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六霸的故事?

六霸的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998 更新时间:2024/1/22 9:45:37

晋国六霸,指的是春秋时期,为晋国打下霸主威严的六位国君,他们分别是:晋文公晋重耳、晋襄公晋欢、晋景公晋、晋厉公晋寿曼、晋悼公晋周、晋平公晋彪。

民族

华夏族

主要成就

称霸天下

会盟诸侯

国家

晋国

所处时代

春秋时期

本名

晋国六霸

别称

晋国六霸主

晋文公

晋文公晋重耳(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晋襄公

晋襄公晋欢(?前621年),晋国国君,政治家,军事军,姬姓,晋氏,名欢,是晋文公和逼的儿子。

晋襄公于公元前627年继位,在位期间于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又在水之战中击败强楚,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晋国霸权再次推向高峰。学者全祖望的《鲒崎亭集外编》将晋襄公列入春秋五霸之一。近现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秦史著名史学家童书业、先秦史及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等学者均认为晋襄公为当时的霸主。

童书业在他的《春秋史》中对晋襄公有很高的评价,他把襄公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北伐狄人,二是南略楚国,三是东征卫国,四是西征秦国,五是重组六卿。

晋景公

晋景公晋,姬姓,晋氏,名,一名据,是中国春秋时代诸侯国晋国的一位君主。为晋文公之孙、晋成公之子。于前599年继其父晋成公在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晋景公在晚年将国都由绛迁往新田(今山西侯马),并改称新绛。之後又发兵消除专政的赵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对卿族的第一次胜利。前581年去世,在位共计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晋厉公继位。

方朝晖所著的《春秋左传人物谱》中赞扬了景公的霸业成就。认为景公之所以能反败为胜,一反赵盾专政时代的霸业中衰及诸侯离心。一方面是晋国人材辈出。另一方面,景公本人在之战失败后,冷静沉著,既不自乱方寸,没有大肆对内部问罪;对外也没有急于雪耻而盲目出兵。且还懂得知人善用,有容人的雅量。

《春秋左传人物谱》又总结了《左传》对景公一生所犯错误的记载。一是在景公十二年对鲁成公不敬;二是为拉拢齐国,强迫鲁国归还汶阳之田令诸侯离心;最后则是晚年以武力压服郑国,令郑国存有背晋的意图。

晋厉公

晋厉公晋寿曼(?—前573年),姬姓,晋氏,名寿曼(《左传》作名州蒲),晋景公之子,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73年在位。

晋厉公即位后,与秦桓公订盟,但后来秦桓公急欲向东发展而背约,与狄合力攻晋。公元前578年(鲁桓公二十六年),晋使吕相绝秦,并率诸侯伐秦,秦军大败,退至泾。

厉公六年,郑国不顾与晋国的盟约,而与楚盟。栾书建议发兵伐郑。及至发兵,楚来救。至说发兵诛逆,见到强援就退缩,那就没办法号令诸侯。于是迎战楚师,射伤楚共王,大败楚师于鄢陵。

自文襄,经灵成,至景厉,晋国遏秦困齐,与楚国争霸也大获全胜,更以诸侯身份立周天子(入襄王、立匡王)。

晋悼公

晋悼公晋周(前586年-前558年),姬姓,晋氏,名周,一作纠,又称周子或孙周。为惠伯谈次子,其祖父桓叔捷为晋襄公的小儿子。在堂叔晋厉公被弑后,被迎立为君。,谥曰“悼”,侯爵,称“晋侯周”,简曰“晋周”(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周”)。

晋悼公乃晋襄公曾孙,桓叔捷之孙,惠伯谈次子,晋厉公侄。悼公少聪慧,居洛,师侍单襄公,兼君、相之才,许有争国之望,尝揣窥晋之心。年十四即入主晋国,以韩、栾为股肱,祁、杨为谋主,重用韩厥、智、魏绛、赵武等一干贤臣,严军纪而恤民力,治律历而行礼法,于是晋宗谐睦,举国大治,戎狄亲附,惠及中原。史载凡晋之盟:“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故华夏尽附。悼公矫天子之命,僭天子之尊,十年之功,以靖外难。晋国在其治下,国势鼎盛,军治万乘,成为了当时绝对的天下霸主。

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前558年卒,年仅29岁。他的文治武功引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铸造军国霸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终得以再次称霸中原。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纵横家,同时也毫无疑问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伟大的诸侯之一。

在位时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晋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绛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晋平公

晋平公晋彪(?—公元前532年),姬姓,晋氏,名彪,晋悼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在位。晋平公即位之初,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公元前552年,同宋、卫等国结盟,再度恢复晋国的霸业。在位后期由于大兴土木、不务政事,致使大权旁落至六卿。公元前532年,晋平公去世,谥号”平“,其子公子夷继位,是为晋昭公。

晋平公继位后,任命羊舌为太傅,张君臣为中军司马,祁奚、韩襄、栾盈、士鞅为公族大夫,虞丘书为乘马御。改穿吉服,选贤任能,在曲沃举行祭。在晋平公执政期间赋税繁重、贪图享乐、不务政事,政务落在六卿手中,六卿的实力愈加强大,为日后的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557年,晋平公和鲁襄公、宋平公卫献公、郑简公、曹成公、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梁(今河南济源县西)会盟。命令诸侯退回互相侵占的土田。由于派遣使者来往晋国的对手齐国、楚国为由拘捕邾宣公和莒犁比公。晋平公在温地举行宴会并与诸侯约定共同讨伐不忠于盟主的诸侯,形成新的军事联盟。

公元前557年,晋平公攻许,于湛坂大败楚国。公元前536年,晋国攻打燕国。自公元前552年至公元前548年十年间,晋国与齐国发生多次战役,先是包围齐国临淄,又在高唐打败齐国。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潍坊抗日英雄的故事有哪些?快!是潍坊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今年90岁的抗日老英雄张英吉,出生于寿光市侯镇泊头子村。幼时家贫的他,整整讨了三年饭,过足了苦日子。备受日本人的压迫,张英吉在给日本人干活的时候多次“使坏”。参军之后,张英吉亲眼见证了日本人缴械投降的时刻。7月29日,记者对张英吉老英雄进行了采访。幼时家贫讨饭三年张英吉老人回忆道,当年日寇入侵寿光后

  • 打败楚国百万雄兵后,吴国为何不一鼓作气灭楚?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在打败了楚国百万雄兵之后,吴国并不是没有想过要一鼓作气灭楚。但像吞并楚国和战胜楚国的军队,这完全是两回事,仅凭强兵灭国是不现实的。灭国凭借的是国力,兵强马壮不过是国力的一部分。秦能统一六国,除了秦军强悍之外,更在于其后勤保障可以源源不绝的将物资运往前线,保证秦军在前线的战斗力,否则无以为继灭国又从何

  • 谁知道特洛伊战争的经过?起因?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在荷马之前就流传于世,但现代人熟知的特洛伊故事,主要还是源自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塞》。其中,《伊利亚特》讲述的故事从阿喀琉斯的愤怒开始,到赫克托尔之死结束。《奥德塞》主要讲战后俄底修斯历经艰险回故里的故事。荷马史诗中,奥林匹斯山的众神远不是完美的化身。他们好斗、善于辞令,很少

  • 列举出三个在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或英雄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关天培时任广东水师提督。1839年11月,在穿鼻海战中,指挥官兵发炮,打伤英舰窝拉疑号,迫使敌败逃。后又调集官兵向盘踞尖沙嘴、乌涌的英国侵略者发动5路进攻,身先士卒,迫使敌人逃者过半。1841年2月25日,英舰18艘向虎门进攻,他驻守靖远炮台,率兵死战。26日下午,英军再度猛攻,他孤军奋战,受伤

  • 历史的卫子夫真是贤后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是的孝武思皇后(?-前91年),卫氏,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谥号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1]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讴者。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册立为皇后,征和二年

  • 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1、淞沪会战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区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

  • 37年日本侵略者挑起什么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1937年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由此开始。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

  • 现寿县在古代有哪些称谓?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

  •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的历史背景和一些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天坛是朱棣迁都北京后,和紫禁城一起同时期建造的皇家祭天建筑群,当时祭天祭地都在祈年殿里,祈年殿坐落在祈谷坛上,到了1530年,嘉靖皇帝在祈谷坛的南边增建了环丘坛,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坛,在冬至日这一天专门来祭天,祭天前三天,皇帝要从紫禁城出来,从天坛西门进入到斋宫,三天净心以后,冬至日卯时,黄帝要站在环

  • 描写诸葛亮和《出师表》的古诗句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描写诸葛亮的诗词1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