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一直以中原的确定和汉朝的复兴为目标,所以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占据关中和中原的魏。另一方面,蜀汉的南部和中部地区经常发生叛乱,所以从刘备时代开始,蜀汉就被赋予了受降统帅的职位。
北伐第六年(228年)春,诸葛亮提高嗓门,走斜谷路得到赏赐,让赵云、邓智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安定等县反对魏依附蜀。魏明帝曹睿派张合到街亭破马谡,诸葛亮从西县拉了一千多户回汉中。同年冬,诸葛亮出,围陈仓,不可还。魏追被斩。
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派陈石攻克武都、尹平两县。永州刺史郭淮领兵来救,被诸葛亮击退。
建兴八年(230)秋,魏军攻汉中,司马懿去西城,张合去子午谷,曹真去顾颉。诸葛亮驻扎在城内和赤坂。但由于大雨,又被栈道阻隔,魏军不得不撤退。同年,诸葛亮派魏延、吴入羌,击败魏后将军费耀、永州刺史郭淮。诸葛亮在顶部割麦子。司马懿追诸葛亮到鹿城,挖营防身,有“畏蜀如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战,魏延等人将缴获敌甲三千,甲五千,弩三千一百。六月,李严因运粮不畅,召诸葛亮返粮。张合追梁退守木门,被箭射死。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军出顾颉路,据武五丈原,定居渭滨。司马懿撑不住了。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杨仪等人率军而回,有“诸葛死,仲达生”之事。
建兴十三年(235),马岱率众攻魏,击退。颜夕元年(238),姜维、蒋琬领兵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颜夕七年(244),曹伟爽领兵十万攻汉中,汉中都督王平领兵支援,曹爽大败。公元十年(247),永州、凉州一带的羌胡人携魏入蜀。姜维引兵出陇右迎敌,在桃溪与魏永州刺史郭淮、蜀守将夏侯霸交战。胡头领白、直五代引兵到蜀,姜维引兵到蜀。
颜夕十二年(249),姜维率军出西平,不能还。颜夕十三年(250),姜维与郭淮在桃溪交战,以胡强为辅,双方平手。颜夕十六年(253),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魏雍刺史陈泰引兵来救,陈泰引兵到洛门。然而,姜维早已因口粮耗尽而退伍。
颜夕十七年(254),姜维率军出陇西,滴道首领李坚举降城。姜维进围攻吴象,打败魏将军徐治,斩了他。魏军撤退了。姜维乘胜追击,先后攻下河间、河关、临洮等地,拔其郡民归蜀。
颜夕十八年(255),姜维率车骑将军夏侯霸出滴道,在桃溪破魏国雍刺史王靖。王京伤亡数万,投降了滴道城,姜维包围了滴道城进攻。魏派征西将军陈泰开道,姜维退兵,驻中体。
颜夕十九年(256),姜维重整兵马,与镇西将军胡姬一同出兵,约定在高珊会合,但胡姬没有来,导致姜维在端谷被魏国将军邓艾击败。姜维伤亡甚多,百姓怨姜维,陇西也不安分。
颜夕二十年(257),魏徵东将军诸葛诞反叛淮南,姜维乘魏冠中空引兵出秦川,引万人出洛谷。魏国大将司马望驻守在邓艾的长城,姜维驻守在邙水,在山上扎营。姜维多次挑战,司马望和邓艾都坚持不住。
景尧五年(262),姜维率军出汉、后河,被邓艾打败。姜维退到了栈中间。
南征建兴三年(225年),南方路镛、高定、朱宝三地发生叛乱,诸葛亮率军平定,七擒孟获,以言服之。建兴十一年(233),刘周在南方造反,派马忠代替张仪,率大将张本平定并斩杀刘周。颜夕三年(240年),岳浚县的蛮族发动起义。刘禅派张本平定叛乱,并发展了岳浚县,打通了岳浚县与成都之间的道路。景尧元年(258年),刘禅派霍衣平定永昌的蛮族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