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女投江——英灵永垂不朽“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DD“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中国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2.张自忠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1914年初,忧愤国事,投笔从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右翼兵团总司令。1940年4月中旬,日本侵略军集中了10多万人的兵力,再度侵犯湖北襄樊,首当其冲的就是张自忠所指挥的右翼兵团,张自忠率部浴血奋战,日寇攻了五天五夜,未能越雷池半步,只得掉头鼠窜,张自忠亲率部队,尾追敌人,沿途斩杀无数,敌寇死伤达五六万人。同年5月7日,张自忠杀敌心切,率总部直属特务营和74师3个团共2000余人,从宜城窑湾东渡汉江,夜宿距宜城东北6公里的南营。8日拂晓,率部北进,清晨抵长山西麓南瓜店。于是,一场惊英豪泣鬼雄的战斗便在这个小山村一带拉开。在南瓜店,张自忠部队活捉一掉队日本兵,得知敌三昼夜不停息地向北窜犯。我部稍作休息,即冒雨出罐子口向北追,因道路泥泞难行,薄暮方赶到距南瓜店不远的襄阳境境内方家集。知敌刚从这里离开,现行军在方家集东贡几里外,张自忠遂令部队向敌人发起猛攻,我军一发发炮弹在敌阵地开花。直到敌人发现我兵力不多时,便掉过头来猖狂反扑。部队在方家集一带一连激战了两昼夜。当时,日军约万人,多于我军数倍,且敌人拥有飞机、坦克,而我军连日行军作战,无一日修整,加之远离后方,得不到补充,又拼杀了几日,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我军终因力量悬殊,于5月16日,部队被迫退回南瓜店,电台已被敌炮炸坏,与后方联络中断。凌晨,敌人集中兵力,从东南西三面向我南瓜店猛扑,12架敌机在空中盘旋,扫射轰炸,掩护步兵冲锋,我方浴血备战,多次击退敌人。到上午10时许,南瓜店到处是枪炮声,如同六月滚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尘土硝烟弥漫空际。太阳也变成了昏黄色的圆盘,整个阵地笼罩在铁和血的火海之中。张自忠将军始终站在一个小山包上,拿着望远镜一边观察敌阵,一边传令:对敌人要狠狠地打!子弹打完用刺刀拼,刺刀断了用拳头打,用牙咬!敌三面围攻,网开一面,企图把我军向北压迫至长山坪开阔地带围歼,三面火力集中到我军不到1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此时,我军已打退敌军5次进攻,伤亡惨重,险况频生。李致远参谋对张自忠说:“敌人三面包围我们,不如暂时转移,重振旗鼓,再与敌作战。”张自忠火了,大声说:“当兵的临阵退缩是要杀头,当总司令遇到危险可以逃跑吗?难道我们的命是命,前方战士的都是士坷垃?什么包围不包围,必要不必要,今天的事有我无敌,有敌无我,一定要血战到底。”我军杀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但敌人凭借其兵力优势,一股刚退下来,另一股又蜂拥而上。我军在弹药殆尽之际,用刺刀和大刀冲杀。突然,飞来一颗子弹从张自忠左臂三角肌处穿过,鲜血立刻渗透了呢子制服,警卫人员不约而同地围在他身边做掩护。激战到下午两点,张自忠所带官兵仅剩20多人。敌人包围圈在缩小,情况万分危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张自忠激动地说:“这正是军人杀敌报国的好机会,我决不后退!”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从他的胸部左侧穿过,敌人已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眉目可见,敌我短兵相接,混战一起,展开了肉搏,张自忠自知伤重不救,大声对左右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人民、对长官问心无愧,大家要努力为国杀敌,勿忘我志!”刚说完,从东南又飞来几颗子弹,张自忠太阳穴和左眉梢上部各中一颗,倒地身亡。长山在怒吼,汉江在流泪。人民的好儿子张自忠率部连战9日,杀敌数千,以死报国,坚守阵地,受伤不退,竟以身殉国,时年50岁。其彪炳人寰光辉照耀的民族英烈气概震慑敌军,激励国人奋勇杀敌,直至日军投降。
更多文章
古今名人爱国的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1、文天祥宁死不屈。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
太平天国与英法交战的记录有哪些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我觉得最动人的故事是,够硬气。不和外国侵略者勾结,平分中国。不承认外国人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就算战败也没有签订过任何不平等条约。拒绝了鸦片贸易,禁止鸦片在中国通行。毫无疑问这会损害英国的利益。最后大家都知道带来了战争。并被清朝和英法联军联合绞杀。如果没有外国侵略者的帮助。清朝很可能干不过太平天国。在上
为什么古代有一些将军十几二十岁就战功赫赫?是与现代人体质不同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与体质关系不大,关键是有机会做指挥官的位子。近现代同样有很多非常年轻就战功赫赫的将军,像林彪寻淮洲等。在现在的和平时代,军队也非常正规化,战功赫赫的年轻将军才显得不可思议。林彪林彪元帅生于1907年,1926年从黄埔军校毕业担任排长,时年19岁。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只有20岁。到1930年,林彪2
历史匈奴人是否对汉朝实施过生物战争,也就是瘟疫,让中原王朝损失惨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士兵爆发疫病永远是统帅最担心的状态之一,而且也是战争中经常遇到的状态之一。在汉代,大汉军队同匈奴军队的对抗过程中,前期匈奴一方作为强势的抢掠者,自然不会对大汉军队实施生物战,但是到了中后期,匈奴人面对强势的大汉军队,自然无所不用其极,对水源进行生物细菌战
传说中的“奇门遁甲”,在古代用来打仗,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奇门遁甲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打仗的!当然在战争之前预测战争胜负也是奇门遁甲的主要功能!清末军事幕僚朱浩文在做《奇门旨归》书中有许多奇门的实例就是预测当时战争胜负的!如太平天国攻陷义宁州课,太平天国攻打兴国州城课,苏子熙军门平苗乱诸课,苏子熙军门开赴广东抗法前线课等等!孙子曰庙算多者胜,及至出兵要背生门
古代的将军能指挥士兵勇猛作战靠的是他过人的谋虑和勇气还是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将军指挥士兵勇猛作战,士兵都上去拼命,是什么让这些士兵这么拼命地作战呢?1军纪军队要有铁一样的纪律,允许你做什么,不允许你做什么。这里我们参照一下韩信的十七禁令五十四斩: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为什么古代战争多发生在秋天?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这是因为古代的中国文明从本质上来讲是农业文明。在国防力量构成上,除了少量职业军人,部队的基干力量是由农民组成的。武装农民平时劳作,战时拉过来打仗。所谓耕战,耕在前面,经济生产为主,国防军事为辅,军事行动要围绕经济生产这个中心来进行。所以农忙时节一般休战,抓紧时间搞生产,毕竟兵马未
有的时候明明打了胜仗,实际上却败了,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战役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这里就要说到解放军一个让毛泽东非常生气的胜仗了。1948年12月5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解放密云,全歼敌军军1个师8000余人,又赢得一次大捷。但是,当解放军胜利的消息传到西柏坡后,毛泽东却气得在雪地里走了好几圈,并严厉批评前线将领。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解放军打了胜仗,毛泽东还如此生气呢?毛泽东在
古时猛将带几十兵马或单枪匹马吓退上万的军队,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上万军队会怕一个人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讲究排兵布阵,各兵种的合作使用。武将单挑的时侯的确有,唐将薛仁贵曾三箭定天山,郭子仪单人独骑退回纥兵。那是几十年疆场征战竖立的威名产生的效应,而且身后还有几十万军队做后盾。单是靠几十个人吓退上万军队,那是小说家的书上江湖。古代行军打仗依靠的是实力,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粮食供应不上,军心就会
中国近代名将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本人来说下中国的抗日名将吧。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其中国军中战功最大的无疑是王耀武、胡琏、杜聿明、卫立煌、傅作义和杨森。王耀武率领的第七十四军号称王牌这的王牌,八年抗战中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兰封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等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