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东汉对外交往

东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东汉对外交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16 更新时间:2023/12/25 18:15:08

在本质上是防御性和保守性大于扩张性的总方针下,东汉王朝大量运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夷制夷”或“以夷制夷”的策略。

东亚朝鲜半岛

东汉末年,朝鲜半岛北部出现了高句丽和百济两个国家。虽然它们的发展水平略有不同,但都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在东汉王朝的强大影响下,他们没有发展成为奴隶社会,而是模仿汉朝的剥削方式和政治制度,从而走上了封建主义的道路。

日本列岛

大和民族的祖先生活在日本列岛上,东汉时期有100多个小国。建武中原二年(57年),日本国王派遣使节到首都洛阳朝贡,希望成为汉朝的诸侯,请求汉献帝赐名。韩因为身材矮小,被封为“日本人”。他的国王还要求汉高祖给他加封,光武帝给了他一个“奴才王”和一个“汉朝奴才王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日本九洲滋贺岛出土,成为日本国宝。作为中日两国最早友好交往的证明,现收藏于福冈市立博物馆。

南亚和越南

东汉时期,印度、缅甸等国与中国的关系更加密切。据记载,永元六年(94年),永昌外敦仁乙王莫言派使节来访,双方互赠礼物。公元97年,缅北掸王雍有调派遣使节向汉朝献宝。东汉政府回赠了一枚金印。

永宁元年(120年),雍祐调再次遣使来汉,献“乐魔人”。当时缅甸的音乐和杂技非常流行。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汉与印度的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学习佛经后,大批印度僧人来华翻译佛经,传播佛教,对中国的文化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东汉时,在越南北部设交趾、旧镇、日南三郡。东汉初,西广任趾渡太守,严任九真太守。他向越南人民传授农耕技术,兴办学校,传播先进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落后面貌的改变。但后来苏冲做了跨趾太守,加重了对越南人民的剥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

建武十六年(40年),九镇、河南等地民众响应,交叉脚趾征边,征召二兵,很快攻陷六十余城。越南历史上著名的二正王就是二正王。二征王很快就被富博将军马援镇压了。东汉镇压二征后,进行了一些政治经济改革,如通过运河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废除十余条残暴的“海禁”。东汉时期先进的经济文化对越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建立了定期的贸易关系。西汉末年,丝绸之路被废弃。到东汉初年,永元九年(97年),班超甘英作为特使出使大秦国(罗马帝国),到达条之海(波斯湾)。也是一条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西端从欧洲,东端到东汉都城洛阳。颜夕九年(166),大秦商人由海路来到东汉都城洛阳。他们以大秦王安敦的名义,面见汉献帝,并送给他一些礼物。此后,汉与罗马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更多文章

  • 东汉的民族关系特征,东汉的民族关系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汉的民族关系,秦汉历史

    东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著名的出使西域大使班超在西域逗留三十余年,先后击败匈奴控制的西域诸国,不仅使西域诸国逐一归顺汉朝,也开启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此期间,他还派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国。虽然他没有成功,但他的足迹已经到达了波斯湾国家。另外,东汉在91年灭了北匈奴。南匈奴隶属于汉朝。公元216年,南匈

  • 东汉初年人口统计,东汉中国人口数量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汉的人口统计数量,秦汉历史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和精耕细作方式的普及,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东汉时期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西汉时期,首都附近的京兆、左峰驿、友谊峰地区就位于关中地区,人口特别密集,有240多万。到东汉时,关中地区战乱频繁,满目疮痍,人口锐减到50多万。兖州也从78

  • 东汉时期的经济发展,汉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东汉的手工业经济发展,秦汉历史

    东汉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手工艺品?东汉时期重要的手工业有盐、铁、铜、漆器、纺织品等。,主要是私人所有,其生产技术比西汉更先进。冶铁技术由于东汉时期铁农具的普及,对钢材的需求大大增加,从而促进了冶铁技术的提高。东汉都城南阳是中国最大的冶铁中心,其中南阳官员、发明家杜氏发明了排水(鼓风炉),利用水力旋转机械

  • 东汉时期的商业,东汉初经济怎样的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东汉的商业经济发展,秦汉历史

    西汉初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由于黄老政策的实施,对商人影响不大。文景统治后,商业势力得到极大发展,社会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当时有句俗语叫“夫以贫谋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如今法律不如商人,商人富,农民尊贫”。虽然受到汉武帝“富国抑商”政策的打击,但在西汉后期,由于汉政权的衰落,商人势力再度崛起。

  • 东汉时期的农具,东汉农业技术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汉的农业经济发展,秦汉历史

    自西汉以来,铁农具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东汉初期出现了翻车、渴黑等水利工具。生产工具东汉出现了短轴和牛拉犁,操作灵活,便于在小块农田耕作。这种短轴一牛犁的出现,是与份额的提高相结合的。东汉时期,大量使用全铁犁头。与以前的V型犁相比,刀片角度逐渐缩小,不仅挖掘省力,而且可以用于深耕。此外,新的全铁农具也

  • 东汉军事实力远不如西汉,东汉的军事方面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汉的军事方面,秦汉历史

    在军事方面,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中有相当三人是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魏将军,相当九人是前、后、左、右将军,都不是常任的。以上将领都开了职,常氏一个,司马一个,蜀中二十九个,灵石三十一个,中郎将两个,担任参谋,都是朝廷任命的。将军直接带兵的,在部、曲、屯的编制内分别设校尉、司马、武将、车帅等武将。东

  • 东汉地方官员,东汉官制结构图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汉的地方官制,秦汉历史

    与西汉相比,东汉地方官制在郡县两级基本相同,但郡县的重要性和权力远低于西汉。在州一级,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东汉的州已经演变为一等地方,在郡之上。至此,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制变为州、县、郡三级制,一直延续到隋朝“废郡”。在东汉时期,北京首都洛阳以外的地区被分为十二个州,每个州都任命一个秘书处作为

  • 东汉选官制度弊端,东汉的选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汉的选官制度,秦汉历史

    察举和征讨是东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所谓“察举”,就是当地郡县以“德”、“孝”、“秀才”等名义推荐有功名有德的人,经考核后任命为官职。所谓征讨,就是朝廷和政府直接招人做官。名义上,被检查征用的人必须是“才气高,名声重”,这是乡党舆论所推崇的。因此,为了争取被考察和征服,当时的士大夫十分注意修正自己的行为

  • 东汉尚书台的作用,东汉尚书令相当于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汉皇帝的秘密机关尚书台,秦汉历史

    尚书台是皇帝的秘书,其官职设在宫内,禁省之外。主要职责是管理奏章文书和起草诏令,但实际上,商代表君主掌管政务,权力很大。尚书台由一名长官(令)和一名副长官(仆)组成,由六名大臣和十八人组成。与皇帝沟通《尚书台》的官员有侍中、中常侍、黄门侍郎。其中,仆人由学者充任;中品大员、黄门侍郎由官员承担。石只有

  • 农民起义军赤眉军简介资料,赤眉起义军的首领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农民起义军赤眉军简介,秦汉历史

    赤眉军,中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军之一。天丰五年(公元18年),赤眉军在莒县(今山东莒县)起义,以琅琊人樊冲为根据地,与政府军作战。几年后发展到几万人,大部分是农民,大部分是文盲,所以以口头命令为主。组织包括地位最高的三长老,其次是定亲、亡史等名称,大部分沿用汉代的乡官名称。随着赤眉军的发展,帝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