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一边倒的,一场伟大的战役。对于淮海战役的胜利,陈毅元帅曾经说过一句十分得体的话。他说人民解放军之所以在淮海战役中取得胜利,其实就是人民用小车给推出来的胜利。
大家都知道战役一旦打响,打的就是物资供应,就是弹药粮草。
淮海战场上,无论是粟裕的华东野战军,还是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他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自己强大的对手。说白了就是身后有无数人民的支持,对于粟裕的华野军和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来说,他们要做的就是应对战场上的敌人就行了。
粮食弹药,这个都不是他们最为主要考虑的,因为所有的战略物资,当时有上百万的人民,自发组织的向战场上运输。
这样的战役,有如此多的人民支持的战役,想不胜利都很难呀。
不得不说淮海战役的胜利,就是数以万计人民自己取得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和当地的民众,相互配合,他们要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伟大的时代。
要知道淮海战役打响的时候,蒋介石几乎把他的嫡系部队,全部投入到了战场上,黄维的十二兵团,杜聿明指挥的几个大兵团。那都是蒋介石的核心部队,他们的武器装备十分的精良,作战能力十分的强悍。
想战胜这样的一支队伍,真的是太难了。
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失败了,因为他们最大的失败,就再于他们不得民心,没有民众的支持。
国民党在打仗的时候,他们的粮草,是他们最为头疼的事。因为这些重要的东西,都是需要有蒋介石来给他们调度的。
一旦粮草供应不上了,这个战役就很难进行了。尤其是缺乏了粮食,是很容易动摇军心的一件事。
要知道人想要活命是要吃粮的,没有了粮食,打仗还有什么用。所以,这就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本所在。
他们失去了道义,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士兵对他们的信赖。
当淮海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粮食,供应不上饥肠辘辘的时候,人民解放军这边就开始开灶做饭了。
热腾腾的香气,飘到国民党的战区的时候。
十分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这时候就会有很多国民党的军队主动过来投降。毕竟,在人民解放军这边,是有粮食吃,是有衣服穿的。
他们背后的民众,就是自己无穷的力量。这股力量,恰恰也是国民党打不败的。
所以,淮海战役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最终胜利了。可以说,人类历史上开战以来,没有比淮海战役更伟大的一边倒的战役了。
淮海战役的胜利,就是当时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他们用小车向战场上推送粮食,推送枪支弹药,推送给人民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决心。
所以,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淮海战役迎来了最终的胜利。是中国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得到了解放,为解放军解放全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战时期的空战乃至装备是如何发展的?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德意美等国崛起,高速发展的经济迫使他们需要更大的市场以及广阔的原材料产地,然而殖民地已经被英法俄三个老牌殖民主义强国基本瓜分完毕,新老殖民主义的冲突越来越大,双方都在积极备战。1882年德、意、奥三国形成三国同盟,1907年,英法、法俄分别签订同盟协议,协约国成立。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正式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瓜分不均导致的战争,惨烈又非正义,但对科技的发展客观上起到推进作用,如毒气的第一次实战,坦克第一次进攻,空军装备的升级以及空战的发展
大战刚开始的时候由于飞机还很简陋,且双方飞行员之间还保持着绅士风度,所以并没有搭载什么进攻型武器,空军的任务也只是驾机去敌方阵地侦查和拍摄重要军事情报,回来写报告,唯一算武器的玩意也就是照相机了。甚至两方飞行员碰到还是可以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上班打卡去拍照,下班打卡喝咖啡,吃着火锅唱着歌,这小日子过的
然而这种轻松惬意愉快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由于战争的不断升级,愈加的惨烈,双方的高层再也无法忍受敌方的飞机在自己上空瞎折腾。你家的飞机老是在我家上空拍了重要军事情报,然后拍拍屁股走人,我家的飞机还得送你一送,那这仗还怎么打。于是在这之后飞行员登机之前开始携带进攻型武器,如手枪、步枪、石头和板砖。可能会有朋友质疑飞机那么快,石头和板砖怎么打,然而当时飞机非常简陋,速度并没有那么快,石头和板砖也能派的上用场。
可能觉得小枪
用着不带劲,法国人更绝,他们在自己的双座机安放了机枪,并在1914年10月成功击毁一架敌机,英国德国纷纷效仿,空战逐渐进入了机枪时代
1921年3月20日,英国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思公司(ArmstrongWhitworth)研制的“金翅雀(Siskin)”战斗机原型机进行了首次试飞。当时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单座战斗机,配备阿姆斯特朗-西德利(Armstrong-Siddley)双排14缸“美洲豹(Jaguar)”,功率达到325马力,随后这种发动机又被同一品牌配备离心式增压器的型号所取代,功率提升至420马力。
凭借这台功率超强的发动机,“金翅雀”战斗机最快飞行速度达到了250千米/小时,升限达到8250米。“金翅雀”系列是世界上第一种配备全金属框架、氧气设备、电加热飞行服的战斗机。其第三个改进型还加装了一个电台,成为世界上第一种配备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单座战斗机。总之,这是一款在当时来说非常先进的战斗机,英国人完全有理由因此感到骄傲。
机械师正在与“金翅雀”战斗机的飞行员进行交谈,注意机械师手中拿着的就是这架战斗机配备的氧气瓶。电台天线固定在上翼,上翼中线位置固定安装了一台照相枪,这是用来进行空战训练的装置。注意下翼上方有一个小圆柱体,那个是发电机。飞行过程中,气流带动前方的螺旋桨,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供给机载电台和电热飞行服使用。
这是英国皇家空军第29中队装备的“金翅雀”Mk.IIIA机群。1927~1931年,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思公司共制造了485架“金翅雀”Mk.III战斗机,其中348架升级成Mk.IIIA型。
这是加拿大空军装备的“金翅雀”Mk.III,加拿大空军共接收了8架该型战斗机。
“金翅雀”Mk.IIIDC双座教练机。
英国皇家空军第111中队的“金翅雀”Mk.III(上)与第1中队的“金翅雀”Mk.IIIA(下),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两个型号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