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包拯智审绣鞋案的故事

包拯智审绣鞋案的故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06 更新时间:2024/1/16 2:09:21

仁宗年间,包公奉旨复核各地死罪案件。这日,包公细察江州衙解送的“朱连因奸杀人一案”案卷,认为此案有两点不清:一是案犯杀人后,取走绣鞋作甚?二是杀人凶器和丢失的绣鞋下落不明,尚须详勘细鞫,再作决断。

包公命将原告尚、被告朱连带至大堂。包公问王尚:“你告朱连杀人,有证据?”

王尚回禀:“那日,我一早出门,中午回家,发现妻子赵丽被杀,针线筐内绣鞋一双、剪刀一把丢失,我失声哭喊:是谁杀死我妻?邻里相闻来看,告知门外有一行沾血脚印,我和邻居数人沿着血迹寻去,直至朱连船中而没。我等令他脱下布鞋,见鞋底沾有血迹,便认定他杀人,将他捆绑送到江州衙问罪。”

包公又问:“所失绣鞋、剪刀,有无特记?”王尚答:“剪刀无甚特记,绣鞋绣有鸳鸯一对,一只业已绣完,一只尚未点睛。”

包公再问:“当时可搜船舱,有无绣鞋、剪刀?”王尚答:“搜其船舱,未见绣鞋、剪刀。”

包公转问朱连:“你将绣鞋、剪刀藏于何处?”朱连鸣冤泣道:“赵丽系我表妹,我何忍杀害她?那日,我舱装水货,船泊江州。记起表妹,嫁于此地,多年不见,欲去探望。午前至她家,大门虚掩,呼之不应,推门而入。进至厅堂,连唤数声,无人应答。房门洞开,朝里一看,见表妹赵丽倒在血泊之中。我近前一摸,鼻息全无,吓得我不知所措,急忙返回船中。”

包公问:“你见表妹被杀,为何不立时告发?”朱连答:“我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当时想喊,转而一想,倘若呼叫,众人趋至,难以脱身。累及官司,旷日持久,货将烂矣!我打算回船中,将货托付别人,再去官府报案不迟。没想到表妹夫和众人随后寻至船中,见我鞋底沾有血迹,便不容分说,将我当做杀人犯扭送江州衙审问。王知州不容分辩,苦刑拷打,勒令招承。我受刑不过,被逼供认因奸杀人。我并未杀人,怎知凶器、绣鞋下落?小人实在冤枉,乞望大人明察。”

包公思量:捉贼捉赃,没有证据,怎能定案。欲破此疑案,须智取赃证,遂心生一计。包公令将朱连暂押,授计王尚回江州老家四处张贴“寻鞋事”:“失落绣鞋一双,绣有鸳鸯一对,一只业已绣完,一只尚未点睛。如有拾得者,或知其下落者,赏钱五十贯。”

王尚所在村里有一光棍裴三,与一寡妇花私通。这日,裴三偶见王尚“寻鞋启事”后,信步来到杨花家中,见杨花家床头柜上放着一双精致绣鞋。随手拿起观赏,口夸杨花手巧。杨花笑道:“不是我绣的,哪是我手巧。”

裴三问:“那是谁绣的?”杨花答:“不知谁绣的。是刁四拾得,送与我穿。我见一只鸳鸯尚未点睛,我又不会绣,故而未穿。”裴三细看,果见一只鸳鸯的眼睛未绣。忽然记起与“寻鞋启事”王尚所失绣鞋特征相符,心想,莫非王尚失落绣鞋,为刁四拾得,送与杨花,以讨杨花欢喜。裴三知刁四亦与杨花相好,不免有些醋意。

正胡思乱想,杨花忽然问裴三:今日来会,送我何物?裴三信口答道:“送你一场富贵。”杨花问:“送我何富贵?”裴三道:“这双绣鞋,一只鸳鸯没绣眼睛,有些不太吉利。你又不会绣,留之无用,不如拿去换钱。”杨花问:“能换几钱?”裴三答:“能换五十贯。”杨花不信:“哪能换那么多钱?”裴三道:“你不用管,我准给你换回五十贯钱就是。”

杨花听说能换五十贯钱,便动了心,同意裴三拿去换钱。裴三拿着绣鞋离了杨家,径直来到王尚家,将鞋交与王尚看,问是不是他家丢失的绣鞋。王尚拿起一看,认出是其妻亲手绣制的绣鞋,一只鸳鸯尚未点睛,便问绣鞋来历。裴三告诉他,在杨花家见到此绣鞋。杨花说是刁四拾得,送与她穿,因未绣完,故而未穿。今物还原主,领取赏钱。王尚即取钱五十贯交与裴三。裴三将钱送与杨花,杨花喜笑颜开。

王尚即带绣鞋报与包公。包公命传裴三、杨花、刁四到开封府大堂审问绣鞋来历。包公先问裴三,裴三见王尚在场,绣鞋在案,只好如实陈述发现绣鞋经过。包公又问杨花,杨花回禀:“刁四拾得,送与我的。”

包公遂问刁四,刁四答道:”在江边亭子旁拾得。包公细看绣鞋,并无泥土,不似拾得,”断定刁在撒谎,便将其列为疑犯。包公令将一干人暂押,命差役速去刁四家搜查,从刁四家床下木盒内搜出剪刀一把,尚未擦净血迹。包公升堂令出示赃证,在证据面前,刁四只得如实供出杀人经过。

刁四是个好色之徒,见本村王尚妻子貌美,早存奸淫之心。那日,见王尚一早出门,随后溜进王家。见王妻赵丽正在梳妆,从身后搂抱亲吻,并强解其衣,欲行奸污。赵丽不从,反抗挣脱,大骂刁四。刁四恐为人听见,即一手捂住赵丽的嘴,一手从针线筐内拿起剪刀,刺入赵丽喉部。

赵丽立即鲜血迸流,倒地身亡。刁四见针线筐内有精美绣鞋一双,顺手拿起放进衣兜,打算送给情妇杨花,以讨杨花喜欢。回到家后,刁四将剪刀放进床下木盒内,当晚将绣鞋送与杨花,不想绣鞋败露,落得个人头落地。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包拯智审夺子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仁宗年间,郑州衙吏赵令史与郑州西城马员外相交甚密。马员外一妻一妾,妾生一子。赵令史常去马家,后来,竟与马员外之妻赖玉香通奸,被马员外之妾张海棠撞见。赵令史见奸情败露,恐张海棠告知马员外,顿起歹心,唆使赖玉香:毒死马员外,嫁祸张海棠,夺子以霸产。赵令史买来鼠药交与赖玉香。赖玉香偷偷将鼠药放进茶杯内

  • 包拯智审入室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时广东惠州府河源县城十分繁华。这天两个光棍无赖张逸和李陶在街头闲耍。这时有个八九岁的小姑娘远远走过来,张逸一见顿时看呆了,淫邪地对李陶说:“这小妞儿长得真俊,要是年纪再大点,我一定要娶她为妻。”李陶笑笑说:“你真是孤陋寡闻,只看这小丫头俊俏,你不知道她娘才真是美貌无双、国色第一呢。”张逸一听动心

  • 包拯智斩鲁斋郎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仁宗年间(公元1023—1064年),有个名叫鲁斋郎的京官。斋郎,官名。属太常寺。北魏已有太常斋郎、祀官斋郎,均为七、八品的小官。唐代太常寺所属郊社署有斋郎一百十人,无品级,供郊庙之役。宋代也有此官,员数无定。每年春秋,陪皇祭祀,都离他不得,非他莫属。鲁斋郎他倚仗着皇帝的宠爱,对百姓大施婬威,敲诈

  • 包拯智判闻香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快来临了,在凤陽府定远县府的衙门深处,包公正与夫人在内衙商量过年的事,他在仕途几十年,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一生没有什么爱好,惟一喜爱就是灯谜,他准备在元宵佳节,到城隍庙去设灯谜,让市民来猜,与民同乐。这时,有人前来击鼓鸣冤告状,包公马上升堂,看见阶下跪着一个肥头大脑的乡绅,扭着一

  • 包拯智察失踪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仁宗年间,包公奉旨巡按。所到之处,即设巡行衙门。广贴告示,晓谕百姓:准讼者直到堂前,鸣冤告状,自陈曲直。这年秋,包公巡至潮州。一日,巡行衙门升堂放告,有潮州城郊江边村三人拉扯到堂前告状。赵三郎与周守义合伙做生意。日前,二人相约各带纹银200两,同往广州城里买布,预订搭乘艄公张海潮的船只,约定次日

  • 包拯智断血手印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仁宗年间,开封城里有两家大富豪:一家姓林,生儿子林得招;一家姓王,生女儿王千金。因双方关系不错,家长做主,给两个孩子定下了姻缘。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林得招15岁那年连遭不幸——先是父亲突然病逝,后是家业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他和老娘相依为命,因读书人不会做什么营生,日子越过越穷。三年后,林家已

  • 包拯审青石板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不坐下来休息。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

  • 包拯智侦盗杀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千年来,包公在历代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包青天。北宋年间的包拯,早年在地方任知县,后至开封任监察御史等职,在历次断案中显示出过人的聪慧与胆识。他为民请命的一生,将永远使人怀念。北宋仁宗年间,扬州吉安乡谢景家发生了一起新婚媳妇被杀案,案发前后有关情形是:谢景之子谢幼安娶苏明之女苏玉君

  • 包拯陈州粜米济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仁宗年间,陈州大旱,三年颗粒不收,民不聊生,户部尚书范仲淹上殿奏本,保举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府尹包拯到陈州粜米济赈。本来仁宗已派了刘得申、杨金吾两个官员去陈州开仓赈灾,这两个人都是当朝权贵刘衙内的亲属,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女婿,可他俩在陈州贪赃枉法,鱼肉饥民。本来一石细米,钦定银价五两,他们却改

  • 为什么都说清不过包公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公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年,包公铡了不认前妻的驸马陈士美,皇上怀恨,借个名儿便把包公削职为民。就这,皇上还不解恨。当天,皇上把大太监和小太监召到皇宫,耳朵咬耳朵商议一阵。末了,两个太监对皇上如此这般一说,说得皇上点头微笑,吩咐照办,事成大大有赏。包公削了职,京城大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