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中国历史上那些奇葩的庸官们

中国历史上那些奇葩的庸官们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69 更新时间:2024/1/17 15:49:46

史上,有些昏庸的官员,尸位素餐,毫无建树。那些庸官的故事,值得反思。

模棱宰相苏味道

唐玄宗开元元年为宰相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尽管身份高贵,衣服、器物上都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妻子儿女仍然寒冷饥饿。得到的俸禄赐物,他毫不吝惜地给予朋友亲戚,随给随无,很快散尽,是个公认的好官、清官。

虽品行端正,廉洁无私,但卢怀慎政务上却毫无作为,是个典型的“无为”官员。任职期间,他自知与其同殿的名相姚崇相比,能力不在一个档次,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问事,姚崇说什么就做什么,当时人讥笑其为“陪伴吃饭的宰相”。就是这个无作为的伴食宰相,竟然在宰相位上混了三年。

一个特会打太极、踢皮球的圆滑宰相。据史料记载,苏味道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三度拜相,居相位九年。在中国的成语典故中,有两则成语与苏味道有关,一则是“火树银花”,一则是“模棱两可”。苏味道在处理政务时,善于向皇上陈奏,由于熟悉典章制度,他上朝言事可以不带奏章,只凭口头禀报,侃侃而谈。

此人虽然才华横溢,能力也很了得,但出任宰相数年,却不能在朝廷政务上有所建树,只是一味阿谀,圆滑于君臣之间,屈从附和,取容于世而已。他常对人说:“做官处理事情,不要那么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必然后悔,而且还会留下遭受处分和被谴责的后患。因此,凡事只要模棱两可就行了。”故此,人送称号“模棱宰相”。

三旨宰相王珪

宋朝宰相王珪幼年失怙,全靠叔叔王罕抚养成人。后来王珪官越当越大超过了王罕,王罕怕侄子膨胀,每次写信都嘱咐“以盛满为戒”。事后证明王珪很听话,谨慎得都有点过了,完全变成了不作为。

宋神宗时,王珪居相位16年,这十几年间,政务得过且过,无所建树,每每遇到朝廷大事,也不动脑筋,不献策略,只起个上情下达的作用。每次上朝呈送奏章时,跪拜皇帝高呼“取圣旨”;皇帝批阅后跪接曰:“领圣旨”;出殿见人曰:“得圣旨”。总之,事事依圣旨而行,惟上是从,成了只会唯命是从的高官,世人称为“三旨宰相”。

浪子宰相李邦彦

北宋还有一位李邦彦,官至宰辅,是个富二代,人称“浪子宰相”。此人行为放荡,不理政事,只会享乐。

一是喜欢踢球,其踢起球来,脚法细腻花样繁多,堪称大宋的梅西;

二是喜欢写荤段子,但凡他写了新段子,就有老鸨来买版权,唱给客人听;

三是喜欢交际,李邦彦喜欢呼朋引类到家里吃喝,同时,又乐善好施,每遇到有进京赶考的举子要接济,必出手大方,由于会搞人际关系,他官运亨通,进步飞快。成为朝廷重臣后,不干正事,专门研究关系学,在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时,他成了投降派奸臣之首,加速了北宋灭亡。

棉花宰相刘吉

明朝的刘吉,官至大学士、内阁首辅(宰相)。当时的明宪宗皇帝不问政事,内阁和六部都是在混日子,一度有“纸糊三阁老”(即刘吉、万安、陈文)和“泥塑六尚书”之称。他在位上,尸位素餐,奉迎皇帝,勾结宦官,粉饰自己。他的拿手好戏是颠倒是非,精于营私,但凡有意见与他相左者,必一棍子打死。

由于他不理国事,无所建树,屡屡遭到言官的弹劾,但这位大员心理承受力超强,无论言官说什么他都充耳不闻。凭着超级耐弹力,竟得以占据内阁18年,其中任内阁首辅15年,最后博得个“棉花宰相”之名。

古代如何治庸官

如何对付那些“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庸官,历代都在“推陈出新”。明朝张居正的“考成法”很有代表性。“考成法”类似现在“目标管理责任制”,他的做法很有操作性,用“三字”概括,就是“稳、准、狠”。

以对六部尚书的考核为例,其管理方法是:首先将各尚书每年须完成的工作和完成期限登记成3个账簿,并分别在本部给事中(专门负责弹劾,不受本部门领导)、都察院、内阁留存;然后,各尚书每月须呈供完成工作情况的依据,分别亲赴给事中、内阁和都察院,对照账簿,完成一件、就勾销一件;最后,内阁、都察院、给事中等三部门,逐件核实官员提供的工作完结依据,如有部门发现其没有如期完成工作的,就按规定予以处分。张居正当政期间,按《考成法》,裁革的冗员竟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

标签:

更多文章

  • 这种东西今天经常吃但是在最初却是给穷人发明的“垃圾食品”?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很多事情都是因时制宜的发生的,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但是因为后来也有其发展性而逐渐变得寻常。午餐肉罐头在今天的超市随手可见,生活中也经常吃,但是谁能想到这东西是因为二战而风靡起来的,并且最初是给穷人发明的“垃圾食品”呢?严格地说,虽然二战让午餐肉成为风靡世界的美食,但真正催生午餐肉的,却是20世纪30

  • 揭秘:清朝吉祥鸟为什么是乌鸦而不是凤凰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乌鸦,俗称“老鸹”,“老鸦”、灰喜鹊。鸟纲,鸦科。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故名。多在树上营巢。常成群结队且飞且鸣,声音嘶哑。杂食谷类、昆虫等,功大于过,属于益鸟。在国人的心目中可是代表晦气的象征,可见乌鸦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相比当时清朝满族而言,乌鸦竟成了吉祥的象征!满族对于乌鸦的崇拜比较早。对于

  • 虎门销烟时林则徐为什么选择用海水浸泡法而不是选择用火焚烧?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在清朝时期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境内,把整个清朝搞得说是乌烟瘴气,为此清政府下令禁烟,并且派林则徐督查此事,这也就有了后来的虎门销烟,但当时林则徐销毁鸦片选择是用海水浸泡,他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最方便的火烧呢?说起来,林则徐之所以采用“海水浸化法”,其实和他为人严谨刚直,有很大关系。自从接到销毁鸦片的命令以

  • 郑和下西洋,究竟是好是坏,实际目的真的是我们想象那样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国海上的军事实力,在明朝可以说是尤为强大,从郑和下西洋就可以看出,那么这件事究竟是好是坏,实际目的真的是我们想象那样吗?郑和下西洋一共七次,前三次基本是去调解周边小国的纷争为主。据记载,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路过马来半岛,当时的国王与周边另一个小国争夺海港,双方都把仲裁权交给大明

  • 海瑞在朝为官的时候得不到皇帝的重用 为什么他要辞官的时候皇帝又不肯放?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海瑞在明朝时期是一位著名的大清官,他的一生官职几乎都在上升,但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权利的,相当于养老的官职,他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明,那为什么明朝的皇帝不肯重用他呢?有人说海瑞刚正有余而能力不足,行政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短板。但是,我们回过头看看海瑞在淳安县担任知县、兴国知县和短暂担任应天巡抚期间做的工

  • 古代官员到很远地方赴任都有什么凭据,如果有人伪造委任状和冒充官员怎么办?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官员一般都不是在自己老家周边做官,而是哪个地方有空缺就补上去,而在古代信息科技几乎为零,而且路途遥远,身份就不容易确定,那么有没有冒充去上任的呢?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作为凭证的?凭证是肯定有的。官员收到调任令时,朝廷自会给他们颁发身份证明,身份证明通常会有一份描述官员外貌长相特征,还有一份

  • 三国时期的凤雏庞统堪比诸葛亮 但为什么刘备见到庞统的时候差点杀了他?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三国时期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之后一直战无不胜最终建立了蜀汉,而在当时有一位人物堪比诸葛亮,这个人就是庞统,三国时期流传着一句话,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那为什么刘备在见到庞统的时候为什么差点杀了他呢?庞统的凤雏名号,诸葛亮的卧龙名号,是襄阳庞德公最先叫出来的。庞统最先拜见曹操,后拜见孙权,在东吴任

  • 财主抢了李莲英家一亩地 李莲英得势返乡后如何对待当年欺压他的那个财主?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晚晴时候慈禧掌控了整个清朝,天天只顾着自己的享受,那时候慈禧身边有个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但李莲英的出身是很苦的,话说回来了,但凡家境好一点,哪个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太监呢?李莲英的父亲是一个老实的庄稼人,以种田为生,李莲英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由于人多地少,日子过

  • 秦朝亡于二世,究竟是谁的错误,如果是扶苏继位呢?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短暂的大一统的朝代,那就是隋朝跟秦朝。嬴政在位数十年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三十九岁时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惜在秦二世的时候就被灭亡了?这是谁造成的呢?正是因为三皇五帝的昭著功绩,后续的夏商周三朝君主,没有一人敢称皇道帝

  • 在古代皇帝微服出巡的时候遇到不认识自己的官员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为了体察民情会选择微服出巡,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到基层人民的生活,但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时候需要标明自己的身份,而当地的官员又没见过皇帝,那皇帝怎么证明自己呢?既然皇上微服私访,就是不想让别人把自己认出来,悄悄的体察民情,官员认识不认识自己无所谓,不认识最好。如果官员不认识皇上,那么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