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有哪些战乱分裂时期产生的有趣小国家?

历史上有哪些战乱分裂时期产生的有趣小国家?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2 更新时间:2024/2/23 9:57:51

布拉佛斯的铁金库,是冰与火之歌的世界里最富有、最有权势的银行。其历史原型无疑是地中海举足轻重的独立邦国威尼斯共和国。

威尼斯始建于公元453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西方世界与东方的贸易中转站。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左右,受到阿提拉和匈人军队骚扰的当地农民与渔民,选择来到这个充满沼泽的半岛建立的社区。在687年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个城邦。于十三世纪后成为地中海的商业中心。1797年法奥战争后,有着千年历史的威尼斯共和国灭亡。直到1866年,威尼斯才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个地区。

威尼斯共和国史上最著名的总督丹多洛,可以说是用一己之力祸水东引,给了拜占庭帝国沉重一击。十字军东征期间,正是他的引导,西欧十字军把矛头从耶路撒冷指向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惨遭洗劫,威尼斯人趁机将大批珍宝运回国。此外,威尼斯共和国也趁机吞并了大批拜占庭领土,包括克里特岛,伯罗奔尼撒西南部以及爱琴海上的很多岛屿。

而此时的拜占庭,正被新兴起的土耳其势力打得焦头烂额,不得不转而求助威尼斯。自此,拜占庭掌控的地中海交通要道基本转让给威尼斯。而威尼斯,则成为依附在这个虚弱的大帝国上最贪婪的吸血鬼。西欧世界的丝织品、木材、金属、武器等远销东方。而来自东方的珍贵的宝石、香料、药材、米、无花果、橘子等则成为西欧城堡老爷们的日常消遣。作为中间商的威尼斯,可以说赚的盆满钵满。据记载,14到15实际,威尼斯每年的贸易总额高达10万杜卡特。

从贸易中不断吸血的威尼斯,同时建立了一支地中海无敌的舰队:多达3000艘的商船,这些商船大部分都能改装为战舰投入使用,服役的船员有25000人至30000人。而衰弱的拜占庭帝国已经无力投入海军军费,甚至还需要雇佣威尼斯舰队来对抗奥斯曼土耳其的海军。

在吸干拜占庭最后一滴血后,君士坦丁堡陷落,奥斯曼帝国取而代之。在与奥斯曼帝国两百多年的海上对抗中,威尼斯之前攫取的殖民地悉数丢失。武装上逐渐无力自卫,甚至到最后仅仅剩下数百艘商船。

1797年,在宣布对拿破仑投降后,持续千年的商业帝国宣告灭亡。

一、乱世中的净土仇池

翻开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历史画卷,如果沿着时间轴俯瞰华夏大地,滚滚狼烟之中,群雄你争我夺,各国的领域不断变化,此消彼长。但就在这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血腥时代,在陇南地区却有个偏安一隅的小国,仿佛乱世的看客。

仇池政权在当时出现的十多个政权中建国最早,享国最长,其史籍虽不曾载于崔鸿撰写的《十六国春秋》与《晋书》,但散见于《三国志》、《宋书》等史籍的零星记载。这个“静静”在陇南“蜗居”、与世无争的小兄弟竟断断续续存续了三百年,比那些一度空前强大的前秦、后赵等大哥们的寿命要绵长得多,它就是氐族人建立的仇池国。

东汉建安年间,氐人杨腾率领部众迁至仇池定居下来。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西晋文帝时,氐人杨飞龙受西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仇池国。

历史上的仇池国主要是指杨茂搜建立的前仇池国、杨定重建的后仇池国。前仇池国被前秦所灭,后仇池国被刘宋所灭。而杨氏后裔所建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也被史学家认为是仇池国的延续,所以完整意义上的仇池国应该指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五个政权。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诗人苏轼曾在陕西凤翔任判官,距离仇池国的核心仇池山并不太远,但却始终没有机会亲临仇池,但他心所向往,写过数首诗抒发对仇池的向往。他另外还收藏有一块“仇池石”,就连他的随笔小品集也名之以《仇池笔记》。

二、夹缝中的短暂国家西汉金山国

吐蕃攻占安西四镇和陇西以后,对当地的幸存唐人进行残酷统治。到唐宣宗时期,吐蕃爆发了大规模内乱。受到吐蕃人压制数十年的唐朝百姓趁机起事,而唐宣宗也趁机从吐蕃手里夺回多个城池。在反抗吐蕃的唐朝遗民里,最有名的领导者,莫过于张议潮。张议潮在占据几个城池以后,立马派人和朝廷联系。

而此时宣宗皇帝固然渴望能恢复盛唐时候的荣光,但是客观国力上,大唐无力经营河西故地。因此,大唐对张议潮,只能授予一些虚衔,对于河西故地,也任由张议潮及其后继者实行自治。不过,历代河西地区的割据者,都以大唐朝廷的官僚自居。

这一情况,直到大唐灭亡,才发生变故。唐哀帝在位后期,军阀朱温逼迫唐哀帝退位,而后朱温称帝,建立后梁王朝,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消息传到河西地区以后,控制河西的张议潮后人张承奉也不再以“大唐沙州归义军节度使”自居,而是宣布自立为皇帝。

西汉金山国的“西”乃言其国所居之方位,“汉”言其国之民族属性,“西汉”连言之,意为西部汉人之国。“金山”又名金鞍山,在敦煌西南境,古为同楼兰与于阗、吐谷浑分界之岭,即今甘肃、青海、新疆三界之交的阿尔金山,古代敦煌人把它同城东南的三危山视为护卫敦煌的两座神山。又据传统的五行观念,西方属金,其色白,敦煌又有金地之称,故名西汉金山国,张承奉自称“白衣天子”。

张承奉宣布在河西地区(其实当时随着回鹘等部族的崛起,沙洲归义军所能控制的地区,已经远非全盛时期可比)建立西汉金山国的行为触怒后梁皇帝朱温,后梁和西汉金山国立刻成了仇敌。

而脱离和中原朝廷的关系以后,也让甘州回鹘看到了机会:甘州回鹘以张承奉无端称帝为由,发动战争讨伐西汉金山国。西汉金山国和甘州回鹘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五年。在第五个年头,甘州回鹘大军兵临西汉金山国国都敦煌城外。金山国皇帝张承奉无力抵御,而朝野上下也一直要求张承奉同甘州回鹘讲和。张承奉无奈之余,只好向甘州回鹘称臣,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儿皇帝”,西汉金山国也改国号“西汉敦煌国”。

在西汉金山国向甘州回鹘称臣两年后,张承奉去世。继任者不是张承奉的后人,而是沙州长史曹议金。曹议金上台后,立刻废除西汉金山国的国号,并派人前往中原,联络后梁朝廷,向后梁称臣。

自此,西汉金山国灭亡。

三、“五县天子”殷国

殷国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鲜为人知的国度,殷国境内最初曾为闽国的一部分,在闽国后期,殷国从闽国分裂而出,割据建国。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王延正在建州建国称帝,国号为“殷”,改元天德。殷国国小民弱,其统治疆域仅有三州之地,共有五座县城,王延正的称帝之举在当时五代十国诸国中也被传为笑谈,世人讽刺其为“五县天子”。

闽国很小,就占有五州(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但是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内乱不断。王延曦是闽国第五位君主,王审知的第八个儿子。据《资治通鉴》卷282记载:“闽王曦既立,骄淫苛虐,猜忌宗族,多寻旧怨。其弟建州刺史延政数以书谏之,曦怒,复书骂之”。其弟建州刺史王延政多有规劝,王延曦反而回信怒骂,又差人探听王延政的隐私,二人因此结怨。永隆二年(940年)王延曦攻建州,开了闽国内战,二人于数年争战中互有胜负。成为仇敌。天德元年(943年),王延政在建州公开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这样,本来就国土狭小的闽国居然又被生生剜去一大块。殷国虽号称三州,但实际上只有将乐、昭武、建阳、建安、浦城等五县之地,难怪连王延曦的优伶也嘲笑道:“只闻有泗州和尚,不见有五县天子。”

天德三年(945)正月,泉、漳、汀等州相继归附,延政又攻取福州,遂改国号闽,仍定都建州。因此,王延政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个在国家内部另立国号后又主动复国的君主。

南唐保大三年(945,即天德三年)八月,南唐军陷建州,闽亡。王延政家族被迁移到金陵州。建州改为永安军,不久,又改为忠义军。

四、不止是个传说东夏国

在南派三叔的盗墓小说《盗墓笔记》中次,曾提到在我国的东北有一个东夏国,国君为万奴王。万奴王死后,被葬在了长白山上,用九龙抬尸棺作为他的棺椁。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有东夏国存在吗?东夏国确实曾存在过,在蒙古帝国横扫欧亚的铁蹄下,短暂的存在过。

公元1211年,蒙古与金朝在野狐岭进行决战,由成吉思汗的十万大军对阵金朝的四十五万大军。在这一次战役中,蒙古军队大胜,金朝的精锐损失殆尽,金朝也迅速衰败。到了1214年,金朝皇帝金宣宗逃亡南京(开封),北方大部分土地落入蒙古帝国之手,辽东地区成为了金朝的一块飞地。

这时候,金朝辽东的最高军事长官蒲鲜万奴知道金朝复兴已不可能,于是在辽东地区,割据独立。到了1215年,蒲鲜万奴自立为天王,改国号为大真。大真国建立后,处于蒙古帝国、朝鲜、金的围攻之中。为了能在夹缝中生存,蒲鲜万奴摆出孱弱之势,向蒙古投降,自己则率领十几万的部众,退入海岛之中,以求东山再起。

在蒙古帝国将辽东的部队,调往南方之后,蒲鲜万奴卷土重来,于1218年重新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夏。由于他们地处东方,为了与西夏区分,因此称之为“东夏”。由于蒙古当时正在与西夏交战,金朝又在中原地区做最后的挣扎。东夏国就在这个夹缝之中,夺下了东至日本海,西至张广才岭,南至朝鲜青州,北至黑龙江的一大块地区。

由于蒙古一开始无暇东顾,因此与东夏国展开了友好往来,并承认了他们国家的身份。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上台。蒙古帝国在其他地方都取得了胜利,开始将目光放在了东北地区,与东夏国的关系因此恶化,最终于1233年将东夏国消灭。

然而在朝鲜的史籍之中,在1233年之后,仍有东夏国的记载。因此很有可能东夏国在1233年之后,并没有被消灭,而是成为了蒙古帝国的藩属国而存在。之后,蒙古为了进攻朝鲜半岛,加强了对东夏国的控制,导致了东夏国最终消失,但是何时消失,就不清楚了。

五、神秘的罗氏鬼国

又名罗施鬼国,为彝族先民在唐末宋初年间在播州等地所建,地理范围包括今贵州省遵义、铜仁、黔东南除外的广大地区,其首领称“大鬼主罗殿王”。

罗氏鬼国依附于宋朝,南宋末年时曾参与抵抗蒙元入侵的战争。元朝灭宋后,在该地设八番罗甸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后来又以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为界分为水东、水西两部分。

罗氏鬼国的中心在罗殿,所以又称罗殿国。“鬼国”,是因为他们普遍信仰巫鬼教的缘故,其所以被称为而部落首领乃至国王皆称“鬼主”、“大鬼主”。关于罗致之所在,一般认为在今黔西、大方、织金一带,位于鸭池河以西,在“水西”的范围内。但《元史地理志》普定路却说,元代的普定路在宋朝时期称普里部,“罗甸即普里也”。“罗甸”即“罗殿”。则罗氏鬼国的中心罗殿在今贵州安顺。安顺在鸭池河上游的三岔河南岸,已不在水西的范围内。看来,罗氏鬼国的最初范围只局限于水西,后来逐步越水而东,所以也就把统治中心迁到紧邻水东的普里部(安顺)来了。还可以看出,罗氏鬼国内仍然存在着很多部,而普里部即其中之一。

唐、宋时期在西南地区出现的“罗氏鬼国”,是在唐、宋王朝和西南的南诏、大理国政权对某些地区控制不及的情况下,“乌蛮”(彝族)中的上层分子崛起建立的民族政权。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这个“罗氏鬼国”不可能把西南地区所有的“乌蛮”都纳入其统治的范围之内。而且,“罗氏鬼国”内部也仍然分为许多部,反映了它的内部也不巩固。到元朝征服其地之时,这个“罗氏鬼国”也就瓦解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战争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进展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是政治的手段,战争也是矛盾最激烈的爆发,战争可以促进历史进步,也能暂时使历史倒退。中国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伴随着战争的发生,不论是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春秋时期,还是近代化的过程,都存在激烈的战争。其实,战争的双方只有新旧两方,新生事物要取代旧的事物可以通过温和手段,但旧事物是不会主动改变的,

  • 赤壁之战在推进历史的进程中,有多大影响力?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平定了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还没到荆州,刘表已经死了。刘表的儿子刘琮听说曹军声势浩大,早吓破了胆,派人求降曹操。刘备在樊城,听说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撤退江陵,可是老百姓宁愿跟着刘备走,被曹操追上,幸亏张飞在当阳抵挡一阵,刘备诸葛亮才摆脱,只是不能去江陵了,只能改到夏口(今

  • 有哪些战争的胜利,属于是伟大的历史奇迹?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当属抗美援朝,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对朝鲜的战争烧到了鸭绿江边,轰炸我境内的安东(今丹东)等地。50年代初,毛主席在慎重考虑后力排众议,做出断然决策抗美援朝。面对政治局大多数人的疑问和对头号资本主义军事强国胆怯时,毛主席详细阐述了“只有面对别人的威胁而坚决回击,

  • 历史上有哪些影响古代战争结局的偶然性因素?它们的作用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本期话题战争本是关乎国运的重大事件,每一份作战计划,每一次作战行动都应该事先经过精密的设计。但在实际发生的时候,因为参与人、影响的要素太多,不可控的可能性是必然存在的。比如春秋时期决定晋楚两国霸权归属的之战,就是一次非常典型的由偶然因素引发的战争。在之战前,晋、楚两国经过两轮的谈判,已经初步达成了和

  • 保尔是怎样在革命斗争中成长为真正的革命战士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保尔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从小饱受了艰苦生活的磨难。他性格倔强,爱憎分明,向住革命,从一个贫困的厨娘的苦孩子成为共青团员和红军战土,坚定不移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一一在学校读书时,他的性格使得他从不向强权低头,神父无理侮辱了他,他便奋起反抗。一一在车站的食堂里,保尔对那些被践踏、受侮辱的女工充满了同

  • 古代战争,动不动都是数十万大军,古代打仗真的有那么多人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古代打仗应该有数十万人的情况。不过,古代打仗存在如下情况:1、打仗军队人数属于军事秘密,存在虚虚实实情况,军队数量不一定十分准确。例如:垓下之战汉军存在四十万或六十万之说。成吉思汗铁木真攻打花刺子模军队有十二万或二十万之说。清朝入关后满族军队数量是个谜,有大约二十多万之说,萨尔浒之战后金军

  • 古代打仗为什么总缺粮?不打仗这么多人也要吃饭啊?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在远古的历朝历代粮食是天下稳定繁荣昌盛的基础,民以食为安国有粮而稳。由于在古代生产力低下,如在遭上天灾人祸那就更是无可救药必遇大难。所以农垦文明凡贤明的君主多注重农桑耕种,不务农时以天下为己任。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国家的粮库中有多少存粮也关系着军国大事国际民生,以三国中的官渡之战,和春秋战

  • 三国时期打仗,真的是将军先阵前单挑,小兵再向前冲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从来都是综合性的大型军事活动,既使是冷兵器时代,也不会简单划一的单挑,这不等于是打群架了吗?战争,有双方的军事力量,就有严明的军规和军事规范。它首先有主帅丶副帅,有连排长和士兵。任何进退都是在令旗下或鼓声中进行的。否者,就是一盘散沙,散兵游勇是不会打胜仗的。战争,一般分为进攻方和防守方。进攻方

  • 古代将士们不打仗也吃饭,怎么一开起战来,粮草就不够吃了?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自己想想假设一万骑兵马吃草料那个得用马车拉草和粮食一马车就算三匹马拉一车草他们也得吃啊到战场半车那样一开战得冲锋不是跑远了马人没吃的了坚壁清野就是没吃没喝回去吧哈哈古代行军打仗虽然粮草先行,但古代的运输能力也十分有限,所以打个五六天的仗就断粮了,后勤补给差。[微笑]冷兵器时代,人员、物资等战争物品集

  • 历史战争小说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窃明。另推荐一部近现代的《抗日之铁血远征军》虽然不是古代的但是场面也算大了,而且很热血,虽然因为河蟹问题结束较为草率但是也不失为一部好的小说,主角为维和部队特种兵穿越到中国远征军宪兵参谋长,经同古保卫战到国内战场、率部参加硫磺岛战役、诺曼底登陆。情结安排合理,值得一看。真正的作战,是两军对垒,由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