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张桃芳为何有“中国狙击之王”的美誉?

张桃芳为何有“中国狙击之王”的美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46 更新时间:2024/1/24 2:40:07

在近代战争中,除了飞机坦克等不可抗拒的重型武器之外,士兵们最恐惧的,就要数狙击手了。在国外媒体评选的世界十大狙击手中,来自中国的军人桃芳赫然在列。

要知道,能进入这份榜单的都是像“白色死神”西蒙海耶、伊万西德萨连科这样的传奇人物。张桃芳能与这些人物排列到一起,显然也是具有超凡实力的。

(张桃芳旧照)

那么,张桃芳的狙击实力究竟有多强呢?

张桃芳出生于1931年,他的童年几乎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桃芳也磨炼出了坚韧的心性。

1951年3月,19岁的张桃芳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张桃芳跟随部队进入了朝鲜战场。一直到次年2月,他才正式走上了一线阵地。

当时志愿军与美军的武器装备差距巨大,志愿军不得不采用抓取敌方弱点,以灵活战术克敌的“枪冷炮运动”。美军有飞机大炮,志愿军则采取以狙击为主的灵活战法。1953年的前五个月里,光是张桃芳所在的第24军,就消灭了1万多名敌人。

实际上,朝鲜战争中,之所以会出现众多的狙击伤亡,主要是受到战争环境的影响。自1951年10月以后,朝鲜战场就进入了对峙阶段,中美双方都沿着有利的地形,构建着各自的防御工事,静待着政治上的磋商解决,战场转化为双方的静态作战。在这样的环境中,美军依赖的坦克飞机无从发挥作用,志愿军抓住机会,用“冷枪冷炮战术”,与敌人展开周旋。

进入阵地后,张桃芳也成为了一名狙击手。

在第一次进行狙击之前,张桃芳几乎没有任实战经验,这也使得他在第一次任务中,并没能击毙一个敌人。

不过在随后的第二次狙击作战中,张桃芳成功击杀了一名美国士兵。完成首杀后,张桃芳开始变得不可阻挡,在之后的40天里,他接连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了全连的一号狙击手。

(抗美援朝)

张桃芳的天赋,很快引起了连里干部的注意。他被送往团部的射击训练班进行深造。在学习结束后,张桃芳的狙击技术更上一层楼。

张桃芳的恐怖杀伤力很快引起了美军的注意。虽然不知道张桃芳的姓名,但美军士兵都知道597.9高地上有一位神射手,弹无虚发。为此,美军曾专门调来资深狙击手对付张桃芳。在两人展开的一场对决后,张桃芳笑到了最后。

此役之后,再也没有人能阻挡张桃芳击杀敌人。根据统计,张桃芳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总共射出了442发子弹,击毙对手214人。

当时的击杀判定非严格,目标在被打倒后,必须要保持15分钟不爬起来才算击毙,同时还需要有至少两个队友在旁证明。这就意味着,张桃芳击杀的敌人总数,很可能还要超过214人。

最终,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张桃芳被志愿军总部授了“二级狙击英雄”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则授予了他“一级国旗勋章”。张桃芳的事迹传遍了整个朝鲜军队,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狙神”。

2003年,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了一部名为《狙击英雄》的纪录片,已经70多岁的张桃芳接受了访谈,并回忆了当时的一些战争场景。

(朝鲜战争)

根据张桃芳本人的回忆,他的射击距离普遍在400米以内,最远曾击杀过800米左右的敌人。但由于距离太远,准确度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也只是尝试了寥寥数次。

张桃芳经历过的最危险的境况,是他在面对敌方几名狙击手的火力压制时,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的时刻。但幸运的是,他最终还是活了下来。

节目播出后,有人就他射出了442发子弹,却只击杀了214名敌人,命中率还不足5成一事,对张桃芳的精准度表示质疑。但事实上,狙击手消耗的弹药数量击杀数量,与武器有着很大的关系。

严格来说,张桃芳从来就没能使用过真正的狙击步枪。他的武器只是一支苏式步马枪,其全名是M1944莫辛纳干。这种枪支的口径是7.62mm,它曾是苏芬战争中“白色死神”西蒙海耶的武器。但由于威力不足,这种枪支早已在1947年停止生产。

张桃芳使用这样一把过时的武器,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成功击杀了214名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士兵。这也正代表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迎难而上,顽强不屈的精神。

(参考资料:《百战青锋劈泾渭》)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狙击手》拍得很热血,其实在真实的朝鲜战场上,也确实活跃着很多志愿军的狙击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特等射手”张桃芳。即便是今天,张桃芳的战绩也无人能够超越,堪称是我国的“狙击之”。他最著名的一次战斗,连续作战32天,打出去442发子弹,击毙敌人214人,这是朝鲜战场上的狙击手最强纪录。

图为张桃芳在朝鲜战场。

张桃芳“狙击之王”的美誉,主要是因为他在800米距离有过成功狙杀的纪录。这一纪录莫说是朝鲜战争的危险战场上、用老式的莫辛纳甘步枪射击,即便是在普通的射击运动场地、用最现代化的高精度狙击装备,都很难射中。另外,张桃芳还有一个在600米距离取得的狙杀纪录,这些纪录在全球来看都是很难得的。

图为苏联女狙击手,就是使用,这种专业狙击枪在志愿军中很少,张桃芳也是使用不带光学瞄准具的普通莫辛纳甘步枪。

在800米距离命中目标有多难?先不说张桃芳使用的莫辛纳甘步枪的性能,就先说说800米距离的击杀难度吧。我们知道,射击中要干的第一件事情是测算距离。现代狙击小组往往由两人组成,一人持有专业的观测设备,一人则负责射击;利用现代化的观测设备可以获取到目标比较精确的距离,然后再由射手将相关数据装订到弹道解析装置中,取得射击参数后,进行瞄准攻击。

然而在朝鲜战争时期,没有这样的电子化设备,射手只能依靠目力进行测距。这种完全依靠经验的测距,存在很大的误差,距离越远、误差越大。一般而言,在800米的射击距离上,人眼对远处目标的测距误差大于100米,而100米的距离本身足以影响射击的准确度。这一缺陷是无法克服的,即便是再优秀的射手,也无法克服这种人类生理上自带的问题,毕竟谁的眼睛都没有刻度表,如果连目标的距离都无法精准确定,可想而知,射击命中的难度有多大。

即便是确定了目标的距离,射击的难度依然很大,因为要命中目标的是子弹。子弹在飞行中是会受到各方面影响,从而改变弹道、影响精度的。比如,子弹飞行中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弹道的高度不断下降,且由于子弹的加工、环境温度、风力等影响,弹道中下降的高度并不是恒定的,在800米距离上,莫辛纳甘步枪的子弹一般会下降7-8米的距离,误差高达1米多,运气好的时候,能估一个差不多,运气不好的时候,高度误差都在1米左右,而人是无法精准判断子弹的特征的,因此在800米距离准确命中需要很大的运气。

再者,子弹飞行中还会受到横风的影响,这就更难以预料了。如果射击距离较短,比如几十米到100米,那么影响还不会很大,偏离也不会太多。但是如果子弹要飞行800米的距离,那么风速的变化就会对子弹形成巨大影响,换言之,子弹可能会被风给吹跑偏了。有人要说了,那直接测定好风速,然后一起考虑好才射击不行吗?显然,肯定不行,因为风速并非恒定,即便是起风的天气,风速也是时快时慢,有一个区间,这怎么能测得准?

图为使用莫辛纳甘步枪的志愿军士兵。

考虑到横风的影响,子弹在800米距离上的误差将会相当大。几个因素叠加,距离难以用目力测准、重力会导致子弹弹道变化、横风会让子弹被吹跑偏,再加上温度、子弹加工等各种无法预期的影响,想要在800米距离命中目标,对于最为优秀的狙击手来说,也难度极大,比出门捡钱的概率都低。因此,张桃芳能命中800米距离的目标,也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当然,高超的射击本领是好运气的基础,不然,即便是测准了各个参数,但是打不中目标也是白搭。

图为张桃芳使用的莫辛纳甘步枪。

根据张套芳英雄自己的回忆,他在使用莫辛纳甘步枪时,射击的命中距离大都在400米以下,且很多都是100-200米的距离。对于优秀的狙击手而言,射击的精度只是所有重要素质中的一个,如何伪装好自己,掌握狙击的战术,打完变换阵位,如何防止被追击等等,都是需要掌握的特殊本领,缺一不可。

图为莫辛纳甘狙击步枪。

当然,苏联研制的莫辛纳甘步枪其实算不得先进,但是该枪的命中精度还算可以,在朝鲜战争之后,也多为我军的精确射手使用。该枪在我国后来被仿制,命名为53式步枪,还曾在1981年8月在日内瓦举办的第30届国际军事五项竞赛中大放异彩,当时我国运动员庞红云就是拿着53式步枪参赛,比起西方各国参赛者使用的现代化精确狙击步枪,我国运动员的53式步枪显得很落伍,但是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当然,这不是说优秀的狙击步枪就不需要,我国狙击手能有好的表现,一方面靠的是刻苦的训练,另外一方面也靠对步枪的了解。一把步枪,即便是不精准的,但是人枪结合的时间久了,也会产生一种默契,能熟知这把枪的各种病,也就能取得较好的射击成绩。因此,我国后来也发展出多种使用专业狙击枪弹的先进狙击步枪,这都是后话了。

总而言之,张桃芳他们依靠老式的步枪,打出了专业狙击步枪都难以企及的好成绩,“狙击之王”的美誉也毫不夸张,在整个朝鲜战场上,我军在专门发动的狙击作战中,毙伤敌军5万多人,对整个战场的走势产生了很大影响,战后,美军曾经进行了一次调查,大部分美军都声称遭遇过志愿军的狙击打击,而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志愿军的狙击作战确实对美军构成了重要影响,是十分凑效的战术。老一辈战士们致敬!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爱国名人故事有哪些(包括主要内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

  • 公元前国内外有什么著名的海战?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的海战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发生于公元前485年的吴齐海上大战,结局是齐国大胜,吴国败北。还有发生于公元前480年的波希萨拉米海战,希腊雅典军队战胜了波斯人。还有公元前260年,米列海战,罗马帝国战胜了迦太基人。再有公元前37年,凯萨大帝的养子屋大维被小庞培军队击败,残余的战船为飓风摧毁。公元前4

  • 爱国战争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八女投江——英灵永垂不朽“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

  • 古今名人爱国的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1、文天祥宁死不屈。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

  • 太平天国与英法交战的记录有哪些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我觉得最动人的故事是,够硬气。不和外国侵略者勾结,平分中国。不承认外国人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就算战败也没有签订过任何不平等条约。拒绝了鸦片贸易,禁止鸦片在中国通行。毫无疑问这会损害英国的利益。最后大家都知道带来了战争。并被清朝和英法联军联合绞杀。如果没有外国侵略者的帮助。清朝很可能干不过太平天国。在上

  • 为什么古代有一些将军十几二十岁就战功赫赫?是与现代人体质不同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与体质关系不大,关键是有机会做指挥官的位子。近现代同样有很多非常年轻就战功赫赫的将军,像林彪寻淮洲等。在现在的和平时代,军队也非常正规化,战功赫赫的年轻将军才显得不可思议。林彪林彪元帅生于1907年,1926年从黄埔军校毕业担任排长,时年19岁。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只有20岁。到1930年,林彪2

  • 历史匈奴人是否对汉朝实施过生物战争,也就是瘟疫,让中原王朝损失惨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士兵爆发疫病永远是统帅最担心的状态之一,而且也是战争中经常遇到的状态之一。在汉代,大汉军队同匈奴军队的对抗过程中,前期匈奴一方作为强势的抢掠者,自然不会对大汉军队实施生物战,但是到了中后期,匈奴人面对强势的大汉军队,自然无所不用其极,对水源进行生物细菌战

  • 传说中的“奇门遁甲”,在古代用来打仗,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奇门遁甲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打仗的!当然在战争之前预测战争胜负也是奇门遁甲的主要功能!清末军事幕僚朱浩文在做《奇门旨归》书中有许多奇门的实例就是预测当时战争胜负的!如太平天国攻陷义宁州课,太平天国攻打兴国州城课,苏子熙军门平苗乱诸课,苏子熙军门开赴广东抗法前线课等等!孙子曰庙算多者胜,及至出兵要背生门

  • 古代的将军能指挥士兵勇猛作战靠的是他过人的谋虑和勇气还是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将军指挥士兵勇猛作战,士兵都上去拼命,是什么让这些士兵这么拼命地作战呢?1军纪军队要有铁一样的纪律,允许你做什么,不允许你做什么。这里我们参照一下韩信的十七禁令五十四斩: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 为什么古代战争多发生在秋天?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这是因为古代的中国文明从本质上来讲是农业文明。在国防力量构成上,除了少量职业军人,部队的基干力量是由农民组成的。武装农民平时劳作,战时拉过来打仗。所谓耕战,耕在前面,经济生产为主,国防军事为辅,军事行动要围绕经济生产这个中心来进行。所以农忙时节一般休战,抓紧时间搞生产,毕竟兵马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