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是三国中最古老的国家,四帝52年(公元222年起59年)。孙吴也是三国中唯一与金朝并存的政权,这使得吴的外交有别于其他两国。
魏黄初年,孙权名义上隶属曹魏,被封为吴王。黄龙元年(229年)五月二十三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后迁至建业(今江苏南京)。黄龙二年(230),孙权派魏文和诸葛驾船到台湾省(史称益州),这是中国政治势力第一次到达台湾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国之前,曹魏的孙吴接受了曹丕的“吴王”称号,名义上隶属于曹魏。孙吴先后向曹魏派遣了许多使节,其中冯、、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223年后,尤其是建国后,吴与魏关系虽有破裂,但仍在一定限度内维持外交。生意上还是有往来的,皇帝曾经允许珠宝换马。
208年(汉建安十三年),诸葛亮恳请刘备出使江东,与孙权达成共识,共同抗曹。刘备的部队和孙权的部队从第一次结盟,到后来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然后孙权和刘备开始结盟。但不久之后,因为荆州归属问题,孙与刘的联盟一度交恶。孙权先是攻占了刘备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派驻荆州的大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孙权再次出兵攻打荆州,俘虏了关羽。荆州属于吴,孙和刘的联盟破裂了。
夷陵之战后不久,孙权为了抗魏,主动让太中大夫郑权与刘备交好,吴蜀关系得到缓和。蜀汉还派邓骘去见孙吴,兀术恢复了联盟。此后,吴蜀关系一直很稳定,使节往来不断。
229年(黄龙元年),蜀汉魏国孙、马哥等起兵到武昌祝贺孙权登基。马可出使孙吴表明蜀汉承认并尊重两个皇帝的处境,进而共同提出了共享天下的观点。马可出使吴,标志着吴蜀联盟已经根深蒂固,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吴国派往的使臣有张温、颜纲,等人为吴蜀联盟做出了巨大努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持续了四十多年,直到蜀汉去世。蜀汉派遣邓骘、、丁艾、费祎、孛、宗舆、董珏等前往吴国巩固联盟。
西晋取代魏朝后,266年,吴国派张红和姬逸出使西晋。但不久之后,吴认为西晋新平的无暇顾及自己,于是与西晋断绝了关系。从那以后,这两个国家主要是在打仗。
辽东汉末三国时期,辽东一带曾被公孙瓒瓜分。孙氏也在江左崛起,后来建立了孙吴政权。
辽东和吴之间隔着一个强大的敌对政权——曹魏。孙权频频过魏渡海与公孙氏政权交往,同时又促进了与邻国高句丽的交往。
东南亚的孙权进一步巩固了对胶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阜南(今柬埔寨)、林逸(今越南南部)建立友好关系。后来又派胶州刺史出使东南亚各国,与印度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