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什么周朝能轻而易举灭掉统治中原六百年强大的商王朝?

为什么周朝能轻而易举灭掉统治中原六百年强大的商王朝?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2 更新时间:2024/1/15 9:29:04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没错,《诗经大雅大明》中这段说的,就是发生在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

在此次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先派人乱商军阵脚,后亲率军队彻底打乱其阵型,最后在对方队伍中的奴隶和战俘的倒戈之下,周武王趁胜追击,最后商纣王登鹿台自焚,商朝由此灭亡。

显而易见,这场以少胜多的牧野之战是商朝被灭的直接原因,接下来我们从商朝和周朝不同角度出发,再分析下其中更深层次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等。

一、商朝方面从商朝角度看其灭亡原因,我们从其对外战争、阶级矛盾、饮酒成风等方面展开分析。

1、频繁的对外战争

由于气候的变化,以及对铜、食盐等战略物资的需求,商朝调整了对外战略的变化,屡征东南成为了其一贯的国策,这在商纣时期达到了顶点。

对此,《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曾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意思是商纣因为征伐东夷而断送商朝天下;另外,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也记载着,商朝在帝乙和帝辛(商纣)时期频繁征伐夷方。

长期的对外战争确实使这些被征伐成功的小国成为了商朝的属国,但隐患也随之产生。因为奴隶主的剥削和赋税盘剥,导致这些属国的奴隶们与商朝统治阶级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另外有些属国并没有心服于商朝,所以这两者之间也有着矛盾冲突。

连穷兵黩武严重损耗了商王朝的国力,也使得国家劳民伤财,后方空虚,更是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

这便是商灭亡的主要原因。

2、阶级矛盾激化

这里所说的阶级矛盾是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它包括两方面,即平民、奴隶和商朝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商朝统治阶级内部之间的矛盾。

(1)平民、奴隶和商朝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商朝后期,以商纣王代表的统治阶级贪婪残暴,平民、奴隶不断被剥削和压榨,奴隶更是逃脱不了殉葬的命运,这一切无疑引发了平民和奴隶们的反抗,激化了社会底层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民心背离,最终随着民众根基的倒塌,商朝走向了衰亡之路。

(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自商朝中期,商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导致了“九世之乱”事件的发生。

“九世之乱”因历经九位帝王而得名,是自商王仲丁后,连续发生王位继承混乱,又屡次迁都,致使商中期衰落、政局混乱、诸侯离叛的事件。

盘庚时期,商王迁都前后都遭到了阻挠和反对,可见其中商王和一些既得利益大贵族的矛盾冲突。

武丁时期,这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依旧在继续。

商朝晚期,尤其是帝乙和帝辛时期,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更是激烈。

《尚书牧誓》中,我们可以借周武王从中指出的商纣罪状而看到其中的内部激烈冲突。

这段的意思是,商纣对祭祀宗庙和神灵如此重大的事情不管不问;不任用同宗后代,对罪恶深重的逃犯重用和信任,并委任他们为大夫卿士,让他们粗暴地对待百姓贵族,在商朝违法犯罪。

我们从上段译文可以看到,商纣的罪状之一,是对祭祀宗庙如此重大的事情不管不问。这里指的是商纣为了维护、加强自己的王权而摆脱神权的牵制,这一行为势必触及旧贵族反对派的利益,由此会激化商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这也间接致使微子等贵族与商纣离心离德,最后投靠了周朝(其实对于微子等人,说好听点是审时度势、投奔周朝,说难听点就是通敌叛国)。

罪状之二,疏远同宗权贵,重用他人,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势必会触动奴隶主贵族们的切身利益,导致他们的众叛亲离,这无疑激化了商朝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加速了其灭亡的步伐。

3、饮酒盛行

商朝贵族酗酒,这从他们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出,他们都有青铜酒器随葬,煮酒、盛酒、饮酒、贮酒、温酒用的容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可知当时的商人饮酒之甚。

商朝不仅纣王酗酒,百姓也沉湎于饮酒,对此《诗经大雅荡》中就曾记载:

“咨女殷商,天下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可以想见,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和百姓每日饮酒、醉酒,国家怎么能治理好?战斗力怎么能增强?不仅不能增强,整个国家的实力还会下滑。

对此,周武王拿商朝饮酒亡国作为教训,规定当祭祀或庆祝时才可以饮酒,其他时间严禁饮酒,并以死刑相威胁。此项规定也从侧面反映了全民饮酒是商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二、周朝方面周文王“西伯”的任命,使其名正言顺地发展势力。在周武王时期,在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也笼络了诸多实力强大的军事盟友。

另外,周人运用了合适的对商战略。

周最早的对商战略是“阳奉阴违”,积蓄力量暗地扩张势力,而后文王伐商的失败说明战略措施不全面,于是进行了两次战略调整。

第一次调整,主要内容是与西北势力结盟,拓展南方势力,迂回东出,这一战略的实施增强了周的实力。“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势力的崛起就注定了另一个势力的陨落,前者指的是周,后者指的便是商。

第二次调整,主要内容是确保主力军队成功拿下王畿,又加之微子、胶鬲等人策反工作成效显著,最后才得以一战定乾坤。

在这一战中,周武王借商纣带主力部队征讨东夷之际攻陷了其政治中心王畿,瓦解了商政权,由此趁群龙无首再各个击破残余势力,这就是开篇所说的“牧野之战”。

结语综上所述,商朝的灭亡不是简单的“牧野之战”这一直接原因所导致的,而是有着深层次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等,这其中包括了连年对外征战、阶级矛盾、全民饮酒等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除此之外,其灭亡也少不了周朝崛起与强大这一重要因素。

享国近七百年的商朝随着历史年轮的碾压已化为了尘埃,但历史年轮也是向前滚动的,周朝接过了历史前行的接力棒,自此开了其八百年的统治时代。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武王伐纣真的是一次“以至仁伐至不仁”的战争吗?典籍上有什么蛛丝马迹可以佐证?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改朝换代从来只有血淋淋的杀戮,传说中的三代自然不会例外。一个建立在人口至少减半和原有统治集团彻底玩完基础上的“仁”,想来只有胜利者才值得欢呼吧。“以至仁伐至不仁”是孟子说的,但他想表达的是另一个意思。原文剖析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

  • 印度史前文明的灭绝和雅利安人入侵有关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在徐达斯所著《世界文明孤独史》中关于印度史前文明的灭绝提出如下观点:关于印度文明的起源,自19世纪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雅利安人(Aryan)入侵说。虽然至今都没有任何确凿的来自考古或文献学方面的证据,这一假说却越来越多地被各类学术权威人物认可,最后成为某种不可动摇的事实,记载在所有西

  • 古时雅利安人是否有可能入侵过中国?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古时雅利安人曾经入侵过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被伊斯兰教文明所取代,只留存下金字塔与巴比伦神庙之类的遗址,古印度被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文明至此断绝。只有古中华文明一直传承至今,从未发生过断绝,即使是被外人入侵也没有出现文明链的断绝。我们的邻国印度便是受到了文化入侵,而导致文明断层,

  • 古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是被印度雅利安人的入侵打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9世纪德裔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梵文学者马克斯缪勒(FriedrichMaxMüller,1823~1900)曾经提出了著名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假说: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支自称雅利安(aryan,梵语arya)的族群越过兴都库什山山口,入侵了南亚次大陆(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地区),由于他

  • 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否进攻过印度地区?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彼此之间是有交流的,中国没有主动进攻过印度,可印度的地方势力往往挑战中国,反被中国打的很惨!商朝时,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然后率领大军进攻中国,结果被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给干掉了,妇好的墓里就有白人的尸骨陪葬!东汉和帝刘肇的永元二年(公元90年),控制西印度的贵霜国开始和汉朝是友

  •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文明为何消失不见了?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印度古文明是否消失,这是一个非常主观性的问题。从广义的角度上来看,尽管印度在古代遭到了很多异族的入侵,但是印度文明一直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断。即使在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的时候,印度原有的一些宗教和习俗仍然保存了下来,站在这一角度可以认为印度的古文明并没有消失不见。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印度在古代多次遭到异

  • 古国覆灭者,纵横欧亚大陆多年,为何倒在了商朝的殉葬坑里?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国覆灭者雅利安人纵横亚欧大陆多年,先后导致了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政权的灭亡,但远征东方的那支,神秘消失了。直到后来考古学家在商朝的殉葬坑里发现了雅利安人的遗骸,才知道他们是被商王朝干掉了。一、雅利安人远征已是强弩之末雅利安人不是德国纳粹定义的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而是发源于高加索及其周边地区的种

  • 强悍的雅利安人摧毁了三大文明古国,为何单单在中国折戟沉沙?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说起来话可就太长了。而且太久远,考证起来也比较有难度。雅丽安是一个古老的白人种族。如果按地理上来说是最早出现于亚欧大陆北部草原一代的游牧民族。而欧洲甚至中东,印度高种姓他们都认为自己祖先为雅利安。事实上哪个比较纯或者哪个是混的这个可能说不太清楚。中国古大陆上其实生活着很多白种人民族,而且以西北部

  •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和印度的战争很少?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与印度战争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个是贞观21年王玄策出使印度,被自立为王的阿罗那顺俘虏,王玄策率领联军一举攻破印度俘虏了阿罗那顺,还有一个就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俘虏击毙印方7000人,除此没有大规模冲突。中印战争很少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中印之间隔着喜马拉雅山那是天然屏障,喜马拉

  • 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是什么原因造成断代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适应。所以外族入侵以后,这个文化就灭亡了。其实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灭亡了。当然有一些元素融入到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中。但其主要部分已经灭亡了。中国也曾经多少次灭国,中原地区被少数民族侵占。可是无论谁入住中原,都得学习和使用中国文化。为什么?因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