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掌权,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钟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百年的战争。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和宦官在内斗中失去了权力。永汉元年(189),董卓控制朝廷,初平三年(192),董卓被吕布杀死,而李珏、郭汜控制了东汉。在反董卓战争以及随后的相互打击中,地方州县诸侯逐渐壮大力量,形成了地方军阀政权。
曹操凭借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经过多年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投降张绣,驱逐刘备,控制兖州、豫州、徐州、泗州等地。官渡之战,曹操听从许由的建议,亲自领兵烧毁袁绍的军粮,打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白狼山之战,派将军张辽率领先头部队攻破乌桓,在塔墩斩杀乌桓可汗,然后平定辽东,最终统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刘表病逝,荆州不稳,曹操征荆州,刘聪投降,派往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曹操盯上了江东。在刘备谋士诸葛亮和孙权谋士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下了联盟。后来,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了曹骏,曹操被迫返回北方。这是赤壁之战,为三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刘备乘势占领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214)和建安二十四年(219)拿下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顶峰。
建安十五年(211年),曹操在关中剿灭马超、韩遂等部,命夏西征,消灭韩遂、宋坚等割据势力,将凉州纳入魏势力范围。此后曹操几次南下,孙权几次北上,但双方都没有大的进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骏从汉中退守长安。孙权再攻合肥,曹魏各州出兵扬州驻扎。刘备的大将关羽攻打襄樊。汉水流域因为暴雨(正史中关羽没有决堤)而遭遇了“汉水泛滥害人”的自然灾害。关羽乘机乘船进攻,逃出紫禁城,斩首庞德,将曹仁围在樊城,许昌以南响应关羽。关羽曾经对中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很快,黄旭就击退了关羽。曹操也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攻关。孙权的将军梦露设计偷袭荆州,杀死了关羽。至此,荆州大部分落入孙权手中。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正式开始。黄初二年(221),为延续汉室,复兴汉室,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为了报复孙权攻陷荆州,杀死关羽,刘备率领数万大军来找孙权报仇。222年,鲁迅被夷陵打败,蜀汉的实力大受损害,成为三国中最弱的。
222年,魏文帝曹丕封孙权为吴王。229年,他在武昌(今湖北)称帝,国号“武”。改元为黄龙元年,史称“吴栋”。后来迁都建业,从此三国正式自立。
诸葛亮协助刘备之子刘禅与东吴孙权团聚,致力于恢复国内生产。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没有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前十年(249),曹魏经历高平陵之变,司马氏掌握大权。王陵、吴、诸葛诞等人先后三次讨伐司马氏家族,均以失败告终。燕兴元年(263),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人南下蜀汉,与大将姜维展开了一场拉锯战。钟会被阻于剑阁,邓艾避姜维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灭亡。
太史元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燕迫使曹魏皇帝曹桓退位称帝,建立了金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司马燕大举进攻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