)。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拜访孙权,路过秣陵时再次力劝孙权在此建都。孙权正式将权力中心移至秣陵,更名建业,揭开了南京历史的新篇章,东吴成为第一个建都南京的政权。当时,吴栋是中国最强大的政党,其势力范围遍布今天的中国南方。东吴大帝孙权开创一代霸业,成为中国历史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南京是他最大的遗产。
孙权都城南京布局后,为了巩固城防的需要,在秦淮河入口处修建了一座石头城。南京“石头城”的绰号由此而来。早期的建业城,没有围墙,只有竹篱。后来用土夯墙,大门仍用竹篱编织。遗址在今天的南京玄武湖南岸。据文献记载,“建业都城一周二十里走十九步”(《建志》卷二)。
当时虽然物资匮乏,但整个城市的规划井然有序。建业城分为宫城和都城,没有外国。宫城在首都中心以北,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核心是太初宫,南宫、圆城、西苑分别是宫殿、园林、卫所。宫城的南门是玄阳门(位于今天南京市中心的新街口),从玄阳门到朱雀门向南约5里。这段路叫“鲁园”,是皇帝的专用通道。
两边有沟渠排水,然后两边有路让普通人通行。这条大道的两边是中央政府办公楼和军营。朱雀门外是秦淮河,河两岸是居民区和商业区。整个首都“一周二十里,十九步”规划的很好。随后的六朝基本延续了这种城市布局。
历史文化吴栋黄龙元年(229),旭日建都建业。南京、曹魏、洛阳、蜀汉、成都屹立不倒。建邺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不仅成为当时中国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中心,而且在文化上也是多姿多彩,绽放着五彩的七八。
247年,吴栋赤武十年,孙权为印度高僧康桑惠修建了“建初寺”。简初寺是江南最早的佛教寺院,它的建立成为中国南方佛教兴起的标志性事件。由于佛教僧侣协会的努力,佛教逐渐在南方流行起来。
在自然科学领域,南京培育了许多杰出人物。比如著名的浑天说理论家王凡。他不仅写出了在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浑天说》一书,还制作了天文演示用的仪器——浑象。此外,他还计算出π等于1.555...而孙吴时期的太史使陈卓综合前人的研究,创造了包括“253官、1565星”的全天星宿体系,为我国古代研究和观测星象提供了依据,后人沿用了一千多年。
在文学艺术方面,江南人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早期智慧。篆书《天发碑》被康有为誉为“天下奇观”。吴声的歌是当时吴地人民的民歌,后来发展成为《吴歌》,后来成为南朝乐府的一部分。它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委婉含蓄的手法和五言绝句,对后世五言绝句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晋的战船带走了吴栋的最后一个暴君,而吴栋在南京长达数十年的运作,开启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进程。南京就这样踏上了中国的历史,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同时留下了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