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有哪几个大的战争,分别死亡了多少人?

历史上有哪几个大的战争,分别死亡了多少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01 更新时间:2024/2/23 9:57:20

因为历史上的战争有很多,所以小编选择一个来说,这可能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二战中的下第聂伯河战役。

(德军在第聂伯河岸边布防)

下第聂伯河战役发生于1943年的东线战场苏联境内,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军事行动,动员人数最多的战役,交战双方总兵力近400万人,战线全长1,400公里。

苏联作家及退伍军人维克多阿斯塔菲耶夫在回忆录里写道,每2万5000人走到第聂伯河的岸边,只有5,000人至6,000人能过河到对岸。

由于伤亡惨重,第聂伯河苏军空降突击行动成为了苏联在二战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降行动,此后再没有大规模空降部队。

为了突破德军在第聂伯河西岸构筑的“东方壁垒”,无数苏军士兵前仆后继,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写道:

“强渡第聂伯河的部队显示出了最为勇猛、顽强和坚强不屈的作风。作为惯例,他们在抵达河边时,没有等待部队利用重型设备架桥,而是立即渡河。士兵们使用他们能找到的任何工具和各种方法强渡第聂伯河:木筏、临时渡船、渔舟和摩托艇。为争夺对桥头堡的控制权,双方在对岸发生了激战。部队甚至没有时间加固阵地,就立即与不惜一切代价发动反扑的敌人展开了混战。”

(德军在第聂河岸挖壕沟准备战斗)

1943年,继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国最高统帅部已没有能力在东方对苏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德军在苏联南方的东线战场基本处于守势。德军在人员、物资和后勤支援等方面都在衰退,而苏军却在稳步增长,准备为未来的攻势积累起更大的优势。

1943年8月,希特勒和德军统帅部意识到未来苏军的攻势会很猛烈,而在乌克兰的平原地带去阻挡苏军会变得很困难。

因此德军统帅部下令沿第聂伯河岸建造了一系列防御工事,德军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在第聂伯河的“豹-沃坦防线”。

第聂伯河是欧洲第3大河,仅次于伏尔加河和多瑙河。在它的下游,宽度可以达到3公里。德军把西岸变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防御工事和要塞阵地。

(苏军士兵扎木排准备渡河)

苏联方面,斯大林决心在乌克兰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继续收复被占领的领土。乌克兰有很多工业区,人口密集、它的煤矿和其他矿产能为苏联提供宝贵的战略资源。

苏军的攻势主要集中在是西南方向,计划渡过第聂伯河在德军控制的西岸建立桥头堡。苏军北翼大致按兵不动,而南翼则暂时驻扎在亚速海岸边。

苏军共有5个方面军参与行动,其中两个负责主攻:

中央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后改称为白俄罗斯方面军)由罗科索夫斯基指挥,共有57万9600名士兵。

沃罗涅日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后改称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由瓦图京指挥,共有66万5500名士兵。

另外是草原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后改称为乌克兰第2方面军)由科涅夫指挥,西南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后改称为乌克兰第3方面军)由马里诺夫斯基指挥,南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后改称为乌克兰第4方面军)由托尔布欣指挥。

苏军总计有36个混合军、4个坦克军以及5个航空军共同参战,约265万人,还有51,000门火炮、2,400辆坦克和2,850架飞机也投入战斗。

(德军阵地的火炮瞄准对岸)

苏军统帅部实施大规模的进攻,逼近第聂伯河,进攻几乎同时在300公里长的战线上进行。这宽阔的战场让德军的防守变得艰难,也让德方守军无暇休整。

所有跨越第聂伯河的苏军都是在进行一场激烈争夺战,苏军士兵们在猛烈的德军炮火和机枪扫射下利用一切可用的浮动装置过河,包括木筏和小型船只。

由于德军在撤退到西岸前对作战地区施行了焦土政策,摧毁了所有船只和可用于造船的工厂,所以苏军缺少运输重型装备的渡河工具。而重型武器装备的缺少,使苏军的桥头堡阵地根本无法立足。

苏军采取了一切可用的运输方式以登陆对岸,譬如小渔船和临时用浮桶和树木制造的木筏。

苏军在1943年9月22日建立的第1个第聂伯河西岸的桥头堡,位置在战线北部、第聂伯河和普里皮亚季的河流汇合处。然后23日又在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附近建立一个桥头堡,另一个于9月25日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附近建立。

(苏军搭浮桥过河)

到9月月底,23个桥头堡创建在西岸上,其中一些的面积有10公里宽及1公里至两公里纵深。

苏联最高统帅部感觉到这是一个关键时刻,紧急下令在德军能反击前突击扩大桥头堡阵地。因此渡河之后的苏军在第聂伯河右岸黏土岸边形成的土沟中挖掘自己的战壕,防御德军的反击。

德军反击力量非常顽强,他们对几乎每一个苏军的桥头堡都实施猛烈反击,希望在苏军重型装备可以运过河之前就把敌人消灭。

为了增援这些桥头堡,9月21日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第1、第3和第5近卫空降旅接到紧急命令出动。苏军空降部队到达机场后,因为飞机未能按时抵达机场,空降旅登机被延期一天和取消了第1近卫空降旅的空投计划。

这个命令的改变导致指挥系统发生混乱,24日最终命令到达才准备起飞,仅有15分钟给空降人员置备铁锹、反坦克地雷以及为严寒的夜晚准备的披风,最终2个空降旅在下午6时30分起飞。

此外,负责飞行安全的苏军最高长官不准许他们的飞机达到最高的荷载量,因为这样飞机的数量就不够了,一些军备物品如无线电等都没有被装上飞机。

而苏军在空降部队组建时间较短,很多成员从未真正跳伞,只是从跳伞训练塔练习过。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后来这些空降部队的巨大损失。

(苏军炮兵开始猛烈炮击对岸)

苏军的空降部队是从4到5个不同的飞机场飞行170至220公里(其中1个飞机场由于没有得到燃料而停飞)到达战场。

9月24日晚7时30分苏军领头的运输机开始投放伞兵,但是受到德军第19装甲师第73装甲掷弹团的装甲营及师部直属人员的小型武器、机关枪和20毫米4连装高射炮的射击。

天空中有些苏军伞兵甚至在落地前就开始开枪还击,并投掷手榴弹;苏军运输机后来加速攀升和回避,在更广阔的区域投放伞兵。

整个夜晚,苏军的飞行员都试图避免在明亮的地点和德军密集的区域进行空投,还有13架飞机在没有空投情况下就返回机场。

在地面上德军寻找白色的降落伞作为目标,不断追杀苏军伞兵,包括销毁苏军的空投物资。德军的地面篝火、发光的照明弹照亮了可怕的战场,德军的防空火炮和机枪不断的射击,对苏军伞兵简直是一场大杀戮。

大部分的苏军空投伞兵在第1个晚上被杀或者被俘虏后第2天被杀,超过60%的伞兵再也没有回来。苏联最高统帅部准备的空投第2梯队没有再投入行动,因为他们确定空投行动完全失败,他们绝不会再次尝试。

(苏军阵地的机枪射手)

苏军科涅夫元帅在他的回忆录提到,苏军受到德军装甲部队和德军空中猛烈的袭击。而德军轰炸机持续的轰炸苏军桥头堡和过河的增援部队。

科涅夫还抱怨缺乏苏联空军有效的支持,建议成立空中巡逻队以防止德军轰炸机接近苏军桥头堡,并下令提供更多火炮对付来自对岸的德军坦克攻击。

后来苏联航空兵变得更加有组织的来巡航以消灭德军飞机,而陆军集结的数以百计的火炮和卡秋莎火箭炮开始射击,苏军的情况开始好转,渡河的苏军士兵最终守卫住了桥头堡。

这种战斗状况普遍出现在每个桥头堡阵地,苏军尽管守卫了所有的桥头堡,但是损失是可怕的,到10月初大部分师团都只有满额的25%至50%的剩余兵力了。

到10月中旬集结在第聂伯河下游的苏军部队数量大涨,已具备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的能力,苏军统帅部的目标是攻占战线南部的第聂伯河右岸。而德军则缺乏力量消灭在第聂伯河下游桥头堡的苏军。

因此在克列缅丘格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战线上苏军发动了猛烈攻击,德军不得不进行转移,从第聂伯河下游向基辅撤退。

在第聂伯河攻势结束时,苏军控制了第聂伯河西岸300公里宽、80公里深的阵地。德军想在第聂伯河西岸阻止苏军推进的希望完全破灭。

第聂伯河战役是被列入历史上最血腥、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双方的总伤亡人数估计在170万人到270万人之间。

谢谢观看!请批评和指正。

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避免不了军事冲突,人类因为战争付出残酷的代价,同时也推进了人类发展的进程,我来看看以下几场惨烈的战争,死伤人数都在百千万级别。

第五名:俄国内战【1918年-1922】

俄国内战也成苏俄内战,是苏俄与外国武装干涉势力和反革命组织在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死亡人数保守1000万左右。

第四名: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

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死亡人数保守估计是7000万左右。

第三名:蒙古西征【1207年1472】

大元王朝进行过三次西征,蒙古帝国的铁蹄遍及欧亚广大地区。蒙古铁骑军就屠杀了超过6000万人左右。

第二名: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

资本主义国家,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死伤估计保守3000万。

第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

第二次世界波及地区最广,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直接导致死伤人数超过9000万人,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战乱分裂时期产生的有趣小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布拉佛斯的铁金库,是冰与火之歌的世界里最富有、最有权势的银行。其历史原型无疑是地中海举足轻重的独立邦国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始建于公元453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西方世界与东方的贸易中转站。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左右,受到阿提拉和匈人军队骚扰的当地农民与渔民,选择来到这个充满沼泽的半岛建立的社区。

  • 战争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进展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是政治的手段,战争也是矛盾最激烈的爆发,战争可以促进历史进步,也能暂时使历史倒退。中国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伴随着战争的发生,不论是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春秋时期,还是近代化的过程,都存在激烈的战争。其实,战争的双方只有新旧两方,新生事物要取代旧的事物可以通过温和手段,但旧事物是不会主动改变的,

  • 赤壁之战在推进历史的进程中,有多大影响力?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平定了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还没到荆州,刘表已经死了。刘表的儿子刘琮听说曹军声势浩大,早吓破了胆,派人求降曹操。刘备在樊城,听说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撤退江陵,可是老百姓宁愿跟着刘备走,被曹操追上,幸亏张飞在当阳抵挡一阵,刘备诸葛亮才摆脱,只是不能去江陵了,只能改到夏口(今

  • 有哪些战争的胜利,属于是伟大的历史奇迹?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当属抗美援朝,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对朝鲜的战争烧到了鸭绿江边,轰炸我境内的安东(今丹东)等地。50年代初,毛主席在慎重考虑后力排众议,做出断然决策抗美援朝。面对政治局大多数人的疑问和对头号资本主义军事强国胆怯时,毛主席详细阐述了“只有面对别人的威胁而坚决回击,

  • 历史上有哪些影响古代战争结局的偶然性因素?它们的作用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本期话题战争本是关乎国运的重大事件,每一份作战计划,每一次作战行动都应该事先经过精密的设计。但在实际发生的时候,因为参与人、影响的要素太多,不可控的可能性是必然存在的。比如春秋时期决定晋楚两国霸权归属的之战,就是一次非常典型的由偶然因素引发的战争。在之战前,晋、楚两国经过两轮的谈判,已经初步达成了和

  • 保尔是怎样在革命斗争中成长为真正的革命战士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保尔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从小饱受了艰苦生活的磨难。他性格倔强,爱憎分明,向住革命,从一个贫困的厨娘的苦孩子成为共青团员和红军战土,坚定不移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一一在学校读书时,他的性格使得他从不向强权低头,神父无理侮辱了他,他便奋起反抗。一一在车站的食堂里,保尔对那些被践踏、受侮辱的女工充满了同

  • 古代战争,动不动都是数十万大军,古代打仗真的有那么多人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古代打仗应该有数十万人的情况。不过,古代打仗存在如下情况:1、打仗军队人数属于军事秘密,存在虚虚实实情况,军队数量不一定十分准确。例如:垓下之战汉军存在四十万或六十万之说。成吉思汗铁木真攻打花刺子模军队有十二万或二十万之说。清朝入关后满族军队数量是个谜,有大约二十多万之说,萨尔浒之战后金军

  • 古代打仗为什么总缺粮?不打仗这么多人也要吃饭啊?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在远古的历朝历代粮食是天下稳定繁荣昌盛的基础,民以食为安国有粮而稳。由于在古代生产力低下,如在遭上天灾人祸那就更是无可救药必遇大难。所以农垦文明凡贤明的君主多注重农桑耕种,不务农时以天下为己任。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国家的粮库中有多少存粮也关系着军国大事国际民生,以三国中的官渡之战,和春秋战

  • 三国时期打仗,真的是将军先阵前单挑,小兵再向前冲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从来都是综合性的大型军事活动,既使是冷兵器时代,也不会简单划一的单挑,这不等于是打群架了吗?战争,有双方的军事力量,就有严明的军规和军事规范。它首先有主帅丶副帅,有连排长和士兵。任何进退都是在令旗下或鼓声中进行的。否者,就是一盘散沙,散兵游勇是不会打胜仗的。战争,一般分为进攻方和防守方。进攻方

  • 古代将士们不打仗也吃饭,怎么一开起战来,粮草就不够吃了?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自己想想假设一万骑兵马吃草料那个得用马车拉草和粮食一马车就算三匹马拉一车草他们也得吃啊到战场半车那样一开战得冲锋不是跑远了马人没吃的了坚壁清野就是没吃没喝回去吧哈哈古代行军打仗虽然粮草先行,但古代的运输能力也十分有限,所以打个五六天的仗就断粮了,后勤补给差。[微笑]冷兵器时代,人员、物资等战争物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