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质上是防御性和保守性大于扩张性的总方针下,东汉王朝大量运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夷制夷”或“以夷制夷”的策略。
东亚朝鲜半岛
东汉末年,朝鲜半岛北部出现了高句丽和百济两个国家。虽然它们的发展水平略有不同,但都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在东汉王朝的强大影响下,他们没有发展成为奴隶社会,而是模仿汉朝的剥削方式和政治制度,从而走上了封建主义的道路。
日本列岛
大和民族的祖先生活在日本列岛上,东汉时期有100多个小国。建武中原二年(57年),日本国王派遣使节到首都洛阳朝贡,希望成为汉朝的诸侯,请求汉献帝赐名。韩因为身材矮小,被封为“日本人”。他的国王还要求汉高祖给他加封,光武帝给了他一个“奴才王”和一个“汉朝奴才王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日本九洲滋贺岛出土,成为日本国宝。作为中日两国最早友好交往的证明,现收藏于福冈市立博物馆。
南亚和越南
东汉时期,印度、缅甸等国与中国的关系更加密切。据记载,永元六年(94年),永昌外敦仁乙王莫言派使节来访,双方互赠礼物。公元97年,缅北掸王雍有调派遣使节向汉朝献宝。东汉政府回赠了一枚金印。
永宁元年(120年),雍祐调再次遣使来汉,献“乐魔人”。当时缅甸的音乐和杂技非常流行。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汉与印度的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学习佛经后,大批印度僧人来华翻译佛经,传播佛教,对中国的文化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东汉时,在越南北部设交趾、旧镇、日南三郡。东汉初,西广任趾渡太守,严任九真太守。他向越南人民传授农耕技术,兴办学校,传播先进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落后面貌的改变。但后来苏冲做了跨趾太守,加重了对越南人民的剥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
建武十六年(40年),九镇、河南等地民众响应,交叉脚趾征边,征召二兵,很快攻陷六十余城。越南历史上著名的二正王就是二正王。二征王很快就被富博将军马援镇压了。东汉镇压二征后,进行了一些政治经济改革,如通过运河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废除十余条残暴的“海禁”。东汉时期先进的经济文化对越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建立了定期的贸易关系。西汉末年,丝绸之路被废弃。到东汉初年,永元九年(97年),班超派甘英作为特使出使大秦国(罗马帝国),到达条之海(波斯湾)。也是一条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西端从欧洲,东端到东汉都城洛阳。颜夕九年(166),大秦商人由海路来到东汉都城洛阳。他们以大秦王安敦的名义,面见汉献帝,并送给他一些礼物。此后,汉与罗马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