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魏的政策,曹魏法制改革的特点

曹魏的政策,曹魏法制改革的特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523 更新时间:2024/1/16 1:17:31

法制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没有它,社会就会混乱。三国时期虽然混乱,但法律还是完整的,魏律就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法律。魏明帝命令陈群、刘绍等人参照汉律制定“新法”。

早在东汉末年,曹操就明确提出“治之以礼;“惩前毖后”的法律思想强调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必须实行“法治”。他在实际控制汉献帝政权期间,虽然“汉法过重,使法家听之三心二意”,将汉法量刑标准减半,制定甲子科,但当时基本上仍沿用汉法。

曹魏政权建立初期,曹汶丕皇帝只颁布了一些“仇毒杀人者减死罪的命令”,从未进行过新的立法活动。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汉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魏明帝曹操即位后,于公元229年(太和三年),命陈群、刘绍参照汉律,制定新的法令。在这次大规模的立法活动中,共编纂了18部新法、45部州县令、180多部部长令和军令。其中“新法”最为重要,是曹魏政权的基本法典,俗称“魏法”。

魏文帝继承秦汉旧法,命陈群、刘绍删节汉朝法律,制定了18部魏法(治民)、45部州县令(治地方官)、180部商令(治朝官)和军令(治军),并任命法学博士用郑玄学说解释法律。

地方各级行政长官兼任司法官员,中央司法机关为廷尉。一般情况下,州县可以自行解决案件。

在魏文帝,沿袭了秦汉时期的旧法,有所谓的诽谤罪和邪教罪。罪犯被杀,原告得到了奖赏。实际上,有许多不实的指控。黄初四年,文帝下诏:敢告谤者,告之何罪。次年又加了一条,可以告谋反谋反,其余的不要听。那些胆敢忘记告诉他们的人将会因为他们的罪行而受到惩罚。

曹魏在建立之初一直遵循汉法。但是汉高祖时萧何在秦律的基础上修改了汉律。经过400多年的发展变化,非常复杂严酷,已经不适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

正如《晋书刑法志》所言:“天下有得失,率皆成篇,事为章。一章有几十个东西,虽然东西一样,但分量不一样。而且整句话,上下都是盖的,虽然一般不一样,现实是采用的。《贼法》有贼伤之例,《贼法》有盗章之篇,《邢法》有囚之法,《厩法》有捕之法。如果这个比例不对,那就是无常。后人的事业是一个篇章。叔孙宣、郭凌青、马融、郑玄等有十余篇儒家章句,数十万字。判罪者26272条,773.22万字。字数更复杂,但对读的人来说难度更大。

由此可见,汉律不仅庞杂,而且不一致、重复,在实践中应用起来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太和三年,上书改变量刑制度,命司空陈群,散骑刘少,赐黄门侍郎、易、中郎将黄秀、等。删除旧科,采用汉法,并将其定为魏法,制定新法十八条。

《子同治鉴》胡三省注云:“州县令,用以使史与太守;《尚书》官令,全国通用;军令是军队用的。《晋刑律》认为,此法:“正法九章为一增,下篇为一省。"

曹魏之法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封建刑法由繁到简的又一次重要转折,对晋律和唐律的产生产生了直接影响,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更多文章

  • 曹魏的统治政策,曹魏时期的政治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国在政治上有什么表现,曹魏政治制度

    曹魏作为三大政权之一,人口众多,疆域辽阔。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魏自然有自己的政治制度。但曹丕制度的建立为以后留下了隐患,使其无力抵抗司马氏的夺权。曹丕即位后,坚持独揽大权,设立中书省,其官员由士人取代。商起草诏书的职责移交给中书省官员,机密权也逐渐转移到中书省。同时对宦官和外戚的权力进行了限制,颁布

  • 曹魏被灭族了吗,曹魏灭亡时间是265还是266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魏势力怎么被司马氏灭掉的,魏国禅让终结

    三族归晋意味着三国被晋所灭,建立晋是为了夺取魏国政权。司马氏野心勃勃,从高平陵事件开始,他逐渐夺取政权,直到司马昭被封为晋王,司马燕建立了晋朝。司马家族是东汉三国时期一个显赫的贵族家族。有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等八兄弟,被称为“八大”。其中司马懿有政治军事才能。曹魏后期,抵抗蜀汉北伐,平定辽东,成为

  • 三国魏国为什么换成司马,魏国为何被司马篡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氏是如何获得曹魏势力的,曹魏大权旁落

    混乱的三国在金朝结束,但金朝的建立是以曹魏为基础的。早在司马懿还年轻的时候,曹操就知道,司马懿如果不甘于低人一等,早晚会造反。曹操留了杀司马懿的命令,曹丕不听。曹睿受命为臣托孤,灭司马懿无能为力。荆楚二年(238),曹操派司马懿攻灭公孙渊,辽东平定。之后,刘欣、秘押提督乐浪在海定二郡四月鲜,南朝臣加

  • 曹魏建立于哪一年,曹魏时创立什么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时期魏国如何建国,曹魏建立政权

    三国是一个大乱时期,各路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只有曹魏、蜀汉和东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曹操为魏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儿子曹丕接过了重担,建立了政权,并让曹操成为魏武帝。建安十三年(20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统一全国。但由于曹骏不适应南方的地理环境,在赤壁之战中,由于水土不服、疫情、东南

  • 曹魏是指哪个国家的,曹魏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魏国的政治是什么情况,曹魏介绍

    魏(220年12月-265年12月)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称曹魏。由于后来的北魏被称为“后魏”,曹魏也被称为“前魏”或“前魏”,使其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互相竞争。在军阀混战中,曹操势力逐渐增强,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当曹操被授予国号时,他统治着东汉魏

  • 三国曹氏被灭族了吗,三国曹氏内部成员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魏政权的基础是怎么奠定的,曹操建立魏国基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互相竞争。在军阀混战中,曹操势力逐渐增强,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当曹操被授予国号时,他统治着东汉魏军所在地叶。于是汉献帝封他为“龚伟”、“王维”,于是他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的国号。东汉末年,曹操以汉武帝刘勰的名义征服四面八方,在国内消灭了尔渊、吕布、刘表、马超

  • 何为魏晋玄学,魏晋玄学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玄学什么时候盛行,魏晋玄学盛行的原因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谈玄学”之风。“说清楚”是相对于谈论普通事物而言的。士绅名流见面,不谈国事民生。谁想谈谈如何让强兵人民富裕起来,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等等。,因谈论普通事物而被嗤之以鼻,被讽刺。所以不谈论世俗之事,而谈论老子、庄子、周易,就叫“明言”。那么,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呢?这种趋势的结

  • 前秦定都于哪里,前秦定都过洛阳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前秦是怎么回事,前秦历史

    先秦是东晋时期北方十六国之一。它是由彝族人苻坚建立的,都城是长安。前秦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在苻坚的弟弟苻雄的儿子苻坚的领导下,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几乎消灭了东晋,统一了全国。但前秦名臣王蒙早逝,王朝根基摇摇欲坠,再加上苻坚急于求成,导致其在对抗东晋的战斗中一败涂地,最终,前秦灭亡。西晋末年,西晋

  • 前赵的都城在哪儿,为什么叫前赵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曜迁都的背景是什么,刘曜迁都长安

    芜湖十六国之一的赵倩由匈奴人刘渊建立,是一个存在时间很短的地方割据政权。前赵末代皇帝刘尧,即位后迁居长安,自称汉。五湖十六国是一个混乱的时期,刘尧迁都也是在混乱的背景下进行的。304年11月,刘渊(约250-310年)继位复汉,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改称元为汉王。308年10月,刘渊正式称帝,并

  • 西晋为什么不迁都,西晋为什么不定都长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什么原因导致晋愍帝迁都,西晋末年迁都长安原因

    西晋作为一个结束三国鼎立,恢复大一统的朝代,对它的期望很高。然而西晋却不负众望。令人遗憾的是,西晋长期不存在,没有做出贡献,甚至直接引发了五乱。西晋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下很快灭亡,却在灭亡前迁都长安,让人纳闷。为什么国家在垂死挣扎的时候还要迁都?西晋建立时,都城在洛阳。但西晋末年,洛阳被刘聪攻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