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司马迁因何遭受腐刑,司马迁遭受腐刑

司马迁因何遭受腐刑,司马迁遭受腐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55 更新时间:2024/1/4 14:40:15

司马迁(公元前145-87)夏阳人,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出身于史家世家,祖上从周朝开始就是朝廷大员,掌管文史。其父司马谈继位后,担任太史令达30年。司马谈博览群书,精通天文、易经、黄老之学。司马迁10岁开始读古文,接受父亲的蒙教育。他长期的家庭研究对他后来的学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后随父到长安,跟随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春秋》。19岁,是医生的孩子。20岁时,他和包括太初博士在内的6个人开始了他的旅行生活。

司马迁游遍了祖国。他抵达惠姬参观于霞的遗迹。我去过姑苏,俯瞰范蠡划船的五湖。到达淮阴看望韩信的故事;我去过丰饶,参观过刘邦和萧何的故乡。去过大良,参观易门,考察秦军来的河水灌溉大良的情况;我去过楚国,参观过淳沈骏的宫殿遗址;我去过雪帝考察孟尝君的封地;去过邹鲁,拜过孔孟故里。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元乡,西达崆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了司马迁的眼界,增长了见识,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到长安后,武帝很重视这个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年轻人,任命他为大夫,带着皇帝的命令派他去巴蜀,到达今天昆明的西南方向。

元丰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封泰山,司马谈任太史公,不能遵行,悲愤而死。临终时,他对司马迁说:“我死了以后,你就做官。做太师的时候别忘了我最后的愿望。今天,伟人昌盛,全国统一。上有明师圣贤,下有忠臣义士。作为一个太师,很遗憾没能记录下来。你必须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父为太史令,这使他有机会阅读皇家图书馆金柜中收藏的全部文史典籍、百家争鸣和各种档案史料。

太初元年(前104年),他与、胡燧、历官、罗和天文学家等20多人一起改革历法。在这些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计算和选择,一种新的历法终于在今年五月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太初历法。太初历改正月为元年(十月为秦元年),一月天数为29.53,一年天数为365.25。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改革。此后,他根据父亲的遗愿,一直在准备撰写《太史公基》。

公元前99年,李陵去匈奴,被围困,粮尽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但是,司马迁对李陵明不公平。暴怒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的话,决定对他进行惩罚,于是下令将司马迁处以死刑,改为腐刑(宫刑)。可惜司马迁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一度想自杀。但他记住了父亲的遗言,用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的愤怒来鼓励自己,最终以惊人的意志活了下来。

司马迁因“贪污”出狱后,汉武帝任命他为大臣,为皇帝管理文书。他对宫廷的观察更加深刻,使他能够尖锐深刻地揭露《史记》中封建统治者的黑暗和丑恶。他不顾严冬酷暑,终日阅读、整理史料,认真研究每一个历史事件,仔细考察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代,从不马虎。每一段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斟酌、推敲和修改。公元前193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巨著《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12部传记、30个贵族家庭、70部传记、10张表、8本书组成,共130篇,约52.6万字。全书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前四年的3000年历史。它也是一部文学巨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它的主要部分是传记、小传和小传,其中小传是全书的精华。

《史记》不仅是历史记录,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艺术性首先表现在利用真实史料成功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尽量做到历史、人物、主题的统一,既让历史活起来,也让人物活起来。他也非常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完成对人物的刻画。

《史记》的叙事简洁生动,尤其是对戏剧场景的描写,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司马迁很少使用骈文,形成了自己简单、凝练、通俗、通顺的语言风格,既轻松又从容,和谐又多变。《史记》的语言一直被认为是“古文”的最高成就。

司马迁的《史记》在中国史学和文学史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创造了中国的传记史,也创造了中国的传记文学。鲁迅称赞《史记》“史家绝唱,离骚无韵”。

名人名言

人固有一死,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

一旦你死了,你知道你的友谊。穷和富是一种相知的状态。一个贵一个便宜,友情可见一斑。

学会深入思考,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衣食足知荣辱同,粮仓实用懂事。

勇敢和胆怯,坚强和软弱,判断,多么奇怪。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

更多文章

  • 昭君出塞王昭君怀孕,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原本是什么身份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昭君出塞:王昭君远嫁塞外的原因,秦汉历史

    王昭君(前55-前20)出生于南郡秭归保平村(今湖北宜昌兴山县昭君村)。王昭君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雁”,即汉元宫女和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匈奴人,在金代为躲避司马昭而被称为“费明”。王昭君出生时,她的父亲猫王已经很老了。猫王自然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哥哥嫂嫂也宠爱这个已故的小妹妹。王昭君的家乡三面

  • 卫青与匈奴决战,卫青与匈奴最大的一战叫什么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卫青与匈奴战争未尝败绩,秦汉历史

    卫青(?钟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军事家。他是西汉时期惯于用兵的将军,为汉北疆域的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常胜将军。卫青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公婆家做丫鬟。因为她丈夫姓魏,所以叫她魏。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做家务,与在平阳侯家工作的县官季峥有染,并生下卫青。后来,他的母亲觉得

  • 秦始皇是暴君吗史料,秦始皇是暴君吗?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是暴君吗,秦汉历史

    秦始皇(前259-210),姓应,,秦庄之子,汉族(原名华夏族),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他生于正月,所以姓郑,后来又改为郑。回到秦国后,他改名为嬴。公元前247年,刚满13岁的嬴政登上秦王宝座。因为他年轻,国家权力落入和赵手中。嬴政成为秦王后,吕不

  • 刘秀为何废太子,刘秀为什么废庙号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刘秀废皇后改太子的原因,秦汉历史

    东汉政权的重要支柱是豪强地主。光武帝刘秀本人就是南阳大户,南阳郡、河北郡响应他的军队,都是有宗族、客人、子弟的强大势力。为了在新的动荡中保住自己的产业,这些大亨中的许多人建造了码头,收集了设备,培养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动荡的年代,这些码头还能保护一部分人。天下太平后,他们却成了横行乡里、称霸一方的恶

  • 刘秀击败谁的关键一战,刘秀以少胜多击败敌军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秀以少胜多击败敌军,秦汉历史

    公元23年,汉军拥立刘璇为帝,正式建立了与王莽相对的汉政权。之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围攻宛城,另一路南下进攻,甚至在昆阳等地。叛乱军的汹涌已经让王莽如坐针毡,而刘璇的称帝更是让人难以忍受。于是王莽从全国各地集结42万大军,攻打南阳,准备彻底消灭汉军。此时汉军主力尚未拿下宛城。如果此时王莽的军队打到宛城

  • 刘秀的政治思想,刘秀政治措施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刘秀的政治经济制度,秦汉历史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所以这个朝代在历史上称为东汉或后汉,以区别于西汉或刘邦建立的前汉。东汉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朝代。这不是一个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反而延续了西汉的大部分法规和西汉的大部分社会矛盾。光武帝没有王莽那么鲁莽。他希望以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弱化矛盾。首先,他需要解决严重的土地兼并

  • 汉宣帝发动了最后一次对匈奴的大规模,汉宣帝的功绩胜过历代帝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宣帝时期与匈奴关系,秦汉历史

    中兴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内部政治经济的和谐稳定,而且在对外关系上,宣帝王朝也是相当值得称道的。前二年(公元前72年),匈奴西攻乌孙,乌孙昆密(国王)、狂王、游杰公主(楚王刘武的孙女)上书,誓要派五万兵帮助汉朝抗击匈奴。这时候由傅将军霍光掌管。霍光派田光明、等五员大将,骑15万大军,又派校尉常惠督吴,共同

  • 刘秀脱离更始帝的原因是什么,刘秀为什么迁都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刘秀脱离更始帝的原因,秦汉历史

    刘秀子叔,汉景帝之子刘发的后裔,住在蔡洋(今湖北襄樊市东北)。9岁时,父亲刘钦去世,由叔叔刘亮抚养。事实上,刘秀的性格一点也不像他的祖先刘邦,温和谦虚,安于农耕。相反,柳岩,刘秀的大哥,是相当祖传的,慷慨和任侠,并喜欢交朋友。柳岩经常嘲笑刘秀,把他比作刘邦的那些只会种地的兄弟。在辛莽的最后几年,到处

  • 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原因,汉武帝杀妻立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原因,秦汉历史

    巫术之祸,与武帝相信神仙方士之说,迷信严重,顽固残忍,重用酷吏密不可分。登基后不久,就召来方士、炼丹师求长生。后来多次出巡祭拜泰山,或去东莱(今山东莱州)海边寻仙。他大修宫殿,拿出空金库,一方面是为了享乐,一方面是相信了方士的话,建起了一座座高到天上的高楼,以此来拉近自己与神仙的距离。丁原第二年(公

  • 汉武帝北伐匈奴的四大战役,汉武帝北击匈奴是否增大了北方人民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北征匈奴胜负情况,秦汉历史

    汉武帝前期,在对匈奴的战斗中大获全胜,与他善选将领、鼓励养马是分不开的。匈奴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骑兵力量极其强大。汉军唯一能制约塔尔坎的就是强弓和硬弩,但汉弩虽天下第一,却不能作为主攻,只能用于防御。为了打破这种不利局面,文帝在位时鼓励百姓养马,规定百姓一马,可以免除三人兵役。景帝开始大规模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