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马鞍山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战役?

马鞍山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战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991 更新时间:2024/1/19 20:48:12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与六朝古都南京毗邻,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众所周知,万里长江自天门山起折为北上,“碧水东流至此回”,江南变为江东。马鞍山由此得名为“江东第一城”。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和楚国;秦统一时,属丹阳。马鞍山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璀璨的文化,历代名人荟萃。1956年马鞍山建市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当我们以国家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为荣的同时,还要自豪地强调:地处“江东第一城”的马鞍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城!

采石大战,又称采石矶大捷,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兵60万,大举进攻南宋,想一举灭掉宋朝。十一月,在宋金战争中,宋军在宋朝名将虞允文带领下在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江面上击败金军。

马鞍山的文化底蕴怎么样?

历史悠久

马鞍山地处和县猿人、汤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处。古人类遗址的中心位置,属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心地带。通过市内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可以把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3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多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准确地展示了马鞍山地区悠久的历史。

(一)马鞍山地区早期遗址丰富多彩,文化信息丰富。

烟墩山、七亩塘、高个山、郑家等新石器时期遗址表明,马鞍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发达的农业文明。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证明了马鞍山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显赫。五担岗、邓家、船墩、荒庙墩等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时期,马鞍山地区手工业文明已达相当高度,人们开始使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物品,根据五担岗遗址出土的文物类别和遗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断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马鞍山市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国的姑孰城和东晋的牛渚诚。

公元222年,三国孙权筑城姑孰。347年,东晋镇西将军谢尚筑城牛渚(今采石一带)。虽然,这“城”与现代的“市”内涵有别,但是,其军事地位、政治地位显赫,且有较大的地域规模(牛渚城达10多平方公里),别处无可比拟。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两城视作马鞍山城市的源头。

(三)采石矶为群雄逐鹿之地。

马鞍山市与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采石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时成为著名的古津渡、古战场,此地曾发生过数十次战争,史册中载有许多剑影刀光、金戈铁马的采石大战故事。

(四)馆藏文物类别齐全。

马鞍山文物管理部门珍藏着丰富多彩、类别齐全的珍贵文物,其中经过鉴定的珍贵文物1028件(套),这些文物绝大部分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确,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春秋勾连纹大铙,三国青瓷鸡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孟府君墓志砖、季扎挂剑图漆盘等一、二级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古文化璀璨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马鞍山地区劳动、生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这一地区以太白墓、朱然墓为代表的墓葬,广济寺为代表的寺庙,太白楼为代表的楼台亭阁等古文化资源俯拾皆是。主要有:

(一)朱然墓轰动全国。

马鞍山地区曾先后出土大量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其墓葬为目前已发掘的300多座三国东吴古墓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结构与墓中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令世人瞩目。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绘画作品,填补了汉代至三国时期漆器工艺及美术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间,曾引发“三国热”。此墓的发掘,被列为80年代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二)广济寺名冠江南。

位于翠螺山南麓的广济寺,又名资福院,始建于三国时间,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年间,重新建造山门、大雄宝殿和观音阁,气势壮观,为江南名刹之一,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誉。

(三)黄山塔镇守市口。

此塔位于宁芜路东侧的黄山之顶,为当涂进入市区的标志物。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刘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后有怀古亭,为武帝避暑离宫,李白有“长啸倚天梯”诗句赞其雄姿。

(四)谢公宅争辉青山。

谢公宅位于当涂青山,为南朝宣城太守谢故宅。环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谢诗、书、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诗,有山水诗祖之称,李白对其推崇备至,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谢结为“异代芳邻”,留下了文坛千古佳话。

(五)太白墓古朴典雅。

太白墓园位于当涂青山西麓,占地6公顷。李白逝后初葬龙山,后人遂其“与谢为邻”之愿迁葬青山。园前立挺拔的牌坊,园内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莲池、十咏亭等古迹,其古朴典雅的布局与李白旷达的情怀、浪漫的诗风相得益彰。功、赵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书画大师的题额更使墓园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余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资料。

(六)谪仙楼辉煌壮美。

谪仙楼,太白楼别称。因李白人称“谪仙人”而得名。此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长江三楼一阁”,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美誉,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情。李白祠、清风亭,同风阁等建筑与太白楼相互呼应,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太白楼古建筑群。

(七)昭明阁遗迹犹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谥号。萧统博览群书,编纂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昭明阁,系昭明太子读书处,位于慈姥山,原有阁、厅、楼和碑刻,现留残碑一块,上刻有昭明读书的形象。

(八)三元洞临江欲飞。

三元洞原为采石江边悬崖绝壁中的天然石洞,清康熙年间,一僧人依崖造屋,设天、地、水三官神位于内,三元洞由此得名。整修后的三元洞,三面临江,跃跃欲飞。游人入洞后,可直达江底;返登其上,既可极目远眺,也可俯视江流。三元洞的有关传说,折射着中国文化人的道德追求、政治想往和价值取向。

(九)峨眉亭江月尽揽。

峨眉亭与三元洞紧邻,因亭飞檐如峨眉而得名。北宋沈括咏其“双峰秀山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此外,文天祥、赵孟兆页等人均登亭揽胜,留下佳作名篇。现亭内存碑五块,元碑《过采江诗》尤为珍贵,郭沫若称其为不可多得之物。

(十)翠螺山古迹荟萃。

翠螺山一面临江、三面环河,其山上的燃犀亭、醉月斋、赤乌井、怀谢亭等文物古迹随处可见,尤其是与李白有关的李白衣冠冢、捉月台更具文化韵味。更值得一说的是翠螺山的自然景观十分幽美。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突兀江流,有“千古一秀”之美称,是如今长江下游唯一的岸蚀景观。历代文人孟浩然、刘禹锡、王安石、陆游、苏轼……均到此漫游。李白曾多次登矶游览,写下《横江词》、《牛渚矶》等不朽诗章。

(十一)明皇窑遥传辉煌。

当涂青山有两座窑场遗址。南窑专制琉璃,北窑专制砖瓦,是明洪武年间为烧制凤阳皇陵而特建的皇家窑场。现此窑已废,但透过窑址随处可见的琉璃瓦碎片及断砖,不难发现其昔日的辉煌。

(十二)古诗文争奇斗艳

马鞍山地区的山水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著名南齐山水诗人宣城太守谢迷恋当涂青山,称其为“山水都”并筑室凿井,作《治宅》《游山》诗作,当为名人为马鞍山地区留下的较早的佳作。李白一生酷爱山水,尤其钟情马鞍山地区,给马鞍山留下了60多首(篇)诗文。其中的《登天门山》、《姑孰十咏》、《横江词六首》、《夜泊牛渚怀古》等成为千古绝唱,广为传诵。李白逝世后,刘禹锡、白居易、贾岛、李绅、杜牧、韦庄、梅臣、杜荀鹤等一大批诗人即到马鞍山拜谒李白墓,李白祠和李白衣冠冢,留下了大量的华章佳句。其中刘禹锡的《泊牛渚》、白居易的《李白墓》、杜牧的《牛渚》等诗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仰慕之情。截止清末明初,马鞍山地区已积淀了赞咏李白及其胜迹的诗文1100余首(篇),楹联130多幅,各类碎文、序文、祭文数百篇,涉及文化名人和文臣武将600多人。

(十三)古碑刻丰富多彩。

大量的古碑刻散落在城乡各地。其中太白墓内的李白全身像碑、唐李华《古文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刘全白《唐古文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和裴敬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以及范传正撰写的《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为考证李白生平创作与思想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采石峨眉亭内的宋碑、元碑、明碑,被郭沫若先生称之为“不可多得之物”。此外,横山“石门、慈姥山“昭明太子碑”、太白楼内的重修太白楼记碑、梅花碑、虎字碑、然犀亭碑等均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马鞍山麓的“江东第一城”虽然为当代人所刻,但其社会价值也绝不可小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的百万大军为何在赤壁之战中战败?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本是一个很一般的战役。但由于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从而拔高了这次战役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实际上,名不副实。我认为,可以把这次战役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时间节点,但对这次战役本身不应该给与过高的评价。当然,作为这次战役的主动发起者,曹操的确也犯下了战略性错误,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历史走向。

  • 历史上的火烧赤壁是否存在?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不必疑问,火烧赤壁绝对是真实可信的!先说历史记载:“火烧赤壁”(史称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对抗曹操大军的战役,最终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建安十三年(公

  • 曹操在赤壁之战如何被孙权刘备打败?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有孙权和刘备强强联和,步步为营,令曹军大败,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那么是怎样步步为营的呢?第一、孔明先生首先见到孙权幕下二十几位谋士,这几位都是力主孙权投降不与刘备联合的投降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分析战事当前形式,说得他们哑口无言,不再言降。扫平谋士这个障碍,诸葛亮得以面见孙权

  • 马鞍山有哪些景点?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马鞍山是六朝畿辅,五代名郡。金陵锁钥,建康门户。是中原文化流向吴越的桥头堡。也是历代江南割据政权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战略要地。现在江南地区主要有采石矶风景区,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大战有南宋采石矶大捷,常遇春雨夜攻采石等等。还有太白楼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建筑,始建于唐,现在的太白楼是清湘军名将彭玉麟出资重建的

  • 为什么有人说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是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此言不谬!毛主席十分推崇曹操,对他的评价改变了千年以来的传统认知。195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时曾说,曹操在戏里是白脸奸臣,《三国演义》的书上这么说,剧里这么演,老百姓也跟着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毛主席为曹操翻案,在于尊重历史,肯定了曹操的历史功绩。在汉末的几大割据势力中,只有曹操因为挟天

  • 马鞍山的大事件都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马鞍山农民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步入现实8月23日,在和县历阳镇为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农民工刘德勤和妻子上交材料、填写表格,完成了一系列住房公积金缴存手续,成为马鞍山市农民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第一人”。至此,马鞍山自去年10月起实行的住房公积金新政正式走入现实。刘德勤夫妇进城务工多年,一直想在城里买一套属

  • 赤壁之战东吴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损失?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先不说东吴的得失。先从说曹操下战书,率军80万,会猎东吴。你说孙权怎么办,要么打,要么降。打又怕打不过,降了又可能是下一个刘琮。当时的孙吴那也是天天争论不休,不过是文主和,武主战而已。后来在周瑜鲁肃的支持下选择了战。能怎么办,欺负到家门口了。孙权也是被逼到不得不战,不得不胜份上了。所以说赤壁之战,东

  •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很多英雄伟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我们勿忘国耻,关于这些你知道多少,下面我整理了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参考。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1冷云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

  • 赤壁之战曹操为何要选择水上作战?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当时曹操以为孙权知道自己兵力强盛,必从陆路反击,因此便从水路决战。后因自负轻敌,才导致失败赤壁之战中曹操选择水战是别无选择的策略。毕竟长江是魏国吴国的天然边界,也是吴国的天然屏障,不管从合肥还是江陵出兵,都必须渡江,而且赤壁更接近吴国腹地,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古代南方很多地方没有开发,崇山峻岭,

  • 赤壁之战,如果没有东风,没有火攻,孙刘还会使用什么手段?孙刘会一败涂地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如果没有东风,孙刘联军也不会坐而待毙的,当时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对孙刘联军的五万人,确是压倒性的优势。但是曹军多是北方人对江南的孙刘作战也有致命的缺陷。北方人多不识水性在水面战斗与孙刘明显处于劣势。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温湿气候,恰逢瘟疫暴发使部队减员严重。孙刘联军一定会瞄准曹军的这些短板,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