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日本'“二二六兵变”事件中的起义士兵是怎么一回事?

日本'“二二六兵变”事件中的起义士兵是怎么一回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12 更新时间:2024/2/23 9:57:45

二二六兵变最主要是底层武官不满的一种发泄,因为日本底层的生活实在太糟糕了,所以底层武官们对日本高官进行了报复。从结果上来说加速了日本军国化。

在二战结束之前,很多日本人都过得非差,而日本需要士兵去当炮灰,所以这伙人已经算是过得非常好了,最明显的是伙食。就按照日本军部给的伙食标准就可以看出他们吃得有多好。,

根据1931年日本军部官方出台的《战时给与规则》规定,每个蝗军士兵一天的伙食标准,首先就是精米640克,精麦200克(放大麦是为了避免脚气病,这是因为日俄战争中死了一堆蝗军,不过蝗军们不爱吃这个,宁愿倒掉也不吃),然后再加罐头肉150克(在国产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里吃的就是日本罐头)、新鲜蔬菜500克或者是蔬菜干110克,外加梅子之类的渍物40克。除了上述的主食以外,日本军部还配了一堆佐料,还有浓缩酱油30克,盐12克,味噌粉40克,砂糖15克、清酒0.4升、甜食120克,香烟20支。可以看出在这份伙食标准中不仅有主食,甚至还有糖果、香烟和清酒,这些东西在当时都是非常标准的奢侈品。

除了伙食标准很高,日本士兵的地位很高甚至凌驾于警察之上,这不得不说一件事情,那就是战犯级别的寺内寿一兵攻占大阪警察署的故事了。二战之前,曾经在大阪市中心有一个日本兵开着车闯红灯,结果被当地警察教训了,于是当时的大阪师团长寺内寿一就带人砸了大阪警察署,然后这货还被夸成爱兵如子。

但是为什么这伙有地位、有高标准伙食的日本大头兵还要出来搞事呢?这主要是因为当年的日本贫富差距实在太大,底层民众出生的日本士兵当上兵以后可能本身不是很惨,但是他们的家人却是非常惨,而且当兵的薪水补贴也不是特别高,只能说自己照顾好了,那么家里就不行了。说到这件事情要聊一下日本的战犯首相东条英机,在他还是日本军队里的一个小小联队长的时候,也就是《亮剑》开场被云龙手下一炮轰死的那个日本军官的官阶。

东条英机他手下有个队长叫佐藤贤,这货手下有一个中尉,然后有一天突然这个中尉来找佐藤,说自己的家里老娘生病了,要钱去治病,但是他没有钱所以来找佐藤贤,佐藤贤也答应了,但是尴尬的是他也没什么钱,于是他就去跑到联队长东条英机家里借钱。结果尴尬的是东条英机也没什么钱。于是东条英机叫老婆拿几件衣服出去卖,卖完再把钱给佐藤贤,从这可以看出一个联队长都混得这么差,哪一般士兵能好到哪里去?于是在电影《二二六兵变》中有这么一段台词,“国民苦不堪言,你们家人也一样吧?在满洲战线的士兵,他们的妹妹要卖身来换饭吃,老农种出来的米,自己也吃不到,百姓没有工作,他们捱饥抵饿,疲惫不堪。”

然后这些大头兵手上有武力,但是又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思想,于是就想到日本传统的维新方式,那就是天诛国贼。他们心里认为只要把那些贪污腐败的日本大臣都杀掉,然后让天皇亲政就可以了。

当然这样朴实的想法他们只是想想,并没有直接去尝试,因为他们知道随便乱杀日本大臣是不对的。但是随着国内皇道派和统制派的矛盾加剧,渴望改革的东京地区的底层武官被统制派要被安排到中国东北驻扎,而派到中国东北之后这伙人可能就很难回来了,当时的中国东北对于日本来说,那就是乡下中的乡下,所以他们当然不肯接受。于是心一横,就开始搞了二二六兵变,直接开始天诛国贼。

我是蓝白旗帜,只在今日头条有号,其他地方都不是我的号,经常看见有人在网易等地方不要脸抄袭我的章。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怎么都赢不了。参加1936年2月26日兵变的,是日军底层军官和士兵,一小撮愤青军人,也许他们在底层官兵中还有更多支持者,但参加兵变的总共才1474人,其中有1027个士兵服役还没不满一年,是新兵牙子;当时日本有军队几十万人,他们这点人数能干什么事儿?

二二六起事的少壮派军官们声称“所谓元老、重臣、军阀、官僚、政党等,乃破坏此国体之元凶”,他们要求“斩除君侧之奸臣军贼”,效法当年的“明治维新”,动“召和维新”克服社会危机,救国救民,将权力交还给天皇。

根据少壮派的政治主张,通常泛称他们为“皇道派”,对之对立的,被他们攻击的很多高层政要和将领称为“统制派”。在高层,皇道派尊祟荒木贞夫大将和真崎甚三郎大将,把这两人视为能承担国家改造重任的人物。虽然统称为“皇道派”,但内部的思想也是多元的,有些军官祟拜北一辉,如矶部浅一“以精读和抄写北氏所著国体论为每日功课”,相信“日本改造方案绝对正确”;但村中孝次这些人不赞同北一辉观点,认为那是证变,自称是继承了当年的“血盟团、五一五事件”中忧国之士的起事。

少壮派兵变后,首先参谋本部主张坚决震压,东京警备司领部很快宣布成为戒烟司令部,在全东京实施了戒烟。更关键的是,这些底层愤青官兵一口一个尊皇,其实最强烈主张震压的就是天皇本人。侍从武官长本庄繁大将于26日上午六点晋见天皇传达了消息,天皇表现出非常忧虑的样子,立即指示“迅速平息事件,转祸为福”。到了九点左右,天皇再次告诉陆军大臣“迅速把事件平定下去”。原因很简单,这些少壮军人呼喊着尊皇口号,去攻击和刺杀天皇信任的“元老”和“重臣”,天皇怎么不愤怒,所以天皇还高喊“朕亲率近卫师团,将其震压”。

电影《二二六》中的一幕,三蒲友和参演。

2月28日,戒烟部队包围了起事部队,陆军大臣和对这些少壮军官还抱有点同情的山下奉文少将还比较迟疑,商讨了一个方案要求这些起事军官到大臣官邸自刃谢罪,天皇派出敕使,这样可使得自尽军官死后还显得光荣。这个建议上奏给天皇时,天皇非常不高兴地说“若是自杀,则可任意而为,不必如此派去敕吏”,并且严厉训斥“师团长不能积极采取行动,是不理解自己的责任……”严令他们立即平定。二二六起事军人不旦人数很少,而且遭到天皇强烈的反感,怎么可能成功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几个大的战争,分别死亡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历史上的战争有很多,所以小编选择一个来说,这可能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二战中的下第聂伯河战役。(德军在第聂伯河岸边布防)下第聂伯河战役发生于1943年的东线战场苏联境内,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军事行动,动员人数最多的战役,交战双方总兵力近400万人,战线全长1,400公里。苏联作家及退伍军

  • 历史上有哪些战乱分裂时期产生的有趣小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布拉佛斯的铁金库,是冰与火之歌的世界里最富有、最有权势的银行。其历史原型无疑是地中海举足轻重的独立邦国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始建于公元453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西方世界与东方的贸易中转站。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左右,受到阿提拉和匈人军队骚扰的当地农民与渔民,选择来到这个充满沼泽的半岛建立的社区。

  • 战争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进展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是政治的手段,战争也是矛盾最激烈的爆发,战争可以促进历史进步,也能暂时使历史倒退。中国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伴随着战争的发生,不论是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春秋时期,还是近代化的过程,都存在激烈的战争。其实,战争的双方只有新旧两方,新生事物要取代旧的事物可以通过温和手段,但旧事物是不会主动改变的,

  • 赤壁之战在推进历史的进程中,有多大影响力?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平定了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还没到荆州,刘表已经死了。刘表的儿子刘琮听说曹军声势浩大,早吓破了胆,派人求降曹操。刘备在樊城,听说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撤退江陵,可是老百姓宁愿跟着刘备走,被曹操追上,幸亏张飞在当阳抵挡一阵,刘备诸葛亮才摆脱,只是不能去江陵了,只能改到夏口(今

  • 有哪些战争的胜利,属于是伟大的历史奇迹?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当属抗美援朝,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对朝鲜的战争烧到了鸭绿江边,轰炸我境内的安东(今丹东)等地。50年代初,毛主席在慎重考虑后力排众议,做出断然决策抗美援朝。面对政治局大多数人的疑问和对头号资本主义军事强国胆怯时,毛主席详细阐述了“只有面对别人的威胁而坚决回击,

  • 历史上有哪些影响古代战争结局的偶然性因素?它们的作用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本期话题战争本是关乎国运的重大事件,每一份作战计划,每一次作战行动都应该事先经过精密的设计。但在实际发生的时候,因为参与人、影响的要素太多,不可控的可能性是必然存在的。比如春秋时期决定晋楚两国霸权归属的之战,就是一次非常典型的由偶然因素引发的战争。在之战前,晋、楚两国经过两轮的谈判,已经初步达成了和

  • 保尔是怎样在革命斗争中成长为真正的革命战士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保尔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从小饱受了艰苦生活的磨难。他性格倔强,爱憎分明,向住革命,从一个贫困的厨娘的苦孩子成为共青团员和红军战土,坚定不移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一一在学校读书时,他的性格使得他从不向强权低头,神父无理侮辱了他,他便奋起反抗。一一在车站的食堂里,保尔对那些被践踏、受侮辱的女工充满了同

  • 古代战争,动不动都是数十万大军,古代打仗真的有那么多人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古代打仗应该有数十万人的情况。不过,古代打仗存在如下情况:1、打仗军队人数属于军事秘密,存在虚虚实实情况,军队数量不一定十分准确。例如:垓下之战汉军存在四十万或六十万之说。成吉思汗铁木真攻打花刺子模军队有十二万或二十万之说。清朝入关后满族军队数量是个谜,有大约二十多万之说,萨尔浒之战后金军

  • 古代打仗为什么总缺粮?不打仗这么多人也要吃饭啊?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在远古的历朝历代粮食是天下稳定繁荣昌盛的基础,民以食为安国有粮而稳。由于在古代生产力低下,如在遭上天灾人祸那就更是无可救药必遇大难。所以农垦文明凡贤明的君主多注重农桑耕种,不务农时以天下为己任。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国家的粮库中有多少存粮也关系着军国大事国际民生,以三国中的官渡之战,和春秋战

  • 三国时期打仗,真的是将军先阵前单挑,小兵再向前冲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从来都是综合性的大型军事活动,既使是冷兵器时代,也不会简单划一的单挑,这不等于是打群架了吗?战争,有双方的军事力量,就有严明的军规和军事规范。它首先有主帅丶副帅,有连排长和士兵。任何进退都是在令旗下或鼓声中进行的。否者,就是一盘散沙,散兵游勇是不会打胜仗的。战争,一般分为进攻方和防守方。进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