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邪的梗,来自蛇年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2》,没鞋的的说身正,鞋都没了,自然不会斜,引发情趣矛盾。小品作为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而以此来喻日前印度新任陆军参谋长的讲话语境,也蛮有一点身正不怕影鞋的意思。
他说,致力于改革的印度陆军,要从治安改为打仗。对嘛,打仗才是陆军的主业,忙于治安的话,明显就是不务正业。话犹是说,意思至明,倒是没有什么错,来来嘛,任何国家的军队,如果只是窝里横,明显就是浪费国帑。
问题是万事万物的角色转换从来需要一个过程,并没有新任陆军参谋长说的那样轻松,更何况一支庞大的军队呢?比如发生在去年的空战,购买了万国战机的印度空军,轻轻为巴空军击败,尽管是一场局部空域的战斗,败了就是败了,可是俘虏回国倒成了英雄。更多时候,世人就是不解,文恬武戏,能成就一支强大的军队吗?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想法归想法,到底还是天真了些。致于勇气何来,就无从考证,只能从其历史上不断的夸夸其谈的言辞中,得出一点勇气的影踪,比如莫迪就曾公正警告,十天可以打败巴基斯坦。
话说得挺硬,但世人根本难以置信,所有装备皆自外来的印军,到了战时就置于忙乱中,1999年卡吉尔冲突,甚至到了无枪堪用,无炮可用的尴尬境地,如何一次次好作大言,如此欺人呢?欺人完全等于自欺,这个毛病如果不改改,到头来害人不了,祸害的只能是自己。
印度是心理战,嘴上说的硬话,印度就是利用威胁恐吓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实际上印度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在和巴基斯坦边境冲突中就可以看出,印军的愚蠢,软弱和无能。
印度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二战中为何联合德国日本攻打盟军?
苏巴斯.钱德拉.鲍斯.
请记住这个名字。他是1897年1月23日出身于印度奥里萨邦一个富裕家庭。受到良好的外国教育。
我们知道1757年印度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开始也是商业入侵,如:东印度公司。
但是英国也有对手,如法国
1773年英国颁布调整法》,把几个大的行政区城统一以加尔各答总督为主管官,总督由英国政府任命。
1787年再颁布印度法》,把印度的治理置于英国政府管辖之下。
两个法律统治整个印度。
1849年全境被英国占了,1857年虽然曝发了反英国大起义,无终。1876年(大清光绪元年)英国女王正式成为印度女王。
鲍斯年青时就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曾追随圣雄甘地,但是,他主张更积极的具体行动为印度的独立而奋斗,这点与甘地产生分歧并且非常失望。1934年他的著作印度人的奋斗》问世,书中立场明确的向天下宣布:印度完全独立。
20世纪30年代,他成为国大党主席,但是弄不过甘地而辞职。
他的目光投向此时"如日中天"的德国,1939年访问德国,很快就"同声相求"而得到德国政府支持。
1939年9月2日,英国对日本宣战,英国的印度总督单方面宣布印度是交战国,印度国大党说:要宣战可以,但是你要撤出印度。
双方立马拉破脸面,国大党被宣布为非法,而主张独立的鲍斯被英国抓了11次。
(前排眼镜为鲍斯)
鲍斯孤注一掷,躲过英国人的监控来到阿富汗,请意大利使馆安排接触苏联,哪知苏联正乐意英、德交恶,自己隔岸观火。鲍斯只能转投德国,这次德国耿直,外相里宾特洛甫立即会见鲍斯,双方就反英达成共识。
德国人说到做到,给他提供资金、场地、战俘组成的军队。
但是,由于德国军队在苏联斯大林格勒等地严重受挫,无力东顾,鲍斯又把目光投向日本。
日本当然同意他的反英行动,从此鲍斯与日本政府和军方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一系列措施,如:组成流亡政府,保证印度的独立,1943年10月24日,"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在新加坡宣布成立。
同时宣布向英美宣战。
日本政府为了扶植鲍斯,想尽办法弄了三万三千多人从军,组成三个师,为了使这些"黄棒"军人有战斗力,日本军队和他们混合作战,但是,红头阿三就是扶不上墙,在1944年进攻英帕尔的战斗中,这些样子很凶的印度兵,却刚刚过招就被英美联军打得鼻青脸肿,痛不欲生,印度始终没有在鲍斯的大旗下解放。
但是,就是印度和缅甸国家中,当国军远征军在印度和缅甸浴血奋战时,同为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的民众,却普遍对远征军怀有恶意,他们为日本军队施放信号,指示我军位置,截杀落队国军士兵,甚至投毒、坚壁清野,给国军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当时中国军队是英美同盟军。
与圣雄甘地、尼赫鲁一样,鲍斯同样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英雄,真是:"说英雄,谁是英雄?一一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联合德国日本,意图使印度独立的独立领导人是钱德拉.鲍斯。他和印度圣雄甘地同事过,曾经任印度国大党主席,激进的民族独立领导人。甘地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和平独立;钱德拉.鲍斯主张武力独立,两个人政见不合而分裂。(钱德拉.鲍斯和圣雄甘地照)
钱德拉.鲍斯、斯大林、希特勒和印度军团。由于政见不合,钱德拉.鲍斯脱离国大党,自己组建前进集团,整合印度独立的激进派。不过被英国殖民者拘押。1941年1月,他逃离加尔各答的监狱,辗转来到苏联的莫斯科,希望得到斯大林的支持,反对英国的殖民,斯大林不客气的拒绝了他。
他跑到德国大使馆,坐飞机来到了柏林。希特勒接见了他,并将德国在北非俘虏的英军印度籍士兵释放,由钱德拉.鲍斯和德军军官组建了印度军团,大概2000多人。但是对于印度独立和反英的事情也没有明确答复。(希特勒和钱德拉.鲍斯照片)
(身穿德军服装的印度军团士兵照)
毕竟印度军团的人数少,离印度又是十万八千里,希特勒也没打算真正支持钱德拉.鲍斯反对英国殖民者并且独立。
钱德拉.鲍斯、东条英机和印度国民军。1942年2月,日本占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日本人打算利用钱德拉.鲍斯组建印度军队打击英国。
1943年,钱德拉.鲍斯称作U型潜艇辗转到达日本东京。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接见了他,东条英机比他急,想利用钱德拉.鲍斯的影响力,反对英国在印度的势力。日本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战役中俘获了大约45000人英国印度籍士兵,将这些俘虏转化为有生力量打击英印军队。(钱德拉.鲍斯和东条英机照)
1943年7月,钱德拉.鲍斯到达新加坡改组这些印度籍士兵为印度国民军,并让日军将俘虏的印度籍士兵交给印度国民军,这支部队鼎峰时期军力达到90000人。10月,钱德拉.鲍斯成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日本也承认了这个印度政府。(日军和印度国民军联合作战图)
钱德拉.鲍斯和印度国民军的战绩以及战后处理。1943年底,印度国民军在日军的统一指挥下进攻缅甸和印度。印度国民军的一支部队突破英国军队的防线,深入印度250公里,并且在1944年3月19日印度的曼尼普尔邦升起了自由印度的国旗,由于日军后勤补给缺乏最后撤出印度。
1944年7月,在英帕尔战役中,日军和印度国民军被英国和中国的军队击溃,印度国民军败退新加坡等地。
1945年8月19日,鉴于日本已经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钱德拉.鲍斯乘飞机前往日本,结果在台湾飞机失事,伤重而亡。
印度国民军的三位主要高级将领被英国殖民者审判,结果比较可笑的,印度人认为他们是为了印度的独立而作战,并没有背板印度,最终这三个人被轰出印度了事。普通的士兵都遣散了,英国宣布的事情,印度人根本不执行并且发放补助。英国殖民地独立的势头太大了。(1943年11月日本“大东亚会议”,左三是汪精卫、左四是东条英机、右手第一是钱德拉.鲍斯)
印度人不愿意提起印度国民军对抗盟军的事实,但是钱德拉.鲍斯、甘地、尼赫鲁的画像都悬挂在印度国会议事堂,并且是并列的。可以想见钱德拉.鲍斯在印度独立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