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六霸,指的是春秋时期,为晋国打下霸主威严的六位国君,他们分别是:晋文公晋重耳、晋襄公晋欢、晋景公晋、晋厉公晋寿曼、晋悼公晋周、晋平公晋彪。
民族
华夏族
主要成就
称霸天下
会盟诸侯
国家
晋国
所处时代
春秋时期
本名
晋国六霸
别称
晋国六霸主
晋文公
晋文公晋重耳(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晋襄公
晋襄公晋欢(?前621年),晋国国君,政治家,军事军,姬姓,晋氏,名欢,是晋文公和逼的儿子。
晋襄公于公元前627年继位,在位期间于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又在水之战中击败强楚,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晋国霸权再次推向高峰。学者全祖望的《鲒崎亭集外编》将晋襄公列入春秋五霸之一。近现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秦史著名史学家童书业、先秦史及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等学者均认为晋襄公为当时的霸主。
童书业在他的《春秋史》中对晋襄公有很高的评价,他把襄公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北伐狄人,二是南略楚国,三是东征卫国,四是西征秦国,五是重组六卿。
晋景公
晋景公晋,姬姓,晋氏,名,一名据,是中国春秋时代诸侯国晋国的一位君主。为晋文公之孙、晋成公之子。于前599年继其父晋成公在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晋景公在晚年将国都由绛迁往新田(今山西侯马),并改称新绛。之後又发兵消除专政的赵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对卿族的第一次胜利。前581年去世,在位共计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晋厉公继位。
方朝晖所著的《春秋左传人物谱》中赞扬了景公的霸业成就。认为景公之所以能反败为胜,一反赵盾专政时代的霸业中衰及诸侯离心。一方面是晋国人材辈出。另一方面,景公本人在之战失败后,冷静沉著,既不自乱方寸,没有大肆对内部问罪;对外也没有急于雪耻而盲目出兵。且还懂得知人善用,有容人的雅量。
《春秋左传人物谱》又总结了《左传》对景公一生所犯错误的记载。一是在景公十二年对鲁成公不敬;二是为拉拢齐国,强迫鲁国归还汶阳之田令诸侯离心;最后则是晚年以武力压服郑国,令郑国存有背晋的意图。
晋厉公
晋厉公晋寿曼(?—前573年),姬姓,晋氏,名寿曼(《左传》作名州蒲),晋景公之子,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73年在位。
晋厉公即位后,与秦桓公订盟,但后来秦桓公急欲向东发展而背约,与狄合力攻晋。公元前578年(鲁桓公二十六年),晋使吕相绝秦,并率诸侯伐秦,秦军大败,退至泾。
厉公六年,郑国不顾与晋国的盟约,而与楚盟。栾书建议发兵伐郑。及至发兵,楚来救。至说发兵诛逆,见到强援就退缩,那就没办法号令诸侯。于是迎战楚师,射伤楚共王,大败楚师于鄢陵。
自文襄,经灵成,至景厉,晋国遏秦困齐,与楚国争霸也大获全胜,更以诸侯身份立周天子(入襄王、立匡王)。
晋悼公
晋悼公晋周(前586年-前558年),姬姓,晋氏,名周,一作纠,又称周子或孙周。为惠伯谈次子,其祖父桓叔捷为晋襄公的小儿子。在堂叔晋厉公被弑后,被迎立为君。,谥曰“悼”,侯爵,称“晋侯周”,简曰“晋周”(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周”)。
晋悼公乃晋襄公曾孙,桓叔捷之孙,惠伯谈次子,晋厉公侄。悼公少聪慧,居洛,师侍单襄公,兼君、相之才,许有争国之望,尝揣窥晋之心。年十四即入主晋国,以韩、栾为股肱,祁、杨为谋主,重用韩厥、智、魏绛、赵武等一干贤臣,严军纪而恤民力,治律历而行礼法,于是晋宗谐睦,举国大治,戎狄亲附,惠及中原。史载凡晋之盟:“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故华夏尽附。悼公矫天子之命,僭天子之尊,十年之功,以靖外难。晋国在其治下,国势鼎盛,军治万乘,成为了当时绝对的天下霸主。
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前558年卒,年仅29岁。他的文治武功引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铸造军国霸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终得以再次称霸中原。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纵横家,同时也毫无疑问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伟大的诸侯之一。
在位时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晋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绛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晋平公
晋平公晋彪(?—公元前532年),姬姓,晋氏,名彪,晋悼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在位。晋平公即位之初,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公元前552年,同宋、卫等国结盟,再度恢复晋国的霸业。在位后期由于大兴土木、不务政事,致使大权旁落至六卿。公元前532年,晋平公去世,谥号”平“,其子公子夷继位,是为晋昭公。
晋平公继位后,任命羊舌为太傅,张君臣为中军司马,祁奚、韩襄、栾盈、士鞅为公族大夫,虞丘书为乘马御。改穿吉服,选贤任能,在曲沃举行祭。在晋平公执政期间赋税繁重、贪图享乐、不务政事,政务落在六卿手中,六卿的实力愈加强大,为日后的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557年,晋平公和鲁襄公、宋平公、卫献公、郑简公、曹成公、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梁(今河南济源县西)会盟。命令诸侯退回互相侵占的土田。由于派遣使者来往晋国的对手齐国、楚国为由拘捕邾宣公和莒犁比公。晋平公在温地举行宴会并与诸侯约定共同讨伐不忠于盟主的诸侯,形成新的军事联盟。
公元前557年,晋平公攻许,于湛坂大败楚国。公元前536年,晋国攻打燕国。自公元前552年至公元前548年十年间,晋国与齐国发生多次战役,先是包围齐国临淄,又在高唐打败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