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这句话也可以适用于古代。三国时期,吴在益州登陆,留下了台湾省最早的记载。吴学者对《周皮》也进行了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学地理学方面,孙吴的学者颜纲曾经写过《潮汐论》。这是已知最早的潮汐专著,也是中国气象学和海洋学的开端。三国末期,孙吴大将沈的《沿海水陆录》记载了台湾土著与百越人的文化渊源关系。并从地理方位、气候地形、居民生产习俗等方面描述了台湾省岛的自然环境和高山族的社会生活发展。这本书详细描述了当时台湾省的人民生活,是世界上最早的台湾省文字描述。
《海岸水土志》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台湾省的文献之一。三国东吴临海郡知府沈,堪称最早研究台湾省的学者。在他的《沿海水土志》中,有一篇专门记载台湾省的,当时叫益州,但此书已失传,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玉兰》中。从记录的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省的文字资料。
天文学在天文历法中,孙吴的科学家们对天体的讨论非常活跃,孙吴的天文学家王凡以浑天说而闻名,提高了测量黄赤交角的准确性。陈卓综合了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甘德、吴宪所写的星图命名的恒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全明星官制。
他在《二十八宿》的基础上,把史、甘、吴宪等天文学家确定的星官汇总起来,加以重复,搁置分歧,绘制出全明星图,从而构建了全明星官体系。陈卓的全明星官制一直沿用到现代。他的标准一直是后世天文学家制作星图和图像的重要依据,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数学中的数学,汉末三国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孙吴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取得了数学发展史上标志性的成就。其中,赵爽的《周快舒静注》最为著名。赵爽是第一个对《周篇·舒静》进行认真全面研究的学者。
他的研究分为三个方面:解释文字,推导数学理论,补充图表。他的突出贡献主要是两点:一是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二是“进出互补原则”的适用。他在《毕达哥拉斯平方图》一书中,用弦图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比国外同类方法早了1000年左右。研究二次方程得出的结论类似于“吠陀方程”,但比吠陀早1300多年。孙吴的学者阚泽也很擅长圆周率,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就是建立在他的成就之上的。
《计算星期时间之书》原名《计算星期时间之书》,是计算一天时间的十本书之一。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写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讲解当时的遮天理论和四分之一历法的方法。初唐时,它被规定为国子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为《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