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明朝为何在西域节节败退?即便鼎盛时代也没能完全收复西域?

明朝为何在西域节节败退?即便鼎盛时代也没能完全收复西域?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18 更新时间:2024/1/9 21:38:41

明朝到灭亡都没有统一天下,当时天下包括西域和蒙古!北部威胁一直没有摆脱,明朝比宋朝强的地方是,宋朝都要喊周围的政权爸爸,明朝不用喊了

西域的局势很复杂,新崛起的帖木儿帝国很强大,而北面的蒙古势力虽经多次打击但仍有实力南下,所以明朝以北面作为防御重点。

楚汉纷争时期的匈奴在做什么,当时的项羽刘邦抵抗过匈奴吗?

楚汉战争时期,匈奴也在打仗,只不过方式及过程略与刘、项不同罢了。另外,毋庸置疑的是,项羽和刘邦完全可以碾压匈奴。

匈奴起源于夏朝时期,先祖是夏后氏的后裔淳维,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直到战国时期才变得强大。匈奴的崛起过程漫长而复杂,期间融合了许多不同种族的部落。比如山戎、猃狁、荤粥、西戎、戎狄、犬戎、白翟、赤翟、义渠、大荔、朐衍、林胡、楼烦等林林总总,百余个戎族都属于匈奴范畴,只不过他们在战国时期开始向一块儿融合,而中原大地上还在上演着战国纷争。因此,这些大大小小的戎族其实同周朝分封的那些诸侯国性质差不多。

战国之前,中原人对于匈奴的印象还不深刻,原因就是那时的匈奴还不够强大,就像一股“流民草寇”,偶尔搞些打家劫舍的小动作出来,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产生不了实质的威胁。到了战国时期,匈奴开始强大,给了中原切实的威胁,于是中原各国开始采取应对措施。除武力反击外,最常见的方式便是修筑长城。

也许有人疑问,长城不是秦始皇才修的吗?其实早在战国初期,秦、赵、燕三国就开始用长城来抵御匈奴、及东胡等戎族的入侵了,只不过是秦、赵用来防御匈奴,燕国是防范东胡,而后来的秦始皇只是将三国长城连为一体。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属赵国受匈奴的威胁最大,所以逼的赵武灵王不得不用“胡服骑射”来苦练内功。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可以北拒匈奴,西抗秦国。赵武灵王之后,国力开始衰落,匈奴入边成了“家常便饭”,因此赵国被搞的焦头烂额。不过这种状况在战国末期发生转变,原因是名将李牧于公元前244年在雁门关一带全歼10万来犯的匈奴骑兵,致使匈奴元气大伤,十余年不敢南下。

当秦始皇发动统一六国战争时,匈奴又恢复了部分元气,于是他们蠢蠢欲动,不断向河套平原一带蚕食、渗透。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匈奴建立起了真正意义的奴隶制政权,并且诞生了第一位单于撑犁孤涂单于(又称头曼单于)。不过,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六年后,便派大将蒙恬将匈奴赶出了河套平原、高阙塞之北。接下来,蒙恬便开始修筑长城。匈奴人只好在长城之外徘徊眺望。

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前209年),头曼单于去世,儿子冒顿继单于位。由于冒顿“弑父夺位”,所以继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肃清那些不服从于自己的势力,以稳固自己的首领地位。而就在这时,秦朝已经土崩瓦解,进入了楚汉相争时期。

那么,就在刘邦和项羽打的不可开交时候,冒顿单于又在做什么呢?其实,冒顿单于一刻没有闲着,他在忙于称霸草原的战争。

一、东击东胡冒顿继位时,东部毗邻东胡。由于东胡当时的实力略胜于匈奴,所以东胡王并没有把冒顿单于放在眼里,于是接下来便做了一系列带有羞辱性的举动。

首先,东胡王向冒顿索要头曼单于骑过的一匹宝马。冒顿慷慨相送。其次东胡王又要冒顿最漂亮的阏氏(妻子)。冒顿恭敬献上。最后,东胡王要占领与多匈奴边界之间的“缓存地带”。冒顿连夜发兵,奇袭东胡。

原来冒顿之前的“慷慨恭敬”不过是麻痹对手的策略。由于东胡没有防备,部众被打的四散溃逃。东胡王的头骨也被冒顿做成了尿壶。击败东胡之后,匈奴的势力范围东扩至辽东一带。

二、西驱月氏月氏是匈奴西边的邻居,实力也非常强大,头曼单于在世时还曾将冒顿送去做人质,希望同月氏保持友善关系。冒顿单于要比父亲富有雄心壮志,所以在击溃东胡之后马上挥兵月氏。结果月氏被一举击败,大部分月氏人向西迁徙,以远离匈奴的打击范围。而月氏王的头骨还被冒顿做成了“酒器”,相比东胡王还算幸运。驱离月氏之后,匈奴占领了河西走廊,也控制西域大部分地区。

三、南冲北突占领河西走廊之后,冒顿又将河套平原的楼烦及白羊部落收服,重新占领当年被蒙恬收复的河南地。之后,冒顿又将北部的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众小国降服,将势力范围拓展至贝加尔湖畔。到此为止,匈奴达到了鼎盛,冒顿手握30万精于骑射的雄兵。而此时,楚汉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刘邦、项羽无暇顾及匈奴的壮大。因此,也可以说是楚汉纷争给了匈奴走向鼎盛的机会。

那么,当时的项羽和刘邦能抵抗过匈奴吗?答案是肯定的,要不然冒顿早就到中原浑水摸鱼了,那还有闲情逸致坐山观虎斗呢!归根结底,他没有参与中原纷争的底气,担心被绞成了“肉馅”。

一、冒顿单于在兵力上不占优势。因为“三十万控弦之士”是冒顿的全部家当,而刘邦和项羽集结百万之众都不成问题。就拿彭城之战来说,刘邦当时就有56万大军,而项羽的兵力一直保持在30万左右。垓下之围时,刘邦的总兵力也不下60余万,而项羽还也有10万的生力军。所以,以刘邦和项羽兵力上的优势对抗匈奴完全没有问题。

二、刘邦与项羽的装备上要强于匈奴。因为当时“强弓硬弩”已经是中原军队的标配,而匈奴骑兵虽然在射术上可能会娴熟于楚汉兵士,但是射程及威力远无法与楚汉兵士的强弓硬弩匹敌。另外,楚汉军队还有可供冲锋突击的战车,好比现代战争中的坦克,但匈奴军队根本没有这样的“先进武器”。

三、辎重补给不足,无法支撑长期战争。如果匈奴来犯,其实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能不能打的过刘邦和项羽,而是担心的是后勤补给问题。因为匈奴本就粮食匮乏,主要以奶肉食为主,而庞大的军队日常消耗匈奴根本承担不起。

反观项羽和刘邦根本不用担心粮食问题,即便是打消耗战也能把匈奴拖垮。因此,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匈奴从来都是“小大小闹”,也就到中原边境抢掠一番别跑回老家,而从来没有“大兵压境”到中原腹地。原因很简,他们担心有来无回。

在汉文帝时期,匈奴分别于前177年、前158年两次大规模“入侵”汉朝。其实所谓的“大兵压境”不过是在装装样子,为的是接下来能在外交及和亲上占据一些主动。因为当汉朝集起军队时,匈奴马上就撤退了。

当然,刘邦、项羽能打败匈奴是建立在“以逸待劳”的前题上,也就是待匈奴主动找上门儿来,再给予反击。如果让刘邦和项羽找上门儿去打匈奴,那结果就另当别论了。因为到时刘邦、项羽将陷入被动,看看汉武帝同匈奴持续40余年的战争结果就知道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评论!

凶奴在统一长城以北的战争。当时的项羽和刘邦没有接触过凶奴。后来,刘邦统一了天下,。在汉初年,同匈奴王莫顿会战于白登,不幸战败,施巧计才得以突围。这也是后来汉和亲政策的原因。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外国战争故事:高卢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高卢战争,是高卢总督恺撒发动的一场征服高卢的战争。从公元前58年开始,到公元前51年结束。高卢战争共包括8次军事远征,战争的结果是高卢被纳入了罗马共和国的版图。高卢战争是恺撒一生的转折点,其结果是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解体和走向帝制的步伐。这场战争对罗马共和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刺激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为什么突然对百越、南越发动侵略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什么派屠睢、赵佗统一百越,其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这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组成部分。应当说明的是,这不是侵略战争。问题中的所谓北越、南越,就是现在的华南的沿海地区,本身就是华夏文明的范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我国,这些地方,当属秦国的,不是中华民族以外的国家的,秦始

  • 西汉的“七国之乱”为何会发生?又为何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呢?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西汉平定七国叛乱之战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借口清除叛乱,杀掉在楚汉战争时期分封的异姓诸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同时,他又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使皇室陷于孤立,于是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企图用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持刘氏的一统天下。

  • 鲁国与宋国决战,为何老虎起了决定作用?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在公元前684年,齐宋联军攻鲁,鲁军在战术中采取一种全新的战术,在战马上蒙上虎皮,大败宋军,取得战役的胜利。下面,我就来略说一下这场战役。第一,战役发起的原因公元前685年,齐国爆发权力之争。公子小白抢先一步,登上国君宝座,是为齐桓公。当时鲁国政府则支持公子纠,遂对齐国发动战争,试图拥公子纠上位。然

  • 光武帝刘秀为何要放弃西域,其历史影响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事实恰恰相反。班超、马援都是东汉人,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个人认为,西安关中人只有在河南人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出战斗力。汉光武帝为什么要放弃西域?他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而做出的决定?,我们现在就从以下几下方面来分析下当时的形势。一、东汉成立初期的国内形式。王莽未年,天灾人祸不断,哀鸿遍野,人民饿死者不

  • 三家分晋的时候,其他国家在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的三家分晋并不是一个历史事件,而是一个历史演变过程。事实上,三家分晋持续了将近一百年,而三家对分晋这件事的态度,是非常团结的。基本上就是谁敢掺和这事,三晋就联合群殴,坚定的要把晋国瓜分掉。值得一提的是,懦弱无能的周天子对三家分晋这件事的态度,不仅没有反对,反而还举双手双脚赞成……春秋中期,晋国

  • 等待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等děng【名】(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同本义等,齐简也。《说文》等级;辈分士阶三等。《吕氏春秋召类》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侯世家》。索隐:“言等辈也。”同名同食曰同等。《大戴礼记少间》请自贬三等。《三国志诸葛亮传》又如:优等;等例(等级差别

  • 礼仪之邦也好战?古代中国有没有主动对外侵略的案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比如古代蒙古人对欧洲的侵略。从老祖宗黄帝就开始把媸尤(现在三苗的祖先)赶跑,占领中原。后来的秦始皇也派兵进驻百越和象郡(现在的两广和越南北部)。再后来汉武帝崇尚武力,派卫青打匈奴,他的儿子和孙子汉明帝和汉章帝设置酒泉等四郡(现在的甘肃一带),第一次把甘肃地区划入领地。古代的皇帝只要是崇尚武力的都会派

  • 为什么有人说古代田单的火牛阵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在春秋战国时代,东方的齐国曾有两次非常强大的时代。第一次是齐桓公姜小白时代,第二次是齐威王到齐王这段时间。应该说当时的齐国非常强大,其强大程度足以让其他准备臣服秦国的国家转而臣服齐国。依靠强大的实力,齐国发兵灭宋从而引起了其它六国的仇视,随后由燕国的乐毅牵头率领其它五国联军发兵攻齐。在其余五国撤退之

  • 求"从看古希腊文学的审美特征"论文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文学是指古代希腊世界的文学。广义的古希腊文学涵盖了从氏族制希腊社会到希腊化时代的文学,持续时间近1000年。古希腊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也是欧洲文学的第一个高峰。古希腊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特别体现了古代世界的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