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著名的出使西域大使班超在西域逗留三十余年,先后击败匈奴控制的西域诸国,不仅使西域诸国逐一归顺汉朝,也开启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此期间,他还派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国。虽然他没有成功,但他的足迹已经到达了波斯湾国家。
另外,东汉在91年灭了北匈奴。南匈奴隶属于汉朝。公元216年,南匈奴单于最后一个呼厨泉到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分。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族入侵宣告结束。
匈奴南匈奴
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贵族之间爆发了对可汗的争夺,相互猜忌,产生裂痕。再加上蒙古草原连年旱蝗,“人畜饥疫,死耗过半”,匈奴被分裂成两部分。刘秀接受了南匈奴的依附,使其生活在云中。东汉政府每年向南匈奴供应一定数量的粮食、牛、马、丝绸等物资。南丹玉派遣侍从入朝,将本部分为北地、朔方、婺源、云中、定襄、雁门、戴军、西河等八个边缘县,帮助东汉王朝抵御北匈奴的入侵。
北匈奴
南匈奴归附东汉后,留在蒙古草原上的北匈奴元气大伤,在南北战争中数次被南匈奴击败。永平十六年(73年),东汉王朝大举反攻,窦固等人兵分四路,深入北匈奴腹地,取得重大军事胜利。他们向北追到普雷海(新疆巴里坤湖),在义乌鹿城(新疆哈密)落脚。
到张寒时,北匈奴越来越弱,几十万人投降了。永元元年(89年),窦宪、耿丙等人率领汉军联合南匈奴大举北进,与北单于作战,取得连战胜利,投降前后20余万人。接下来的两年,北匈奴继续失败,西迁,然后北匈奴一部分穿越中亚西亚,转战欧洲。
西域初新时,匈奴控制了西域。建武五年(29年),都荣任命李纲为西域都督,西域共55国。后来,莎车、鄯善、车氏、焉耆等国相继派出使节朝贡,并要求中央在西域设立禁卫。然而,刘秀由于早期对中原的决心,无法管理西域,所以他返回了仆人。此后,西域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大部分政权属于匈奴。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来到鄯善。班超带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率领部下进攻,杀死了100多名北匈奴使者,鄯善印象深刻。后来又把于阗带回中央。次年春,班超废除了北匈奴建立的龟兹王疏勒,按照疏勒人的意愿,用一个疏勒亲王取而代之。经过班超的坚决斗争,北匈奴势力在南岛被逐一消灭,南岛各国摆脱了北匈奴的统治。
班超在西域的活动,为增进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中原与西域的政治经济联系,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班超的使命是成功的,因为它符合汉人恢复与西域关系的愿望,也符合西域各族人民摆脱北匈奴奴役,加强与汉人历史联系的愿望。
公元46年,匈奴分裂,乌桓各部趁机摆脱匈奴控制。南匈奴归附东汉后,乌桓也归顺了东汉政府。刘秀凤封郝旦等80多名酋长为亲王,并使他们居住在幽州、贺州边缘的十郡,招募乌环人依附他们,并在宁县、上谷县(河北宣化县西北)设都尉保护乌环,监督乌环各部。东汉时,乌桓人衣食无忧,善骑射,有助于边防。乌桓各部世代镇守东汉,实际上成了世袭的雇佣军。直到魏晋时期,乌桓武者依然名满天下。
鲜卑南匈奴、乌桓相继加入东汉后,鲜卑各部也纷纷派出使节议和。建武三十年(54年),鲜卑接受东汉中央委员会的称号,也在一个校尉胡武焕的监护之下。东汉还收买鲜卑部落大人对付北方匈奴。东汉中期,北方匈奴残余势力西迁,鲜卑人趁机占领匈奴故里,与散居在原地的十余万匈奴合并,势力迅速强大。从此,鲜卑人摆脱了对东汉的依附,成为东汉中后期北方的一支威胁力量。
东汉初,刘秀在平定陇西割据势力后,恢复校尉护羌、管羌部落,将羌人陆续迁到陇西、天水、扶风三县(甘肃东部、陕西西部)。公元58年,窦固等。后,把他们迁到关中地区,打破了青海各部不屈的哨党。为了切断迁徙到内地的羌人与青海不屈羌人的联系,防止他们共同抵抗,东汉政府在青海西宁、乐都等地建立屯田区,长期驻军。
自汉安帝统治以来,羌人发动了三次大规模起义,历时五六十年。羌人的斗争与各地的农民起义遥相呼应,给东汉王朝以致命的打击。由于长期残酷的战争,整个西北地区满目疮痍,社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西汉和辛莽末年的社会动荡时期,大量汉人逃到湘西武陵山区,与当地人杂居在一起。东汉建立后,地方郡县为了重新控制这些流民,也与当地人发生冲突。建武二十三年(47年),武陵当地民众造反,攻打当地各郡。光武帝派尚流率领一万多兵力平叛,全军覆没。第二年,监军宋丽和马成试图镇压他们,但他们仍然不能获胜。
第三年,富博将军马援自告奋勇,率领4万多人进攻。由于北方士兵的水土不服和对地形的不习惯,汉军死伤惨重,马援也死于疫病。终于平定了持续三年的武陵地方叛乱。
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对蛮族的控制和剥削力度加大,造成了各地的蛮族起义。蛮族的持续抵抗一直持续到东汉的灭亡。
“西南彝”地区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物产十分丰富。在宜州县西部,有许多哀牢彝族人。永平十二年(69年),55万余人加入东汉。汉明帝在他的地方设立哀牢、博南两县,与益州西部隶属杜威的六县一起建为永昌县。从此整个云贵地区纳入版图。东汉时期,四川和滇西的各少数民族部都先后隶属于东汉。中国文化传入后,改变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