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朝百万大兵为何不敌区区的辽国?宋兵有什么弱点

宋朝百万大兵为何不敌区区的辽国?宋兵有什么弱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75 更新时间:2024/2/2 7:34:40

在唐末五代时,藩镇骄横,兵乱频仍,当时社会几乎大家都当兵,读书人像要没有了。开头军队还像样,以后都变成了老弱残兵。军队不能上阵打仗,便把来像罪犯般当劳役用。其时凡当兵的,都要面上刺花字,称为配军,防他逃跑。如《水浒传》里的宋江武松一类人,脸上刺了字,送到某地方军营中当兵做苦工,人家骂他贼配军。这是远从五代起,直到宋朝,没有能彻底改。这样的军队,当然没有用。

其实这些军队,在汉是更役,在唐则是庸。而宋代之所谓役,在汉代却是地方自治之代表。此种转变,极不合理。只因积重难返,宋太祖也只能在这种军队中挑选一批精壮的另外编队,就叫禁军。禁军的挑选,身长体重都有规定,因此禁军比较像样;不合这标准的,留在地方作厢军。厢是城厢之义,厢军是指驻在各地方城厢的。这些兵,并不要他们上阵打仗,只在地方当杂差。地方政府有什么力役,就叫他们做。

照理,宋代开国第一件该做的事,便是裁兵复员。而宋代却只照上面所说的这样裁,至于复员则始终复不了。这也因宋代得天下,并未能真个统一了全国。他们的大敌辽国,已经先宋立国有了五十多年的历史。所谓燕云十六州,早被石敬瑭割赠辽人。当时内蒙大部、辽宁乃及山西、河北的一部分疆土,都在辽人手里。北方藩篱尽撤,而宋代又建都开封,开封是一片平地,豁露在黄河边。太行山以东尽是个大平原,骑兵从北南下,三几天就可到黄河边。一渡黄河,即达开封城门下。所以宋代立国时没有国防的。

倘使能建都洛阳,敌人从北平下来,渡了河,由现在的陇海线向西,还需越过郑州一带所谓京索之山,勉强还有险可守;若从山西边塞南下,五台山雁门关是那里的内险,可算得第二道国防线,要一气冲到黄河边,还不容易。所以建都洛阳还比较好。若能恢复汉唐规模,更向西建都西安,那当然更好。

但宋太祖为何不建都洛阳西安,而偏要建都开封呢?这也有他的苦衷。因为当时国防线早经残破,燕云失地未复,他不得不养兵。养兵要粮食,而当时的军粮,也已经要全靠长江流域给养。古代所谓大河中原地带,早在唐末五代残破不堪,经济全赖南方支持。由扬州往北有一条运河,这不是元以后的运河,而是从扬州往北沿今陇海线西达开封的,这是隋炀帝以来的所谓通济渠。米粮到了开封,若要再往洛阳运,那时汴渠已坏;若靠陆路运输,更艰难,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宋代开国,承接五代一般长期混乱黑暗残破的局面,没有力量把军粮再运洛阳去;长安一片荒凉,更不用提。为要节省一点粮运费用,所以迁就建都在开封。宋太祖当时也讲过,将来国家太平,国都还是要西迁的。

在当时本有两个国策,一是先打黄河北岸,把北汉及辽打平了,长江流域就可不打自下。这个政策是积极进取的,不过也很危险。假使打了败仗,连退路都没有。一个是先平长江流域,统一了南方,再打北方,这个政策比较持重稳健。宋太祖采了第二策,先平南方,却留着艰难的事给后人做。所以宋太祖临死,听他母亲话,传位他弟弟赵匡义,这是宋太宗。太宗即位,曾两次对辽亲征,但都打了败仗。一次是在今北平西直门外去西山颐和园的那条高粱河边上交战。这一仗打败,他自己中了箭,回来因创死了。在历史上,这种事是隐讳不讲的。

只因宋代开国形势如此,以后就不能裁兵、不能复员,而同时也不敢和辽国再打仗。因为要打就只能胜、不能败,败了一退就到黄河边,国本就动摇。在这种情形下,宋代就变成养兵而不能打仗,明知不能打仗而又不得不养兵。更奇怪的,养了兵又不看重他们,却来竭力提倡文治。这也未可厚非,宋代就因刻意提倡文治,才把晚唐五代一段

标签: 宋朝百万大兵为何不敌区区辽国宋兵什么弱点

更多文章

  • 井陉之战是怎么发生的?井陉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井陉,之战,怎么,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公元前,204年

    公元前204年,井陉之战爆发,是楚汉战争的最大的转折点,此战以汉军的胜利告终,并且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并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那么,井陉之战是怎么发生的?井陉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此战的交战双方 楚军:以项羽为首的复国之军。 汉军:以韩信所带领的汉

  • 为什么说春秋时期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什么,春秋,时期,车战,一种,贵族式,战争,车战,中国,古

    车战,在中国古代商周时期曾经是两军战斗的主要战法,战车兵是军队的主力兵种,以一乘战车和其附属的徒步的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车战的历史可上溯至三皇五帝的时代,不过,车战在春秋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春秋时期,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也可以说是一种贵族是的竞技,那么,车站是怎么演变成贵族式的战争的呢

  • 那些年唐朝对外战争有哪些?从唐与突厥的战争说起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那些,唐朝,对外,战争,哪些,突厥,说起,唐朝,内部,战争

    唐朝的内部战争主要有:唐初统一战争、李敬业反武之战、安史之乱、德宗削藩、宪宗削藩、武宗削藩、庞勋起义、王(仙芝)黄(巢)起义、唐末藩镇战争这九场。另有对羁縻州内的僚人、西原蛮、岭南蛮的平叛战争,时断时续,因为是羁縻州所以不好区别是内战还是外战,又因规模不够大,故不列入。因战役太多,故将相关战役整合为

  • 唐朝历史:唐朝与阿拉伯战争有什么不解真相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历史,阿拉伯,战争,什么,不解,真相,唐朝,强盛,时候

    唐朝是强盛的时候发生的安史之乱,后果是藩镇割据,而辛亥革命后的状况比这个还惨,外国人把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定义为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安史之乱反映了唐朝对地方军阀控制不利,这个祸根要往上查,不能只怪唐玄宗。安史之乱造成的人口损失在三千万以上,之后的唐朝人口一直没有完全恢复。其实, 安史之乱之前, 唐朝就已

  • 井陉之战:为何说井陉之战影响了楚汉战争的走向?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井陉,之战,为何,响了,楚汉,战争,走向,井陉,之战,公元

    井陉之战是公元204年,楚汉之争的战争,此战最终以汉军胜利而终结,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此战奠定了韩信的千古军事奇才之称。因此,人们对井陉之战的评价是井陉之战影响了楚汉战争的走向,是楚汉战争的最大的转折点。为何人们对井陉之战的评价如此之高呢?一起来看下吧。 为何说井陉之战影响了楚

  • 长平之战: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军事实力比较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平,之战,秦国,赵国,间的,军事,实力,比较,历史上,长平

    历史上的长平之战的结果是秦国战胜了赵国。秦国在当时国力强盛,而秦楚都想一统江湖。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谁关于国家:长平之战交战双方当然是秦国和赵国

  • 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没有根据地且不思进取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起义,败的,原因,没有,根据地,不思进取,自从,响应

    自从响应王仙芝聚众起义后,黄巢的起义军纵横大江南北,几乎打遍全国,起义军先后渡过长江四次,黄河两次,屡屡突破唐军防线,占领了很多地区。但黄巢的起义军始终是流动作战,在占领了新的地区后,就把原有的地区放弃了,黄巢从来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农民起义根据地,这是黄巢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后来李自成起义失败的

  • 五代十国时期的洛阳兵变:有人欢喜有人忧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代十国,时期,洛阳,兵变,有人,欢喜,什么,洛阳,兵变,五

    什么是洛阳兵变?洛阳兵变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国的一场兵变。这场兵变过后,后梁便被后唐取代。这场兵变因朱友珪而起,因为他的朱温没有传位于他于是在一念之间把朱温杀害。尽管朱友珪称帝了,但还是有群臣不服。对朱温去世秘不发丧,矫诏监国,令均王朱友贞杀友文。群臣不服,均王朱友贞见状趁势起兵,与掌握重兵的杨师厚击

  • 唐朝统一战争:李世民给李渊什么建议?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统一,战争,李世民,李渊,什么,建议,隋朝,农民起义

    隋朝在农民起义战争的冲击下四分五裂,贵族、官吏、豪强地主纷纷拥兵割据。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反隋,夺取都城长安,于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公元 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当时,主要割据势力有:薛举、李轨、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萧铣、林士弘、窦建德、杜伏威等。李渊为了统一全国,采取了先固关中,东攻

  • 隋朝四次对高句丽的战争:隋文帝是首个出征高句丽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朝,四次,高句丽,战争,隋文,首个,出征,隋朝,征战,高句

    隋朝征战高句丽,隋炀帝就有三次,隋炀帝三征高丽大概是出于自己的,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在这之前,还有一次征伐高丽的行动,那就是公元589年发生的隋文帝对高丽发动的战争。公元589年,隋朝消灭割据南方的陈朝,从而统一中国,实现了自秦汉晋三朝以后又一次全国大统一,东方帝国再次重新凝聚在一起。她展现出来的力