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末期(约公元前11世纪),西岐的周族首领古公父(即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生有三子:泰伯(亦作“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周文王)很有才干,古公拟传位于季历,以便能使姬昌成为继承人。
泰伯、仲雍为避让季历,“奔荆蛮”、“纹身断发,示不可用”,从中原出逃至江南,和这里落后的土著“荆蛮”相结合,带来了较先进的中原文化,泰伯、仲雍被拥为首领,建立了“勾吴”小国,并在今无锡梅里一带建造小城,名“太伯邑”,泰伯称“吴太伯”,因“太伯邑”临湖而筑,太湖即因此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太湖之名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今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湖面形态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太湖太湖底部较为平坦,平均水深1.9米,可以说姚明站在太湖中,还能露出头部;
去过太湖的朋友都听说过太湖三白,是指中国太湖的三种河鲜类特产白鱼、银鱼和白虾;
渺然震泽东来,太湖望极平无际。三吴风月,一江烟浪,古今绝致。羽化蓬莱,胸吞云梦,不妨如此。看垂虹千丈,斜阳万顷,尽倒影、青奁里。追想扁舟去后,对汀洲、白萍风起。只今谁会,水光山色,依然西子。安得超然,相从物外,此生终矣。念素心空在,徂年易失,泪如铅水。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笠泽。古代有九州九泽之说,九泽指云梦泽(洞庭湖)、孟潴泽、大陆泽、雷泽、大野泽、彭蠡泽、菏泽、荥泽、震泽。震泽能成为九泽之一,可见其水域面积相当大的,就如今天一样,在国内淡水湖里面排名居前。相传大禹曾在太湖一带治理水患,《尚书禹贡》记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在夏朝的时候,太湖还是叫震泽,但是周朝时改名为具区,这在明代朱右的《震泽赋》中有提到:“夏名震泽,周曰具区……”现在无锡市滨湖区还有一条路叫具区路。至于何时改名为太湖,却没有具体的时间,只知道太湖得名和历史上著名的泰伯奔吴故事有关。
商朝末期,西岐的周族首领古公父(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的祖父)生有三子:泰伯(亦作“太伯”)、仲雍、季历。周太王喜欢孙子姬昌(季历之子),欲传位给季历。泰伯、仲雍为避让而出逃江南,当时南方还未开发,比较落后,被称为蛮夷之地。泰伯从中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耕作技术,深受人们爱戴,被拥为首领,建立“勾吴”国,即后来吴国的前身。都城位于今无锡梅里一带太湖边上,称太伯邑,太湖也因此而得名。也有人认为,其实没那么复杂,古代“太”就是大的意思,太湖就是大湖,说明太湖很大。
太湖为什么只属于江苏?
从历史上,清至民国,江苏和浙江在太湖中的分界线是:北起长兴县父子岭,经太湖中的大雷山、小雷山、泽山南至湖州市郊的湖,此线之南为浙江省管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左右,俗称“南太湖”。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统一太湖地区的剿匪,华东军政委员会于1949年设立苏南太湖剿匪指挥部和太湖行政特派员办事处(简称太湖办事处)。1950年,经内务部核准,由华东军政委员下令,将浙江省所辖的南太湖区域划归苏南太湖办事处。1952年,内务部同意新建太湖区。1953年,改太湖区为县,称震泽县。1960年,国务院批准撤销震泽县,原区域并入江苏吴县。
就目前来说,江苏和浙江在太湖边界上执行的是2000年民政部、水利部和农业部联合协调小组给出的意见:1、两省太湖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具体走向,从父子岭起,沿浙江段环湖大堤迎水坡脚向垂直延伸70米,到湖止。界线以实测为准。2、从父子岭直线经大雷山北侧、小雷山北侧到湖,接两省太湖段行政区域界线所构成的水域范围内,浙江方享有开发利用的权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相关事项的管理维持现状。
苏浙环太湖地区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地带,地势平坦,经济发达,物产富饶,但是普遍存在水质型缺水问题,平原地区河道水质作为生活饮用水一般都要深度处理,而太湖作为全国第三大淡水湖,常年蓄水量44亿立方左右,是周边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虽然发生过2007的无锡蓝藻事件,但通过近年来太湖综合治理,尤其是引江济太工程(引长江水置换太湖水)实施以来,太湖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太湖水历来都是江苏苏州、无锡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目前浙江湖州也在太湖取水,嘉兴也计划从太湖取水。
江苏、浙江应该携手共同保护好这一湖水,使其能够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丰沛的水资源保障,而不是单纯的争议这是谁家的地盘。
关于太湖的归属问题,估计很多浙江人都很纠结。
从小就在地理课本上知道长江流域的几个大湖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但真正有过亲密接触的,也只有太湖。
2012年,我和老婆一起从广州到浙江海宁投靠朋友,进了一家皮衣厂。上了几天班,老婆不适应。我有个堂妹在湖州织里一家服装厂,经过联系,我就把她送了过去。
第一次去织里,也是我第一次到湖州,在湖州市区转车,到织里南太湖产业聚集区下车。
初到织里,虽然是个镇,感觉是一个县城的规模。
湖州之所以叫湖州,这名字也因太湖而来。但在湖州的太湖之滨,我们能看到的一些公务船,都是江苏籍。一查地图才知道,整个太湖都是江苏的。
据说湖州以前是拥有一部分太湖的,解放初期太湖一带被土匪盘据,当时由江苏方面平定匪患。为了更加有效的管理太湖地区,便将太湖大部直接划给了江苏,而毗邻太湖的湖州,则只有太湖离岸70米的管辖权。作为补偿,原本属于江苏的嵊泗列岛及附近海域,后来划给了浙江。
以湖换海,这么说来其实浙江也不算吃亏。
江苏省虽然在南边拥有太湖,但其北面与山东接壤的微山湖却是实打实的被山东人给“抢”走了,咋回事儿呢?
微山湖一带历史上一直都属徐州管辖,明朝时期,因为黄河改道,大量的泥沙在这里堆积淤塞,导致河水不能正常的排出,形成一片较大的湖泊,也就是微山湖。之后微山湖一直由山东省和江苏省共同管辖。
据说后来由于水患,江苏人逃离,而山东人则顽强的留了下来并开始在此开荒营生。等水患退去江苏人回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地盘被山东人占据了。为此两地老百姓甚至还发生过激烈冲突,但终究还是山东人彪悍一点,牢牢的占据了地盘。
解放后,为了便于治理管辖湖区,便将整个微山湖以及西岸山东人开垦区域划入山东,形成如今的微山县。
太湖是用嵊泗列岛交换而来,对江浙两省来说,还算是笔公平交易;而微山湖,于江苏而言,绝对是一笔亏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