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军事天才拿破仑征服欧洲的战争为何会最终失败?

军事天才拿破仑征服欧洲的战争为何会最终失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78 更新时间:2023/12/9 18:48:06

拿破仑将军在战场上的成就表明:

1,拿破仑将军有杰出的战场指挥才能,对战局有很强的解读能力。

2,拿破仑将军有很强的执行力,能将法国国力,使用到极限。法国之败,主要还是国力不行,造成的。

拿破仑将军征服欧洲,之所以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是:

1,没有在欧洲取得共识,没有让欧洲社会认识到统一的意义,没有让欧洲社会意识到,统一欧洲会为欧洲人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2,拿破仑将军征讨欧洲时,并没搞清“为了谁”、“依靠谁”丶“团结谁”丶“打倒谁”的问题。

没有强大的利益集团,作为支撑基础,拿破仑将军征讨欧洲,注定会失败。

拿破仑将军征欧,变成了他一个人的传奇,拿破仑将军变成了真实版的唐吉诃德。

3,拿破仑将军,缺乏战略眼光,格局不大,不会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拿破仑将军的失败,关键并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于不善于在外交上纵横捭阖。

“上攻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拿破仑将军不遵守《孙子兵法》的教诲。拿破仑将军只是个杰出的将领,仅擅长于战术指挥而已,让他出任国家元首,是法国的不幸。

对这个问题,我们大家都是根据史料,人云亦云的回答,未免有失偏颇,我还是赞成列夫、托尔斯泰对俄法战争的分析。

拿破伦反感俄沙皇身边那些反法谋士,他侵俄的目的也不过是要将沙皇身边的亲俄奥的智囊团彻底铲除掉,所以拿破伦率大军侵入俄国后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俄国边境逗留了一个多月。

因为他的目的就是大兵压境,以打促谈,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果,所以拿破伦才在他的行营高规格的接见俄国沙皇派来的特使。

谁知俄国沙皇的态度却是:

“只要有一个法国兵还留在俄国的土地上,谈判便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使的俄法不可能谈判,只能通过战争解决问题!

而拿破伦一个多月的宝贵时间,就在俄国境内等待与沙皇的谈判中消耗掉了。

恼羞成怒的拿破伦对俄军发起了攻击,并在多面堡击败库图佐夫,攻下了莫斯科,但攻下莫斯科以后,拿破伦就没有下一步的军事计划,他仍是囤兵莫斯科,等待沙皇的谈判。

但拿破伦没等到沙皇的谈判特使,却等到了俄国的严寒,无奈之中,拿破伦只能撤退,但缺粮少衣的法军争相逃盾,也只能将撤退演变为溃退。

为什么希特勒要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不打就会被打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以说是一手由德国挑起的战争,当然,当时的日军侵华行径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之一,只不过,德国发动这战争可以说是无奈之举。

有人就会说了,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怎么就无奈了?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其实一战并不无关系,德国一战战败之后,签署了《凡尔赛合约》,合约中战胜国给德国强加了许多羞辱性的苛刻条件,强迫德国独自承担一战起因的责任,除了要求战争赔款之外,还割据德国领土,战胜国之一的法国想要的,就是一劳永逸的削弱德国,让德国老老实实待着,好让自己重掌世界霸权。

事实上,一战刚结束那会儿,他们的确让德国好一阵都缓不过气来。

《凡尔赛合约》签订之后,首先发生的便是,德国经济崩溃了,战争结束之后,德国人民原以为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了,可突如其来的通货膨胀使得人民完全喘不过气来。

法国想要压垮德国重掌世界霸权,欧美其它大国绝对不会允许,所谓的和平一定是有相互制衡,实力平衡的状态下才会有的产物,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战乱一定又会继续,于是首先英国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对德国进行帮助。

紧接着,美国也帮助德国恢复经济,为什么?因为德国一战结束之后,美国是最大的债权国,如果德国真的垮了,美国就没地儿要债了。

这种说白了就是在圈羊,等羊肥了好剪羊,只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德国战后恢复的速度,比起英法还要来的更加迅速,经济恢复了发展,欧美觉得这羊肥了,该剪毛了的时候,恰逢希特勒上台了,煽动人民对此的反抗,德国不给欧美打工。

再说回上边提到的,一战结束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签订的《凡尔赛合约》,这才是德国发动二战的真正导火索。合约中一昧的只考虑到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却完全没考虑过战败国的利益,加之各种苛刻的不平等条约,近乎掠夺的本质,令得德国可以说是饱受侮辱,在逐渐恢复国力之后,德国的民众对此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复仇欲望。

而虽然一战结束之后,德国也算得上是迅速恢复,但由于《凡尔赛合约》的原因,德国还是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以及近半数的钢铁工业,为了摆脱这个桎梏,也因为德国“骄傲的日耳曼民族”的尊严,作为德国元首的希特勒,必须发动第二次世界战争。

战争一旦爆发,就会像烈火燎原那样难以驾驭!对于战争的残酷性,曾经身为一战老兵的希特勒又岂能不知道?

可为明明知道战争是柄伤人伤己的双刃剑,希特勒还要穷兵黩武的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呢?

这就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面临的严竣形势说起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尽管以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为核心的“同盟国”,已经竭尽全力将几乎所有的资源投入到战争中,但却依然在残酷的消耗战中,败给了以英法为核心的“协约国”。

于是,当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的同时,也宣告了德、奥两国的破产!结果,奥匈帝国解体了。德意志帝国也爆发了革命,德意志帝国皇帝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

然而,尽管德皇逃跑了帝制也垮台了,但是,德国的混乱情况却一点儿也没有扭转!魏玛共和国政府既无力掌控局势,又无法领导德国走出经济凋敝、工人失业、社会思潮激荡的困局。

再加上战败之后的德国又必须战胜国支付巨额赔款,并要承担一系列不平等协定。结果导致了德国国内群情激愤,德国人民反对《凡尔赛和约》的声音此起彼伏。

结果这种社会情绪,被希特勒和纳粹党利用了。希特勒为了掌握德国政权,采取了两面派的手法一面加强与大龚断资产阶级的勾结,一面又给中下层民众许下了甜美的诺言。通过大肆宣扬纳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煽动起德国人的狂热情绪。

于是,在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大选中,用“民族的、社会主义的”政党旗号,欺骗了广大德国民众的希特勒成功当选为德国总理,后来又在兴登堡病故之后,兼任了德国总统之职。集总统、总理二权为一,号称为“元首”,建立起对内独裁对外侵略的法西斯政权。

由于法西斯政权的生命力,就在于需的通过不断地对外侵略扩,从而实现依靠掠夺和奴役他国人民,来满足本国和本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一旦纳粹的战车发动了,就再也无法停下来了。

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权,叫嚣的是“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争取生存空间”,并胡说什么“日耳曼民族是优等民族,其他民族必须臣服日耳曼人”。所以为了解决德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危机,也为了使纳粹政权的统治得以维持下去,希特勒都需要通过发动一场又一场的侵略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力量。并需要通过服欧洲国家,甚至是瓜分全世界,妄图建立起以德国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

从而使德国得以统治整个世界!

如果德国不发动侵略战争,当然也不会被别人侵略。可问题是:纳粹政权的生命力,完全植根于对外侵略扩张中!

因此,试图让这样一个狂热的法西斯政权不去发动侵略战争,事实上既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壬辰倭乱平壤战役明军是如何获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壬辰倭乱即明朝万历21年(公元1593年),明军援朝之战。韩国和朝鲜称为壬辰之乱,日本称为文之役,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日本“关白”(官衔)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万历20年(1592年)发动侵朝战争。意在占领和统治朝鲜后,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日军很快攻陷王京,占平壤,朝鲜八个道几乎尽

  • 古代著名的三场战争是哪三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上古的,牧野之战,周武对商纣。三国的,赤壁之战,魏蜀吴定位之战。明末的,清军入关,满八旗统治华夏。其他的,像是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都还行,但个人认为上面三个最重要。最有名的就是: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谢玄

  • 著名的赛约河之战,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骑兵,两天后剩千人,是真的吗?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元太宗十三年(公元1241年),在匈牙利赛约河(今蒂萨河)畔,曾经高贵骄傲的欧洲骑士,被蒙古骑兵结实实地上了一堂军事教育课,10万大军在两天内灰飞烟灭,此战也是世界军事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之一。元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召开诸王会议,任命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为主帅,速不台为先

  • 古代战争故事:垓下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宿州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

  • 历史上有哪些打脸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就是凸显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话不要说的太满,要等到最后收不回来了,可不就是啪啪打脸。”在历史上,也确实有这么一些打脸事件的故事,我们当做故事看就行。说说曹操的华容道事件这个事儿属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咱们当个故事看看就行,但这个事儿确实很“打脸”。这次打脸事件的主人公是曹操,东汉末年的枭雄人物

  • 赤壁之战中真正让曹操失败的原因是庞统连环计和周郎的火攻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更本不在什么庞统设连环计什么的,曹操的军师就这么傻,什么都不懂吗?何况曹操本就是位难得军事家,打仗打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前两条曹操都占且运气极坏。这也是失败原因之一。赤壁之战主要的是吴国周愉为首的水军,调动了一切可用之兵力,同时有刘备的协助,当时的刘备还没有行成气候,赤壁结束

  • 历史上有哪些战役,战前的预估和战后的结果,是让人大跌眼镜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948年9月中旬,早在济南战役尚未结束之时,粟裕将军就对华东野战军下一步的作战方向进行了筹谋,决心以苏北兵团主力收复当年的根据地中心区淮阴和淮安(两淮),再以不少于三个纵队的兵力攻取海州和连云港(其他部队打援),之后全军转入休整。战役计划亦得到西柏坡的批准。于是两淮的“淮”字和海州的“海”字,组合

  • 简短古代战争故事:白登之围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自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生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一步一步向南打过来。汉高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音mòAdúchánAyú,冒顿是人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人)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抵挡不了,

  • 赤壁之战发动战争起因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被后世屡屡提及,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一旦提起三国历史,很少有人会不知道这场战役的。尤其是,罗贯中通过在《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的生动刻画,使得这场鏖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场赤壁之战,不仅结束了曹操一家独大的局面,终结了他如火如荼的统一趋势,初步

  • 古代战争故事《阪泉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阪泉之战是中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一场战争,由黄帝与炎帝对战,最终由黄帝击败炎帝。此传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由于参战的两个部落都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规模颇为壮观。汉代贾谊《新书》云:“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吕氏春秋·荡兵》也记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