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打败印军的不是天真是无邪?到底谁给了印度司令打常规战的勇气?

打败印军的不是天真是无邪?到底谁给了印度司令打常规战的勇气?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3286 更新时间:2023/12/11 8:37:50

无邪的梗,来自蛇年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2》,没鞋的的说身正,鞋都没了,自然不会斜,引发情趣矛盾。小品作为喜闻乐见的艺形式,而以此来喻日前印度新任陆军参谋长的讲话语境,也蛮有一点身正不怕影鞋的意思。

他说,致力于改革的印度陆军,要从治安改为打仗。对嘛,打仗才是陆军的主业,忙于治安的话,明显就是不务正业。话犹是说,意思至明,倒是没有什么错,来来嘛,任何国家的军队,如果只是窝里横,明显就是浪费国帑。

问题是万事万物的角色转换从来需要一个过程,并没有新任陆军参谋长说的那样轻松,更何况一支庞大的军队呢?比如发生在去年的空战,购买了万国战机的印度空军,轻轻为巴空军击败,尽管是一场局部空域的战斗,败了就是败了,可是俘虏回国倒成了英雄。更多时候,世人就是不解,文恬武戏,能成就一支强大的军队吗?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想法归想法,到底还是天真了些。致于勇气何来,就无从考证,只能从其历史上不断的夸夸其谈的言辞中,得出一点勇气的影踪,比如莫迪就曾公正警告,十天可以打败巴基斯坦。

话说得挺硬,但世人根本难以置信,所有装备皆自外来的印军,到了战时就置于忙乱中,1999年卡吉尔冲突,甚至到了无枪堪用,无炮可用的尴尬境地,如何一次次好作大言,如此欺人呢?欺人完全等于自欺,这个病如果不改改,到头来害人不了,祸害的只能是自己。

印度是心理战,嘴上说的硬话,印度就是利用威胁恐吓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实际上印度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在和巴基斯坦边境冲突中就可以看出,印军的愚蠢,软弱和无能。

印度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二战中为何联合德国日本攻打盟军?

苏巴斯.钱德拉.鲍斯.

请记住这个名字。他是1897年1月23日出身于印度奥里萨邦一个富裕家庭。受到良好的外国教育。

我们知道1757年印度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开始也是商业入侵,如:东印度公司。

但是英国也有对手,如法国

1773年英国颁布调整法》,把几个大的行政区城统一以加尔各答总督为主管官,总督由英国政府任命。

1787年再颁布印度法》,把印度的治理置于英国政府管辖之下。

两个法律统治整个印度。

1849年全境被英国占了,1857年虽然曝发了反英国大起义,无终。1876年(大清光绪元年)英国女正式成为印度女王。

鲍斯年青时就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曾追随圣雄甘地,但是,他主张更积极的具体行动为印度的独立而奋斗,这点与甘地产生分歧并且非常失望。1934年他的著作印度人的奋斗》问世,书中立场明确的向天下宣布:印度完全独立。

20世纪30年代,他成为国大党主席,但是弄不过甘地而辞职。

他的目光投向此时"如日中天"的德国,1939年访问德国,很快就"同声相求"而得到德国政府支持。

1939年9月2日,英国对日本宣战,英国的印度总督单方面宣布印度是交战国,印度国大党说:要宣战可以,但是你要撤出印度。

双方立马拉破脸面,国大党被宣布为非法,而主张独立的鲍斯被英国抓了11次。

(前排眼镜为鲍斯)

鲍斯孤注一掷,躲过英国人的监控来到阿富汗,请意大利使馆安排接触苏联,哪知苏联正乐意英、德交恶,自己隔岸观火。鲍斯只能转投德国,这次德国耿直,外相里宾特洛甫立即会见鲍斯,双方就反英达成共识。

德国人说到做到,给他提供资金、场地、战俘组成的军队。

但是,由于德国军队在苏联斯大林格勒等地严重受挫,无力东顾,鲍斯又把目光投向日本。

日本当然同意他的反英行动,从此鲍斯与日本政府和军方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一系列措施,如:组成流亡政府,保证印度的独立,1943年10月24日,"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在新加坡宣布成立。

同时宣布向英美宣战。

日本政府为了扶植鲍斯,想尽办法弄了三万三千多人从军,组成三个师,为了使这些"黄棒"军人有战斗力,日本军队和他们混合作战,但是,红头阿三就是扶不上墙,在1944年进攻英帕尔的战斗中,这些样子很凶的印度兵,却刚刚过招就被英美联军打得鼻青脸肿,痛不欲生,印度始终没有在鲍斯的大旗下解放。

但是,就是印度和缅甸国家中,当国军远征军在印度和缅甸浴血奋战时,同为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的民众,却普遍对远征军怀有恶意,他们为日本军队施放信号,指示我军位置,截杀落队国军士兵,甚至投毒、坚壁清野,给国军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当时中国军队是英美同盟军。

与圣雄甘地、尼赫鲁一样,鲍斯同样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英雄,真是:"说英雄,谁是英雄?一一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联合德国日本,意图使印度独立的独立领导人是钱德拉.鲍斯。他和印度圣雄甘地同事过,曾经任印度国大党主席,激进的民族独立领导人。甘地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和平独立;钱德拉.鲍斯主张武力独立,两个人政见不合而分裂。(钱德拉.鲍斯和圣雄甘地照)

钱德拉.鲍斯、斯大林、希特勒和印度军团。由于政见不合,钱德拉.鲍斯脱离国大党,自己组建前进集团,整合印度独立的激进派。不过被英国殖民者拘押。1941年1月,他逃离加尔各答的监狱,辗转来到苏联的莫斯科,希望得到斯大林的支持,反对英国的殖民,斯大林不客气的拒绝了他。

他跑到德国大使馆,坐飞机来到了柏林。希特勒接见了他,并将德国在北非俘虏的英军印度籍士兵释放,由钱德拉.鲍斯和德军军官组建了印度军团,大概2000多人。但是对于印度独立和反英的事情也没有明确答复。(希特勒和钱德拉.鲍斯照片)

(身穿德军服装的印度军团士兵照)

毕竟印度军团的人数少,离印度又是十万八千里,希特勒也没打算真正支持钱德拉.鲍斯反对英国殖民者并且独立。

钱德拉.鲍斯、东条英机和印度国民军。1942年2月,日本占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日本人打算利用钱德拉.鲍斯组建印度军队打击英国。

1943年,钱德拉.鲍斯称作U型潜艇辗转到达日本东京。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接见了他,东条英机比他急,想利用钱德拉.鲍斯的影响力,反对英国在印度的势力。日本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战役中俘获了大约45000人英国印度籍士兵,将这些俘虏转化为有生力量打击英印军队。(钱德拉.鲍斯和东条英机照)

1943年7月,钱德拉.鲍斯到达新加坡改组这些印度籍士兵为印度国民军,并让日军将俘虏的印度籍士兵交给印度国民军,这支部队鼎峰时期军力达到90000人。10月,钱德拉.鲍斯成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日本也承认了这个印度政府。(日军和印度国民军联合作战图)

钱德拉.鲍斯和印度国民军的战绩以及战后处理。1943年底,印度国民军在日军的统一指挥下进攻缅甸和印度。印度国民军的一支部队突破英国军队的防线,深入印度250公里,并且在1944年3月19日印度的曼尼普尔邦升起了自由印度的国旗,由于日军后勤补给缺乏最后撤出印度。

1944年7月,在英帕尔战役中,日军和印度国民军被英国和中国的军队击溃,印度国民军败退新加坡等地。

1945年8月19日,鉴于日本已经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钱德拉.鲍斯乘飞机前往日本,结果在台湾飞机失事,伤重而亡。

印度国民军的三位主要高级将领被英国殖民者审判,结果比较可笑的,印度人认为他们是为了印度的独立而作战,并没有背板印度,最终这三个人被轰出印度了事。普通的士兵都遣散了,英国宣布的事情,印度人根本不执行并且发放补助。英国殖民地独立的势头太大了。(1943年11月日本“大东亚会议”,左三是汪精卫、左四是东条英机、右手第一是钱德拉.鲍斯)

印度人不愿意提起印度国民军对抗盟军的事实,但是钱德拉.鲍斯、甘地、尼赫鲁的画像都悬挂在印度国会议事堂,并且是并列的。可以想见钱德拉.鲍斯在印度独立中的地位。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汉族有入侵他国的记录吗?如果有,灭了哪国?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你当汉民族从黄河流域那一小块地方变成现在的版图是充话费赠的么?所谓的汉族就是各民族的大杂烩,不能明确确定自己民族的人们都归类为汉族。所以汉族史就是侵入史和被侵入史。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励精图治,唐朝国势鼎盛,军力强大,一扫武周时期边疆战事不利的被动挨打局面,在对吐蕃战争中,更一度占据绝对上风。本身能

  • 历史上汉族有几次遭遇了几乎要亡国灭族的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我感觉蒙元崛起、满清入关等都不算“亡国灭族”的危机,最危急的应该是五胡乱华了,当时胡人是吃人的,甚至把汉族少女称为“两脚羊”。中原地区的人口从几百万吃到了十几万,最后胡人被我们伟大的汉民族所同化了才算结束。抗日战争、南宋抗金等之能说是“亡国”不算“灭族”古代人是如何看待战争的?我们都不是古代人,

  • 历史上有哪些赢在出其不意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粟裕大将指挥作战,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打他人不敢打之仗、打他人之想不到之仗,善于在夹缝中生存,不仅出敌人之意,有时候甚至出乎了军委的意料。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面对国民党南北两路大军的夹击,粟裕提出舍南取北,主力隐蔽北上,出其不意围剿了李仙洲兵团;1948年豫东战役第一阶段,粟裕再次出其不意,轻取国

  • 春秋五霸的齐国,为何被乐毅打的只剩2城?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悟空问答!乐毅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国大将乐羊后裔,燕昭王拜为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乐羊子妻》一文大

  • 原本被印度视为英雄的俘虏士兵阿比纳丹被印度空军联名起诉,这是怎么了?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果然是捧的越高,摔得越重,原本受到整个印度崇拜的阿比纳丹,没想到却遭到了自己同僚的“出卖”。我想他本人应该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受到印度这么高规格的欢迎,现在他已经成了印度的全民偶像,整个印度的英雄所有人都在津津乐道他的英雄事迹,从小孩子到大人都在模仿他的胡子,印度好几个选美皇后也在向他表白了,甚至还有人

  • 你最崇拜的战斗英雄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值得崇拜的战斗英雄有很多,我这里就说一下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战斗英雄。上世纪80年代中越老山之战后期,越军已经被我军打到无力还手,十年中越战争即将迎来尾声,所以战地枪炮渐渐沉寂。苦不堪言的前线越军官兵通过各种方式与我军联络,苦求我军不要打了。有

  • 为什么说:“生在苏州,住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苏州“人杰地灵”,杭州是“人间天堂”,广州是“美食之都”,柳州的棺材是“独木棺材”能庇护子孙后代有官有才。五大洲!还差一洲?学在美洲!人不可能随心所欲!那么多百亿富豪!千亿巨商:很多都在破产的路上!皇上也有落难的时候!那每月七十万养女的,她女儿就没落难的时候?人不能净想美的,人来世上,是来受苦的

  • 清末太湖秋操和彰德秋操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清末的秋操之事,就不得不说小站练兵。光绪二十年(1894年)夏,清朝与日本之间爆发甲午战争。李鸿章采纳德国顾问汉纳根建议,奏请朝廷速练十万精兵,以备战时急用。此时大清国的国防力量早已羸弱不堪,八旗兵、绿营早在与太平军、捻军的交战时就溃不成军,曾国藩的湘军由于裁撤过多,现存的少量湘军也疲态渐显,唯

  • 古代攻城时,第一批登城墙的士兵明知必死,为何仍然要冲?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原因很简单,因为登城并不是必死。题主可能是受图中这种印象的影响,觉得古代战争中的攻城战都是这种形式的。实际上,这种形式的攻城战极少发生。兵法里有句话叫做“守大城必野战”。像北京、南京这种大城,是没法依城墙拒守的,除非是真没有办法了,比如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这种。大城城墙长,突破口多,防御力量再多,一旦

  • 太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商代末期(约公元前11世纪),西岐的周族首领古公父(即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生有三子:泰伯(亦作“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周文王)很有才干,古公拟传位于季历,以便能使姬昌成为继承人。泰伯、仲雍为避让季历,“奔荆蛮”、“纹身断发,示不可用”,从中原出逃至江南,和这里落后的土著“荆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