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张作霖皇姑屯被炸而亡,大帅府是如何做到让日本人不知道其生死的?

张作霖皇姑屯被炸而亡,大帅府是如何做到让日本人不知道其生死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931 更新时间:2024/2/3 5:58:39

1928年6月4日凌晨,一列火车呼啸着行驶在京奉铁路上,“东北王”张作霖正乘坐这辆专列从北京返回奉天。5点20分,列车抵达皇姑屯,经过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的交叉口,奉天已近在咫尺,眼看着张作霖的一只脚几乎已经踏上了奉天的土地。

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传来。一瞬间,列车脱轨并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桥梁轰然坍塌,爆炸腾起的烟雾,将周围的一切完全笼罩。

(皇姑屯事件)

待硝烟散去后,人们惊恐地发现,张作霖乘坐的车厢,被炸得只剩了底座。车顶被完全掀翻,车窗早已不知去向。车内的乘客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现场惨不忍睹。

当卫兵们找到张作霖时,他已经满身鲜血,身负重伤,昏死过去。卫兵们赶紧用车将张作霖送回了大帅府,安置在小青楼寿夫人的房间内。

奄奄一息的张作霖只留下一句话:“召小六子回奉主持政事,望诸人辅助。”便气绝身亡。

一代枭雄,乱世军阀张作霖,就这样在日本人精心策划的爆炸声中,命断皇姑屯。

关于张作霖的死活,最想知道真相的,就是日本人了。

一旦确认张作霖去世,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东三省横行无忌、予取予求,再也没有人敢对他们说半个“不”字。

但是,恰恰就是确认张作霖的生死,让日本人大费周章,其难度远远超过当初的刺杀过程。

这是因为,张作霖的死讯被大帅府的人掩藏得严严实实,丝毫没有透出丁点儿消息。

(张作霖剧照)

那么,在日本密探遍地的奉天,大帅府的人是如何瞒天过海,掩藏张作霖死讯的呢?一、严密封锁消息。

张作霖死后,寿夫人强忍悲痛,下令大帅府内不许传出任何哭声,不准为大帅布置灵堂。除了一个贴身丫鬟外,其余人一律不得进入张作霖的房间。

寿夫人还着人暗地里找来木匠,为张作霖赶制棺椁,在张学良返回奉天之前不准该木匠离开。

同时,寿夫人一面命下人敞开大帅府,让大帅府里的人照常生活井然有序。一面派人火速通知时任奉天省省长刘尚青,请他前来大帅府商量要事。

刘尚青来到大帅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奉天全城戒严,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特便是密切关注日本人的动向。规定所有官员,不得随意接受记者的采访。

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大帅府的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一个副官在张作霖死后,正欲开始布置灵堂,一头撞见了刘尚青。刘尚青立即制止了他的行为,并呵斥道:“大帅已经苏醒,你为何布置灵堂?你希望大帅归天吗?”机灵的副官随即回到:“我只是担心六姨太的伤势,早做打算。”

由此,即便是在大帅府,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内情,甚至连少帅夫人于凤至都被蒙在鼓里,更不用说日本人了。

在安排完这些细节后,寿夫人随即找来一位忠心耿耿的张作霖副官,让他化妆成普通士兵,即刻出发通知张学良,要他火速赶回奉天,主持军政事务。

(寿夫人剧照)

二、满天过海,迷惑日本人。

大帅府的人在张作霖死后,仍然将他的房间布置得灯火通明,时不时地传出张作霖的责骂声,甚至还出现张作霖抽吸鸦片时烟雾缭绕的景象。

同时,大帅府每日照常延请医生,为张作霖诊治伤情。当然,医生是绝对忠诚可靠的。而且每天对外发布张作霖病情日渐好转的消息,甚至细化到张作霖每天的饭菜种类和数量。

但这些计谋并未让日本人放心,他们决定亲自登门打探虚实。

一天,日本军官林久治郎带着日本驻华总领事的慰问信,来到了大帅府。他要亲自到张作霖的病榻前,探望张大帅,刘尚青接见了他。

正当刘尚青和林久治郎斗智斗勇,处于胶着之际,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捧着一碗参汤,向刘尚青请求看望张作霖。

这下可把刘尚青逼上了绝路,不让外人见大帅,还情有可原,可是当着林久治郎的面,不让于凤至见张作霖,必定会露出马脚。刘尚青只好硬着头皮把于凤至放了进去。

一会功夫,于凤至满脸笑意地捧着空碗出来了,高兴地说:“大帅的伤势真是大有起色,居然喝光了我亲自熬的参汤。不过,大帅吩咐,这段时间内,他不想见客。”

一场危机,因少帅夫人于凤至的不请自来而惊险化解,林久治郎只好悻悻地转身离去。

正式的外交手段失败,日本人便搬出了女人。

一天,日本驻奉天领事太太前来看望寿夫人,希望从这里得到一点张作霖生死的蛛丝马迹。

寿夫人身着一件大红旗袍,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映衬着灿烂的笑脸。她热情地接待了来访的领事太太,吩咐手下开香槟,庆祝大帅劫后余生,大难不死。当日本女人听到张作霖的房间里传出的戏曲声,看到不时有人送茶送水,结合寿夫人的打扮后,终于相信张作霖只是受伤的“事实”。

终于,大帅府的人熬到了张学良的回归。

1928年6月19日深夜,张学良混迹在普通士兵队伍里,乔装打扮,骗过了日本人的搜查,回到了奉天。在稳定了局势后,6月21日,奉军发布了张作霖的死讯,日本人至此才恍然大悟,追悔莫及。

(参考资料:《张作霖传奇》)

张作霖被炸身亡,却成功地瞒过了所有的人,直到少帅张学良顺利接掌大权。这离不开一个人的策划——张寿懿。

张寿懿是张作霖的五夫人。

张作霖有六个老婆:赵夫人、卢夫人、戴夫人、许夫人、寿夫人、马夫人。

而五夫人张寿懿,人称之为“寿夫人”,是最受张作霖的宠信的,她也确实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张寿懿,原名王雅君,母亲姓王,她是随母姓。出生于黑龙江爱辉镇,是汉军正白旗。

张寿懿是名门之后,据说是明朝名将袁崇焕的后代,但根据史书记载,袁崇焕并没有后代,所谓袁门之后是后人崇仰附会。

张寿懿的父亲叫袁寿山,清朝的爱国将领。在与沙俄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张寿懿的母亲名叫王松岩,海城县杏林世家,从小进入戏班,小有名气。后来在一次演出中被袁寿山看中,纳为外室。

王雅君出生于1898年。父亲袁寿山殉国时,她才三岁。作为外室,母女二人失去了生活依靠,母亲重操旧业,唱戏为生,相濡以沫,生活很艰苦。

1916年,张作霖受邀参加奉天女子学堂结业典礼,瞄上了代表致辞的王雅君,老色匪惊为天人,就找人上门提亲。母亲还犹豫不决,但王雅君却表示同意。

1917年初,张家大院喜气洋洋,锣鼓喧天,一朵鲜花从此就插在了肥料上。

张作霖这厮出身低微,从小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来当了打家劫舍的土匪,整天和一帮土匪混在一起,言语粗鲁,行为不知礼数。

但张作霖对知识分子还是很尊重的,当了官以后,他也装模作样地在家里讲究起来,学些规矩和礼法。

五夫人张寿懿出身名门,上过学,有文化,又受母亲的影响,举手投足间有大家风范,张作霖就很欣赏她,依赖她处理家里的大小事务。

五夫人头脑也好,为人大度,在家中和其他几位夫人关系处理得特别好,对伺候的仆人也多施小惠,赢得一众赞誉,让张作霖很高兴。

随着张作霖地位逐步提高,经常要出席各种社交场合,寿夫人知书达礼,能言善辩,张作霖带出去也涨面子,就常常让她陪同交往。

1923年秋,张作霖这个老色鬼在天津又瞄上了天宝戏班十八岁的小美女马岳清。寿夫人知道了,就将马岳清接到帅府,先收为贴身丫鬟,提高身份,再将其嫁给张作霖。张作霖就对五夫人更加信任。

张作霖就让五夫人冠上自己的姓,还为寿夫人建造了一座小青楼,做为“闺楼”。张作霖就这种认识水平,建个楼还是个青楼。

张作霖一共养育了十四个子女:8子6女。张寿懿为张作霖生下四个儿子:张学森、张学俊、张学英、张学铨。

张作霖奉命辽西沙漠瀚海剿匪。他本身就是个大匪,也不知道剿的什么匪?

在辽西作战,条件非常艰苦,栉风沐雪,餐风露宿,寿夫人王雅君追随张作霖在军中,当士兵们因条件艰苦而情绪低落之时,她就向士兵们发表讲话,鼓励士气。部队打了胜仗,还代表张作霖为士兵们发赏。所以在军队中,五夫人也受到广大将士们的衷心爱戴。

两次直奉战争以后,张作霖控制了北洋政府,对外交际活动更加频繁,寿夫人随伴迎来送往,作用就更加突出,外交才华也得以充分体现。

张作霖对寿夫人相当信任。寿夫人去营口视察经营状况,发现帐房先生栾贵田精明能干,回去后就向张作霖举荐,张作霖就将栾贵田调到军需处,主管财事,后又提升为军需处长。

有一次,张作霖检阅卫队,看到卫兵中有个矮个子,很不高兴:“谁让这个家伙来当卫兵的?”,旁边有人说是五太太推荐的,张作霖连忙改口:“怪不得这么精神,升为班长吧!”

当然,大家都知道,张作霖自己也个头不高。

1928年2月,寿夫人由北京返回沈阳处理帅府中事宜,没有与张作霖随行,却因此逃过了一劫。

6月4日,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发。寿夫人正在准备迎接大帅归来,迎来的却是被众人抬进来的血肉模糊的张作霖。

上下顿乱成一团,局面几乎失控。

寿夫人站了出来主持大局,她强压心中的震撼,做出镇定自若的样子。她严令所有的家人严禁哭闹,对外严密封锁了张作霖已经亡故的消息。五夫人又紧急召来奉天省长刘尚清和省军署参谋长臧士毅进帅府商议大局,密不发丧,以求稳定局面。又派人去滦州前线通知张学良迅速回来。

为了防止日本关东军利用这个机会发动事变,寿夫人又以奉天省公署的名义在各个重要新闻媒体上刊登张作霖“安然无恙”的消息。

为掩人耳目,寿夫人又让家人如同往常一样,井然有序,还故意安排医生每天出入,作出按时诊治的假象。

日本领事前来探视,《朝日新闻》记者也来采访,寿夫人都给予接待,还若无其事,谈笑风生,安排楼上的留声机放着戏曲唱片,家人也如常送饭上楼。

日本领事夫人前来探访,五夫人明白她想探测张作霖的生死确切消息。日本领事夫人在客厅中,五夫人就坐在梳妆台前,让丫鬟为其梳妆打扮,浓妆艳抹。日本领事夫人坐下饮茶,听到后面屋中张作霖标志的骂声“妈了个巴子”。

19日,张学良乔妆打扮,通过了日本关东军严密封锁的京奉铁路,回到了沈阳,立刻接手了军政大权。

21日,大帅府正式发布张作霖死亡消息,世人才恍然大悟。

五夫人张寿懿,以一介女流之身,在这个惊天动地的历史拐点,以她超乎常人的镇定自若,精心布局,避免了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张作霖逝世后。六位夫人都未改嫁。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寿懿移居天津。解放前夕,离开天津到上海,转赴台湾省,于1974年病逝(以张寿懿的孙子张闾实博文为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日寇入侵明朝,明朝是如何赶跑日寇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极少有回答的还都×了。看来是提问质量太低,那就简单说吧。没读过历史吧?日寇没入侵过明朝,而是在万历年间入侵了朝鲜王国(李氏王朝)。当年朝鲜半岛承平日久两百年无战事了,统治腐朽落后且军备废弛,面对刚刚走出战国混战时期,江山初统的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天皇是傀儡)的虎狼之师(内战打了一个世纪)不堪一击。由于

  • 古代中国真能拉出百万大军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说。以现代战争来衡量古代,其实是不对的。因为现代战争的后勤太多了,也太复杂。别的不说,大家知道,美军维持1个前线士兵1个月最基本的物资供应,要运输多少物资吗?非战斗期间,只是日常巡逻,每个士兵每月最少耗费1.5吨物资。战斗期间,即便是轻步兵的物资消耗量,也是会是平时好几倍。这还是士

  • 英国王室有哪些著名的丑闻?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近日,在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专访中,英国王室哈里王子和梅根夫妇两人,对于脱离王室生活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度揭秘。梅根更是自曝在王室过得非常压抑,一度想要自杀。还指责王室撒谎,并称自己及儿子,由于肤色而受到王室的种族歧视。节目一经播出,全球一片哗然。外媒称,这是自1995年戴安娜王妃事件以来,最为轰

  • 古代作为边境地区的陕西都发生过哪些中外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无知喷子提的问题。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哪个是中外战争?说大点这是分裂祖国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反动言论。不值一驳!我想知道作者所说的外是指当时的外邦?还是现在的外国?陕西地处中原腹地,当时所谓的外邦少数民族政权现在都早已并入中国民族大家庭,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中外战争是指中国民族同其他民族国家之间

  • 史上最“搞笑”的死法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生命是顽强而坚韧的,而有时却又是超乎想象的脆弱。甚至会以很匪夷所思的方式结束!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创立过盖世伟业的英豪,不得不说,很多人的死法,就是个笑话。被老鹰用乌龟砸死公元前455年,雅典的一位作家埃斯库罗斯被”老鹰”丢下的乌龟重击头部而身亡。死于wii2007年,珍妮佛史崔基参加一个电台活动”

  • 蛮荒记里有一章写大荒出现了好多上古凶兽,带来大旱等灾情,是哪一章?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鲲鹏青帝《蜃楼志》都有三楼那位有没有看题目啊!!!!!!是!!!!《蛮荒记》!!!!不是《搜神记》况且鲲鹏青帝中出现万千飞鸟平丘合,还有那么多的毒蛇,再加上鲲鱼,大金鹏鸟,混沌兽-太古三大凶兽,随便一只,就够几族的高手受的了,那个体型巨大!!!还有黑水玄蛇之类的也很不错了。太古2565年,蛇族帝尊伏

  • 能否简述一下战国时期韩国的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韩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30年),是战国七雄之一,早在西周时期,晋国就出现了,不过后来晋国慢慢衰弱了,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掉了智伯荀瑶,瓜分晋地。因为国君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前230年韩国为秦国所灭。韩国的地理位

  • 古代战争中被围了很长时间的城池中常面临断粮问题,为什么不用就地种粮的办法解决?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前言稍长古代大规模战争的残酷性来自于它无尽的消耗,消耗储备,消耗人口,消耗意志,最终获胜者往往也是疲惫不堪,几近强弩之末。有许多朋友在读史书时常常会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情形,一座固守的城池最终因为弹尽粮绝,不得不投降,有些守城军民虽然坚持固守待援,最终也因为食物耗尽,发生啃树皮,嚼草根甚至是人相食的惨

  • 谁能详细说一下朝鲜历史中的“萁子建国”这一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箕子朝鲜(公元前1122~公元前194),商后,商朝遗臣箕子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今朝鲜半岛北部,联合扶余土著居民建立的箕氏侯国,被认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带。这个国家在西汉时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公元前3世纪末,箕子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在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的

  • 三国后期,姜维北伐十一次,最远打到了何处?是现今的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诸葛亮生前为了光复汉室,曾五次北伐,但都没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他自己也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于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在诸葛亮死后,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姜维为实现诸葛亮的遗愿,也立志北伐,光复中原。他在诸葛亮死后于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这二十多年之间,曾参与主持了十一次北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