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军阀混战的时期,但也是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三国各有各的杰出人物。吴在书法、绘画、文史、建筑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
书法孙吴书法文化繁荣,书法家层出不穷,其中最著名的是皇象。
项,字,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孙吴书法家。《公书·有张山曹》八分书,著有《论曹书》,代表作有《急章》、《文武将军帖》、《天坛碑》等。
在孙吴的帝王中,孙权、孙修、孙浩都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孙权、孙皓与谢安、王导并列唐代张怀瓘评书第三名。明代杨慎《法贴神品目录》载吴大帝黄武二年刻字,在杭州苏山;孙权擅长书法和草书。孙秀还擅长书法;孙浩擅长行书、隶书、小篆、飞白,书法被于建武评价为“密体”。
孙吴还擅长书法,有张昭、何绍、苏辙、朱昱、诸葛容、沈悠、张虹等。孙吴著名碑刻主要有天发神碑、葛夫君碑、禅山碑、古浪碑,合称“四种吴碑”。
画过孙武的著名画家有曹步星和赵夫人。
曹步兴是文献中最早的著名佛像画家。擅长写生和画佛画,被誉为“佛画之父”。他的著名作品包括维摩诘地图和释迦牟尼的插图地图。
赵夫人,孙吴方士之妹,擅长书画,造诣颇深。据《典藏笔记》记载,赵夫人将自己绘制的地形图送给孙权,并将五岳和他国的地形图绣在帛书上。赵夫人的画是后世山水画之首,在当时影响很大。它们被誉为"机技"、"针技"、"丝技",并被称为"吴三绝"。
文史经济的发展,与外界接触的增多,促进了江南文化的提高。孙吴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和文史学者,代表人物有虞翻、陆机、、薛总、胡总、华和、。虞翻擅长经学,尤其是易学。他是著名的孙吴学者。张红是孙吴的名臣,他的文采得到了“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的高度评价。薛宗是江东有名的儒者,排行为太子孙权的师傅。
胡总擅长辞赋。孙权接管江东后,很多诰、任命书、给邻国的书信都是胡宗写的。华佗是孙吴末年的政论家。孙吴宫廷女官赵霁在《刘向列女传》中写了几十万字,与战国时的吴佳和东汉时的班昭、马融相提并论。
公元258年(永安元年),孙修召见吴京博士,建立国学,以赵薇为第一个酒祭。赵薇擅长历史,已经写了55卷兀术。赵薇的《兀术》成为金代陈寿撰写《三国兀术》的主要史料之一。除此之外,他还擅长训诂,著有《韩曙》、《郭》、《官训》、《三国吴县志》等。
长江以南的许多著名建筑建于孙吴时期,最早用于军事和宗教用途。
“江南三大名楼”中的黄鹤楼、岳阳楼都是孙吴时期修建的。黄鹤楼建于223年(黄武二年)。据唐代元和县志记载,孙权开始修建夏口老城。“城西临大江,长江南角因岩地为楼,名黄鹤楼。”它是为军事目的而建造的。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隅的“军事建筑”。金朝灭了吴栋后,三国统一了。同时,该建筑失去了军事价值,随着江夏城市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官商的观赏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