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商朝覆灭,是妲己的错还是纣王的错?

商朝覆灭,是妲己的错还是纣王的错?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77 更新时间:2024/1/10 10:58:04

在历史上,商纣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残忍而且冷酷,他就像一个变态的人一样,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酷刑上。

纣王从小生活在奴婢成群、一呼百应的环境中,促使他养成了刚愎自用、拒涑饰非、狠毒残忍、刻薄募恩、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的性格。

自从苏国贡献了美女妲己后,纣王就对她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百般的讨好妲己。每天沉迷美色,饮酒逸乐。并且还修建了历史上有名的“酒池肉林,”每天男男女女都裸体在酒池肉林中嬉戏追逐,通宵宴饮。

纣王长期过着奢侈靡烂的生活,对人民肆意盘剥,人民也逼到山穷水尽、无可榨取的地步。最后走上了衰亡的道路。

商朝灭亡只是因为纣王统治残暴吗?

刚和秦都咸阳城考古队的一位工作人员聊过一个问题:周与秦的相似性。这其中谈到周灭商与秦统一的东进之路,恰好说到商的灭亡的问题。这位考古工作者的观点是:商的灭亡是因为自己太封建了,什么事都要占卜,和周没有关系,就算没有周,商也会灭在自己手里。

当然我是不认同这种观点的,借此机会正好说说我的浅见:

商的灭亡肯定有自身的原因,这种主观原因是主要因素。但主观原因肯定不是因为什么“封建”、“占卜”。首先,占卜的习俗不只商代有,我曾在博物馆里见过新时器时代的卜甲,后来周代也有占卜的习俗。《诗经》、《左传》里关于“占卜”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诗经*大雅*绵》记载先周时期周人的首领古公父率领族人到岐山周原建城邑,也是“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意思就是经过商量谋划,再用龟甲来占卜,然后才能确定下来是否选择此地为栖息地。一直到春秋时期,占卜仍然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习俗。比如《左传》里记载的晋献公骊姬为夫人,也是经过卜筮决定的。卜,是用龟甲占卜;筮,是用蓍草占卜。所以说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袭到春秋仍然盛行的“占卜”肯定不会是商灭亡的原因,否则岂不是可以归结为,占卜是推动中国历史早期的进程的原因?

至于“封建”,更是和商没有半毛钱关系。封土建邦是周的制度和统治方式。如果说商代就有完整的“封建”制度,说不定还能让商代延年,更不会成为商代灭亡的原因。

商代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是早期王朝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央政权与方国并存的统治方式非常不稳定,中央政权对方国并没有绝对的控制权,从思想上说方国并不认为自己一定隶属于中央政权。而且还有一些方国窥伺中原,不断入侵也给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比如鬼方、羌方等。在商代的甲骨卜辞里记载了太多关于商代四方征战的记录。过于频繁的与方国交战损耗了商王朝太多的精力。

商代的占卜由专门的卜人、贞人、占人共同组成,每一类人员的分工不同。也就是说,提出一个问题,经过占卜得到答案,这个过程由不同的人操作,那么人为的因素就太重要了。商王有时候也担任占人,甚至有时候同时做卜人、贞人、占人。商的贵族也会任职为神职人员,比如用筮占卜的创始人巫咸就曾经是商代太戊时期的国师。

商代是无事不卜,关于政治、军事都要占卜。这种情况下王权和神权就会形成冲突,争夺对王朝的控制权。当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贵族们就可能通过神权和商王争夺权力。而且商代没有很好的继承制度,后世有句话说:立太子是国本。在后期的王朝,当处于不稳定时期,一定要以立太子作为稳定人心的手段。比如清前期,康熙皇帝面对入主中原后的不稳定局面,早早就把嫡长子胤立为太子。立太子是表示国祚会延续下去,国本是稳定的。商王朝早期继承方式“兄终弟及”比较多,后期慢慢向“父死子继”转换。混乱的继承制度加剧了内部的权力斗争。于是商王朝在外患重重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内部的权力斗争,内忧外患想不灭亡也很难。

除了内忧外患,商王朝灭亡的客观原因也很重要,就是遇到周这个强大的对手。从周人的东进之路看,图谋于商应该是很早就有的事。文王时期成为“西伯”,既西方诸侯之长,周已经成为商的大患。周人所选择的岐山周原作为栖息地非常适合周人善于耕种的特性。周人在自身强大的过程中一种东进,到了武王时期作为商王朝的取代者已成定数。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周人的舆论力量,宣扬周的德行,以及商的无道,形成对比让人觉得周代商是天命,商亡于无道。

商灭亡之后,周取代了商,从周代的重要制度似乎也能看到商灭亡的原因。比如最重要的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还有封建诸侯的制度,吸取殷商之灭的经验教训,为周的统治加强力量。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商朝为什么会垮于牧野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商朝灭亡的原因,在史家的论述中,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亡于暴政、有人认为是妲己害国、还有人归于武王伐纣。其实这些说法都源于《尚书》、《史记》等历史典籍的著述,对于商王朝的灭亡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其实,跳出历史典籍的角度,我们用一般的观点来看,可能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首先,历史上的商王

  • 为什么周朝能轻而易举灭掉统治中原六百年强大的商王朝?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没错,《诗经大雅大明》中这段说的,就是发生在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在此次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先派人乱商军阵脚,后亲率军队彻底打乱其阵型,最后在对方队伍中的奴隶和战俘的倒戈之下,周武王趁胜追击,最后商纣王登鹿台自焚,商

  • 武王伐纣真的是一次“以至仁伐至不仁”的战争吗?典籍上有什么蛛丝马迹可以佐证?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改朝换代从来只有血淋淋的杀戮,传说中的三代自然不会例外。一个建立在人口至少减半和原有统治集团彻底玩完基础上的“仁”,想来只有胜利者才值得欢呼吧。“以至仁伐至不仁”是孟子说的,但他想表达的是另一个意思。原文剖析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

  • 印度史前文明的灭绝和雅利安人入侵有关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在徐达斯所著《世界文明孤独史》中关于印度史前文明的灭绝提出如下观点:关于印度文明的起源,自19世纪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雅利安人(Aryan)入侵说。虽然至今都没有任何确凿的来自考古或文献学方面的证据,这一假说却越来越多地被各类学术权威人物认可,最后成为某种不可动摇的事实,记载在所有西

  • 古时雅利安人是否有可能入侵过中国?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古时雅利安人曾经入侵过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被伊斯兰教文明所取代,只留存下金字塔与巴比伦神庙之类的遗址,古印度被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文明至此断绝。只有古中华文明一直传承至今,从未发生过断绝,即使是被外人入侵也没有出现文明链的断绝。我们的邻国印度便是受到了文化入侵,而导致文明断层,

  • 古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是被印度雅利安人的入侵打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9世纪德裔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梵文学者马克斯缪勒(FriedrichMaxMüller,1823~1900)曾经提出了著名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假说: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支自称雅利安(aryan,梵语arya)的族群越过兴都库什山山口,入侵了南亚次大陆(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地区),由于他

  • 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否进攻过印度地区?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彼此之间是有交流的,中国没有主动进攻过印度,可印度的地方势力往往挑战中国,反被中国打的很惨!商朝时,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然后率领大军进攻中国,结果被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给干掉了,妇好的墓里就有白人的尸骨陪葬!东汉和帝刘肇的永元二年(公元90年),控制西印度的贵霜国开始和汉朝是友

  •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文明为何消失不见了?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印度古文明是否消失,这是一个非常主观性的问题。从广义的角度上来看,尽管印度在古代遭到了很多异族的入侵,但是印度文明一直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断。即使在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的时候,印度原有的一些宗教和习俗仍然保存了下来,站在这一角度可以认为印度的古文明并没有消失不见。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印度在古代多次遭到异

  • 古国覆灭者,纵横欧亚大陆多年,为何倒在了商朝的殉葬坑里?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国覆灭者雅利安人纵横亚欧大陆多年,先后导致了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政权的灭亡,但远征东方的那支,神秘消失了。直到后来考古学家在商朝的殉葬坑里发现了雅利安人的遗骸,才知道他们是被商王朝干掉了。一、雅利安人远征已是强弩之末雅利安人不是德国纳粹定义的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而是发源于高加索及其周边地区的种

  • 强悍的雅利安人摧毁了三大文明古国,为何单单在中国折戟沉沙?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说起来话可就太长了。而且太久远,考证起来也比较有难度。雅丽安是一个古老的白人种族。如果按地理上来说是最早出现于亚欧大陆北部草原一代的游牧民族。而欧洲甚至中东,印度高种姓他们都认为自己祖先为雅利安。事实上哪个比较纯或者哪个是混的这个可能说不太清楚。中国古大陆上其实生活着很多白种人民族,而且以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