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时期,中国连接东西方的通道就已经存在。丝绸正式向西方传播始于西汉,丝绸之路的真正形成始于西汉的张骞凿空。这一时期丝绸的传播来源、目的地、路线都非常明确,有据可查,历史上也有记载,传播量也非常大。东西方有计划甚至有组织地进行丝绸贸易,所以丝绸之路真正开通是在西汉武帝时期。
西汉时,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及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西汉初,连接东西方的通道被匈奴封锁。汉武帝时期,中原始人与西域相通,开始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域最初由36个国家组成,后来分裂成50多个国家,都位于匈奴以西、乌孙以南。
汉武帝听说曾被匈奴入侵而西迁的岳家有报复匈奴的意图,于是派人联系他们攻打匈奴。张骞,陕西汉中人,被郎所招。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百余人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俘虏,待了10年。最后,他设法逃脱,几十天后到达西部的大湾。
这时候岳家不想攻打匈奴,继续西进。张骞没有达到目的。他在西域呆了一年多,被匈奴扣押了一年多。之后恰逢匈奴单于去世,国内大乱。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乘机返回大汉,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接待,被封为太忠大夫。西部之旅持续了10多年。虽然它没有达到目的,但它获得了许多关于西域的信息。历史学家司马迁把张骞的行为称为“凿空”。
张骞回国后,汉武帝曾派出使节,探索一条经罗马到大夏的交通线,但没有成功。后来汉军打败匈奴,获得河西走廊,打通了西汉与西域的通道。霍去病在祁连山大败匈奴后,张骞建议联系西域强国乌孙,断匈奴的右臂。
元寿四年(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吸引乌孙回河西老家,联系西域其他国家。张骞到达乌孙,但未能达到目的。丁原二年(前115年),随乌孙使节返回长安,张骞派往西域其他国家的使节也相继回国。乌孙的使者见大汉财大气粗,回国报道后,乌孙逐渐与大汉亲近。随后几年,张骞出使大夏。从此,西汉开始与西北各国频繁接触。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正式开启。汉武帝以军事功勋将其命名为博王侯。
但是西域诸国并没有完全摆脱匈奴的控制。在匈奴的策动下,楼兰、车氏等国经常掠夺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节和商队。为保证通往西域的通道,元丰三年(前108年),汉将王惠率骑兵破楼兰,率军破车驾。元丰六年(前105年),西汉与乌孙王亲疏,共同夺取匈奴。
同时,为了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获得大宛的优秀血马,汉武帝多次派李光礼进攻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攻破了大宛都城,极大地提振了西汉在西域的威望,保证了西域的通行安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已经畅通。
梁武帝第四年(前101年),在轮台(今轮台县东南)、曲黎(今库尔勒县西南)设使臣,管理西域垦荒事务。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任命的第一个官员。此后,西汉政府在西域建立了根据地。
汉高祖宣帝二年(前60年),匈奴王献贤投降,西汉政府在匈奴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设立西域都护府,这是中央王朝在丛林东、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的开始。
从此,新疆归中央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驻防官,派士卒屯田,并设校尉负责保护,使汉人与新疆少数民族的交往更加密切。以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为标志,丝绸之路从西汉时期的交流之路进入了繁荣时代。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也是始于丝绸之路。汉哀帝元寿元年(前二年),西域月氏使者一村来到朝鲜,在帝都长安向中国博士弟子卢静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教正式传入中国,这段佛教早期传播的历史被称为“一村赐经”。正因为如此,1998年,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宗教学会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中国佛教2000年纪念活动”。
天丰三年(16年),西域各国与辛莽政权断绝关系,丝绸之路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