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二战产物青霉素:增加人类15年寿命

二战产物青霉素:增加人类15年寿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73 更新时间:2023/12/15 16:26:42

历史上的今天,青霉素被发明。不要小瞧这个青霉素,它完全改变了世界。青霉素将人类的寿命提高了15岁,也是士兵们的保护神。听萨沙说一说吧。

大家看一些古代小说,也许有莫名其妙的感觉。

比如三国演义的张苞,只是骑马跌破了头,并没有受什么伤,却莫名其妙的死了。

再看红楼梦里面的晴雯,仅仅是一场重感冒竟然病死了。

熙凤之死,也仅仅是流产引起的妇科感染久治不愈。

这并不稀奇。

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哪怕皮肤小破损的感染,会导致百分之十一的死亡率,张苞就是这样死的。

而害死晴雯的肺炎造成的死亡率就更高了,百分之三十五。

而一些地方的古代产妇,多次生育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很多无知之徒说坐月子是恶习,岂不知中国妇女是保命的手段。

1928年,英国伦敦大学圣玛莉医学院(现属伦敦帝国学院)细菌学教授弗莱明有了大发现。

这个不擅长和人交流的苏格兰人,在实验室中意外发现了青霉菌具有杀菌作用。

弗莱明认为青霉素是划时代的东西,不但可以有效杀死很多细菌,却不会伤害人体的普通细胞。

可惜,佛莱明不是化学家,也没有大型实验室。他不能搞清楚青霉素的成分,无法研发大量生产的方法。

于是,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青霉素的论文后,长达9年时间无人问津。

1935年初,德国生物学家杜马克研制成功世上第一种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杜马克发明药物的动力,仅仅是为了救活他的小女儿,后者身患链球菌败血病。

磺胺类药物可以说是最早的抗生素,迅速成为士兵们的保护神。

同年,红25军的指挥官程子华和徐海东先后中弹负重伤,都发起高烧,性命危在旦夕。钱信忠医生束手无策,却意外的在战斗缴获品中发现一罐磺胺类药物。就是靠了这罐药物,两个将军才保住性命。

不过,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杀死的细菌种类较少,二是往往会杀死正常的人体细胞,有时候甚至会导致死亡,副作用太大。

即便如此,磺胺类药物对于战争的意义也是巨大的。

在一战中,1000万死掉的士兵,绝大部分是死于伤口的感染。磺胺类药物就可以改变这一切。

英国和德国是敌人,受到德国人的刺激,英国也开始加速抗生素的研发。

1937年澳大利亚医学博士弗洛里组成了一个实用青霉素的团队,吸纳包括弗莱明在内的多名专家参与。

即便如此,战争还很远,弗洛里团队得到的资助很少。为了节省开支,弗洛里绞尽脑汁,关闭了实验大楼的电梯(每年可以节省25英镑)。

1939年欧战爆发,英国意外的连遭惨败,急需要拯救士兵生命的药物。此时弗洛里团队的研究也有所进步。他们好不容易制造出少量的青霉素,为一个15岁男孩进行注射。这个叫做琼斯的男孩在臀部做过手术后,发现了严重的感染,命悬一发。

注射了青霉素以后,这个男孩的性命被救了回来。青霉素已经完全具备使用价值!

英国的医学和制药能力都有限,甚至无法制造能够救活成年人的青霉素(孩子需要的剂量较少)。

无奈之下,1941年7月,佛罗里带着团队部分成员,来到了盟国美国。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英国政府、圣玛莉医学院还是团队投资方美国洛克菲勒基金,都没有藏私。

除了对敌人轴心国封锁情报以外,他们认为青霉素会造福世界,没有准备申请专利以赚大钱。

没几个月,日本空袭珍珠港,美国人正式参战。

美国佬是很精明的,他们瞬间看到了青霉素的重大意义,投入巨资和众多专家加入研发团队。

到了1943年,仅仅参加研发的制药厂就有16个之多,都是美国的巨头企业。而当年美国政府投入的研发经费就高达270万美元,稍后又花费了800万美元。同时,美国政府提供特惠政策,让16家药厂进行了2300万美元投资生产青霉素。

1943年,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美国生产了21万支每针10万单位的青霉素,能救几万人。此时青霉素还是比较稀少的,比黄金还值钱。

美国大兵自己尚且不够用,只能少量提供给盟友。

1944年4月,苏联将军瓦图京被乌克兰反苏游击队伏击,腿部受重伤。用了磺胺类药物,瓦图京的腿上仍然出现感染,苏联医生们无可奈何。只有青霉素可以拯救瓦图京,但美国还没有将这种药物援助给苏联。

出于面子考虑,斯大林并没有向美国人讨要青霉素。早在1943年,苏联已经宣布耶尔莫利耶娃实验室可以生产青霉素。如果向美国人要求援助,斯大林岂不是自掌耳光。

况且就算现在就要,美国也不可能迅速将青霉素送来。

瓦图京的感染急剧恶化,截肢后仍然高烧不退。

据说瓦图京亲自给斯大林打电话,哭着说:“亲爱的斯大林同志,请您动用您掌握的一切力量救救我的命。”

斯大林也无能为力了,最终瓦图京在受伤后40天不幸去世。

到了1944年,美国青霉素产量增长了80倍,1945年又提高4倍,让青霉素大体能够满足战争需要。

到诺曼底登陆时,美国准备了230万支青霉素针剂,以保证每一个英美军队的伤员都能得到救治。

那个时代,美国企业严把青霉素的质量关。

战时生产委员会主管青霉素生产的官员给各个公司写信:“你们要告诉每一个工人,今天每生产一支青霉素,几天后就能在战场上挽救一条生命,或者救治一个伤员。把这条标语贴到工厂里,印在工资信封上。”

军用大体够了,但美国也没有多余的青霉素用于民间。

民间的青霉素的价格仍然很高,普通病人很难用到青霉素。一时间,黄金、珠宝以及青霉素成为黑市最火的东西。

随着青霉素的诞生,链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等又纷纷开始普及。

抗生素的诞生,让世界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从1938年到1956年,美国儿童的死亡率下降了百分之九十,美国人平均寿命增加了10年。而整个世界人类的平均寿命,则提高了15年以上。

1900年美国的人均寿命46岁(美国人平均寿命最高),50年代已经提高了60岁以上。

至于中国的青霉素事业,发展的也算比较迅速。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樊庆笙,在1944年底利用美国技术成功仿制了第一批5万单位的青霉素,成为世界第7个可以生产的国家。

只是,中国的制药水平不足以大规模生产。万幸的是,战争最后1年,美国提供了一些青霉素运到中国,大大降低了国军官兵的死亡率。

即便如此,青霉素价格也是不菲的。

抗战胜利后,我们可以从美国大量进口,一支青霉素也需要4块大洋。

国军败退台湾后,美国对大陆进行全面封锁,青霉素价格暴增。

1949年,1瓶20万单位的青霉素仅重0.12克,却相当于黄金0.9克的价格。

樊庆笙的好友童村担任华东人民制药公司青霉素实验所所长,开始立足于批量生产青霉素。

1953年5月1日,在童村领导下的我国第一座生产抗生素的专业工厂:上海第三制药厂投入生产。不过,该厂年产青霉素几十公斤,远远不能满足全国的需要。

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很多志愿军伤员因伤口细菌感染化脓而死。据说只有营级干部受伤才可以使用青霉素。

到了1956年苏联援助我国建立了华北制药厂,才可以大规模生产青霉素。

而我国为了华北制药厂,国家投资了高达7000万元巨款(当时币值),真是倾全国之力。

尤其,青霉素才成为中国人的常用药。

标签: 二战产物青霉素

更多文章

  • 核子治安官:冷战时代的美国海军A5远程攻击机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核子,治安官,冷战

    在冷战的前期,凡是有能力国家的海军都会尝试与空军争夺核武库的优先使用权。这不仅意味着可以在战略地位上压过对方,也能够从拨款预算中获得更多比重的军费开支。美国海军的A5核子攻击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海军就为同空军轰炸机竞争而开始研发专用的重型攻击机。以至于第一代的

  • 清朝对日军战斗力的荒唐评估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日军,战斗力

    李鸿章对日军战力认知稍为靠谱,但了解亦相当有限如前期所述,距甲午战争爆发尚有七年之久,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长小川又次已向天皇提交《征讨清国策案》,对清国内部弊病及战力实情,有相当切实的调查与分析。其结论是:清国不堪一战,无资格做日本的“唇齿相依之国”;现

  • 希腊“公民军队”如何打败波斯“多族杂烩兵”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希腊,公民军队

    古希腊的文明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移至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不过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被外族入侵所湮灭,只留下《荷马史诗》这样的神话传说。公元前800年左右,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周围的岛屿和希腊半岛附近出现了成型的城邦。公元前776年,在奥林匹亚运动场进行的第一次奥林

  • 甲午战争中日最高领导层决策对比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甲午战争,中日,领导层

    日人攻击清国决心甚坚,即使找不到正当借口也誓要兴战如前两期所述,甲午战前,日本对清国战力之调查评估已相当准确,而清国对日本战力之评估,则形同儿戏。然清廷在庙算层面所失先机尚不止此最要命的是:当日本高层在甲午年决意不择手段,誓要兴战之际,清国高层却深陷主战、主和派系的严重对立,

  • 最后一搏打败德国人:一张战争海报背后记录的一战转折点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最后一搏,打败,德国人

    这是一张战争海报。这张海报于191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海报的名称为《最后一搏,打败德国人》。这是一战期间的一张著名海报。从海报中可以看出,一群美国士兵紧随一名法国步兵攀爬岩石。而在岩石的顶部,是象征德国的帝国鹰和铁十字勋章。海报中的美国士兵们穿着卡其布制服,打着绑腿。而海报中的法国士兵则穿着蓝色大衣

  • 盘点抗战时国军有多少敌后游击队?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抗战时,国军

    国军抗日敌后游击部队,可分为“正规军”与“游击队”两部分1939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取得显著成绩的原因时,如此说道:“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由于上级正确的领导,由于指战员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拥护,

  • 先于南京大屠杀的一场中日命运预演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京大屠杀

    1928年5月,国民政府已经看到统一胜利的曙光时,中日之间发生了一场更大不测事件。那就是济南事件。事起二次北伐进行时。1928年1月,下野后又被国民政府请回的蒋介石,复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决定挥师二次北伐。考虑到日本在中国北方的势力,做出很大外交努力和军事克制,希望使日本保持对中国革命的中立立场。但

  • 揭秘日军大将如何评价国军官兵?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日军,大将

    冈村宁次认为:汤恩伯“是蒋介石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将领”众所周知,日本陆军大将冈村宁次,长期参与侵华战争,日军投降前曾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战后,其存留的部分日记与札记,被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成《冈村宁次大将资料》一书。①所谓“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

  • 为何蒋介石视国军为最大的耻辱?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蒋介石,国军

    蒋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最大之耻辱,乃国军败创,内部腐化众所周知,一方面,作为正面战场主力,国军在抗战期间牺牲甚大;另一方面,其内部腐败及军纪败坏,亦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①对于后者,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虽始终烛照在心,却苦无改善之策。如1940年8月,蒋曾严厉责备各级军队长官

  • 解密日军如何评估国军的战斗力?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日军,评估

    常德会战,军官伤亡比例甚高,南岳军事会议上被赞“大有进步”近日,殉国于常德会战的国军150师师长许国璋,被追授为抗日英烈,其后人收到了由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书,诚属慰事。①1943年末的常德会战,关系中国抗战前途甚巨。战事胶着之际,正是蒋介石代表中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