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夷陵之战中 陆逊火烧连营 大败来犯的蜀军 陆逊是如何以少胜多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的?

夷陵之战中 陆逊火烧连营 大败来犯的蜀军 陆逊是如何以少胜多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09 更新时间:2024/1/16 14:14:48

东吴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斩杀关羽后,刘备卧薪尝胆准备两年,亲率数万精兵东征,要为关羽报仇雪恨,夺回荆州,却在夷陵之战被吴将陆逊大败。此战,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陆逊是如何完成军事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壮举?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刘备不许。

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吴军依旧顽强抵抗,坚守不出,双方相斥至六月。

公元222年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

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肜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再加上他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

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此战刘备带领的将士几乎全军覆灭,几乎占据整个蜀汉军队的八成,从此蜀汉一蹶不振,加速了灭国的脚步。

夷陵之战之所以是一场著名的战役,不仅仅是因为这场战役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陆逊在这场战役中,凭借着他的天才军事头脑以及沉稳隐忍,果断凌厉的性格。成功拿下了这场以弱战强,以少战多的战役的胜利,至今仍为人称道。

夷陵之战中,陆逊是如何完成军事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壮举?

在战略撤退阶段,陆逊避其锋芒,没有与气势汹汹的蜀军正面交锋,从而为接下来的相持和日后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面对强敌时,历来的军事家都不赞成正面交锋。《孙子兵法》中就写道:“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在面对强敌时,应该避开其锐气,等到他们松懈时在进行攻击。毫无疑问,蜀军便是那个强敌。不仅军队数量远超过自己,在地形上也不便于防守,再加上此时敌人士气正盛,如果正面交锋一定会迎来惨败,战略撤退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章武元年七月至章武二年二月的这五个月里,一直是蜀军的进攻阶段。先是攻下了先前吴军将领李异,刘阿防守的巫、秭归、夷陵县等城池,后又将大军驻扎在了驻夷道县猇亭内,可谓是势不可挡。看似是蜀军大获全胜,其实不然,这里面有陆逊对于大局的充分考量。在战术上,是蜀军获胜,但是在战略上,陆逊却更胜一筹。

一、巫,秭归等地位于上游峡谷地区,不利于防守,如果不撤退定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并且蜀军在这些城池驻扎也对其不利,使得刘备“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说的就是蜀军将战线拉得太长,兵力较为分散。

二、战争中,粮草是关键的一环,十万大军的粮草更是难以保障,并且如此军队离粮草地尚远,无法进行有效的补给,速战速决有优势,但是想要打持久战就不行了。而陆逊的军队荆州本身就是个大粮仓,粮草补给打持久战更是不在话下。

三、陆逊也有他自己的考量。撤退后将主要的兵力放在了虎牙荆门西塞。此地为荆门和虎牙二山对着相互对峙,是易受难攻之地,号称“楚之西塞”。让军队保存好力量,与蜀军打持久战。并且此时的蜀军仍守着多个城池,兵力极为分散。

在战略相持阶段中,陆逊审时度势,沉稳隐忍,不断用小规模局部反攻挫败蜀军士气,为接下来的反攻打下了基础

在防守了五月之久后,双方都逐渐稳定了脚步,但是陆逊凭借着用兵如神的头脑开始一步步对蜀军进行有利的反攻,而蜀军却对于此毫无招架之力。

《孙子兵法》中说的有:“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句话意思是说,用兵就像用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套路和形状,能够凭借着用兵的变化来取胜的将领便可以称得上是用兵如神。而陆逊便是做到了这点。

当时陆逊料到蜀军会水陆并进,打下夷陵,因为水路对于蜀军来说是势不可挡的,不利于吴军防守。因此,陆逊决定主动出击,趁着蜀军主力不在秭归之际,陆逊率部攻打蜀军的水军营地,最后“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这对于蜀军,特别是其水军士气无疑是个重大打击,并且在这之后蜀军的水军再也没有发挥过强大的实力,从而在水路上,蜀军先败一筹。

并且在那之后,蜀军又进驻了秭归等地,在这之前,蜀军一直势不可挡,势必会使其滋生轻敌情绪。而且蜀军以舟车劳顿数百公里,已经疲惫不堪,在水军已经败阵发挥不了作用时,陆逊又率军重创了蜀军,足见其行事之凌厉果断与深思熟虑。

在章武二年二月至五月时,正是两军相持中最为难解难分的时期。此时蜀军以站稳脚跟,陆逊找不到时机对蜀军造成重创,因此不敢贸然行事,采取小战或不战之策。但这对于蜀军来说自然是不利的,他们当然希望站稳脚跟后能与吴军决战,因此蜀军便对吴军呈咄咄逼人之势,陆逊沉不住气,但是手下的将领却沉不住气了。

这便是陆逊的另一大优点了,不仅仅是用兵如神,而且在人际的处理上也相当得当。在手下将领不听从军令时,先是“按剑而对”,以严厉的态度陈其利弊,但是他却并由没将这些事情上报给孙权,因此陆逊深得士兵的爱戴。

并且个人的品性上,陆逊也是相当优秀。陆逊出身书香门第,自然就是谦卑低调,在蜀军的辱骂,嘲讽之中,硬是不中圈套,并且吴军将领之中也有一些老将比如鲜于丹、孙桓等人对陆逊不服气,也在对其嘲讽。但陆逊都一笑了之,仍然按兵不动,不呈匹夫之勇。

在相持阶段,陆逊沉着冷静,不呈匹夫之勇冒险行事,又能审时度势,凌厉出击,给予敌人重创,使得为接下来的反攻打下了基础。

在战略反攻阶段,陆逊巧妙利用了火攻对其重创,又利用蜀军布阵的弱点对其进行致命打击,从而大获全胜

在相持了将近八九个月之后,双方都有点显得疲惫,而此时陆逊也想要主动出击,但是他并没有贸然行事。进入了六月份,长江流域已经是热成一片了,而来自蜀军的士兵大多都是来自于蜀地的山地地区,气候阴凉,从而大多数士兵不适应于此地的气候,因此,大多士兵都选择在林地的阴凉之处进行休息。

陆逊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正值六月,不仅仅气候炎热,草木也很旺盛。因此陆逊便采用了火攻的策略。史书中记载:“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事实上这个行动的确对蜀军则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在夜晚休息时,陆逊派人放火烧林,让在林中休息的蜀军措手不及,造成了重创。

另外在正面进攻上,虽然蜀军呈压敌之势,但是战线过长,一旦一路被切,那么军队之间策应便很困难。陆逊便利用了这一点,先是率水军逆流而上攻下清江,切断了北边黄权的去路,又是率陆军攻下了秭归,对马鞍山的刘备军队呈包围之势。

在此时,陆逊仍用火攻进攻蜀军,另一方面,吴军水军的包抄让刘备方寸大乱。不得已,为了突出重围,刘备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这之后,刘备逃到了白帝城,而战争的主动权也还给了东吴军队,蜀国军队无力再战。

夷陵之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优秀战例,更是历史上的重要分界点。在军事上。陆逊审时度势,用兵如神,这场战役至今仍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体现的很多思想至今仍在引用在这场战役之后,吴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使得蜀军近乎全军覆没。但是为了连同抗魏的需要,也是为了怕魏军浑水摸鱼。因此并没有继续追击下去。但是两国的军力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为以后的结盟奠定了基础。

在夷陵之战后,刘备一病不起,次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而诸葛亮深感国力的不强,因此向吴国修好,结为同盟。这场战役使得吴蜀两国开始结盟,共同抵抗魏国。三方的势力开始逐渐稳定下来,奠定了三国基础。由此,这场战役也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分界点,在之后的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三国版图几乎稳定。

标签:

更多文章

  • 红楼梦:王熙凤为什么想害死贾瑞,贾瑞之前怎么她了?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王熙凤的绰号叫“凤辣子”,确实名副其实。她心狠手辣,“至少有一万个心眼子”,什么样的坏事也敢想敢做,在小说《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交代了她曾经害死了多条人命,其心机深重、阴险毒辣的行径,让无数读者发指!王熙凤每次害人都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例如,她为了“坐享三千两银子”,让长安节度使云光逼死了张金哥一

  • 庞涓谋害孙膑使其膝盖骨被削 庞涓为什么迫害孙膑,而孙膑则逼得庞涓自刎 庞涓是如何被孙膑打败的?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孙膑和庞涓同为战国时期军事家,二人共同从师于鬼谷子。孙膑和庞涓本该是相亲相爱的师兄弟,却最终成为了相杀的政治敌人。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去膝盖骨,孙膑最终如何报复他?庞涓为什么会对孙膑下手?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想必很多人会想到“兵学圣典”《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他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地位十

  • 真实的唐宣宗李忱到底是一个如何的皇帝,唐宣宗被人称为小太宗 他真的能和唐太宗李世民能比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他处理天下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入称颂,时称为“小太宗”。明清两代,官方会有选择性地对前代皇帝进行祭祀。其中,对于唐代皇帝,明朝祭祀4位,分别是唐高祖、唐太宗、唐宪宗和唐宣宗;清朝仅祭祀3位

  • 曹操笑话别人长得比他丑,结果白送刘备一座城和三个顶级间谍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天要让人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而傲慢无礼就是疯狂的体现,这个道理放置世人皆准,即使是一代枭雄曹操也不例外。很难想像,如果刘备占据不了益州,三国将会是个什么局面。可是攻占益州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不说旁边早已虎视眈眈的曹操、孙权,但就益州地势之险要,以刘备当时的实力,根本拿不下益州。所以当刘备准备对益

  • 他高中状元,随即被皇帝除名,只因考卷中有这么几个字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文人自古好像就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给人一种自视清高的感觉。许多人称之为气节,不过在性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也就顾不得什么气节不气节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首《短歌行》,作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

  • 未公开的秘闻:张学良对蒋介石有三大如山之恩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作为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大美男子,张学良有着许多我们熟悉的头衔,但是抛开这些虚名,真实的少帅或许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张学良是一代风云人物,一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毁大誉,近代史上堪为独一无二。他“年少万兜鍪”,年仅27岁便接过父亲张作霖“东北王”的权力棒,以当时早已消亡的世袭方式拥有了许多

  • 项羽为什么宁可自刎也不肯过江,如果项羽乘船过了乌江 还有没有可能东山再起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了一场为期四年的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自刎于乌江。项羽为何宁可自刎也不肯过江?如果项羽乘船过了乌江,还有没有可能东山再起呢?秦朝末年,秦二世昏庸无能,赵高为虎作伥,把控朝局,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最终不堪重负,揭竿而起。秦朝建立不久

  • 为什么说雍正皇帝才是清朝历史上最强大的皇帝,雍正帝对大清朝的贡献有多大?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位仅有13年,然而他却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扭转了康熙晚期积弊严重,社会发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康乾盛世方能进入鼎盛时期,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其最高峰。这一为期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启后作用,无可或缺。提起来雍正皇帝啊,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

  • 朱元璋为什么在建国之初就能打败曾经横扫欧亚的蒙古骑兵,为什么朱元璋北伐能够成功 而洪秀全北伐以失败收场?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明朝建立后,虽然元朝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仍然统治着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为了进一步统一蒙古地区,稳定北部边疆,在洪武时期,多次出兵蒙古。先后八次北伐遁入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大明王朝为什么开国之初就能打败蒙古铁骑?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汉唐是被公认的武功强盛的王朝,比起汉朝横扫匈奴的威武,大唐战无不胜的风

  • 皇帝派他去查案,他竟遭歹人隐秘杀害,凶手很狡猾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清朝四大冤案之一的淮安奇案,最终因为被平反昭雪而迎来了一个好的结局。但是含冤而死的清官李毓昌却在壮年折戟,实在可惜。“被自杀”一词,是近年来风行于网络的新词语。其大意为:一个没有自杀动机的人,突然因某种变故而死亡;死亡现场呈现自杀的迹象,或被他人安排成自杀的样子。其实,这种致人“非正常死亡”的隐秘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