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自古就是经济繁华之地,但真正让江南富裕起来的是三国时期吴的发展。吴在南方大力发展经济,手工业也发展很快。
造船业孙吴时期,孙修曾在建安县后官(今抚州)设标船船长,又名曲、曲那,负责带领不法分子造船。它的战舰有的上下五层,有的可以容纳3000名士兵。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权在武昌造了一艘3000人的大船,名叫长安。
《三山记》记载,吴景帝当皇帝时,曾设校尉屈,带领弟子在此造船。(《旧志》:开元寺东直巷,吴魏大营,号“船厂”。)................................................................................................................................................................................)
因为吴栋水军的主力在长江,石头镇自然成为水军的总部。它是长江沿岸最大的码头之一,经常停泊着数千艘船只。当时中等载重量的船可载80匹马,大船可载3000名士官,有的船有五层。这些船大多是福建建安县(今福州、闽侯县)制造的。
吴栋的航海规模相当大,超过10,000人的大型船队经常被派往沿海岛屿和邻国之间航行。海船上的水手大多是从福建和广州选拔出来的。如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魏文、诸葛智率领一万士兵到益州(今台湾省行省),这是台湾省与中国大陆密切交往的最早官方记录。公元242年,孙权派大将聂佑和一名校尉卢凯率领三万大军航行到海南岛,加强了该岛与中国大陆的联系。
青瓷工业青瓷工业也是在东汉釉陶制造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三国时期青瓷在产量、品种和质量上都比东汉时期有了显著的提高。
吴时期,青瓷的主要产地包括浙江省的宁波、绍兴、温州、金华等地区。其原料为含有应时、高岭石和绢云母的风化岩矿,风化程度高,高岭石矿物多。这种瓷土含铁量高,是烧制青瓷的理想原料。掺有石灰石的石灰釉光泽好,透明度高。
铜铁冶铸业铜铁冶铸继承东汉的规模,有规律地发展。武昌和会稽是孙吴的两个手工业中心。武昌的铜、铁、剑大量运往建业,供王公贵族使用。
孙吴的铜镜制造业最为发达,这得益于中国东南部丰富的铜资源。从东汉中期开始,会稽县(相当于今天的浙江东部)成为铜镜生产的中心。
纺织业格布和月布是最精致的纺织品,柔软度甚至超过罗万。孙吴还盛产《八蚕织锦》;孙吴朝廷的织布作坊有上千个生产者。这些都表明江南的丝织业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经过60年的恢复和发展,江南地区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已经赶上或超过了东汉时期这一地区的最高水平。汉代江南只有吴、惠济、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这时又增加了建业和武昌。吴、惠济、广州、江陵、夏口(今武昌)等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