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公元前221-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的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随后北击匈奴,南击百越。开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官为代表的中央官制、郡县制,彻底打破了西周以来的石清仕禄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为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所以有“百代犹有秦政法”之说。但是秦朝的暴政也造成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动荡,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06年前,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短短15年,秦朝就灭亡了。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是战国时期秦国发展起来的。秦人的祖先菲达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代,被赐以嬴姓。在秦穆公的时候,他是个聪明人,虚心纳谏,灭了十二国,开了几千里,日益强大。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利用商鞅的两次改革,使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末期最繁荣的诸侯国。秦先后灭了朝鲜、赵、魏、楚、燕、齐,完成了统一大业。
前221年,秦王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官九臣管理国家事务;局部废除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实行图书同语、汽车同轨、统一计量。北攻匈奴,南征伐数百处,筑长城击退外敌,掘灵渠接水系。中央集权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所以被称为“历代实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年的诸侯割据,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融合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在一座沙丘中病死(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他的儿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朝虽然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但是滥用人民权力,统一也不过十几年。前209年,陈胜、光武为兵伐柴,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揭竿而起反秦。前207年,秦死。
秦朝的称号来源于地名。据史书记载,秦朝的祖先是先贤皋陶和伯夷,他们最初是古代部落首领少昊的后裔,姓王。对而言,赵复是周王室,平定徐千里之乱,封在赵城。他的宗族是赵(在先秦时代,“姓”只是来源,多用于祭祀,用于称呼女性,而“姓”是家族的一个分支,用于称呼男性),得姓,所以“赵”也是秦的代词之一。
早期秦人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封为秦地,秦成为他们的正式族名。在统治时期,犬类入侵濠井,因保卫周王室有功而被正式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统一之后,在中国从一个诸侯国的名称变成了一个朝代的名称。因统治者姓嬴,故又称嬴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