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三国乱世,军阀混战。今天可以结盟,明天就会相见,三国中著名的联盟就是孙刘。
曹操南征荆州,势如破竹;刘备战败,转而向江东求援。江东集团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帮助刘备,共同进攻曹操,但帮助刘备无异于养虎为患;第二,不帮刘备,就面临曹操进攻江东,唇亡齿寒的风险。
最后结成“孙刘联盟”,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孙刘联盟”与曹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
背景曹操南下荆州,刘表的儿子刘聪没有提前告诉刘备就放弃了。当列兵曹操已到宛城时,刘从才派人去通知刘备。刘备看到军队来了,就和诸葛亮、徐庶一起南下(或者说南逃)。曹操丢下辎重,带着五千精锐骑兵南下追击刘备。两军在当阳长坂相遇,刘备军大败。
但当时通往江陵的道路已经被曹操切断,刘备不得不东进与关羽、刘启会合。但是关羽和刘启只有两万大军,很难打败曹操后来的军队。此时,鲁肃准备在刘表死时以“吊唁”的名义前往荆州,准备日后在荆州“据为已有”,却被曹操抢了先,刘备也南下(南逃)。于是,得到消息的鲁肃立即北上,在当阳长坂与刘备会合。
鲁肃劝说刘备联合孙权,但孙权持观望态度,于是诸葛亮让刘备派使者去,劝说孙权联合抗曹。
诸葛亮见到孙权后,孙权犹豫了一下,问:“豫州新败后,安难抗此吗?”(豫州,刘豫州,也就是刘备,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刘备刚刚战败,他能抗住这场灾难吗?【你能抵抗曹操吗?】)
诸葛亮随后向孙权说明了曹流的情况以及打败曹操和曹操失败的必然因素:曹骏在北方当兵,没有学会水中作战;刘聪向曹投降并不完全令人信服。无论是曹操带来的北方兵,还是和刘琮一起迫降的荆州军,战斗力都难免不强。况且刘备也不是全军覆没(还有一万余兵加上关羽的水军,刘启也有一万兵),所以打败曹操也是很有可能的。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非常高兴,就和臣下商量这件事。但张昭、长史等人都主张投降曹。鲁肃私下表达了不同意见,建议把孙权调回周瑜,他在外地也是鹰派。在周瑜和鲁肃的支持下,孙权终于下定决心联合刘备和曹操。
孙刘联盟的形成是诸葛亮先说服孙权,然后鲁肃暗讽,周瑜推波助澜,更加坚定了孙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信心。孙刘联盟的形成,也是诸葛亮外交的一个辉煌成就和成果。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盟击败,曹操的部队再也无法渡过长江。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以为刘备占领了益州,想回荆州。刘备回应道:“我拿到凉州就把荆州给你。”孙权大怒,派吕蒙攻长沙、零陵、桂阳。刘备于是率领五万大军出警,让关羽进入益阳。同年,曹曹丁汉中,张鲁逃往巴西,刘备听说孙权讲和,平分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大将关羽向曹操樊城发起进攻。孙权和将军商定,当关羽占领樊城时,他将趁机进攻他的根据地荆州,于是孙和刘的联盟破裂了。
公元222年(章武二年),刘备打败吴后,孙权派使者来请和。孙和刘重逢后,关系一直很稳定。先后派往东吴巩固联盟的有邓骘、宗禹等人,东吴派往蜀汉的有张温等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持续了四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