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二战前期法国坦克比德国先进为何却被打“亡国”?

二战前期法国坦克比德国先进为何却被打“亡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40 更新时间:2024/1/17 18:19:11

单纯从火力装甲度来看,二战前期的法国坦克是可以完全碾压德国坦克。德国闪击法国之时,力突击的坦克是1号坦克、2号坦克,二者分别被投入了500辆和1000辆,而当时德国在法国战役的坦克总投入量仅为2000辆。

1号坦克正式服役于1934年9月,设计初衷是让它作为“教具”使用,使德国的装甲兵熟悉运用坦克这种新式武器作战。所以在火力1号坦克并不是特别的高,最早的主流型号仅装备两挺7.92mmMG13机枪,装甲也就13毫米。

2号坦克理论上应该算是德国的一批主战坦克,它跟1号坦克的最大区别为,将1号坦克的机枪,变成了20mm的机关炮,使其火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然而2号这火力对法国这边来说可谓是“渣渣”,此时法国已经开始装备了被称为charB1的重型坦克,该坦克的主炮为一门47mm高速加农炮,不但可以发射高爆炸弹还可以打出穿甲弹。

如此火力别说德国13mm上下的1号、2号坦克,就算此后被德国批准为主力的3号坦克、4号坦克也难以承受charB1的一击,毕竟3、4号坦克的装甲普遍都只有40mm左右。

与此同时char B1的车体前装甲厚度达到了40mm以上,1号坦克的机枪、2号坦克20mm的机关炮休想在正面伤它丝毫。

综上可见二战前期法国的坦克在火力、装甲的标准上确实是要比德国,但历史的结果是遗憾的,就算是法国人的坦克更好,德国的坦克还是开进了巴黎。

法国人被迫在德国坦克的炮口之下受“亡国”的命运。至于为什么德国可以以弱打强,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即为战术思维的领先。

法国在一战期间先于德国使用坦克,致使德国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一战结束后,大批德国军开始研究坦克如作战,并总结出了坦克将成为“陆战核心”的结论。

而法国这边则被自己的经验主义所困住了,一战中法国将坦克当做掩护步兵进攻的移动炮塔使用,成功突破了德国的防御阵地。

因而坦克在一战后,依旧是被当做“步兵支援”。主流观点从未想过将坦克部队单独成军,并让他们单独进行作战行动,所有以charB1为代的先进坦克走出生产线之后,立被各个步兵军抢去,完全只能分散作战。

德国方面虽然坦克火力不行,但是他们将坦克集中使用了,军中出现大量成编制的坦克军团,这些军团一出动少则10余辆,多则上百辆。所以charB1在作战之时,往往是会被群殴“致死”。

再而德国的坦克轻,跑得比法国步兵的两个腿快,所以在对法国作战时,总能强占先机,并依自己高于步兵的火力,将其完全压制。

法国人就这样因为自己过于依赖经验主义,最终被拥有对坦克运用更高理解的德国“灭国”了。

标签: 二战前期法国坦克

更多文章

  • 戚继光的完美抗倭杀阵与协同作战法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戚继光

    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中,骁勇善战的勇士们不仅武艺高强,近乎无懈可击的战阵与迅捷灵动的战斗小组必杀技让观者无不赞叹。这种完美杀阵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这里边还潜藏着高深的人才管理学问......司马光曾有一段关于人才取舍的论述:“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之谓

  • 欧洲铁骑靠一身装备飞扬跋扈 可是惧怕中国这件兵器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欧洲,铁骑

    导语:在古代,战争是很频繁的,尤其是中国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在寻常不过的事情。古时候,两国交战想要取得胜利需要几大因素,士兵数量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就是武器装备。秦国能够统一六国,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的装备实在是太过精良。众所周知,在古代作战武器都是冷兵器,而历史上冷兵器大国毫无疑问就

  • 清军大炮怒吼:英法联军的尸体瞬间堆满炮艇甲板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军,大炮,怒吼,英法

    下午两点,英军的十一艘浅水炮艇全部开进拦江沙,并完成了布阵。其中,七艘监视大沽南岸炮台,一艘监视北岸炮台,三艘负责清理河障。无法进入拦江沙的大型军舰也没有纯当看客,而是组织登陆部队,搭乘小艇作为后援。按照河伯的命令,三艘炮艇在其余炮艇的掩护下,开始准备清障。当然,所谓掩护也不过是流水规程而已。因为大

  • 甘之战:中国古代禅让制最后的捍卫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甘之战,中国,古代

    《史记·夏本纪》记载: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戮汝。&r

  • 让人心寒的柏林最后一条防线:纳粹让12岁以上青年“殉葬”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让人心寒,柏林

    1945年4月16日,在斯大林的严令之下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为主力,共计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约250万苏联红军向柏林发起最后的攻势。希特勒这方则聚拢残存的“维斯瓦”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

  • 巨鹿之战:项羽靠五万杂牌军打败四十万大秦虎士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巨鹿之战,项羽

    巨鹿之战是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特定场合的一场著名战役。首先来看特定时期:秦朝末年,官场腐败,大兴土木,再加上灾荒连年,百姓为了生存揭竿而起,自陈胜、吴广率先举事后,天下雄豪四起,项梁、项羽和刘邦是其中较出突出的义军。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听从谋士范增的话,立楚王之后为王,使得

  • 从冷兵器到热兵器:明朝火器发展何以逐渐落后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冷兵器

    中国在唐朝末年最先发明了火药,宋朝最早制造出管形射击武器,直至14世纪末期即明朝建立之初在火器方面还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元代贬斥知识分子和摧残文化之后,明初文化界多少有些复兴气象,却又受到朱元璋、朱棣所建立的绝对君权和落后的单一农业结构的思维压制,僵化的理学禁锢着思想,科技创新只限于少数工匠之中,冶金

  • 日本竟然自认甲午战争“失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日本,甲午战争

    日人将甲午视作“失败了的战争”,转而积极运作“促华亲日”如前期所述,甲午战后,中方高层之反思,以李鸿章为代表,显示出一种相当尴尬的分裂对内,对光绪与慈禧,乃至举国汹汹之舆论指责,李鸿章将战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器械悬殊

  • 解密国军抗战时的真实兵力是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国军,抗战

    远征军将领“吃空额”,士兵“死的逃的愈多,他们就愈高兴”抗战期间,国军消耗极大。七七事变前,国军仅有现役士兵170万人,而后来国军损失超过450万①。国军一边征募新兵,一面坚持抗战,殊为不易。但因军官腐败、兵制混乱,导致军中有很

  • 揭秘鲜为人知的崇祯明荷海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鲜为人知,崇祯

    崇祯明荷海战(明荷料罗湾海战)发生于明朝崇祯六年农历六月初一(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10月22日)荷兰东印度公司对福建沿海进行的掠劫以及封锁行为,在此段时间中福建沿海皆有零星掠劫及交战行为,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为10月22日明朝与荷兰和海盗联军于金门料罗湾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