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政权存在的时候,历代皇帝都热衷于对外作战,扩张疆土。几代皇帝下大力气打匈奴,灭乌桓,羌狄家族也不放过,扩张了疆域。
东汉末年南匈奴大乱。胡乘汉末之乱入侵中原,汉末争霸,首当其冲的是南匈奴。汉灵帝驾崩后,乘黄巾起义之机,联合白伯钧、黑山军入侵太原、河内等地。初平二年秋,、白外、领兵十万,攻魏县、董县。于是亲自率领骑兵前去帮助黑山军,但是王的手臂根本无法抵挡。曹操率军进入东县,在濮阳大败白外的军队。次年春,杜钰攻舞阳,曹操采取“围魏救赵”的方法攻毒大本营,被杜钰、古牧击败,随后在内黄罗敷大破,几乎阻止了南匈奴的入侵。
兴平元年,袁术率军入,辅之以罗敷及黑山其余诸部,皆败于曹操,于夫罗终于向曹操投降。兴平二年,于夫罗病逝,胡楚泉继位。建安七年,在平阳发动叛乱,被钟繇军击败,再次投降曹操。建安二十一年,胡楚泉入邺城朝觐时被赐官职。曹操趁机将他留在邺城,下令将匈奴汗国一分为五,各归中原王朝直属。当时,大约430年前建立的匈奴汗国已经名存实亡。青龙元年,驻守安定地区保卫边塞的匈奴首领胡伯驹率部造反,但随即被胡遵平定。
吴桓趁着汉末大乱,中原多灾多难,只好擅长沙漠南下。辽东辽西乌桓大人趁乱称王。辽西五万王邱死后,三郡之长,因为儿子的课还小,有相当军事才能的侄子塔盾,一直带着三王部。袁绍与公孙瓒交战时,塔盾主动派出特使亲征袁绍,帮助袁绍对抗公孙瓒。作为回报,袁绍不仅亲授乌万部诸王,还派使臣拜乌万三王为可汗。
在曹操平定河北之际,三郡乌桓发兵攻陷仙寓府,曹操领兵救援,乌桓逃回塞北。为了彻底避免后患,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出兵远征乌桓。在郭嘉的建议下,他在当地名人田畴的指导下,带领千里轻骑。密使鲁龙塞,直指单于庭,赶到的曹操很快任命张辽为前锋,并将指挥旗授予张辽。张辽率军攻打乌桓的军队,白狼山之战爆发。这场战争中,乌桓的军队“俘虏群众,溃不成军”,塔盾被斩首,胡汉二十余万人投降。
建安二十三年,乌桓代郡造反,鲜卑出兵相助。曹派曹、张、率军起义军,大败乌桓、鲜卑联军,北逃。他们追杀桑干,“斩首数千人”。黄初年,乌桓国王古晋桀骜不驯,被田豫斩首,其弟掌管其部。
羌族、边强族和边地族与凉州诸侯长期勾结。建安十七年,操遣、夏平定鹿马。平定关中后,曹操又搬出韩遂、马超等兵五千余人,立殷部等督,又立赵炎为关中守将,以统一诸军。羌人多次进攻,赵炎率殷部追到新平,破之。
建安十九年,夏西征横扫陇西,百顷边引羌、胡骑反战。夏击之,破之,灭兴国边王桂。国家大灭后,常离羌,边王逃亡。于是,夏向高平各部说:“各部散收粮草、牛马。”不久后,曹操命夏侯渊统率众将与宋坚媾和,仅用了一个月,夏就活捉了宋坚,将他和丞相斩首。夏侯元派张合等人到了平和关,渡河进入黄晓,河西羌人全部投降。后来,曹操每次介绍羌、胡时,都要夏陪同,以震慑羌、边各部首领。在平汉中时,先后灭椽子,灭与外族为敌的山,杀椽子王窦茂。
青龙四年九月,凉州长城外胡阿碧之师攻打西域各国,西域都尉张出兵攻打,斩首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