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战场厮杀那种的网络游戏有哪些?

古代战场厮杀那种的网络游戏有哪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563 更新时间:2023/12/4 20:43:19

你好!

我为你推荐一下以下这款游戏

三国大时代之霸王立志

这是一款以古代改编为主的游戏,在游戏里面你可以选择投靠各派势力,完成他交给你的任务,以此你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官职,而且你还能多招几个属于自己的士兵,还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副将,你还可以自立为王,通过招兵买马,占领其他城市,巩固自己的势力,以此来统一天下(在这里面还可以结婚)。

1.骑马与砍杀

是由土耳其的taleworlds开发制作的一款动作角色扮演类游戏,于2008年发行。

玩家能够扮演战场的指挥官,排兵布阵身先士卒,也能够扮演侠客浪迹天涯。在剧情之外,游戏给予了玩家很高的自由度,此外游戏的开源程度也很高,玩家能够自己对游戏进行修改,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剧情和人物形象。

这款游戏,就像它的名字所明显象征的那样,特色在于马战。在第一人称追尾的视角中游戏的物理引擎出色地表现了真实情况下马匹颠簸、惯性的视角,将马战的细节模拟得十分到位。

2.真三国无双

日文假名:しん·さんごくむそう,英文名:ShinSangokumusou,欧美版英文名:DynastyWarriors,是由日本光荣株式会社在2001年发售、并在日本新力电脑娱乐公司(SCEI)所设计的PS2运行的游戏。

真三国无双为PS上三国无双的改编续作,其发售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PS2的初期销量,随后十数年间陆续推出数作,由此无双系列已成为全平台全面发展的一个庞大的系列。游戏内容主要是选择操作一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去进行三国时代中的著名战役,人物设定以赵云为主人翁,体验“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以及于行伍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演义情境,但是在系列作品中都有高难度的模式,除玩家外的普通士兵和武将都会大大加强,总体来说难度越高,玩家控制的武将在战场上的作用就越小,由于销售长红,后来很多游戏都有三国无双的影子,光荣后来也以其经验,推出名为战国无双系列的游戏,与NamcoBandai合作推出的高达无双系列。

历史上有没有“输了战役,赢了战略”的战争?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里,蒋军被歼灭总数达到56个整编旅,平均每个月损失接近6个整编旅的兵力,这样的损失速度是任何军事集团都难以承受的。由于蒋军在各地损兵折将,机动兵力大为减少,再像1946年那样搞“全面进攻”已无可能,所以南京方面1947年初改变战略为“重点进攻”,选择山东和陕北为两个战略区作为主要进攻目标,其他战场维持均势或守势。

《保卫延安》彭德怀剧照

山东方面蒋军集中了24个整编师共60个整编旅,大约45万人的嫡系精锐部队,编成三个机动兵团(汤恩伯、王敬久和欧震)分路合击,企图击破华东野战军主力,解除距离南京最近的威胁,一马当先的自然是“网红部队”整编第74师。而陕北方向的进攻指向性更加明确,为此蒋军动用了最大的战略预备队胡宗南军事集团主力。

抗日战争结束后,原第一战区改制为“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由战区司令长官改任“绥署主任”,一度拥兵五个集团军40多万人马,虽然调出一部分投入到华北等地区(比如接收石家庄的第3军),但仍然保有20多万装备精良的部队,且未经大的战役战斗,建制完整气焰嚣张。

而西北我军的实力是最为薄弱的,西北野战兵团成立时仅有26000人,还不及华东战场张灵甫一个整编师的兵力数字,而在此地区不仅有胡宗南的部队,还有“马家军”的10余万人和榆林邓宝珊的20000人枪,杂七杂八总数在40万人左右,实力对比非常悬殊。

所以这个提问之下,较具代表意义的其实是“延安保卫战”,因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延安就成为我党中央的驻地和指挥中枢,到1947年胡宗南部队进犯陕甘宁边区为止,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长达12年之久,从感情上说,我军指战员确实舍不得放弃。

《保卫延安》胡宗南剧照

1947年3月敌人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发起进攻,入侵延安的兵力为23万余人,其中胡宗南所部出动了15个整编旅14万余人。战役之初,我军高层是对保住延安持乐观态度的,当时曾有外国记者采访,问及蒋军是否有进攻延安的企图时,得到的回答是:“进攻延安的计划早已定了,还要打,但有很大可能是我们把进犯的敌人军队打垮”!

当然,这样的自信不是完全依靠26000人的西北野战兵团,3月6日延安方面命令陈赓率五个旅南渡黄河,袭击陇海铁路洛阳至潼关段,同时电令晋冀鲁豫军区刘邓部队攻击平汉路,所以延安保卫战的总体战略布局是“内线防御,外线解围”。然而仅仅四天后,胡宗南进攻延安的15个整编旅即已完成集结,而我陈谢、刘邓两部的外线进攻尚未准备就绪。

这样便仅能实施内线防御了,延安的防御部署是以教导旅和警备第7团、第一纵队和新编第4旅、警备第1旅和警备第5团分成三个战役集团阻敌,然而加一起也不及敌人兵力的八分之一,且战士们每支枪平均10发子弹,彭总曾经询问第一线的教导旅长罗元发能守几天?得到的回答是五天,其实这个回答已经很有勇气了。11日,我军再紧急调动晋绥军区王震所部的两个旅增援延安。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的大举进攻开始了,三天后突破保卫延安的第一道防御阵地,至3月18日逼近了延安南面的三十里铺,城内已经可以听到清晰的枪声,由于敌众我寡,守住城池已无可能,当晚8点党中央撤离延安,延安保卫战宣告失利。仍然留在城内的几名外国记者,就放弃延安一事采访彭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回答说:“蒋介石除了一点面子之外,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他把他的军队全都消耗在面子上,他就完蛋了”!

彭总的分析其实一针见血,就战略价值来说,地贫民脊的陕北根本无足轻重,我党中央也随时可以转移,在哪里都可以指挥全国战局。而在东北、华北、中原和华东都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蒋介石把唯一的战略预备队大部投入陕北战场,是非常愚蠢的。尽管我军保卫延安的战役未能取得成功,但是在此后一年转战陕北的过程中,牢牢地拖住和牵制了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在战略上赢得了全盘主动。

由于胡宗南主力陷在陕北,直接造成黄河防线兵力空虚,随着刘邓大军的跃进和陈赓兵团的战略展开,胡宗南的部队又不断被从陕北调出驰援,顾此失彼的结果是,不到一年就被赶出了延安并且损兵折将。与此同时,蒋军在最需要增援的东北和华东战场上,屡战屡败,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蒋介石为面子而作战的恶果,迅速显露出来。

《保卫延安》蒋介石剧照

讲个没打赢但很关键的,1935年3月15日毛主席决策打的鲁班场之战。1935年2月底,红军在娄山关遵义之战中获得大胜,打垮了中央军吴奇伟的两个师和黔军王家烈的八个团,歼敌5400多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胜利,这也是毛主席重新进入红军指挥决策层以后所创造的首次胜利。

然而,红军和国民党军敌强我弱的总体态势并没有改变,蒋介石在遵义遭到挫败后依然调动四十多万各路追兵在红军屁股后面穷追不舍,围追堵截,甩都甩不掉,情况十分危急。

1935年3月4日,中革军委决定设立“前敌司令部”统一指挥,任命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此时红军再度成了“朱毛红军”。

3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在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组织中革军委扩大会议,专门讨论红一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提出的关于进攻打鼓新场的提议。

当时,驻守打鼓新场的国民党军有一个师,但红军的兵力有三万五千多人,远远超过打鼓新场的敌人,而且包括朱老总在内的所有红军高层首长都认为,打鼓新场是黔西门户,打下打鼓新场,有利于红军进军黔西,建立川滇黔边根据地。

所有参加会议的中革军委领导同志都同意攻打打鼓新场,只有毛主席不同意,大家争执不下,为此毛主席发了火拂袖而去,中革军委还表决免去了毛主席的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意见是对的,10日晚上经过毛主席的力劝,在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周总理同意放弃攻打打鼓新场,11日1点,红军截获的敌人电报显示,国民党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五个师,以及滇军孙渡的四个旅正向打鼓新场靠拢,打算引诱红军进行决战,迅速集结优势兵力把红军聚而歼之。

很显然,红军能算到的事情,追剿军司令薛岳和蒋介石也能算到,然而,毛主席的眼光和策略谁都算不到。11日上午红军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发布命令,决定取消打鼓新场作战行动,再一次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厄运。同时中革军委在不到24小时内恢复了毛主席前敌司令部政委的职务。

为了集中决策,提高决策效率,3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由周总理、王稼祥、毛主席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把军事指挥权重新交到了毛主席手里。

打鼓新场不打了,接下来红军怎么走?毛主席考虑再三,决定先集中兵力打在鲁班场的周浑元纵队。做出这一决策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周浑元是中央军嫡系,直接听令于蒋介石,自长征以来就对红军紧追不舍,其所构成的重大威胁是地方军阀无法相比的,因此成为毛主席和红军的重点打击对象。

第二,周浑元部战斗力较强,就像一把刀分分钟顶在红军后背上,如果红军打爆了周浑元,不但能立刻解除心腹大患,还能警告其他各路敌军不要穷追,以此扩大红军战略回旋的空间。

兵法通常都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但毛主席却敢于反其道而为之,这就是毛主席用兵的奇正相生,难以捉摸之处。

国军第二纵队司令周浑元

第三,鲁班场距赤水河的茅台渡口仅20公里,是红军渡赤水的必经之地。周浑元部在此安营扎寨加紧修筑工事,目的在于拖住红军,等待乌江以南的吴奇伟部前来,以便将红军合围歼灭,因此也决不能让他的图谋得逞!

客观地说,此时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初步意图还是在川滇黔边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因此周浑元这条挡道的恶狼不得不打。

其实,对打鲁班场的部署在红军指挥层中间也没有形成共识,红三军团长彭德怀在分析了敌我形势之后就向中革军委提出:“(鲁班场)敌人阵地工事坚固,地形对我不利,无攻破周浑元可能。似应迅速脱离当前之敌,控制仁怀、茅台,西渡以吸引滇、川两敌,寻求机动。”

更想不通的还有红一军团的林彪,那时候101年轻气盛,他想不通为什么打鼓新场就一个师我们放着不打,现在鲁班场有敌军三个师却要打?所以对执行命令有些情绪。

应该说,彭总和林总作为战术家眼光都是高明的,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打赢一场战斗,然而毛主席考虑的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打赢一场战争!

1935年3月14日21时,中革军委根据敌我势态电令主力部队“以全部力量,于十五日消灭鲁班场、三元洞之敌”。3月15日晨,除红九军团在坛厂作总预备队外,以林彪、聂荣臻指挥红一、三军团主力及干部团为右翼队,董振堂、李卓然指挥红五军团及三军团一部为左翼队,进入指定地点后,待命向鲁班场发动进攻。

结果,攻打鲁班场的行动几乎是意料之内的不顺。

3月15日10时许,红军开始向鲁班场进攻,攻势猛烈,鲁班场周围枪声大作、杀声震天。然而,周浑元从3月10日起就在鲁班场构筑了坚固工事,还有碉堡,他手下的三个师9个团基本是齐装满员的,可谓是以逸待劳,而红军主攻部队虽然有15个团,但连日作战人困马乏,而且重武器完全缺乏,所以在攻坚战中吃亏很大。

敌人躲在碉堡里疯狂扫射,红军炸不掉敌军的碉堡,伤亡惨重,正面战事形成焦着。同时,红一军团一师的两个团和二师的第六团从李村沟向鲁班场包抄行动,在茅坪与周军交火。

周军凭借有利地形和预置阵地居高临下,子弹打得如飞蝗一般,红一师师长李聚奎(1964年上将)见仰攻不利立即命令红军佯败,退至踩山坪高地设伏。国民党军以为红军溃败,急于抓俘虏而纷纷杀出,结果在踩山坪遭到红军猛烈攻击,溃不成军。

红军奋勇作战

国民党军发现中计,但为时已晚,连茅坪预设阵地也守不住了,残兵败将逃窜到团标寺的二线阵地内负隅顽抗。这时智勇双全的红军战士以一部正面佯攻,另一部向敌侧迂回,乘敌不备,将成捆的手榴弹塞进了敌军碉堡。

一声巨响,碉堡被炸塌了半边,碉堡内的敌军非死即残,连机关枪都被红军缴了过来。同时红十团、红十三团咬住阵地东南面白果寺、丁家山、羊角岭一带的敌十三师猛揍,北面的敌军阵地全线动摇。

董振堂军团长指挥红五军团从东北方向压向敌军九十六师据守的白家坳、凉水井、老坟嘴一线,双方展开激战,九十六师也是悍不畏死的精锐部队,两军一时打得难解难分。

下午3时,红军各部向鲁班场发起总攻。红三军团一部在羊角岭、丁家山进攻国军十三师阵地,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夺取了敌人重机枪阵地,到黄昏时分,两军展开肉搏,国军阵地陆续失守,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突破防线,与敌短兵相接,白刃格斗,反复冲杀,导致阵地上丈余高的刺草都被踏平了,草地上全是鲜血。

红军总攻正酣时,国军飞机赶来助战。发现敌人用白布指挥敌机后,红军战士们就如法炮制,把目标指向敌阵,敌机搞蒙了,不敢贸然扫射,只能盘旋几圈后悻悻离去。

打到晚上7点左右,激战已经持续了四个小时,但由于周浑元部构筑了纵深防御,交叉火力点密布,投入总攻的各部红军已精疲力竭,但仍然无法解决战斗。此时,孙渡和吴奇伟两个纵队已经向鲁班场快速靠拢。再不撤出战斗,红军将面临被包围的危险。

中革军委和毛主席鉴于再战下去非常不利,便于当晚20时命令各军团主动撤离,留红六团原地监视敌人,其余部队当晚转移到茅台、中枢、坛厂、小河地区。

是役,红军各部上报伤亡1500多人,周浑元部上报伤亡1000多人,但以战役的惨烈程度来看,两军的损失均远不止此。当时周浑元纵队9个团近两万人,红军15个团三万人大战一天,鲁班场之战打得周浑元部元气大伤,在红军撤退和三渡赤水时根本没有出兵拦截,要说只损失1000多人就萎靡成这样,这是不太可能的。

由于在川黔边界立足的设想已不现实,鲁班场之战红军其实是吃了亏的,毛主席指挥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向川南挺进,做出入川的态势。至于周浑元,在鲁班场之战中已被红军彻底打怕了,因此红军在渡河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大的干扰,兵不血刃地进入古蔺地区。

鲁班场之战虽然没有达到歼灭周浑元部的目的,但在战略上打出了回旋空间,确保了三渡赤水的顺利进行,并使得红军能够从容四渡赤水。是红军从战略被动转向战略主动的关键一战。

从一渡、二渡赤水被敌人撵着跑,到三渡赤水主动转移,再到四渡赤水的从容挥洒,红军在绝境中实现了神一般的操作。能而示之不能,不能而示之能,敢于在退却时还主动发动进攻,因为毛主席深知只有掌握战场主动权才能使红军绝处逢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拿破仑征战欧洲和希特勒征战欧洲本质有何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有人说:我很佩服拿破仑。那人们会觉得很正常。可如果有人说,我很佩服希特勒。就不免让人感到差异。可见,拿破仑和希特勒虽然都是征服者,都是想统一欧洲的人,但历史形象是不一样的,拿破仑更像是一个正面人物,而希特勒是个反动人物。如果只从单纯的军事斗争上说,拿破仑和希特勒对外战争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扩

  • 军事天才拿破仑征服欧洲的战争为何会最终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拿破仑将军在战场上的成就表明:1,拿破仑将军有杰出的战场指挥才能,对战局有很强的解读能力。2,拿破仑将军有很强的执行力,能将法国国力,使用到极限。法国之败,主要还是国力不行,造成的。拿破仑将军征服欧洲,之所以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是:1,没有在欧洲取得共识,没有让欧洲社会认识到统一的意义,没有让欧洲

  • 壬辰倭乱平壤战役明军是如何获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壬辰倭乱即明朝万历21年(公元1593年),明军援朝之战。韩国和朝鲜称为壬辰之乱,日本称为文之役,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日本“关白”(官衔)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万历20年(1592年)发动侵朝战争。意在占领和统治朝鲜后,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日军很快攻陷王京,占平壤,朝鲜八个道几乎尽

  • 古代著名的三场战争是哪三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上古的,牧野之战,周武对商纣。三国的,赤壁之战,魏蜀吴定位之战。明末的,清军入关,满八旗统治华夏。其他的,像是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都还行,但个人认为上面三个最重要。最有名的就是: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谢玄

  • 著名的赛约河之战,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骑兵,两天后剩千人,是真的吗?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元太宗十三年(公元1241年),在匈牙利赛约河(今蒂萨河)畔,曾经高贵骄傲的欧洲骑士,被蒙古骑兵结实实地上了一堂军事教育课,10万大军在两天内灰飞烟灭,此战也是世界军事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之一。元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召开诸王会议,任命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为主帅,速不台为先

  • 古代战争故事:垓下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宿州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

  • 历史上有哪些打脸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就是凸显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话不要说的太满,要等到最后收不回来了,可不就是啪啪打脸。”在历史上,也确实有这么一些打脸事件的故事,我们当做故事看就行。说说曹操的华容道事件这个事儿属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咱们当个故事看看就行,但这个事儿确实很“打脸”。这次打脸事件的主人公是曹操,东汉末年的枭雄人物

  • 赤壁之战中真正让曹操失败的原因是庞统连环计和周郎的火攻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更本不在什么庞统设连环计什么的,曹操的军师就这么傻,什么都不懂吗?何况曹操本就是位难得军事家,打仗打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前两条曹操都占且运气极坏。这也是失败原因之一。赤壁之战主要的是吴国周愉为首的水军,调动了一切可用之兵力,同时有刘备的协助,当时的刘备还没有行成气候,赤壁结束

  • 历史上有哪些战役,战前的预估和战后的结果,是让人大跌眼镜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948年9月中旬,早在济南战役尚未结束之时,粟裕将军就对华东野战军下一步的作战方向进行了筹谋,决心以苏北兵团主力收复当年的根据地中心区淮阴和淮安(两淮),再以不少于三个纵队的兵力攻取海州和连云港(其他部队打援),之后全军转入休整。战役计划亦得到西柏坡的批准。于是两淮的“淮”字和海州的“海”字,组合

  • 简短古代战争故事:白登之围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自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生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一步一步向南打过来。汉高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音mòAdúchánAyú,冒顿是人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人)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抵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