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马鞍山的由来?

马鞍山的由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921 更新时间:2024/2/3 6:00:50

马鞍山市历史悠久,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截止于马鞍山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66%。境内辖3区3县,市人民政府驻安徽省马鞍山市太白大道2008号。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为:博望区、花山区、雨山区范围,约715平方千米。

孙吴在夷陵之战中到底是胜了还是败了?

这个问题不应该成为问题,说东吴以少胜多这不准确,但东吴在夷陵之战中战胜了刘备,这是毫无疑问的。

夷陵之战的根源,还荆州的老问题。

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刘备算是有了立锥之地,孙权也保住了江东地盘。但以利益结成的联盟,也必将因为利益而解体。

赤壁之战以后,孙刘之间有合作,但也有利益的冲突。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刘为了争夺荆州,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干一场。曹操趁此时机,攻占了汉中,准备进一步攻击蜀中。

刘备被迫妥协,与孙权湘水划界:以湘水为界,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归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归刘备。但是湘水划界并没有根本上解决孙刘之间的矛盾。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曹操与孙权联合灭掉了关羽,孙权趁机占据了刘备集团占据的荆州地域。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以举国之兵发动了对孙吴的进攻。孙权一向的策略是占了便宜绝不卖乖,得知刘备出兵,立马求和。但丝毫没有把荆州再让给刘备的意思,刘备自然也就不会接受求和。

战役开始,刘备势如破竹,其先锋部队从巫县开始击败吴将李异等,一直推进到了秭归。孙权派遣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大军,一直在战略撤退,退守到了夷道县虢亭。

222年二月,刘备率领大军,以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傅肜、辅匡、赵融、廖化等为别督,进军抵达虢亭,与吴军对峙。

闰六月,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击败于虢亭,刘备败退马鞍山。陆逊继续围攻,再次击败蜀军,斩杀万余人。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

刘备夜间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肜率部断后,士兵全部战死,傅肜力战被杀。

刘备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装备辎重阻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

此战,刘备所带领四万兵力以及后期夷陵蛮族沙摩柯等加入的万余少数民族兵力,共计五万左右,几乎全军覆灭,蜀军将领张南、冯习以及蛮族首领沙摩柯等战死,杜路、刘宁投降。刘备派遣在江北防御曹魏的将军黄权,后路被阻,无奈也投降了曹魏。

刘备退守白帝城,收集散兵,及赵云带领赶来的后援部队,兵力达到了二万人。夷陵一战,刘备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孙权故伎重演,占了便宜不卖乖,再次派遣使者与刘备求和,刘备不得已同意了。

从战役开始,到取得最后胜利,孙权都主动求和示弱,但绝不能否认,孙吴在夷陵之战中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除了赤壁之战,孙吴取得了酣畅淋漓的胜利,几乎看不到孙吴有很重大的胜利。即便夷陵之战,孙吴取得绝对的胜利,但依然保持相当的低调,致使现在还有人怀疑孙吴是不是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这就是东吴的高明之处,只求实际利益,不去追求虚有的名声。这是东吴得以成为延续最长久的诸侯势力的根本原因。

比如刘备汉中之战的胜利,说是胜了,几乎到了“男兵女运”的地步,曹操撤军了,刘备也彻底残废了,以至于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没有一点能力援助,导致了荆州丢失。

保住了汉中,丢失了荆州,刘备这笔生意算是赔了。

刘备屯兵永安,不知道是无颜见蜀中父老,还是准备继续与孙吴决战,但孙权主动示弱求和,不会改变夷陵之战的性质,那就是刘备大败,孙权大胜。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孙吴在夷陵之战中是胜利了,其实恰恰相反,孙吴在夷陵之战中不仅败了,而且彻底葬送了自己的国运,可以说夷陵之战是孙吴的“掘墓之战”,这场战役战胜的一刻,就已经主动目光短视的东吴集团走上了不可挽救的灭国之路。

夷陵之战前的形势

说起来夷陵之战,就不得不说另一场著名的战役,那就是襄樊战役,虽然襄樊战役规模不大,但是其却一下子点燃了火药桶,彻底改变了三国历史。

襄樊之战前,名义上的东汉王朝已经基本划分为三股势力,其中曹操势力最大,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加起来也不如曹操,怎么办呢?英明的东吴第一代智囊集团鲁肃和刘备集团首席谋士达成了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虽然中间也有所摩擦,但是孙刘联盟是主流,共同对抗曹操也是主要战略。

襄樊之战前的形势

但是襄樊战役打乱了这一部署,当孙权想要偷袭关羽的计划献给曹操后,曹操怎么做呢?不惜背弃信义,暗地将孙权偷袭关羽的计划用弓箭射入关羽营地,为什么曹操要这样做呢?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打破孙刘联盟,然后逐个消灭。曹操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响,但是神助攻孙权帮他实现了。

孙权不仅偷袭关羽后方,而且将整个荆州据为己有,杀害关羽,俘虏荆州军士,守备荆州西部,防止刘备来救援,这动作更大,更是直接激怒刘备,一场双方更大的战役不可避免。

夷陵之战前形势

这便是夷陵之战前的形势,孙权集团就铁定了心要和刘备打一场,如果说夷陵之战是刘备发动的,反而不如说孙吴集团不断挑衅的结果,作为盟友,背后插刀,杀人虏地,不打招呼,反而戒备,这就是盟友孙吴集团所做的。

夷陵之战彻底葬送了孙吴国运

夷陵之战爆发前,刘备集团兵锋正盛,其刚刚挫败了曹操集团,并且在曹丕篡汉之后,直接也称帝了,这在政治上占有先机,所以蜀汉集团不少人认为刘备应该先攻伐曹魏,但是孙权集团态度是防备荆州,防止刘备东征,而这也彻底激怒了刘备,一场大战在孙吴的不断挑衅下拉开了帷幕。

刘备集团顺江而下,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孙权并没有掉以轻心,自然也不敢妄想以少胜多,而是倾全国之力,防守夷陵,注意只是防守,面对刘备凌厉的攻势,东吴集团只能依托地形进行防守,但是国内主力全部抵抗刘备,北部防线空虚,如果曹丕来攻,国家将危在旦夕。所以识时务的孙权主动向曹丕称臣,希望曹丕援助,曹丕和父亲曹操谋略一样,一场坐收渔利的战争岂能白白浪费?所以曹丕两不相帮,坐山观虎斗。

惨烈的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最后刘备惨败,孙权惨胜,双方都损失惨重,而在夷陵之战结束不久,毫无动静的曹丕开始进攻东吴,东吴虽然勉强抵抗,但是夷陵之战已经耗尽国力,再也无力对抗曹丕,其国家灭亡的前奏已经奏起。

东吴亡国前形势

这时候东吴集团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在刘备还在白帝城的时候就开始害怕,并且派遣使节表达和好结盟的愿望,但是经历夷陵之战后,这两方势力都已经大大损失,即便结盟也挽救不了灭亡的命运。

角逐中的小国国策

在群雄割据的时代,小国的国策自然不能内耗,历史的经验教训高速,如果内耗,只能加剧小国的快速灭亡,而这点历史教训再次在孙吴身上上演。

对于刘备和曹操集团,孙权集团更应该因势利导利,曹魏强则结盟刘备,刘备强则结盟曹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运畅通,避免灭亡。

三足鼎立形势

在关羽荆州战役时,孙吴集团应该配合作战,让刘备和曹操消耗,必要的时候帮助盟友;即便是背后偷袭荆州,也应该立马表现结盟悔过态度,除了荆州土地外,归还刘备集团的将士,甚至赔偿足够的军粮,重新结好盟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孙吴的割据战略,维持其国运,这也是割据时代小国的战略国策。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兴复汉室”理想追求的幻灭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据南

  • 现在哪个国家正在打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目前叙利亚,伊拉克有战争,是美国联军与极端组织展开战斗。阿富汗与塔利班。巴基斯坦围剿境内塔里班组织。缅甸内战。索马里内战。刚果,政府军对东部图西族地方政府武装。苏丹内战,政府军与地方游击队。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边境发生冲突。世界其它国家正在与病毒作战。美国。因为世界观不同,在帝国全面战争的时代,中国

  • 从土木堡之变到清准战争,卫拉特蒙古为何能一直称霸西域?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初年,蒙古分裂为瓦喇和鞑鞑,卫拉特蒙古是这两部的统称。土木堡之变后,瓦喇首领也先病死,瓦喇衰落,卫拉特蒙古也分裂为四部,其中准噶尔部最为强大,而此时的明朝日益衰落,无法与其抗衡,直到清康熙年间,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两场战役,才彻底将其打垮。导读:其实从北元去国号分裂为鞑靼和瓦剌开始,瓦剌就分布在

  • 赤壁之战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剩下能与他对抗的,就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在湖北一带的刘备了。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对外号称80万)南下。刘备退守湖北武昌,此时他只有军士两万多人。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操虽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荆州士兵,这

  • 三国中赤壁之战除了以少胜多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故事中魏居北方不善水战,蒋干盗书操中离间计误斩水师降将蔡瑁张允二人,又遭庞统假投曹唆使铁索连环舟,周瑜打黄盖巧使苦肉计假意投魏,为火攻谋取了决胜的先机,吴蜀联手孔明巧借东风等精彩片段,还不如说吴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这才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关键原因。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一个,当然还是疏忽

  • 大唐盛世时期,西域的疆域有多辽阔?又有多么繁华呢?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初年,在唐军平定突厥颉利可汗后,在新疆地区设置伊州,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西州就是现在的吐鲁番、和庭州就是现在的新疆吉木萨尔北。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后续又在都护府下边设定西四镇:龟兹、舒勒、于阗、焉耆、碎叶曾在唐高宗末年代替焉耆成为四镇之一。安西都护府起初驻西州交河城,就是吐鲁

  • 马鞍山有哪些民间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民间故事讲述人丰剑波,传播民间经典故事,今天我把《生经》中《鳖与猕猴》的佛经寓言故事讲给您听。很久很久以前,湖泊旁边的树林里生活着一只猕猴。它每天饥吃野果、渴饮清水,生活得非常快乐。一只鳖到岸上晒太阳的时候和猕猴相识了,结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鳖经常到树林里找猕猴,吃些野果,聊天,十分投机

  • 七河地区是如何被沙俄占领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七河地区,指的是伊犁以西,流入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流所涵盖的地区。总面积大约40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位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境内,剩下的部分在吉尔吉斯斯坦,部分在伊犁地区。七河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归属不同人统辖。在清朝初年,七河地区属于准噶尔。清军击败准噶尔以后,七河地区就正式成为清朝的统治区。清末俄国

  • 明朝为何不举全国之力一举收复西域?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明朝的主要重心都放在了北方蒙古我们可以知道,历数明朝几百年的对外战争,蒙古都是首当其冲的。而作为明朝最具有挑战性的对手,蒙古人一直对明朝虎视眈眈,时不时的就来抢一下明朝的边境,这种状况在朱棣之后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蒙古人对于中原政权似乎是肆无忌惮了,因为朱棣过后,就没有什么特别出名能对蒙古形成威

  • 古代打仗为什么只攻城?对于一个地域来讲,城很小,占领城外不行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攻城是重要的作战组成部分之一,攻城往往意味着重大的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往往关键城池的得失会影响到战役甚至整个战争的胜败。那么为什么作战双方都要围绕一座城市花费如此的代价攻防?按题主的问题,占领城外不行吗?先来看为什么要攻城:1、重要的城池往往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中心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