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商纣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残忍而且冷酷,他就像一个变态的人一样,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酷刑上。
纣王从小生活在奴婢成群、一呼百应的环境中,促使他养成了刚愎自用、拒涑饰非、狠毒残忍、刻薄募恩、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的性格。
自从苏国贡献了美女妲己后,纣王就对她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百般的讨好妲己。每天沉迷美色,饮酒逸乐。并且还修建了历史上有名的“酒池肉林,”每天男男女女都裸体在酒池肉林中嬉戏追逐,通宵宴饮。
纣王长期过着奢侈靡烂的生活,对人民肆意盘剥,人民也逼到山穷水尽、无可榨取的地步。最后走上了衰亡的道路。
商朝灭亡只是因为纣王统治残暴吗?
刚和秦都咸阳城考古队的一位工作人员聊过一个问题:周与秦的相似性。这其中谈到周灭商与秦统一的东进之路,恰好说到商的灭亡的问题。这位考古工作者的观点是:商的灭亡是因为自己太封建了,什么事都要占卜,和周没有关系,就算没有周,商也会灭在自己手里。
当然我是不认同这种观点的,借此机会正好说说我的浅见:
商的灭亡肯定有自身的原因,这种主观原因是主要因素。但主观原因肯定不是因为什么“封建”、“占卜”。首先,占卜的习俗不只商代有,我曾在博物馆里见过新时器时代的卜甲,后来周代也有占卜的习俗。《诗经》、《左传》里关于“占卜”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诗经*大雅*绵》记载先周时期周人的首领古公父率领族人到岐山周原建城邑,也是“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意思就是经过商量谋划,再用龟甲来占卜,然后才能确定下来是否选择此地为栖息地。一直到春秋时期,占卜仍然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习俗。比如《左传》里记载的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也是经过卜筮决定的。卜,是用龟甲占卜;筮,是用蓍草占卜。所以说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袭到春秋仍然盛行的“占卜”肯定不会是商灭亡的原因,否则岂不是可以归结为,占卜是推动中国历史早期的进程的原因?
至于“封建”,更是和商没有半毛钱关系。封土建邦是周的制度和统治方式。如果说商代就有完整的“封建”制度,说不定还能让商代延年,更不会成为商代灭亡的原因。
商代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是早期王朝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央政权与方国并存的统治方式非常不稳定,中央政权对方国并没有绝对的控制权,从思想上说方国并不认为自己一定隶属于中央政权。而且还有一些方国窥伺中原,不断入侵也给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比如鬼方、羌方等。在商代的甲骨卜辞里记载了太多关于商代四方征战的记录。过于频繁的与方国交战损耗了商王朝太多的精力。
商代的占卜由专门的卜人、贞人、占人共同组成,每一类人员的分工不同。也就是说,提出一个问题,经过占卜得到答案,这个过程由不同的人操作,那么人为的因素就太重要了。商王有时候也担任占人,甚至有时候同时做卜人、贞人、占人。商的贵族也会任职为神职人员,比如用筮占卜的创始人巫咸就曾经是商代太戊时期的国师。
商代是无事不卜,关于政治、军事都要占卜。这种情况下王权和神权就会形成冲突,争夺对王朝的控制权。当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贵族们就可能通过神权和商王争夺权力。而且商代没有很好的继承制度,后世有句话说:立太子是国本。在后期的王朝,当处于不稳定时期,一定要以立太子作为稳定人心的手段。比如清前期,康熙皇帝面对入主中原后的不稳定局面,早早就把嫡长子胤立为太子。立太子是表示国祚会延续下去,国本是稳定的。商王朝早期继承方式“兄终弟及”比较多,后期慢慢向“父死子继”转换。混乱的继承制度加剧了内部的权力斗争。于是商王朝在外患重重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内部的权力斗争,内忧外患想不灭亡也很难。
除了内忧外患,商王朝灭亡的客观原因也很重要,就是遇到周这个强大的对手。从周人的东进之路看,图谋于商应该是很早就有的事。文王时期成为“西伯”,既西方诸侯之长,周已经成为商的大患。周人所选择的岐山周原作为栖息地非常适合周人善于耕种的特性。周人在自身强大的过程中一种东进,到了武王时期作为商王朝的取代者已成定数。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周人的舆论力量,宣扬周的德行,以及商的无道,形成对比让人觉得周代商是天命,商亡于无道。
商灭亡之后,周取代了商,从周代的重要制度似乎也能看到商灭亡的原因。比如最重要的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还有封建诸侯的制度,吸取殷商之灭的经验教训,为周的统治加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